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给我们什么启示

作者&投稿:繁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亭送别中表现崔莺莺爱情观的语四句话~

【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折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

文齐福不齐

,我只怕你

停妻再娶妻

。休要

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
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

金榜无名誓不归


长亭送别
老夫人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
崔莺莺是客居途中,丧父的悲伤尚在。和张生的温存稍稍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些许宽慰,没想到母亲却对张生说:“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母亲啊,你为什么要逼张生求取功名,世人啊,你们为什么重利轻情?”这是此时此刻崔莺莺在心里的呐喊。由此,在她的眼中,那枫林自然就洒满了离人的红泪。
 这是一场沉默的晚餐,除了几个人物应酬性的对话外。在即将分别的筵席上,二人有多少知心宽慰的话要向对方表白啊,可是一切都是沉默,只剩下两个人的叹息声。这沉默和叹息埋藏着莺莺心中无限的“怨”。目睹眼前瑟瑟的西风、黄叶、寒烟和衰草,莺莺的怨情滚滚涌出。  
 崔莺莺不希望他进京赶考。怨母亲“供食太急”,在本已很短暂的饯行宴上居然还不肯回避,弄得莺莺和张生不能温存话别,只能“暗送秋波”。
莺莺痛恨世人追逐名利的心态,珍视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极目是黄叶纷飞,眼前老夫人面沉似水。西风瑟瑟之中一片沉寂。
  言筵席时间很短,可是二人一样感到这场沉默的饯行宴是那样地漫长。而他们在赴长亭的路上,走了一天却显得时间那么短,这也许就是情人心中的时间辨证法。
宴席结束,余人散去,唯有一对恋人和红娘。“两意徘徊”言二人依恋难舍,但“落日山横翠”,又不得不分手了。看到眼前的横山,又心里不禁一沉,因为没有山的阻挡,分手之后,还能以目相送片刻,使思念之情得到慰藉。
  莺莺再也无法沉默了,刚才筵席上被压抑的情感此时一下子释放了出来——用泪。莺莺“把酒”向张生告别。她有太多的话想说,却又不能在这即将分别的瞬间全部倾吐出来,一时语塞的莺莺有的就是泪。一个“哭”字确实胜过千言万语。“哭”中甚至有些绝望的成分,“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莺莺觉得自己剩下的只有梦,她寄希望在梦中与张生相见。
一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确实是不能“一个'哭'字了得”,如此岂不太“低俗”了。所以当莺莺心情平静下来时便有殷殷的嘱托。一往情深!情意切切,让人不忍卒读。此时的莺莺,她是那么地软弱、孤独、无助、温柔又伤感,让人挥之不去。  
  莺莺的孤独思念之情,且痛苦和大悲凉,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大痛苦和大悲凉。
莺莺害怕自己倾心的爱全部付出后被玩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身名门的崔莺莺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张崔的“两情”,在莺莺看来,就怕不是“久长时”,那么她就更要在乎朝朝暮暮。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悲剧可见一斑。
《长亭送别》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以景造境,情境交辉,反复烘托渲染人物心理,十分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崔张二人尤其是莺莺依恋、哀伤、悲苦、关切、忧虑、孤独等复杂的心理。把男女之情写到了极致,崔张二人就是在长亭这样的意境时空下“话别”,从而演绎了一曲“两情若是久长时,也在朝朝暮暮”的情爱恋歌。
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31494.htm
仅供参考.....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要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 敢于追求
这些吧。。。


长亭送别 谁染霜林醉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是长亭送别里崔莺莺送张生时的描写,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而痛苦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满山的红叶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文中谁写崔莺莺。意在渲染离别的伤感。送别时眼泪染醉了霜林,情到深...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西厢记·长亭送别》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

长亭送别中那些句子写出崔莺莺的性格
3、在“临别嘱托”场景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崔莺莺对张生的关爱与牵挂?明确:[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 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谁给我讲讲
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怎么写的?
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是一部元代杰出的戏剧作品,以元杂剧的形式展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深情告别。这部剧描绘了他们在十里长亭的离别场景,尽管相爱,但面临着封建礼教的压力和张生进京赶考的现实,预示着他们的爱情将面临长久的别离和相思的煎熬。它深刻揭示了自由爱情与封建束缚的冲突,控诉了封建...

王实甫写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的写作背景,情感及作者简介
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生于大都(现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创作了《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等杂剧。《西厢记》写的是相国老夫人白氏与贫书生张君瑞的婚事为线索展开的。情感:《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刻划崔莺莺、张君瑞、红娘等人物性格最集中、...

端正好一曲在文中的作用
端正好一曲在文中的作用是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出自《长亭送别》。《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

<长亭送别>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杯具了

君不见 满红叶 尽是离人眼中雪,若初见 上心头 何事秋风悲画扇._百度...
这几句是《西厢记诸宫调·小亭送别》中张生的唱词。张生与崔莺莺刚刚完婚,就被迫进京赶考,两人难分难舍。“衫袖上盈盈,搵泪不绝”张生的这几句唱词以“莫道”领起,用的是以退为进的笔法。心如铁石的男儿此时此地也哭得眼中滴血,柔肠萦回的女子就更不必说了。“君不见”二句见景生情,满川...

张生与崔莺莺故事情节简介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

垦利县13866765561: 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给我们什么启示 -
闭邰食母: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垦利县13866765561: 怎么鉴赏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 -
闭邰食母: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

垦利县13866765561: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谁给我讲讲 -
闭邰食母: 1、崔莺莺的形象特征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

垦利县13866765561: 西厢记女主角评价,,急需!!! -
闭邰食母: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垦利县13866765561: 西厢记读后感500字 -
闭邰食母: 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的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

垦利县13866765561: 西厢记的读书笔记,好词好句,这一点自己的感想 -
闭邰食母: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描绘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

垦利县13866765561: 《长亭送别》对莺莺内心世界的揭示是怎样的? -
闭邰食母: 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科白和【...

垦利县13866765561: 西厢记 读后感 -
闭邰食母: 《西厢记》讲述了崔莺莺和张生从相见,倾心,遭母亲反对,到后来历尽波折终于走到一起的故事.张生上京赶考,遇到住在白马寺送自己父亲的灵柩回家的前朝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她和母亲因为路途受阻而住在河中府普救寺.张生对崔莺莺...

垦利县13866765561: 崔莺莺崔莺莺 -
闭邰食母: 崔莺莺,同一个人,却有两个身份,三种性情,因为,崔莺莺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 的现实人物和文学形象,她在文学里活了五百年!于是,有现实里的身份和文学里的身份 .现实里的崔莺莺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西厢邂逅恋人.莺莺身...

垦利县13866765561: 《西厢记长亭送别》
闭邰食母: 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哀愁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陈维崧《才子西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