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之”有几种意思

作者&投稿:干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两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
2、物主代词“它(它们)”。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之而[zhī ér]
须毛。
2、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变之称。
3、有之[yǒu zhī]
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4、要之[yào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要而言之;总之。
5、次之[cì zhī]
列或占第二位。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啊啊,还有一种是主谓词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强悍耽美狼 ,您好!
“之”在古文中意思很多,一般现在通用的释义具体如下:
1.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
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论语》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物主代词“它(它们)”,或“一件事,几件事,这(那)件事”;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③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这些,那,那些”;
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助词,
(1)结构助词,
①“的”,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人与物体或周围环境的关系(邻属关系),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
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无义,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结构成为名词性偏正结构;
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无义,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定语后置的标志,构成倒装句;
如: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劝学》
④无义,用于倒置的谓语动词与宾语之间,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构成倒装句;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⑤可译为“得”,用于谓语动词与补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之间,表示修饰关系;
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2)音节助词,
①无义,用于动词后,表示声音的延长,音节的补充;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无义,用于时间词后,表示时间的延长,舒缓语气;
如: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动词,
①到,往,走到,乘到。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之 zhī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强悍耽美狼 ,您好!
“之”在古文中意思很多,一般现在通用的释义具体如下:
1.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
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论语》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物主代词“它(它们)”,或“一件事,几件事,这(那)件事”;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③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这些,那,那些”;
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助词,
(1)结构助词,
①“的”,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人与物体或周围环境的关系(邻属关系),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
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无义,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结构成为名词性偏正结构;
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无义,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定语后置的标志,构成倒装句;
如: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劝学》

1.代词
2.第三人称代词
3.动词
4.助词
5.音节助词

“文言文之的意思有:到,往;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指示代词,这;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等闲视之;5、代词,这、那,如之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7、往,到,如吾欲之南海。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1. 在文言文中,“之”作为代词时,可以代人,例如在《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代指“老妪”。2. “之”也可以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即指代“土地”。3. 此外,“之”还可代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与坐谈,问之客曰...

古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两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2、物主代词“它(它们)”。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之 在文言文里有多少种意思??
“之”在古文中意思很多,一般现在通用的释义具体如下:1.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论语》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②物主代词“它(它们)...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⑵翻译为: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

文言文“之”的用法一共有几种?
之的用法文言文8种如下:1.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例如:“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肉食者谋之。”2.作动词,“去”“往”“到”。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3.作结构助词,译“的”。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啊啊,还有一种是主谓词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到、去、的意思,词性不同意思不同。"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1、“之”作代词用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

船营区19889788512: 在古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
庾广地喹: 之:的 国之重任 之:去,往 之虚所卖之,,吾欲之南海 之:人称代词 之虚所卖之(后一个之指那个孩子) 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何罪之有等

船营区19889788512: 之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庾广地喹: 之在古文中的意思有zhī①〈动词〉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②〈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

船营区19889788512: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庾广地喹:[答案]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

船营区19889788512: 之 有几种意思?举例说明在古文中的“之”有几种意思?分别是什么?举例子 -
庾广地喹:[答案] 辍耕之垄上 “之”:去;往. 弗怠之 “之”:指代. 非士之怒 “之”:的. 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连接,不译

船营区19889788512: 古文"之"有几种解释? -
庾广地喹:[答案] 之 字 的 用法 共7种 1.动词(去,往) 用法:(1)之+地点名词 (2)何+之 例句:吾欲之南海 2.代词(代替宾语) 用法:(1)动词+之 (2)介词+之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结构助词(的) 用法:(1)名词+之+名词...

船营区19889788512: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之有哪几种意思在文言文中.在文章中怎么分辨这个之是什么意思 -
庾广地喹:[答案]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 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 4.往,到.去,如《逍遥游》“奚...

船营区19889788512: 古文中的“之”字的意思有哪些? -
庾广地喹: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船营区19889788512: 古文中“之”有几个意思?
庾广地喹: 两个“之”都没有意义,都是为了取独.“要离之刺庆忌也”“聂政之刺韩傀也”“专诸之刺王僚也”这里面的“之”没有“到”的意思,只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古文中“之”的意思很多:◎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虚用,无所指:久而久~.◎往,到:“吾欲~南海”.

船营区19889788512: "之"字在古文中的含义有哪些?之字在古文中的含义有拿下那些啊? -
庾广地喹:[答案] 1.到···去 2.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3.指示代词.这,此.4.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有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船营区19889788512: 古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
庾广地喹: 强悍耽美狼 ,您好! “之”在古文中意思很多,一般现在通用的释义具体如下: 1.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 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论语》 且公子纵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