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中二万五千里长征指的是从哪里到哪里

作者&投稿:韶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长征是指什么?~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二万五千里长征指的是红一、二、四方面军走过的所有路程。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背景
1934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派遣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随后这支部队与赣东北地区红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于1935年1月失败,红六军团奉命从湘赣苏区西征,以作为中央红军的探路先锋。
1935年29日,张闻天在《红色中华》上发表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称“为了保卫苏区,粉碎五次“围剿’,我们有时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之下,不能不暂时的放弃某些苏区与城市,缩短战线,集结力量,求得战术上的优势,以争取决战的胜利”,为战略转移释放信号。
此时,周恩来在南昌行营的情报系统透露国军将要发动最后总攻击,主要中央领导人于是决定,于1935年10月中旬放弃中央苏区。“长征”的目的在于求生存。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出江西瑞金,结束于1936年10月红军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具体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扩展资料:

长征名字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

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参考资料:长征-百度百科



二万五千里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出江西瑞金,结束于1936年10月红军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

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长征



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出江西瑞金,结束于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长征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各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原来就是历史。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星照耀中国》的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及片段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主要描写人物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周恩来。1、毛泽东 毛泽东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 "纳于大麓,烈风...

红星照耀中国中为什么说徐海东是阶级意识最强的人.
2,徐海东有强烈的自豪感:1)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2)他对部队自豪,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3)他对自己的师长中有几个是苦力出生也感到自豪,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4)他对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招贴也感到自豪。3,爱护...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好词好段,谢谢
2、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解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气更加生动,形象地...

《红星照耀中国》的几个人物的人物形象概括
1、海伦 海伦是斯诺德妻子,为人贤惠,支持斯诺对于中国的访问,并且对斯诺的这本书,提供了自己宝贵的建议,2、爱德华 爱德华是斯诺的朋友,是斯诺中国之行的导游。他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细心热情同时又冷静理智,善于分析,知行合一,生活朴素,充满生命的活力。3、贾黄堤 贾黄堤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早期...

红星照耀中国一至一百二十页的主要内容写什么?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

为什么说《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杰出报告文学作品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另)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

红星照耀中国中你最喜欢的红军是谁,他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红星照耀中国中你最喜欢的红军是谁,他给你带来什么启示?《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

《《红星照耀中国》篇章故事梗概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永德县18416636691: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指什么事件
绽水炉甘: 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其中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永德县18416636691: 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出发,途经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史称. -
绽水炉甘:[答案] 最佳答案 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

永德县18416636691: 红军长征最远行程是多少? -
绽水炉甘: 红军长征最远行程是二万五千里.提到“长征”,不少人都把它等同于“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不准确的.“长征”的外延较大,是指各支队伍的战略行动的总称.4支长征队伍的总行程约六万五千里,而最远行程“二万五千里”只是其中的1...

永德县18416636691: 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指什么
绽水炉甘: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赞叹“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这里的“远征”指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AIPC

永德县18416636691: 长征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哪些区别? -
绽水炉甘: 有区别,长征包括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四支部队的长征.而二万五千里长征指红一方面军长征.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9...

永德县18416636691: 红军长征的确切路程里数是多少? -
绽水炉甘: 红军“长征”的外延较大,是指各支队伍的战略行动的总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曾有4支队伍参加长征: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