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的传入中国

作者&投稿:夷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报是何时传入中国~

1871年 -最早侵入中国的电报通信
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877年 -中国第一条自建的电报线路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事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派电报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负责工程的是武官沈国光。于1877年8月开工,同年10月11日完工,全线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
1899年 -广州在国内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
我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是广州。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
1906年 -我国开通最早的民间无线电通信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11年 -中国最早的远距离无线电报通信
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北京、南京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

由于电报局在清末就已经有了,到了民国,几乎比较大的城市都有电报局,所以到新中国时,电报局已经很多了,也就谈不上谁是新中国第一家电报局了。

不过中国第一家电报局是可以说的:
1880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电报局。

“光绪六年(1880)八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准筹设津沪电报线时,在天津成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委派盛宣怀为总办。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津沪线完工前,正式命名为中国电报总局。”这是一段有关天津开办中国第一家电报局的文献。

中国的电报是西方国家入侵时带来的,为了在亚洲第一大国扩展势力,他们相继在我国开办电信业务,而电报则是其中的一项。
早在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擅自把设在长崎(日本)至上海间海底电缆接至吴淞口外的大山岛,并与上海英租界的电报局相连,收发国际电报。从此,英美等国电信公司之海线也进入中国。
上述种种入侵行为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外商于我国开设电报业务这一问题的严重性。1877年,在津沪间试设同城电报,并相继建成上海行辕至制造局电报线及天津督辕至机器局电报线,这是我国自办电报业务的开端。1879年5月,国内首条军用电报线在天津至大沽及北塘亦宣告建成。1884年,清政府设内城电报局专事收发官电,外城电报局收发商民电报,并把自行创建的第一条电报干线延伸经京郊通州引入京城。从此,北京才始通电报,当时用的也是进口的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到1899年,国内先后建成数条电报线路,基本构成了我国干线电报网。
20世纪初,国内繁忙的线路开始广泛使用进口的莫尔斯自动电报机,以提高其通信速度和质量。民国时期,时局较为混乱,电报这一通信手段发展极为缓慢。二十年代末,电传打字电报机传入中国,从1927年至1937年的这十年,国家着重整修改建电报旧线、新架线路5000公里,共有电报局所达1500处。抗日战争期间,内地电报局所亦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直到抗战胜利后,各大城市才开始恢复并开办特快电报、国际电报、夜信电报等业务
1949年全国解放后,电报通信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家投入使用了一批苏联和德国生产的电传机,并相继推出真迹传真业务。为了加强国际间的联系,1950年2月7日,我国与苏联签订了《建立电报电话联络协定》,于1959年1 月2日开通北京至莫斯科国际用户电报电路。
国内最早研制投产的电传机当数1955年问世的55型电传机;1959年又生产出载波电报机。1964年搞出双机头自动发报机;次年推出晶体管载波电报机。各地电报局所采用的为撕断纸条半自动转报设备,组成了国内较为庞大的电报通信网。至此,国产电报机逐渐成为内地市场的主流。
1967年初,在电传电报通信中全都改用数字保护电码,进而大大提高了电报通信质量。 1969年,邮电部门研制出较先进的中文电报译码机,节省了电报从业人员译电之手续。
传真电报简称传真。使用传真可直接传送发报人文件、图形、表格、照片等。它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在于通信速度快、操作简便,对方只需一台传真机就能接收与原样相同的复制件。其传输方式分直流电报和载波电传传输。若实施电报通信,一定不能缺少两部分设备。一是电报通信的终端设备,如人工电报机、电传打字机、五单位自动发报机等;二是电报通信的传输设备,如通信线路、载波电报机、无线收发信机等。
电传打字机包括两大类。一是机械式电传打字机,此类打字机依靠电动机带动一系列的机械动作来完成接收或发送信号;另一类是电子式电传打字机,它的发报、收报及各部分动作的协调均由电子逻辑电路控制完成。常见的传真机包括真迹传真机、相片传真机、用户传真机、信函传真机、电子式电传机、电子计算机自动转报机等。
八十年代初,邮电部决定恢复使用人工电报电码符号、国际通报用语和公电密语。1982 年,国内有些城市开办国际真迹传真业务,主要对象有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及地区。 1984年6月,西藏自治区试办藏文电报业务,同年8月1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系统在上海电报局运行。翌年,邮电部524厂成功地推出汉字电传机,该机具有自动汉字译电功能。次年12月,全国第一个省内公众快速传真通信网在江苏省建成,后发展为18个省会城市开办省际真迹传真业务。1988年1月6日,邮电部决定自2月1日起,在国内33个城市推出“礼仪电报”新业务,适应了当时人们的需要。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电信业得到迅速发展。电报业务也有了新的开拓,开办了请柬电报业务。1990年11月7日,西宁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系统亦正式投入运营。除拉萨以外的各省会城市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网宣告建成。
但是随着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及无线寻呼等业务用户的不断增长,电信业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因此,电报这一传统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如今,人们去邮局发电报的已很少,代之而起的传真机大量走进寻常百姓家。“有急事,发电报”的情形只能成为人们的记忆了。

【五针式电报机】
五针式电报的工作原理:两根指针指同一个字母正在传送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发出了:“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一语。 1871年 -最早传入中国的电报通信
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873年 -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
由于汉字由许多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字型繁多,一个字一个面孔,拍电报不直接用电码来表示。因此,采用由四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个汉字的方法,简称四码电报, 中国汉字多达6万字,常用的汉字只有一万个, 所以用10的4次方(10,000)来表示(四码电报的来历)。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S·A·Viguer)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名为《电报新书》。后由我国的郑观应将其改编成为《中国电报新编》。这是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本。
1873年 -中国人最早研制的电报机
1873年,华侨商人王承荣从法国回国后,与福州的王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报机,并呈请政府自办电报。清政府拒不采纳。
1875年 -中国最早的电报学堂
福建巡抚丁日昌积极倡导创办电报。1875年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了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这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
1877年 -中国第一条自建的电报线路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事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派电报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负责工程的是武官沈国光。于1877年8月开工,同年10月11日完工,全线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
1879年 -中国大陆自主修建的第一条电报线路
1879年(清朝光绪5年),国内外战事频起,沙皇俄国乘机强占我国伊犁,并派军舰窜入我国领海。清朝政府为了沟通军情,派李鸿章多次与在我国开设电报局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交涉,由中国出钱,委托其修建大沽(炮台)、北塘(炮台)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电报线路。这是中国大陆上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
1880年 -中国最早设立的电报总局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并在天津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人博尔森和克利钦生为教师,委托大北电报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为建设津沪电报线路作准备。
1881年 -中国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
1881年4月,从上海、天津两端同时开工,至12月24日,全长3075华里的津沪电报线路全线竣工。1881年12月28日正式开放营业,收发公私电报,全线在紫竹林、大沽口、清江浦、济宁、镇江、苏州、上海七处设立了电报分局。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
1887年 -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
在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花费重金敷设了长达433里的福州至台湾的电报水线--闽台海缆,于1887年竣工。它使台湾与大陆联通一气,对台湾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
1899年 -广州在国内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
我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是广州。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
1905年 -天津开办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学堂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他还托葛拉斯代购马可尼猝灭火花式无线电机,在南苑、保定、天津等处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用无线电进行相互联系。
1906年 -我国开通最早的民间无线电通信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08年 -上海地区开设无线电台
1908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一部无线电台,与海上船舶通报。后由清政府收买,移装到上海电报总局内,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
1911年 -中国最早的远距离无线电报通信
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北京、南京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
电台分设在北京东便门和南京狮子山,通报试验结果良好。辛亥革命时,南北有线电通信阻断,南北通信就靠这两地的试验电台沟通。 电信改属交通部
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清政府邮传部,改组为交通部,设电政、邮政、路政、航政四个司。这一年:
◆ 上海电报局开始用打字机抄收电报。
◆ 京津长途电话线路加装加感线圈(即普平线圈或负载线圈),提高通话质量。
◆ 国际无线电报公会规定我国无线电的呼号范围为XNA--XSZ。
1913年 -最早的邮电学校和无线电报局建立。
8月,交通部传习所设有线电工程班和高等电气工程班,分别学习有线电、无线电各项工程。同年,北京设立邮电学校。设高等班(二年毕业)和中等班(一年毕业)。1919年4月增设电话专修班(入学学生以国内外大专学校电机科毕业生为限),招收学员20名。成立北京无线电报局,装设5千瓦无线电发报机,地址在东便门外。
1919年 -设立无线电远程收报处
1919年4月,北京无线电报局迁至天坛。在北京无线电报局东便门原址设立远程收报处,应用真空管式无线电接收机直接接收欧美各国的广播新闻。6月28日,将直接收到的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拒签对德和约的消息,传报给正在总统府前静坐示威的学生,鼓舞了五四后的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打破了外商大北、大东、太平洋三家电报公司垄断传递国外新闻的局面。
1921年 -1月7日,中国加入国际电报公约(万国电报公约)。
1924年 -沈阳开始建设远程无线电台
1924年,在沈阳故宫八角亭先建立了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世界各国的新闻,并与德国、法国订立了单向通信(即单向接收欧洲发至中国的电报)。同年秋天,北大营长波电能台竣工,装设了10千瓦真空管发报机,实现了与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和云南的远程通信。
1927年 -中国与欧洲实现双向通报
1927年6月,沈阳大型短波电台竣工,装设了10千瓦德制无线电发报机。年底,成立了沈阳国际无线电台,与德国建立了双向通报电路。这是中国与欧洲直接通信之始。1928年,又增设了美制10千瓦短波发报机。沈阳国际无线电台承接转发北京、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地的国际电报,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国际电台。
1930年 -上海国际电台建成。
1930年12月,与旧金山、柏林、巴黎建立了直达无线电报通信。正式开通中美、中德、中法电路。这是当时唯一由国家经营的国际电信通信机构。
1933年 -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37年 -中国在长途干线上开始装用单路或三路载波机。 解放以后, 新中国的电报业务蓬勃发展,1969年,“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的机器,从电报局收到的电报,报文已经不是一组阿拉伯数字了,而是直接印出的汉字。中文电报译码机的个工作流程:首先,象电传打字机一样, 把收到的电报电码自动翻译成数字或者字母, 然后,象电译员一样, 将四数字自动翻译成汉字, 并控制印字机印出汉字。
中文译码机的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个汉字。它的出现, 解决了电报传输过程中由四码自动译成汉字的问题。
但是,至于电报发送过程中由汉字自动译成数码,它却无能为力了,因此,在为了同时实现发报和收报的过程中的自动化译电,80年代初,中国研制了“中文电传打字机”,也叫“汉字电报机”汉字电报机的外形和普通的中文打字机相似,机器面上有一排汉字,按下那一个键,响应的汉字信号就能自动地发往对方。收方能收到的信号,按照报文格式直接在纸上印出汉字, 还可以用复写纸复印几份。用汉字电报机还可以口述指令,它的通报速度比当时的电子电传机还高。
2001年8月1日:从今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着受飞速发展的新兴通信产业的冲击,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40年来,东方红,太阳升的优美乐曲总会在整点时间在北京西长安街的上空回荡,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 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
1985年以前,北京电报局的公众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可达300万份,占电报局业务总量的一半。近几年来,虽然电报部门开发的鲜花礼仪电报等新服务深受用户欢迎,但受诸多更具时效通信手段的冲击,城市居民总体电报业务量直线下降。公众电报业务量每月只有40万份左右,仅占电报局业务总量的3%。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如今北京市普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子数据交换、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手段发展迅速。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层出不穷的业务产品有力地促进了通信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电话普及率正以每年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迅速提高,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超过1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用户群。同时,移动电话以其方便、快捷和个人化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人均消费已达到73元,比1995年增长8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2600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与多媒体通信的消费增长也很快,人均达到3.6元,比重由1997年的0.9%上升到1.7%。而传统的电报业务则日薄西山,下降明显,由人均1.6元下降到0.2元,比重下降到0.1%。对电报行业的前景,信息产业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我国西部通信设施还较落后,传统电报业不会马上消失。回顾中国的电报发展史,我们看到,电报为中国的发展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3年7月17日,记者探访了上海电信大楼和上海电信博物馆,了解到拥有142年历史的中国电报业务虽也大幅萎缩,但“星星之火”仍在闪亮:在上海延安东路1122号电信大楼,还有一家营业厅可以收发电报,平均每月有二三十人前来拍电报。 2006年02月06日美国西部联盟公司宣布,停止电报业务。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该公司是在互联网上公布这个消息的。而互联网这一高科技通信手段恰恰就是导致电报“退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越来越少的人使用电报,这个消息竟然足足被人忽略了一个星期之久,才引起公众媒体的注意。
据西部联盟公司透露,最后10份电报的内容包括生日祝福、对死者的哀悼和一次紧急事件通知。其中,不少发电报的人并非忠实的电报拥趸,是冲着“发出美国历史上最后一封电报”而来的。
美国西部联盟公司创建于1855年,当时电报是先进、流行的通讯手段,后来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该公司也是美国最后一个提供电报服务的公司。



电报和电话的发展




佛教是怎么由国外传入中国的?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我国最早见于秦国统一六国,即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在我国开始传播开来。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随着人口的迁移而传入中国。谈到佛教,印入脑海的第一印象是那首菩提诗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给人一种空灵、博爱...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轮船火车传入中国,出现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有了照相,电影,报纸,印书馆,剪辫子,易服,停止缠足,废除跪拜礼 1.礼仪习俗的变化,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 2.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

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

佛教传入中国的情况 是什么
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寺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取回的佛经则收藏于皇室图书档案馆“兰台石室”中。这就是“白马驮经”的故事。应该说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公元68年。洛阳白马寺和当年驮经的白马雕像 ...

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历来众说纷纭。由于年代遥远,今日欲考出其确切年月,已不可能。但据有关文献记载,可能大体上确定其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古代铜器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开始主要流行于恒河中上游一带地方。到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及其以后,佛教向印度各地以及周围国家传播,...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怎样的?
1899年由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这是中国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出现“马克思”译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其后,《近世...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时候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1899年传入中国。1899年刊发在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介绍到中国。《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是迄今所知中文报刊对马克思及其言论的最早介绍。该文译述了马克思的一段话:“...

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学说便已被介绍到中国,但这种介绍是零星的、片面的和不成熟的,存在着不少误解和歪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真正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18年起,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

马克思主义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至少包含4个步骤)
有1899年传入中国和1902年传入中国两种说法。一种是1899年传入中国说,1899年刊发在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介绍到中国。还有一种是1902年传入中国说,1902梁启超发表在《新民丛报》第18号...

沁水县13862059135: 电报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晋炭维可: 电报满清时期1871年最早传入中国的电报通信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

沁水县13862059135: 最早把电报传入中国的是谁
晋炭维可: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擅自把设在长崎(日本)至上海间海底电缆接至吴淞口外的大山岛,并与上海英租界的电报局相连,收发国际电报.从此,英美等国电信公司之海线也进入中国.

沁水县13862059135: 无线电报何时传入中国
晋炭维可: 1871年 -最早侵入中国的电报通信 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

沁水县13862059135: 电话传入中国是在几几年 -
晋炭维可: 关于电话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人教社2004年版必修2说“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07年版说“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步电话”;人民2005年版则说“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1875年6月2日,美...

沁水县13862059135: 有线电报得以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原因结合课本知识 -
晋炭维可:[答案] 首先,有线电报技术对于中国有着军事上的迫切需要.中国的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局部改良运动,运动核心是学习西方建设强军.而有线电报最初是作为军事技术引入中国的.随着京师至天津电报系统的建立.中国自古以来“南船...

沁水县13862059135: 电报的传入中国的历史怎样的呢?
晋炭维可: [4]1873年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由于汉字由许多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字型繁多,一个字一个面孔,拍电报不直接用电码来表示

沁水县13862059135: 最早把电报传入中国是谁
晋炭维可: 没有谁是把电报传入中国但是有有人提出修建电报线路,那个人是福建巡抚丁日昌.

沁水县13862059135: 有线电报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晋炭维可: 清光绪九年(1883年),沪、浙、闽、粤电报干线建成后,浦城、建宁府、延平府电报局先后开办有线电报业务,是闽北地区最早设置的电报服务点.

沁水县13862059135: 打电报的来历 -
晋炭维可: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种,在十九世纪初发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电报大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

沁水县13862059135: 中国什么时候有电报的呢?
晋炭维可: 1905年天津开办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学堂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