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道德划分

作者&投稿:蓬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道德水平一般,比较自私的人,是虚伪好还是真实好?~

虚伪好

感性是人夲身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通过口,眼,鼻,舌,身反映到大脑的认知,叫感性!理性是有了大脑对事物的感性认知由大脑做出分析,比较,做出对事物正有处理的态度叫理性认知!道德则是另一个范酬了,一个人道德的高低反咉出该人内心善与恶程度,是品质,品行。

任何个人、集团同他人、另一集团的利益总是既具有现实的统一性,又具有现实的矛盾性。
之所以具有统一性是由于任何个人或集团,在与他人、另外的集团合作时,具有比他们各自单独行动时获取更大利益的现实可能。进一步讲,获取更大利益的现实可能是建立在分工的优越性与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的简单之和的客观基础之上的。明了这一点,是理解自私何以能够导致人们合作,且可以达到既利己又利人(互惠)的客观效果的关键所在。
之所以具有矛盾性,在于人的欲望冲动、在于人的贪婪、在于相对人的欲望(生理的、社会的)财富、利益的稀少是常数,而且,这种生理的、社会的欲望不总是能被有效的抑制。所以,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圣雄甘地说:“按每个人的需要来说,东西是够用的,但按每个人的贪欲来说,就不够了。”(转引自《西方社会病》“三联出版社1983年版第352页)他所说的“贪欲”
即是指的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社会欲望的冲动。例如:仅就个人的生理需要而言,每个人有几双鞋子穿,能够保护脚,便于行走,能够替换,鞋子是够了的。但如果穿鞋子是为了追求一种美的精神享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优越于他人,那就会像菲律宾的马科斯夫人,拥有三千双鞋子仍嫌不足。
人的利益既具有统一性,那么,依据利益统一性的原则行事,从自己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出发,以利他作手段,最后达到利己的目的,兼具利己利他的客观效果的行为及指导这种行为产生的观念,我将其称为“合理自私”。
人的利益既具有矛盾性,那么,依据矛盾性原则行事,不仅从自己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出发,且以损害、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为手段,最后达到损人利己的效果的行为与指导这类行为产生的观念,我将其称为“恶性自私”。
人的利益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分。相应的,人的自私可分为“近自私”和“远自私”。为了个人或集团眼前利益的意识及行为,可称为近自私;与此相对,为了个人或集团长远利益的意识及行为,可视为远自私。
人之聪明、狡诈,人之利益关系的复杂,极重要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人能够为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人追求最大的利益,但这个最大的利益是从整体、长远着眼的。而整体的、长远的最大利益的获取,往往需要以眼前、局部利益的牺牲为代价。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欲取之以李,需先投之以桃”。为了利己,人可以先利他,为了损人利己,人亦可以先利他,这两类行为,从静态的意义上,从一个行为,甚至一系列行为看,都极易与“无私的利他”相混淆。所以,远自私的概念,对于从动态的意义上把握理解人的利益关系,十分重要。
让我们看看“蛋糕理论”:就一个已经生产出来的蛋糕而言,必然是资本家分得愈多,工人分得愈少;反之,工人分得愈多,资本家分得愈少,这是任何人的意志都无法改变的。然而,这个定量蛋糕的分配能够引起生产下一个蛋糕的量的变化。资本家在反复的实践中已经明了,如果在现有蛋糕的分配上,他分得太多,工人分得太少,那就会因为这次分配挫伤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下一个蛋糕可能生产得更小,这就意味着下一次蛋糕的分配,资本家如果不是比上次分得较少,至少很难分得更多。相反,如果他这次分得相对少些,给工人分得相对多些,由于刺激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下一次蛋糕生产得更大,这样,工人可能比上次分得更多,资本家也分得更多。人追求最大利益,资本家追求的是总产品的总利润,他懂得“一五得五”,但他更明白“二四得八”。
因此,与其说资本家是由自私变得不那么自私,勿宁说是由近自私变到了远自私。
当然,上述分析舍去了一些东西,实际情况远为复杂,但基本道理就是如此。那种认为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从根本上是对立的观点,只能就静态的意义上,即定量蛋糕的分配上说得通。从动态的意义上,从一系列蛋糕的分配上看,不如说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有统一性。如果资本家与工人的利益只有矛盾性而无统一性,资本主义制度是绝对不可能存在几百年且仍在发展的。
与自私的划分相对应的是人的道德划分:前面提到,人的道德行为、观念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A、损人利己,B、利己利人,C、舍己利人,我依据人在表现三种不同道德、观念及行为的相对多寡,将人在道德上分为三种类型,A、恶性自私者;B、合理自私者;C、大公无私者。
恶性自私者较多表现损人利己的行为,持恶性自私观念的人,不仅第一位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且常常企图夺取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一遇机会,他们就这么干。从小小的偷窃、诈骗,到杀人越货、到窃国大盗。他们较少有同情心、良心,在他们的人生哲学中,人与人,恰如狼与狼,而现实世界则恰恰又是“狼多肉少”,因此,仅有一个规则:弱肉强食。所谓良心、道德、统统是糊弄人的。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也将这些漂亮、美妙的词句挂在口上,但那不过是幌子,是为了更巧妙、更方便地骗取、掠夺他人、社会的利益。如果恶自私者没有掠夺、侵犯他人、社会的利益,则往往是因为惧怕他人、社会力量强大的结果,他们害怕“偷鸡不成,反被打断一条脚。”他们遵守道德法律,不过是驴子服从鞭子。
恶性自私者是社会的祸水灾源。一般,他们只占社会的少数。
合理自私者在社会生活中,首要考虑的也是自己的利益,“能否给我带来利益”是他们绝大部分行为的出发点。与恶性自私者相比,合理自私者一般反对损人利己,“自己活,让别人也活。”他们要求自身的利益,可常常愿意用正当手段(即一般道德标准所允许的)来满足。比起恶性自私者,他们较多同情心、良心,较有可能表现利他的行为;比较大公无私者,他们又较不愿意为他人、社会作出牺牲。合理自私者即普通意义上的“好人”,可一般谈不上“崇高”。
合理自私者是社会的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他们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因为他们占的比例最大,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大力量。
大公无私者较多的表现利他的行为,具有崇高的品德。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他们更容易作出牺牲。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他人、国家、民族的利益,以献出人最宝贵的生命为代价而名垂青史,光照千秋。我深信,只要人类没有全部发疯,大公无私者就将永远在人类史上占有最高的道德席位,他们是不朽的。
不幸的是,迄今为止,大公无私者始终未能在人类社会中占有多数,他们之所以超群拔类,从某种意义上看,正因为他们人少,虽然为号召向这类人看齐,人类消耗了无以数计的人力、物力,但仍然没有使他们成为“多数派”,——这本身也许就足以说明问题。
关于三类人的纯经验描述,无疑是十分粗糙的,但大致的轮廓应不会错。
应当指出,三类人都不是“纯粹”的。既不存在纯粹的恶自私者、亦不存在纯粹的合理自私者、大公无私者。
倘若人确实能自我改造与被环境改造,那么作为个体的人必然具备成为恶自私者、或合理自私者、或大公无私者这三种可能性。
因此,不可否认的是:三类人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并事实上在相互转化。一个曾是盗窃犯的人,也可以转化为为他人、社会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英雄;一些曾冒生命危险为人民利益奋斗的“老革命”,也可转化为大贪污犯,或成为鱼肉百姓的“官老爷”。这是无须详尽讨论的,经验反复证明这一点。
这里,我想专门谈谈不存在纯粹的大公无私者的观点。
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人过去制造并在继续制造一个神话,说是有那么一种人,已达到如此的道德境界,他们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以他人利益、人民利益为重,不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以维护他人、人民的利益。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他人、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解放,是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总之,这些人毫无“个人私利”可言,是纯粹的大公无私者。(参照《伦理学词典》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151页,“大公无私”
一目。)
此种观点,除了认为它是错将政治鼓动口号当作一种客观事实来陈述外,就只能认为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话——因为它既找不出任何事实来加以证明,也经不起任何的逻辑分析。持有此种观点的理论家们,当他们翻遍人类历史,搜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时,难道他们能找到任何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以满足他人的需要、幸福的人吗?人之能作为个体而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首先就在于人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对于个体来说,纯粹的为他人而存在,实质上也就否定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
公德指的是在公共领域中所展现的道德行为,比如对待公共财产和环境的态度。私德则涉及个人生活领域的道德行为,例如家庭和夫妻关系的处理。在评价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时,我们通常关注其精神状态,也就是他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信念。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的问题,它们还与公共舆论、社会对公私领域的...

伦理道德与公德私德的区别
针对群体不同、作用不同。1、针对群体不同。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私德:是乡规民约中国农村乡间村民制定的行为规则。2、作用不同。公德: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私德:封建统治者利用它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

私德是什么意思
私德是指个人在私人或者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与习惯,也可以理解为民众日常道德意识和文明素养的体现。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德的基础,是构成一个人全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私德一直被视为很重要的一种美德。在家庭、校园和社区等日常生活场所,形成和谐的交往与...

道德是如何划分历史类型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把道德分为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共产主义社会道德(包括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对道德历史类型的科学划分,有助于全面考察道德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各个阶段上...

所有的道德都是私德,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德
2、社会公德的规范 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华社2001年10月24日发布。3、相关的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在中国已经...

私德教育如何培养个人生活中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探索私德的奥秘:个人品德与生活准则 私德,这一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道德维度,涵盖了个体在非公开领域的行为准则。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塑造着我们的恋爱观、婚姻理念,以及如何与家人和邻居共处的智慧。私德的本质是个人品德的体现,包括我们日常的修养、作风和习惯,是我们处理...

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包括哪四个方面)
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言简意赅,科学准确,易懂易记,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包含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

私德是什么?
康德本人的理论就展示了这一点。那个“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的“绝对命令”即“私德”,是康德的“道德人”的理想设定。但是,他又感到如果这体现“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如此这般地“绝对”下去,人在社会中便难以立足。于是在《实用人类学》一书中又专列一节《可以允许的道德假象...

德育的区别
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家庭及邻里关系道德规范;公德是国家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也叫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从德育类型划分的角度来说,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否正确?_百度知...
【错误】一是无私奉献的最高层次,二是先公后私的普遍层次,三是义利兼顾的基础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对每一个公民所提的应有的基本道德要求,是起码的道德行为限度。

玄武区13238363973: 人为什么都那么自私啊?
仪平板兰: 人无完人,都有自私的一面

玄武区13238363973: 为什么人其实都是自私的? -
仪平板兰: 首先是生存需要.无论人怎样大公无私,首先是要自己活着.自己不能生存一切都无意义.

玄武区13238363973: 人都是很自私的吗????? -
仪平板兰: 任何个人、集团同他人、另一集团的利益总是既具有现实的统一性,又具有现实的矛盾性. 之所以具有统一性,是由于任何个人或集团,在与他人、另外的集团合作时,具有比他们各自单独行动时获取更大利益的现实可能.进一步讲,获取更大...

玄武区13238363973: 人是自私的么
仪平板兰: 人,绝对是自私的,这是必然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动物的自我保护性

玄武区13238363973: 自私是什么意思 -
仪平板兰: 只为自己着想,不管别人的意思

玄武区13238363973: 一个人因为某事而自私好吗?
仪平板兰: 1、自私的划分与人的道德划分:1、人的利益关系既有现实的同一性(统一性),又有现实的矛盾性.利益同一和矛盾的原因. 2、自私既可分为“恶性自私”、“合理自私”,还可分为“近自私”、“远自私”. 3、以“蛋糕理论”说明,工人与资本家同样存在“利益同一性”. 4、道德上可将人大致分为:“恶性自私者”、“合理自私者”、“大公无私者”.三类人均“不是纯粹”的,可以并事实上相互转化.

玄武区13238363973: 自私是何定义 -
仪平板兰: 自私 [编辑本段]【词典解释】【拼音】:zì sī 【英译】:selfish; egoistic; self-absorbed; self-centered; self-seeking 【解释】:1、自私,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体(国家)和别人的利益. (见《新华字典》.) 2、自私,指(1)只为自...

玄武区13238363973: 自信 自私 自大的区别在哪里 -
仪平板兰: 词目 :自信 词义: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叫做自信.词目:自私 词义:1、如果一个人损人利己,才叫做自私. 2、自私,指(1)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利益;(2)归个人私有;(3)...

玄武区13238363973: 求好人好事(小学生的) -
仪平板兰: 根据自私无私倾向和其行为结果的纬度,人们做事可以划分4个境界: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人利己、利人不利己.当然其中还存在中间状态:利己不损人和利人不损己. 既然我们认同人天性是自私的,同时认可需要一定程度的无私.那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