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尽地力之教的主人公是谁?

作者&投稿:池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译文

周室衰落到了战国时代,推崇诈伪和暴力而轻视仁义,以物质充足为先,以礼貌谦让为后。这个时候,李悝为魏文侯制定了充分利用土地生产能力的教令,认为土地方圆百里,总共有九万顷,除去山地大湖村居所占的三分之一,还有田亩六百万亩,耕耘田地勤奋小心则每亩加收三斗,不勤奋那么也减去三斗。

方圆百里土地上的粮食增减一下,就是一百八十万石粟。又买进谷物太贵会伤害士、工、商,太便宜又会伤害农民;士、工、商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离散,农民受到伤害就会出现国家贫困。因此太贵和太便宜,一定要伤害一方。善于治理国家的,使士、工、商不受到伤害而使农民更加勤勉。

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除去十分之一的税十五石,还剩下一百三十五石。食用,一个人一月要一石半,五个人一年要九十石粟,还剩四十五石。

卖去三十石,得到一千三百五十钱,除去社间尝食新收获的五谷以及春秋的祭祀,用去三百钱,还剩一千零五十钱。穿衣,一个人大致用钱三百,五个人全年用钱一千五百,差四百五十钱。不幸有疾病死丧的费用,及上交赋税,还没算在这裹面。

二、原文

陵夷至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谊,先富有而后礼让。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百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

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

三、出处

《汉书·食货志上》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秩俸为六百石,后转迁为郎。当时兰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闻名,班固与弟班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此即“文人相轻”的典故。

班固又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班固死在狱中,年六十一岁。此时所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尚未完毕,班昭便卒。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汉书·食货志》通过对西汉社会经济状况的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的思想,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了探讨,在如何做到“足食、安民”的问题上,提出了看法。

二、作品赏析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三、作者简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

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秦国第一个实行改革的么
李悝的 新政主要有三点: (1) “ 尽地力之教 ” ,鼓励开荒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废除井田制,发展土地私有制。 (2) “ 善平籴 ” ,就是国家在丰收之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用来备荒; 荒年由国家出售一 定的粮食,以平衡粮价,防止旧贵族和大商人囤积居奇。 (3)制定《法经》以维护新政权...

于田县18672723378: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 -
佘郑阿贝:[选项] A. 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 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被迫造反 C. 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 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于田县18672723378: 问一下好吗 -
佘郑阿贝: A.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是一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说的是战国的商人白圭创造的一种适应时节变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要,价钱也就便宜下来,白圭就大量买下粮食.这时,粮价虽然很低,但蚕丝、漆等因不是收丝或割漆的季节,没有大量上市、价钱自然很高,白圭赶紧把这些货物卖出去.到了收丝时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贱下来,而粮价却高了起来.这时,白圭就收进蚕丝,卖出粮食.就在这买进卖出之间,牟利致富.

于田县18672723378: “尽地力之教”的意思 -
佘郑阿贝: 战国时代,李悝关于发展农业的经济思想 在农业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如若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耕地要深,除草要勤,收割时要象防备寇盗到来那样迅速,以免遭受损失.

于田县18672723378: 李悝经济改革的原因 -
佘郑阿贝: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魏国力量迅速发展,疆土不断向四边扩展,已经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在政治上采取了一套对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他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办法,打击国内残存的旧势力,为新兴封建阶级发展铺好道路.

于田县18672723378: 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佘郑阿贝: 魏国李悝变法 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其一、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使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权 其二、推行...

于田县18672723378: 李悝是怎样进行改革的?
佘郑阿贝: 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在政治上采取了一套对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的政策和措施.“尽地力之教”鼓励...

于田县18672723378: 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改革家是().A.苟寅B.商鞅 C.李悝D.子产...
佘郑阿贝: 战国时代,李悝关于发展农业的经济思想. 《汉书·食货志上》记李悝向魏文侯提出“尽地力之教”的建议:将一部分荒地分给农民,国家因此增加什一之税的收入.据《太平御览》卷八二一引用的《史记》逸文,李悝指出:“必杂五谷,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就是说,尽地力之教,在农业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如若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耕地要深,除草要勤,收割时要象防备寇盗到来那样迅速,以免遭受损失.这些都是很好的农业技术经验,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