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芬故居对联诠释

作者&投稿:符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客家祠堂对联中蕴含的文化~

客家祠堂对联中蕴含的文化(上)
姓名是汉族家族的标志和称号。一个姓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在姓氏文化方面得到一定展示。其最大特色就表现在姓氏祠堂上。过去,每一个姓氏的祠堂都必须撰写或镌刻别具一格的对联。往往一看门上的对联,就知道这家主人姓氏是什么。
这些祠堂对联浩如烟海,字字珠玑,能让我们后人理解客家先贤勤劳俭朴、耕读传家、敦睦族谊、仁善积德、崇文重教的美德。祠堂对联也是一条条客家人的家规家训,是一部中华民族垂裕后昆、弘扬优秀家风的特种教科书。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由于最早族人尚不多,便先置祠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源远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笔者居住于被称为“客家摇篮”的赣南,由于工作需要,曾接触过赣南众多的姓氏祠堂,以及祠堂中的对联,并且为这些林林总总的对联作过注释。为此,拟就客家对联作一次粗浅的剖析,以展示古代宗祠文化内容的脉络。
追溯宗族源流
寻根问祖,血浓于水,历来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慎终追远,一直是中国人无法挥去的情结。这种观念在对联中得到充分反映。如全南乌桕坝李氏宗祠联:“历明朝清代以来,绍述伯阳,数典不忘祖事;揽南岭桃川之胜,昭垂忠武,建祠长耀中州。”
伯阳,老子的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上联记述李氏宗族历经明清时代至今的漫长岁月,追述李姓始祖老子,道出“不忘祖事”的缅怀之情。下联着眼当前,点明祠堂建于“桃川”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桃川,即桃江,发源于全南县境饭池嶂东麓,流经大庄、乌桕坝、南迳、金龙、城厢等乡镇,在上江乡的江口汇入黄田江,流入赣江支流贡江。
1.突出人物
上犹县英稍村苏氏祠堂刻有一联:“昆吾赐姓,苏国祖德衍远;亨公肇基,江南宗支绵长。”上犹英稍苏氏祠堂,建于该县黄埠镇英稍村,位于上犹县城东面。上联突出先祖昆吾赐姓这一件事。昆吾:相传颛项的后代夏朝的同监部落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为姓,称昆吾氏。昆吾氏有子孙封于苏(今河南济源县、温县一带),其子孙又以封地为姓,称苏氏。下联突出开基的祖先亨公,表达了本族“宗支绵长”的自豪感。
2.突出地域
“派绍婺源,源远流长,代衍文章光世泽;基宏湘水,水环山拱,势凌奎璧映名区。”这是会昌县麻州镇观音排汪氏宗祠联。上联写汪氏派开婺源县,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是原徽州六县之一。下联写流经麻州镇观音排的湘水。人的迁徙离不开居住地,地域表现了人们对故土的一种特殊的归宿感。
再如龙南里仁栗园橘瑞堂联:“派从文水分来,支流长远;支是栗园崛起,根蒂坚深。”文水,李氏家族来自山西文水县,文水在太原市往南76公里的地方,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故乡。
栗园围始建于弘治辛酉年(1501年),为明代五品大员李清公所建,是龙南县最大的客家围,其状为八卦围。橘瑞堂门前有鱼塘面积6.6亩,体现了客家人一脉相承的勤生产、重文教、图发展的人文特色。
此联突出地名,一古一今,一远一近,将栗园李氏宗族的来龙去脉概述得一目了然。
颂扬整个家族
宁都县洛口镇罗氏祠堂联:“豫章世泽;虔城家声。”豫章,今南昌,罗族先祖出于豫章西山。虔城即宁都,古称虔化县。对联赞扬了罗氏上代对后裔的影响和本家族良好的名声。
再如宁都县东山坝大布富溪罗氏大宗祠联:“礼学名家第;忠臣孝子门。”对联从学术与人品两个方面赞美了本族门第的不寻常,即具有古人崇尚的道德规范。
石城县城北关黄姓江夏志坚公祠书有一联:“无双世泽传江夏;第一家声表颍川。”江夏,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县东南)。颍川,指黄氏发源地颍川郡,也指西汉黄霸,曾任颍川太守。此联把黄氏家族冠以“第一”“无双”,很有几分底气。
缅怀祖先功德业绩
从众多的祠堂姓氏对联可以看出,联中所描写的内容不少是古往今来本姓氏中的名人,有大儒贤达、文臣武将、隐士孝子……作者多从其业绩、道德、修养、学问、处世等方面加以赞颂。而且对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缅怀祖德、标榜家声为主,期望后辈承赓祖业,光耀门楣。
1.概括性述说
“祖德流芳辉日月;宗功传世映山河。”这是宁都县赖村镇石街萧氏家庙联。萧姓从邻村新民半迳迁此,已有十多代。对联寥寥14字,运用夸张手法,赞颂了祖先德辉日月,功映山河的功德业绩,气势磅礴。
此联观点鲜明,单述祖德宗功一件事,而有的对联则另辟蹊径,思古与写今融为一体。如石城温氏崇先公祠联:“溯祖宗功德,敦亲睦族,福泽绵长,名垂青史; 扬崇先纪纲,文经武纬,禄利延祥,业绩新章。”对联在追溯祖宗功德的同时,不忘继承先辈纪纲,再创新的业绩。
位于石城县城琴江东路的李家屋紫云堂刻有一联:“陇西发祥,支派繁衍思祖德;城东分梓,人文蔚起沐宗恩。”赞美祖德的同时,又追溯本姓源流。
2.对某一个或多个祖先加以赞颂
兴国县西街越国公祠联:“功业焕皇唐,拜相封公,江右推吾先祖始;贤声昭越国,建祠肇祀,平川辟尔后人基。”越国公祠,为祀邑人钟绍京而建。钟绍京,字可大,唐朝兴国清德乡人,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中宗景年间,任宫苑总监,时韦后毒死中宗,结党篡政,临淄王李隆基与绍京密谋靖乱,绍京率宫中丁匠200余人至太和殿共除韦后,一举平定韦氏乱。睿宗拜绍京为中书侍郎,参知政务。次日又加封中书令、越国公。景云元年,改为户部尚书,外任彭州刺史。玄宗即位,复召拜户部尚书。年逾八十而卒。
对联赞颂了先祖越国公一举平定宫廷之乱,奇谋彪炳史册的丰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崇敬之情。这是突出先祖之中一人的联例。
还有赞颂多人的。如会昌县城萧氏宗祠联:“佐沛公,封酂侯,名世挺生追汉代;官太傅,升大将,人才辈出溯兰陵。”沛公,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早年是沛县泗水亭长,后尊称沛公、汉王。上联赞汉代萧何,萧何,爵号酂侯。他在楚汉相争中,辅佐高祖,守关中,转漕给军,兵不乏食,因以致胜。高祖即位,论功行赏,评为第一,封酇侯。太傅,即萧何的六世孙萧望之(约公元前114年至公元前47年),汉宣帝时曾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在众多姓氏祠堂联中,可以说,每一个姓氏都会记述引以为豪的先人,融入本族一个个先祖名人功成名就的奋斗史;每一副对联,都是一条发人深省的箴言;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感人的励志奋斗蓝本。
试举数例以飨读者。
杨姓的如兴国县城岗乡杨氏宗祠联:“清风慕四知,励节却金,廉吏贻谋光世胄;白雪深三尺,亲师重道,名儒德业耀宗功。”
四知:杨氏家喻户晓的“四知堂”,出自东汉杨震的故事。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南部)人。少好学,明经博览,时被称为“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等职。《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任东莱(今山东莱州市)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疏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到了东莱郡上任之后,亲自书写。“四知”二字牌匾挂于公堂之上,作为一面明镜,时刻用来对照、鞭策自己,成为历史上的廉吏,这就是杨氏的“四知堂”。后来杨震的子孙世代任公卿,成了东汉的世家望族。
白雪深三尺,是说“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公元1053年至1135年),宋代著名理学家。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将乐县古镛镇龙池社区)人,熙宁九年进士。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同友人去老师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再如谢姓的宁都县黄陂镇杨依谢氏家庙联:“东山宰相,初日芙蓉,恪守陈郡嫡义;淝水将军,清风柳絮,流传江左文章。”
东山宰相,即谢安(公元320年至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西晋南迁后谢氏家族郁郁不得志,年轻的谢安隐居到浙江会稽的东山。41岁那年,谢安离开会稽东山来到南京(当时叫建邺)做了官。他在今南京城东30里的一个土山(即今江宁区政府后山)上,造了一座别墅,并按会稽东山的名字把此山也称东山,人们因此称谢安为谢东山。
淝水将军:公元383年8月,淝水河畔。东晋与前秦交战,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8万兵众抵抗前秦,并让龙骧将军胡彬带领5000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东晋获胜,前秦战败后苻坚被杀。
江左文章:谢灵运(公元385年至433年),汉族,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是陈郡谢氏士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浙江古称江左。
这些歌颂人物姓氏的楹联,如同一部文化史书,让我们从中看到我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人才宛若群星璀璨。这里面有大儒贤达、文臣武将、隐士孝子……他们抚国附民、廉而尽职、勇而知义、礼贤下士、学行昭著……其实这些对联人物与事迹,组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尚道德、文化传统。这不仅仅是哪姓哪族的自豪与骄傲,也是中华大家庭中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荣的。
有的对联面对当时当地,记述本族人的平凡义举、族中轶事,生动感人。如兴国县潋江镇竹坝村陈家祠联:“三朝将相勋臣第;九世和同义士家。”联中的“义士”家,写的就是陈氏一个普通的祖先陈洪进,他治家严谨,据说有一年旱灾,一个盗贼夜入其家,蜷伏在梁上打算偷点财物,陈洪进察觉后,召集全族子孙训话,教大家要读书习艺,否则将来会落得跟这位梁上君子一样的境地。盗贼闻言,慌忙跃下拜伏请罪。陈洪进没有将盗贼治罪,反而资助其谋生,后人称其为义士之家。
兴国县三僚廖氏杨公祠联:“竹杖精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囊中。”兴国县三僚村是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第一村,位于兴国县梅窖镇。状如太极图形,两座寺庙、七口池塘各具代表意义,大量宋代以来的古墓,是不同时代风水作品的汇集,一代风水师杨筠松(救贫)曾隐居于此,传道授业。
为中国风水祖师杨筠松立祠祭祀,是兴国三僚村特有的文化现象。三僚村世居杨筠松两个弟子曾文辿、廖瑀的后代,曾廖两姓各为杨筠松建祠一座,廖氏杨公祠位于三僚村盆地的西北部御屏峰下。联中所说“竹杖精奇”写的就是本族廖瑀的轶事。相传他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古宁都县)翠微峰金精洞内读书习道,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之为廖金精。杨筠松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他相遇于宁都。当时廖瑀年少气盛,不服杨筠松,屡屡与杨斗法。一次,黄陂廖氏请杨筠松勘定一个门楼位置,廖瑀预先一天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第二天,杨筠松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插中了铜钱中的方孔。廖瑀这才服了,立即虔诚地拜杨公为师,早晚追随杨筠松,廖瑀从黄陂中坝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
再看石城县城北关黄姓志坚公祠的一副长联:“琴水漾波流,叔度宗风,清涵千顷,廿一枝分布中邦,邵武宗风振天下;仙峰凭仰止,次公世迹,瑞集九苞,十八叶肇开河麓。琴江文翰甲吾家。”对联不仅赞美了先祖叔度、次公的宗风世迹,还穿插了他们黄氏一家大族分支的故事。“廿一枝”“十八叶”,说的是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他将二十一房子孙召集齐全,然后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千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八十万贯,金银八百余称,一并均分为二十一份,合令三个妻子名下共二十一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自谋发展。”由于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十八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故土,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接着,峭山公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二十一套分授二十一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妥善珍藏,不忘所出。峭山公要儿孙分家,独立出外闯世界的战略眼光,得到大家赞扬。

庭台似点菊花斑;院雨记听蕉叶香。位于仪仗厅门柱,院内有高大的古树,落下斑驳的似菊花的影子,雨打在芭蕉叶上,也像闻到了香气。通过所见、所闻的景物描写,在感官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式芬故居对联诠释(转自碣石山的博客)

清代山东海丰吴氏家族,自顺治至宣统260年间,科甲如林、方伯联第、著述等身、政绩卓然。世称“进士世家”、“尚书门第”,素有“七侍郎八巡抚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其故居位于旧无棣古城西南,占地7000平方米,院内古木参天,气势古朴典雅。南院始建于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原为明代户部尚书王佐之宅第,由吴氏十三世吏部尚书吴绍诗购置后重新扩建,现明代建筑犹存,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南院以“宝砚堂”为主体,“宝砚堂”因吴氏珍藏苏东坡“雪堂宝砚”得名。吴式芬故居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数十副名人显贵撰写的楹联,现对有关场所悬挂的楹联作一简要评析。
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这副楹联悬挂在“尚书第”的廊柱上。“节钺”指的是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三掌节钺”,简单地说,就是曾经三次掌管朝廷“生杀”大权的人。掌管节钺的人是吴氏家族振兴的重要人物——吴绍诗和他的两个儿子吴垣、吴坛,都曾经同期或先后在刑部任高官。他们家族中有九位光禄大夫,当时有2人载入清史。
庭台似点菊花斑;院雨记听蕉叶香。位于仪仗厅门柱,院内有高大的古树,落下斑驳的似菊花的影子,雨打在芭蕉叶上,也像闻到了香气。通过所见、所闻的景物描写,在感官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二联均为吴式芬的朋友何绍基题所题。何绍基是清书法家,湖南道州人。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与吴式芬交往密切。
忠贞世胄;恭定家风。在乾隆年间,吴氏家族中吴绍诗和吴垣、吴坛,这三人都深谙律法,备受皇帝器重。在编写《大清律例》的过程中,他们均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进而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那时已有亲属回避制度,但乾隆破例让他们父子同在刑部任职,并在吴绍诗改任之后,让吴坛接替刑部侍郎的职位,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吴绍诗去世后,乾隆赐谥号“恭定”。乾隆感动于吴氏一门的忠贞,挥笔为海丰吴氏写下“忠贞世胄,恭定家风”,悬挂于双虞壶斋。
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是在吴式芬故居东南隅南墙上的对联石刻,由曾任湖广总督的吴荣光为赞颂海丰吴氏撰写的。“紫玉”比喻吴氏后人,“画屏”泛指吴氏先贤。十竹:指吴氏十六、十七世上的10名英才:吴衍曾、吴嗣曾、吴熙曾、吴扶曾、吴怡曾、吴侍曾、吴续曾、吴式芬、吴式群、吴式敏。“九峰”分别是吴氏十至十五世的一、二品官员:吴永孕、吴自治、吴自肃、吴瑛、吴绍谟、吴绍诗、吴垣、吴坛、吴之勷。以上人员均为清朝五品或以上官吏。
澹如秋水间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位于东南小院石刻。这是出自《草庐目录》中的一名句。当时吴绍诗在刑部任职时为清官廉吏、誉满朝野。书写者王士祯是清顺治、康熙年间的文坛领袖、曾任刑部尚书。赞颂吴绍诗平易如秋水,温和似春风。
欲招蓑笠同云水;间拂尘埃勘鼎钟。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穆在与吴式芬的10余年交往中,对吴式芬由衷地赞颂,暗喻他质朴如钓翁、稳重似钟鼎,清白一世,不染尘埃。张穆,山西平定人,清代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善言地理,兼好金石碑版。
梅影写窗香有迹;竹声敲户绿无痕。吴式芬自撰联,位于吴式芬舍房中堂门柱上。为表现居所内外幽静的氛围,选取户外的梅,和户内的窗两个物体,用“写”来作联系。
宏览载籍博游文艺;校核仁义原本山川。上款是渐甫仁兄大人荣寿,落款是子苾吴式芬。吴式芬为李鸿章贺寿时所送,现在悬挂在仪仗厅的中堂。1855年2月,李鸿章带兵占领安徽含山,杀死太平军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时刚逢32岁生日,得清政府赏赐知府衔。吴式芬时任浙江学政,他虽比李鸿章大20余岁,很佩服李鸿章的军事才能,遂尊称仁兄撰联祝贺。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聪颖特达文而又儒。吴式芬的亲家陈介祺书,悬挂于宝砚堂。鲁迅先生指出:“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郭沫若和商承祚先生也都认为陈介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宗师。陈介祺家藏万印与吴氏家族家藏万卷曾并称齐鲁,他不仅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收藏家、著作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创作和篆写楹联的高手。该联是对吴氏家族成员九世好学深思、累遗典籍的赞美。
居心平易无城府;作事从容有纪纲。书写者许翰,位于南客厅,说明吴式芬日常相处平易近人,办理公务遵守法度。许翰,日照人,清代杰出的校勘学家、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一度借住在吴式芬位于北京宣武城南坊的双虞壶斋。吴式芬病逝后,许瀚遵照吴式芬的遗嘱,在海丰吴家大院和家乡,专心校订吴式芬的遗稿。他废寝忘食,拖着病体,历时10余年,整理完毕吴式芬的遗著。临终之前,许瀚特意嘱咐后人,将自己撰述文稿全部赠与吴式芬的亲家陈介祺。许瀚的《哭吴子苾阁部联》,很好的印证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平生金石盟心,才几时,江城剪烛,沂驿传书,那期白马素车,酹酒为君订遗稿;世事云烟过眼,从今后,拔剑歌哀,衔碑语苦,纵复高山流水,抱琴何处觅知音。”
大文师吏部;古画爱军将。在吴式芬故居院内,有一副左宗棠书写的楹联,书法苍劲老道。该对联的原意是写作宏大的文章须学习韩吏部(韩愈),论古画,还是爱好李大将军李思训的作品。这里整体是褒扬海丰吴氏家族官员的文韬武略。
旧书不厌百回读;嘉树新成十亩荫。上句出自苏东坡的诗句,对句并书写者是吴式芬次子吴重憙的亲家王懿荣。该联现悬挂在仪仗厅内中堂的立柱上。王懿荣是发现甲骨文,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京时,因不能保护好皇帝感到失职和耻辱,王懿荣投井以死报国。吴式芬故居素有“十亩治园”之称,经过几百年的绿化,当时已是绿树成荫。也是对吴氏家族兴文宣教、以德化民的赞扬。
甘露卿云于斯为瑞;珠辉玉照盖代之华。慈禧太后赐的“寿”字两边对联。因吴重憙护驾慈禧太后“西游”有功,颇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器重。吴重憙去给慈禧太后过寿,慈禧太后曾回赠给吴重憙一个较大的“寿”字。
此句出自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卿云,甘露:祥瑞的象征,此名寓意为吴氏家族声名显赫,代有有作为和才学。为嘉庆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书画家、滨州籍老乡杜锷撰书。现悬挂在吴式芬舍房中堂。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吴式芬舍房东厢房门两侧,这副对联是纪晓岚的后代纪家骙撰写。纪家骙,山东师范学堂时期学生名录优级师范,1910年春毕业后曾在吴家大院做总管。是说做人遇到事情的时候胸襟要放开,避开纷扰,抓住主要矛盾。察言观色,多多思考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名士云集古风溯秦汉;紫气东来文光冲斗牛。位于吴式芬故居南院东便门。吴式芬凭借的是自己的真诚、学识、耐心和宽广的胸襟,在与文人们的交往中,吴式芬对于金石、音律、诗文、书画、经史等都有非常深的研究,可谓“硕学通儒”,他的人品和博学都令人折服,能够在当时领衔士林。所以人们都愿意接近他,愿意与他谈论诗文、互瞻家藏。吴式芬故居位于海丰塔下,荷花湾畔,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挑战创作极限,一生写就八种日记书百卷;不胜仕途高寒,六旬辞却四品官阶加三级。吴式芬,清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后赠光禄大夫。吴式芬一生笃好金石文考古,从政之暇,即搜集金石器物,撰写了《捃古录》,《捃古录全文》两部金石学专著,与陈介祺合著了《封泥考略》。吴式芬博才多艺,一生著书甚多,现原稿多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该联是对吴式芬一生的高度总结和评价。
以上两联均由无棣县原文史办主任、楹联协会主席于长銮撰文。

庭台似点菊花斑;院雨记听蕉叶香。位于仪仗厅门柱,院内有高大的古树,落下斑驳的似菊花的影子,雨打在芭蕉叶上,也像闻到了香气。通过所见、所闻的景物描写,在感官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熙题陈挺敬故居对联
康熙题陈挺敬故居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在山西省晋城县,有一座城堡式村落,这就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陈挺敬的故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 皇城相府,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

2014冬季长沙旅游攻略
4.浏阳烟花一日游:长沙——浏阳工业园一谭嗣同故居——菊花石工艺一条街——烟花鸣放。 5.海底世界、浏阳烟花、大围山二日游:海底世界——浏阳工业园——谭嗣同故居——菊花石工艺一条街——烟花鸣放(宿大围山)——游大围山(粟木桥景区、玉泉寺景区、龙须槽景区)—长沙。 6.温泉度假游:长沙一雷锋故居一刘少奇纪念...

将氏故居纪念馆的对联
报本尊亲是谓至 德要道 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淑德后福克高遐龄 炜兹彤管永式仪型。武岭山怀抱 剡溪水长流 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 傀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将氏故居纪念馆的对联
报本尊亲是谓至 德要道 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淑德后福克高遐龄 炜兹彤管永式仪型。武岭山怀抱 剡溪水长流 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 傀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将氏故居纪念馆的对联
报本尊亲是谓至 德要道 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淑德后福克高遐龄 炜兹彤管永式仪型。武岭山怀抱 剡溪水长流 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 傀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将氏故居纪念馆的对联
报本尊亲是谓至 德要道 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淑德后福克高遐龄 炜兹彤管永式仪型。武岭山怀抱 剡溪水长流 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 傀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将氏故居纪念馆的对联
报本尊亲是谓至 德要道 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淑德后福克高遐龄 炜兹彤管永式仪型。武岭山怀抱 剡溪水长流 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 傀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刘基故居,庙,墓对联
打开贴吧APP,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刘基故居、庙、墓对联 LIU19461 2013-5-15 操作 辞官居草庐著郁离,喻世讽元政称绝作;顺时佐明君定大计,驱胡光汉业为帝师。热泪洒西风,高处寒多,慨抚头颅辞故里;孤身投朔雪,望中人远,独留面目见先王。名贤为社稷而生,岂为...

蒲松龄故居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由郭沫若所题。蒲松龄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余干县18498057802: 无棣海边有海滩吗 -
路研气滞: 漫无边际,一片泥潭.不适宜旅游.

余干县18498057802: 吴式芬是谁 是那个朝代的 -
路研气滞: 吴式芬(1796—1856),海丰(今无棣)县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后增光禄大夫. 吴式芬一生笃好...

余干县18498057802: 4月份去哪旅游好从滨州出发 1500左右 两个人 -
路研气滞: 阳信县博物馆 阳信县阳信县观花台 阳信县阳信县梨园公园 阳信县阳信县荷花湾广场 阳信县“四环五海” 开发部滨州新滨公园 开发部博兴博物馆 开发部打渔张森林公园 开发部徒骇河黄金水道 开发部麻大湖景区 开发部秦台风景区 开...

余干县18498057802: 滨州旅游景点哪里好玩 滨州好玩的地方推荐十大 -
路研气滞: 滨州十大旅游景点 1、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 2、滨州鹤伴山 3、魏集古镇旅游区 4、滨州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 5、孙武古城旅游区 6、滨州市杜受田故居 7、吴式芬故居 8、武圣园 9、金阳万亩梨园 10、滨州绿洲黄河温泉旅游度假村

余干县18498057802: 无棣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
路研气滞: 无棣县属于山东省滨州市,位于中国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沿海,是黄河3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海上山东”建设的前沿阵地. 无棣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8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朝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朝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以“渔家乐”、“农家乐”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已破题.禹贡碣石山集人文、自然、环境、历史、休闲、度假于1体的旅游开发已大范围实行.

余干县18498057802: 滨州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滨州旅游景点哪里 -
路研气滞: 滨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滨州的景点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是各种历史遗迹,如古代著名军事家中国武圣孙武的故里,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出生地;第二种是青山绿水等大自然的风光;第三种是属于...

余干县18498057802: 无棣离哪个旅游景点近 -
路研气滞: 无棣离以下旅游景点近:1. 古贝壳堤 古贝壳堤位于无棣县大口河堡.放眼望去,海岸线上满是贝壳,离海远些的是整个的贝壳堆积的,虽然贝壳不像地理杂志上照片那么完整,但依然壮观、美丽.2. 汪子岛 汪子岛位于无棣县汪子村汪子堡.这里原始,无开发,远离城市,原生态,第一手海鲜.

余干县18498057802: 无棣有什么旅游景点
路研气滞:著名景点: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吴式芬故居等.

余干县18498057802: 有谁知道滨州无棣有什么好玩的啊 -
路研气滞: 无棣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八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以“渔家乐”、“农家乐”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已经破题.禹贡碣石山集人文、自然、环境、历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开发已大规模实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