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的主要学术成果

作者&投稿:臾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龙瀛的主要学术成果~

累计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5篇SSCI:EPB*1、CEUS*2、LUP*1、Cties*1)、7篇EI、《地理学报》5篇、《城市规划》2篇、《城市规划学刊》1篇,多篇SSCI投稿审理中),2007年在该领域出版专著《规划支持系统原理与应用》。CEUS(SSCI)、Cities(SSCI)、Annals of GIS、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进展等期刊审稿人,CUPUM和SPSD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审稿人,国际期刊IRSPSD执行主编。 Long Y, Shen Z, 2014 (expected), Geospatial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UrbanForm in Support of Urban Planning for Beijing,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In English) Long Y, Shen Z, 2013, “Disaggregatingheterogeneous agent attributes and location from aggregated data, small-scalesurveys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Tentative accepted) (SSCI) Long Y, Han H, Lai S-K, Mao Q, 2012, “Urbangrowth boundaries of the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and artwork” Cities (In press) (SSCI) Long Y, Gu Y, Han H, 2012, “Spatiotemporalheterogeneity of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Evidence fromfive master plans of Beijing” 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 108 103-111 (SSCI) Long Y, Shen Z, Mao Q, 2012, “Retrievingspatial policy parameters from alternative plans using constrained cellularautomata and regionalized sensitivity analysi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39(3) 586-604 (SSCI) Long Y,Mao Q, Shen Z, 2012, “Urban form,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environmental impact integrated simulation: A multi-agent model” ” in ZhenjiangShen (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Spatial Plan: How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urban form in Asian cities?,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Long Y,Shen Z, Mao Q, Du L, 2012, “A challenge to configure form scenarios for urbangrowth simulations reflecting the institutional implications of land-usepolicy” in Zhenjiang Shen GeospatialTechniques in Urban Planning,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pp.3-26. Long Y,Shen Z, 2012, “Reaching consensus among stakeholders on planned urban formusing constrained CA” in Zhenjiang Shen GeospatialTechniques in Urban Planning,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pp.91-106. Long Y,Shen Z, Mao Q, 2012, “An urban growth control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for the Beijing Metropolis Area” in Zhenjiang Shen Geospatial Techniques in Urban Planning, Advances in GeographicInformation Science,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pp.285-306. Long Y, Shen Z, Mao Q, 2011, “An urbancontainment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for Beijing”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35 297-307 (SSCI) Long Y, Shen Z, 2011, “An urban model usingcomplex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Long-term urban form prediction forBeij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Systems Science 3 159-173 Long Y, Shen Z, Mao Q, Dang A, 2010,“Retrieving individuals’ attributes using aggregated dataset for urbanmicro-simulation: A primary exploration” Proceedingsof Geoinformatics Beijing, China (EI) Long Y, Mao Q, Dang A, 2009, “Beijing urbandevelopment model: Urban growth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 787-794 (EI) Long Y,Zhang Y, “Land use pattern scenario analysis using Planner Agents” Environment and Plannign B: Planning andDesign (Under review) (SSCI) Long Y,Thill J-C, “Combining smart card data,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and land usepattern for identifying housing-jobs relationships in Beijing”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Under review) (SSCI) Gu Y,Elizabeth D, Long Y, “The effect of driving restrictions on travel behavior inBeijing” Transport Policy (Underreview) Zhou J,Long Y, “Bus commuters’ jobs-housing balance in Beijing: An exploration usinglarge-scale synthesized smart card data” Journalof Transport Geography (Revision under review) (SSCI) 龙瀛, 张宇, 崔承印, 2012, “利用公交卡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交通形态” 地理学报 67(10) 1339-1352 龙瀛, 毛其智, 杨东峰, 王静文, 2011, “城市形态、交通能耗和环境影响集成的多智能体模型” 地理学报 66(8)1033-1044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胡卓伟, 2011, “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方法、开发及应用” 城市规划 35(3) 62-71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2011, “城市系统微观模拟中的个体数据获取新方法” 地理学报 66(3) 416-426 龙瀛, 韩昊英, 谷一桢, 沈振江, 毛其智, 2011, “城市规划实施的时空动态评价” 地理科学进展 30(8) 967-977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党安荣, 2010, “基于约束性CA方法的北京城市形态情景分析” 地理学报 65(6) 643-655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2010, “地块方向:表征城市形态的新指标” 规划师 (4) 25-29 龙瀛, 毛其智, 2010, “城市规划支持系统的定义、目标和框架” 清华学报 50(3) 335-337(EI) 龙瀛, 毛其智, 沈振江, 杜立群, 2010,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模型”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3(2) 180-212 龙瀛, 韩昊英, 毛其智, 2009, “利用约束性CA制定城市增长边界” 地理学报 64(8)999-1008 龙瀛, 2007, 规划支持系统原理与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龙瀛, 何永, 刘欣, 杜立群, 2006, “北京市限建区规划:制定城市扩展的边界” 城市规划 30(12) 20-26(邀请论文,多次被引用)

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全国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公开出版《沉默权制度研究》、《侦查程序与人权》、《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等个人专著4部、合著12部,主编和参编全国性教材6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核心期刊和其他专业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教学、科研成果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中青年诉讼法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

论著目录(*号者为著作,其余为论文)
1.《关于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若干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
2.*《华文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7年。
3.《以“国、中、汉、华、唐”为上字的词与社会认同建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
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海外华语传播概况》(2006),上编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
6.《现代华人社会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再考察》,《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第1期。
7.《汉语的国际地位与国际传播》,《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8.《海外华语传播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1期。
9.《海外华人的母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
10.*《当代语言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11.*《普通话语言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字母词规范设想》,《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商务印书馆,2006年。
13.《语境研究与社会语言学——读王建华等著<现代汉语语境研究>》,《汉语学习》2006年第5期。
14.《以辅助专业课教学为目的的汉语教学:实践和思考》,《对外汉语研究》第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
1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
1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总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2006年5月由国家语委正式发布,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出版。
17.《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海外华语传播概况》,发布和出版同上。
18.《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海外华人华侨分布》,发布和出版同上。
19.《论华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期。
20.《对汉语中父亲称谓系列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2006年第2期。
21.《论华语视角下的中国语言规划》,《语文研究》2006年第1期。
22.《海外华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1期。
23.《说N三题》,《修辞学习》2006年第1期。
24.*《语言与语言应用论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5.《马来西亚: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拼争》,《暨南学报》,2005年3期。2004年12月澳门语言学会年会主题报告。2005年1月、6月曾分别在第四届双语国际会议、语言与认同研讨会演讲。
26.《面向社会的社会语言学:理想与现实》,《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
27.《河南境内中原官话的“哩”》,《语言研究》,2005年第3期。
28.《近20年来的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修辞学习》2005年第5期。
29.《对字母词规范的设想》,《辞书研究》2005年第4期。
30.《广州市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2期。(署名:郭熙、曾炜、刘正文)
31.*《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32.《对“操”+过+处所词语讨论的思考》,《语文建设通讯》79期,香港,2004年。
33.《“操”的讨论的意义》,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年9月7日。
34.《“对外汉语学”说略》,《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
35.《回忆我的导师张礼训先生》,收入莫砺锋主编《薪火九秩》,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又《南京大学校友通讯》,2004秋季号(总26期)。
36.《要重视语言学教学参考书的编写》,《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
37.《论“华语”》,《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语言文字周报》第1082-、84、85连载,又收入莫砺锋主编《南京大学中文系90周年系庆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8.《论全球华语辞典的编纂》,第二届国际中国社会语言学学术会议(澳门)论文,2003年11月。
39.《海外华人社会汉语教学的若干问题》,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新加坡),2003年11月。《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3期。又载《国际汉学集刊》第一辑,陈学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商,2004年。
40.*《应用语言学概论》(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
41.《马来西亚槟城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中国社会语言学》创刊号,2003年。
42.《普通话词汇与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论域内外汉语协调的原则和方法》,《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43.《配合环境的双语教学》,新加坡《联合早报》2003年2月5日。
44.《语言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45.《华语的规范与协调》(与汪惠迪合作),新加坡《联合早报》2002年12月7日。
46.《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现状与前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47.《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例》,首届亚太地区中文工作坊(香港,2001)论文,后载《汉语学习》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12期转载。
48.《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又收入周胜鸿等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
49.《华语与普通话:由来、特点及其他》,马来西亚《光明日报》2001年4月11日—12日。
50.《对新时推普的一些思考:以江苏为例》,《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期摘载。
51.《语言学概论》(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2.《汉字误读误写现象札记》,于根元《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53.《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54.*《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5.《聋儿双语教育浅谈》,《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6期。
56.《新一轮“推普”:特点、问题和对策》,见《语文建设》(北京)1998年第11期。
57.《苏南地区河南话变化的初步考察》,见《南京社会科学》(南京)1998年第8期。
58.《当前我国语文生活的几个问题》,见《中国语文》(北京)1998年第3期。
59.《磨盘话词汇选》,见《南京大学中文学报》(南京),1998年期。
60.《当前社会称谓问题小议》,见《语文建设》(北京)1997年第9期。
61.《磨盘话音系》,见《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62.《中国语文工作者的使命》(署名郭伯康),见《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6年第3期。
63.《世纪交替中的中国语言学:危机与机遇并存》,见《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6年第4期。
64.《磨盘话同音字汇》,见《镇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65.《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岛群》,见《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又见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
66.《谈谈古代的方言及其发展》,见郭维森、柳士镇主编《古代文化基础》,岳麓书社,1995。
67.《索绪尔的语言观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署名郭伯康),见《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4年第3期。
68.*《语文知识与公文写作》(参加编写),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69.《论“‘一样’+形容词》。见《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1994。
70.*《汉语新语汇词典》(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1993。
71.*《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理论与方法》(与李绍珠、周兢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3。
72.*《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李绍珠、周兢、李凡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3。
73.*《汉语时兴词语词典》(中文撰稿人)。译林出版社,南京。1993。
74.《要进一步放宽语言政策》。见《现代特殊教育》(南京)1993年第1期。
75.*《应用汉语教程》(参加编写)。北京语言学出版社,北京。1992。
76.《汉语、汉字和汉语现行书面记录系统的问题及其对策》。见《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2年第3期。
77.《试论海峡两岸汉语差异的起源》。见《双语双方言》(二),彩虹出版社,香港。1992。又见《语言学通讯》(武汉)1993年1-2期。
78.*《初等语文》(参加编写)。中国人事出版社,北京。1992。
79.《试论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见《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80.《丹阳埤城的河南方言岛》(与蔡国璐合作)。见《徐州师院学报》(徐州)1991年第2期。
81.《“动词+‘到’+处所词语”的十二种句式》。见《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1991。
82.《英语儿童语言量表在汉语中应用的探讨》(与周兢、李凡合写),见《国际心理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南京。
83.《礼貌语言要得体》。见《平顶山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84.《汉语听力损伤儿童语言康复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与李绍珠、周兢合写)。见《南京师大学报》(南京)1990年第4期。
85.《语法·语义·语用》。见《盐城师专学报》(盐城)1990年第4期。
86.《新闻表达中的逻辑结构》。见《学语文》(芜湖)1990年第6期。
87.《论大陆与台港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异》。见《双语双方言》,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89。
88.《新闻语言和新闻表达》。见《采与编》(南京)1989年第5期。
89.《对比分析:应用语言学一个方兴未艾的分支》。见《社科信息》(南京)1990年第10期。
90.《新闻语言和缩略语》。见《许昌师专学报》(许昌)1989年第1期。
91.《“动词+‘到’+时间词语”的三种类型》。见《平顶山师专学报》(平顶山)1989年第1期。
92.《现代汉语教学问题刍议》。《语言学通讯》(武汉)1989年3-4期。
93.《“动词+‘到’+时间词语”的两种句式》。见《汉语学习》(延吉)1988年第1期。
94.《〈语言的语法分析和言语的语法分析〉质疑》。见《语言学通讯》(武汉)1988年第1期。
95.《关于“动词+‘到’+处所词语”的句法分析》。见《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又见《语法求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88年。
96.《汉语同义成语词典》(与蒋荫楠合作)。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87。
97.《“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见《中国语文》(北京)1986年第1期。
98.“这个”和“那个”。《大众修辞》(上海)1986年第1期。
99.《汉语介词研究述评》。见《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86年第8期。
100.《国文法草创述评》。见《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语言文字专辑)。
101.《虚词和虚词教学》。见《中学教学语法阐要》,语文出版社,北京。1985。
102.《“个”的词性》。见《语文学习》(上海)1985年第2 期。
103.《现代汉语中有比喻意义的词》。见《汉语论丛》,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5。
104.《目前语言研究中术语使用的几个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研究生论文专辑)。
105.《〈语言的美和美的言语〉述评》(与张晓铃合写)。见《修辞学习》(上海)1984年第3期。
106.《说“永远”》。见《教学通讯》(郑州)1984年第7期。
107.《台湾的语文教学》。见《河南教育》(郑州)1984年第5期。
108.《关于“是”的用法的几个问题》。见《河南教育》(郑州)1985年第7-8 期。
109.《关于“东南部气候……”》。见《河南教育》第1985年第4期。
110.《说“x笑”》(与张晓铃合写)。见《汉语学习》(延吉)1984年第1期。
111.《新词语用法举例》(与张晓铃合写)。见《汉语学习》1985年第2期。
112.《谈“东山再起”及其他》。见《中学语文教学》(北京)1980年第7期。




黄熙的获奖成果
“证治药动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2001年度科技成果全国推广项目。2002年,获得解放军科技银星(申请者本人);获得陕西省三五人才二层次(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批准号:30325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6年,获得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

李美熙的个人成就
近五年来,在《政法论坛》、《法制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法学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观点、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主编、副主编法学著作5部;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作为第二成员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厅局级课题多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三...

金应熙主要经历
金应熙教授一生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在中国古代史领域。他研治中国古代史的思路和方法,受其两位老师许地山和陈寅恪的影响甚大,在这种师承的直接影响下,就形成其重视对第一手资料的钩稽贯穿和考辨分析,综合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探求历史的沿革变化、因果关系,并重视探讨周边民族史的治史特点...

马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在城市视觉秩序构建方面,马泉教授认为,城市视觉秩序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通过有序的城市视觉元素,如视觉符号、建筑景观等,构建城市和国家的视觉形象。他的研究旨在提升城市视觉秩序,从而影响公众对国家的整体印象,为国家形象的构建做出贡献。在学术成果方面,马泉教授出版了多部著作和教材,如《广告图形...

文艺理论家徐景熙教授小传
其中担任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文学概论》(2000年7月首印,高校出版社),数次重印,该书与他本人的科研成果配套,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参编的《美学导论》,是全国师专最早公开出版和广泛使用的美学教本。 徐景熙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学术成果却格外丰富厚重。即便埋名于南通农场期间,徐景熙仍刻苦钻研,笔耕...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的学术成果
一、女真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复原并释读了1973年发现于中国西安碑林的金朝初期所编纂的《女直字书》的抄本残页(《女真文字书研究》,风雅社,2001年);系统研究了金、明两代女真大字资料所反映的女真语音、语法、文字构造及变迁(《女真语言文字新研究》,明善堂,2002年);复原并释读了1989年发现于...

北京新兴医院医师介绍
北京新兴医院医师介绍环莹熙医生,具有丰富的学术成果,曾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妇产科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一篇在第四届国中医药学术大会上交流并收录于《国际医学会议获奖论文经典》。她专长于输卵管梗阻、多囊卵巢综合症和妇科炎症,擅长药物、手术及宫、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邢高熙获奖情况
邢高熙在教育领域和艺术舞台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功底,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以下是邢高熙部分获奖情况的概述。在2001年9月,邢高熙荣获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对他在教学领域卓越贡献的肯定。同年7月,邢高熙参与的自创作品“红旗颂”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中独占...

张奚若学术贡献
在清华大学,张奚若主讲西洋政治思想史等课程,他的学识深受学生们的敬仰。尽管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著称,但一生的著述并不多。著名哲学家金岳霖视张奚若为挚友,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张的文章确实不多,但每一篇都弥足珍贵。”金的记忆中可能略显片面,因为张奚若在政治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并非仅限于一篇《...

庆熙大学学校简介
庆熙大学,创建于1949年的韩国知名学府,目前拥有两个主要校区和一个大学院,分布在首尔、水原和光陵(大学院)。作为韩国顶尖的私立大学,它提供超过100个专业,涵盖了人文、社会、理工、医学、艺术和体育等多个领域,尤其在经营学、经济学、医学和新闻信息学等领域享有卓越的研究成果。庆熙大学积极引入...

封丘县18837096432: 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什么 -
仲琬水杨:[答案] 北宋画家郭熙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三远”中的“平远”之景,尤其受到画家的青睐和...

封丘县18837096432: 郭熙的山水画有何特色?他在山水画创作和理论上作了那些贡献? -
仲琬水杨: 这是我这个TERM的ASSIGNMENT,但是是英文的... 建议LZ去看他写的<林泉高致>古文,关于他的观点都在首章<山林训>里

封丘县18837096432: 论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艺术成就 -
仲琬水杨: 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在魏晋就已逐渐发展,由背景作为主题.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

封丘县18837096432: 成教化 助人伦 跟 三远的名词解释
仲琬水杨: 德施教,教人以礼,格法而治,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合《易》之理,成教化,助人伦是为尧舜之世的共同特点,然尧之贡献在于天象历法,舜之贡献在于人伦、教化,表现在文学艺术中,此为治世之道,也反映在文学艺术之中,尤以“诗言志” ...

封丘县18837096432: 林泉高致的主体内容及影响 -
仲琬水杨: 《林泉高致》是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的不朽名作,而这部名著的作者郭熙不仅是开一代风气的美术理论泰斗,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杰出的大师,是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伟大创造者.像郭熙这样全面的艺术英才,在中外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封丘县18837096432: 郭熙的《画意》怎么翻译? -
仲琬水杨: 是郭煕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原书有南宋许光凝序,今佚.今存六节中“序言”和“画格拾遗”两节为郭思所写,其余四节均为郭煕之词,乃郭熙...

封丘县18837096432: 郭熙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
仲琬水杨: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

封丘县18837096432: 喜欢早春图的理由是 -
仲琬水杨: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郭熙 (1023—约1085),字淳夫.北宋神宗熙宁间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年间,郭熙给宫中画了许多屏风和壁画.郭熙擅长画山水寒林,格调清新.他取法李成,亦吸取董源、范宽,并勇于革新创造,终自成一家.当时画院画家无不师效其画,有“独步一时”之誉.

封丘县18837096432: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 -
仲琬水杨:[选项] A. 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 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C. 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 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