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仁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服饰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所说的“华夏”就有这么一层意思。汉服也称为华服,其形式大体是“上衣下裳”的形式。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我国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众所知,中原华夏民族主要是农耕民族,人们的生活和土地息息相关。天气炎热时,农民在地里干活儿干累了,出汗了,对于“上衣下裳”形式的汉服,农民就可以很方便把上面的衣服给脱下来。
试想下要是身着连体裤就比较麻烦。有人说为什么不是“上衣下裤”的形式呢?这也是自然环境的原因。下着裳便于散热,而裤穿起来就会比较热(通常为游牧民族所穿)。

这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一个差别。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上下连体的汉服也出现了,不过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最方便实用的衣服形式还是“上衣下裳”的形式。
服饰总是能很直接地反应当时人们思想观念,汉服也是如此。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着的服饰也是有很大的区别。这里谈谈周朝,周朝实行分封制,遵循周礼。在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服饰也能体现出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
比如说“十二章纹”,其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相传这是舜帝为了警示后代君王要有十二种美德而令人制定的。
每个章纹对应着一种美德。
“日”对应着“光明”,“月”对应着“宁静”,“星辰”对应着“广布”,“山”对应着“稳固”,“龙”对应着“灵便”,“华虫”对应着“华美”,“宗彝”对应着“忠孝”。
“藻”对应着“洁净”,“火”对应着“向上”,“粉米”对应着“务本”,“黼”对应着“果断”,“黻”对应着“明理”。
周朝的官服严格遵循周礼,帝王的大裘冕可以印满所有十二章纹,棍冕只能印九种等等。不同官阶的官员穿的官服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公爵印九种,从“山”开始;侯爵印七种,从“华虫”开始。
扩展资料:
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服饰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受到传统的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服饰用来表达统治阶级的意愿。服饰对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一个群体进行修饰,而不是对单个的、独立的个人进行。
服饰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并受到礼教的严重束缚,因此注重于极可能地通过各种的工艺技巧来表现穿着者的人格内涵,将人的精神意蕴通过复杂繁复的花纹、图案等来表现出来,对于如何塑造人体的曲线美等没有重视。
中国古代服饰设计手法总体而言讲究的是有对称、平稳和和谐的方圆规矩感。近年来,很多服装设计师也力求从中国传统服饰中寻找到设计的灵感,着力开发出适合我们民族发展风格的服饰,以此促进我们民族的服装发展。
通过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服饰的底蕴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实现我国服装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服饰文化

山顶洞人服饰: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新石器时代:
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
商代:
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周代:
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
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 ,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
先秦时期:
妇女不穿裤子穿裙子,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
汉朝:
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巾帽。
隋唐时期:
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女子衣着是齐胸襦裙、高腰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宋辽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明代:
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汉服服饰制度。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清代:
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1949年,建国后50—70年代 ,人们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列宁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现代:
服饰的风格也呈现多样化、多元化,有复古、环保、中性、嘻哈、韩式、混搭等等。
扩展资料:
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侯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服饰

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若从古典中寻找,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如战国人所撰吕览和世本记述,黄帝时“胡曹作衣”;或说:“伯余、黄帝制衣裳。”这个时代,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存对照,应该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内出土的实物有纺轮、骨针、纲坠等,又出土有纺织物的残片。我国中原甘肃出土的彩陶上的陶绘,已将上衣下裳相连的形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殷商时期社会生产力额定发展,在物质上又有许多物质文明的局措。从甲骨文中可见的象形文字就有桑、茧、帛等字样,可证明农业在当时的发展。又从出土的商代武器铜钺上存有雷纹的绢痕和丝织物残片等,可见那时的工艺水平的高超和精湛。殷商甲骨文中,可见王、臣、牧、奴、夷及王令等,衣冠服饰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开始打上了时代烙印,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兮、辨等威”的工具。尊卑贵贱的生产关系,促使服饰也开始形成其固有的制度。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这时候,有关服饰的文字记载十分多见。青铜器铭文中,有关服饰的记载和“虎冕练里”(毛公鼎)、“女裘宝殿”(周、伯蔡文簋)等。随着等级制的产生,上下尊卑的区分,各种礼仪也应运而生。反映在服饰上,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这些服饰适应了天子与庶民,甚至被沿用于商周以来的二千年封建社会之中。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可见南宋京都也尚北服。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在元代蒙古族的衣冠服饰图案中,龙凤纹就是吸收中原文化的产物。龙凤纹本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被历代皇家所御用。人们把龙看做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龙是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凤凰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以崇拜,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而来。凤又是传说中能给人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因此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蒙古族的衣冠,以头带帽笠为主,男子多带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从其便了。妇女服饰,富贵者多以貂鼠为衣,带皮帽。一般则用羊皮和毳毡作衣冠材料。当时的袍式宽大而长,常作礼服之用。元末,因贵族人家以高丽男子女子的装束为美,又流行起衣服、靴、帽仿高丽式样。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姓服饰、内臣服饰,其样式、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就连日常服饰,也有明文规定,如崇祯年间,皇帝命其太子、王子易服青布棉袄,紫花布衣,白布裤、蓝布裙,白布袜、青布鞋,戴皂布巾,装扮成老百姓样子出面活动,然也印证了当时平民百姓的衣饰。明代妇女服饰规定民间妇女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色,不能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则用蓝绢布。明代的衣衫已出现用钮扣的样式。明代妇女的鞋式仍为凤头加绣或缀珠。宫人则着刺上小金花的云样鞋。
清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曾下令:“有效他国(指汉族)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清代又实行逼令剃发易服,按满族的习俗制度实行剃发改服。服饰制度坚守旧制,尤其在男子服饰上,保持满族特点而延续极长的时期。尽管清代三令五申废除明代服饰,然其官服上的补子仍采用了明朝的样制。命妇冠上所缀的金凤、金翟也仍承前制。清代的官服等级 差别主要反映在冠上的顶子、花翎和补服上所绣的禽鸟和兽类。若排列名次可从皇帝开始,依上而下有皇太子、皇子、亲王、奉恩将军、公主、驸马等皇族宗室戚属。异姓封爵的有公、候、伯、子、男、文武一品至九品官员,未入流的品官,以及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外郎蓍老、从耕农官。此外还有一等、二等、三等蓝领侍卫、侍臣等等,其官服均有严格区别。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政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族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越来越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古代龙袍的穿戴
龙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 。960年 ,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 :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 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清代对龙袍的穿戴有严格规定:一般龙袍之外需套衮服,头戴吉服冠,胸前挂朝珠,腰系吉服带,脚蹬皂靴。我们从咸丰四年《穿戴档》可以窥见清代皇帝在不同场合及不同时辰所穿服装的不同。
首先,三大节及大祀等重大场合要穿朝服,但在大典及祭祀过后,在卯正三刻要换下朝袍,穿龙袍。很显然,龙袍是仅次于朝服的皇帝服装。
其次,清代祭祀分大祀、中祀和群祀,皇帝所穿龙袍,除清《会典》规定的明黄色外,一些中祀及坤宁宫还愿等场合,穿蓝色龙袍。由此可见,皇帝在不同的活动场所,穿用龙袍的颜色也是不同的。
再有,龙袍外套龙褂或各种皮质的黄面褂、腰系三块瓦带或束金镶各种宝石的线钮带等,都与清《会典》规定有出入。
冬季龙袍外穿皮褂或龙褂,其他季节龙袍外穿衮服。“皇帝吉服带,色用明黄,镂金版四,方圆随所御….””也就是四块瓦吉服带。但在实际使用中,三块瓦及线带更加常见。而龙袍的装饰,则是随着典礼和祭祀活动的不同,佩挂不同质地的朝珠。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它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饰制作从原料、纺织工艺,以至样式、装饰都保持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以捕角为主要经济生活的赫哲族早年曾以鱼皮为衣,曾长期从事狩猎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狍皮兽筋缝制衣服。经营畜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等,穿戴多取诸牲畜皮毛。从事农业的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出产的棉麻丝为原料,纺织布帛丝绸,缝制衣服。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款式纷繁,各自有异。大体上有长袍和短衣两类。穿袍子的民族一般戴帽蹬靴,穿短衣的民族多缠帕着履。袍子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蒙古、满、土等民族的高领大襟式,有藏、门巴等族的无领斜襟式,有维吾尔等族的右 斜襟式等,还有坎肩式长袍。短衣有裤和裙之别。
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里,由于经济生活、文化素养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的差异,从而导致民族服饰的多种多样,应该说这是民俗服饰的特点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的刺绣、蜡染等工艺相当发达,并广泛用于服饰装饰上,是民族服饰的又一特点。 刺绣是各民族普遍喜爱的工艺,一般运用在头巾、腰带、围裙以及衣襟、环肩、下摆、袖口、裤脚、裙边等易损部位,既起装饰作用,又有实用价值。刺绣包括桃花、补花、绣花等多种工艺,绣花的手法有平绣、o绣、编绣、结绣、盘绣等,花纹图案有自然景物,吉祥图案和几何纹样等。




中国传统服饰的来历与特点
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特点: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是如何演变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秦汉服饰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便于骑射活动。3、秦汉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4、隋唐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服饰:中国进入了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衣冠服饰随之而发生变化。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

中国服饰文化文化简史
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早在黄帝时期,据《吕览》和《世本》记载,已见“胡曹作衣”和“伯余、黄帝制衣裳”的传说。考古证据显示,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已经出现了纺织工具和衣物残片,如甘肃彩陶上的陶绘描绘了连衣裳的形制。进入殷商时期,社会生产力提升,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如桑、...

汉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实际起源 --- 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对人类来说,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

简述一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历史。
山顶洞人服饰: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

中国古代的服饰的历史
中国古代服装,是指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装,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通过对古代服装的研究,可以认识历代人物的风貌。在鉴定有关文物时,服装也是断代的重要尺度。古代服装存世不多,在研究中除依据实物外,古代雕塑、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往往...

中国汉服的历史演变
五代时期服饰基本沿袭了唐朝服饰。宋朝 宋朝汉族男子野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宋朝汉族女服以襦裙为主,最常见的是对襟襦裙以及只穿内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对襟上襦穿成交领者。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出现褙子。元朝 元朝时期汉人的服饰也受到了他族服饰文化的影响,例如...

汉服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服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汉服的起源与汉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文化和艺术成就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汉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汉服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

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经历
辽、西夏、金分别为中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反映了在与汉民族进行长期文化交流中,各自发扬民族传统的发展轨迹。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2012-07-12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及特点 11 2020-06-11 在中国古代服饰历史上,到底哪个时期的服饰最为好看? 2013-07-16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演变”的论文 ...

鸠江区15090231114: 中国服饰的源头可追溯到什么时期? -
畅眨辛宜: 旧石器时代晚期 《鉴略.三皇纪》:“袭叶为衣裳”,《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始衣皮”,记载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树叶、毛皮做成衣服.中国服饰可以看作由此发端.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

鸠江区15090231114: 我国服饰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畅眨辛宜: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

鸠江区15090231114: 简单说一下中国服装历史,几句话就够
畅眨辛宜: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 、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鸠江区15090231114: 中国古代的服饰的历史 -
畅眨辛宜: 冕服 弁服 弁 元端 深衣 袍、裘 妇女的服饰 舄、履(屦) 周代后期的服饰 周末赵氏的变服 战国时期的服饰 汉代服饰 汉代的冠、弁、巾、帻 命妇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南北民族间的服饰影响 南朝官服 南朝一般冠服 隋、唐服饰 五代服 宋代服饰 辽代服饰 宋代服饰 明代服饰 清代服饰 辛亥革命后的主要几种服饰演变 你去看一本书吧《中国古代服饰史》.

鸠江区15090231114: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
畅眨辛宜: 1、春秋战国 · 深衣袍服 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 在春秋一直到汉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种根据礼制...

鸠江区15090231114: 谁知道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演变?
畅眨辛宜: 研究中国服饰演变发展的历史,无非从二个方面着手:一是借助文字记载,如历代的《舆服志》以及各种典籍、野史、笔记、诗词曲赋、戏剧、小说等;二是通过文物考古...

鸠江区15090231114: 我国历朝历代的服饰是怎样演变过来的? -
畅眨辛宜: 服饰图案源于生活,服饰图案形成于人们的观念,因而,作为源于生活和形成于观念的服饰图案,自然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观念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商代服饰图案 我国的服饰图案经历了千百年的发...

鸠江区15090231114: 中国传统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
畅眨辛宜: 具有传统民族形式的服装.又称民俗服.是民族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的反映,体现着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服装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其民族特征主要表现于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

鸠江区15090231114: 中国服饰的历史与发展 -
畅眨辛宜: 我就用图片的形式回答吧 夏朝服饰 夏朝的服饰以黑为主 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其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和玄衣黄裳的服色.其中上衣代表天,因为天...

鸠江区15090231114: 中国服饰的介绍 -
畅眨辛宜: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主要以汉服为主,另外还有胡服、旗装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