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雕版印刷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唱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雕版印刷的特点~


雕版印刷的缺点:麻烦、费时、效率低、数量少、易抄错漏抄、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
活字印刷的优点: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经济、省时、省力、省料、省钱、灵活、方便、效率高,尤为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我们的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为世界最早。

明代刻书多,刻书机构比唐五代、宋金元更多,刻书地点可说是遍地开花,难以详举,是中国出版事业和印刷技术发展的极盛时代。明刻本依然分官刻、家刻、坊刻几种。官刻本中有内府本(包括经厂本)、国子监本以及其他中央机构和地方官刻的书帕本,还有介于官刻和家刻之间的藩府本。在版刻特点上,既有对元朝继承的一面,又有所创新。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雕版印刷技艺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汉族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明代各时期刻书略有不同,前期黑口白绵纸,中期白口仿宋字,后期白口长字避讳。明代刻书字体,前后期变化较大。大致可划为三个时期,即明初、明中期和明晚期。

  • 明初

  • 明初是指正德以前的一段时期。洪武至正德年间刻印的书,多是手写上版的软体字,个别人刻书虽有颜、柳、欧三家的余味,但仍以赵体字为主。其中宣德、正统刻本,形似宋体,如正统间所刻的《汉书》,好利者常将其书口割裂,重加装饰,冒充宋本。但若仔细观察,就会感到形似而神不似。景泰间有些刻本,大多承袭元末字体和刀法,颇似元本。成化、弘治以及正德,仍是写刻软体,横竖撇捺皆不呆板。

    明刻本



  • 明晚期

  • 晚期时期,神宗当政为时最久,在位48年,刻书多,传本也多。从万历时起,字形变长,则完全脱离了宋浙本的风貌,称为长宋体,显得更加呆板。这种横轻直重的长宋体可以《沈氏弋说》作为典型。现在印刷用的宋体字基本上在万历时已定型。另外万历时还出现了另一种新的刻书风格,即所为的写刻本。本来,雕刻印刷没有哪一本不是写了再刻的,但从嘉靖、万历时起,刻书字体日益整齐规范化,形成了一种与普通书写不同的专用刻书字体,这时重新出现用普通书写的字体来刻书,又成为一种新鲜事物,因此后人称之为“写刻”。凡写刻的书称为写刻本。这种写刻本的字体,仍然是赵体,不过不象明初的赵体那么肥健,而是瘦削流利。有部分家刻本和坊刻本,特别是安徽、金陵、建阳所刻的民间通俗读物,字多行书上版,婉转秀丽,生动活泼,杰出的代表有陈仁锡刻的《陈白杨集》、《石田先生集》,赵均所刻《玉台新咏》,金陵世德堂刻本《西游记》,董其昌刻的《王文恪集》,继志斋刻本《雷轰荐福碑》,杭州书坊胡文焕刻的《格致丛书》等。天启以后,字形一般益觉拙笨,没有什么体式,俗称匠体。可在杭州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方体字,它不象万历时的方体字那样肥,而变为更长更瘦,使人一看有清朗显目之感。可以堂策监本《先秦诸子》、沈鼎新花木斋《九子》、吴在南京刻的《孙樵集》、《刘蜕集》为代表。这种新的方体字一直流行到清代前期。

纸张

明刻木用纸情况,胡应鳞在《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中说:“凡印书,永丰绵纸上,常山柬纸次之,福建竹纸为下。绵贵其白且坚,柬贵其润且厚。顺昌坚不如绵,厚不如柬,直以价廉取称。闽中纸短窄(同黧,音lí,意色黑而黄)脆,刻又舛讹,品最下而直(值)最廉。”“余他省各有产纸,余不能备知。大率闽、越、燕、吴所用刷书,不出此数者。燕中自有一种,理粗庞质臃肿而最弱,久则鱼烂,尤在顺昌下,惟燕中刷书则用之。”“惟滇中纸最坚……其坚乃与绢素敌,而色理疏慢苍杂,远不如越中。”

版式

《中国版刻图录》所载明本100种,从洪武三年内府刻本《元史》至成化二十年张习刻本《雁门集》均为黑口。下逮弘治,间出白口,始弘治十四年江阴涂祯刻本《盐铁论》。此后,白口黑口已无规律可寻,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第一,同一地区所刻之书,有黑口白口相间之例。第二,同一时期所刻之书,也有黑口、白口相间之例。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从洪武起,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等十一朝,图书版本一般都是四周双栏、粗黑口,少数为细黑口。经厂本行宽字大,开本也大,官刻本、私刻本皆仿效,所以经厂本也是粗黑口的楷模。

墨色

明代刻本同宋元本相比,用墨稍差,早期和中期刻本还好,万历以后,多用煤烟和面粉代替墨汁,成本倒低,但煤烟易于脱落,有时一个字、一行字或一段文字,要么是一团黑,要么是把字印得模糊难辨。故毛春翔先生在《古书版本常谈·明刻本》中针对用墨的弊端大发感慨,这种代用墨水,烟煤易于脱落,书叶成为大花脸。明季刊本,往往见之恶异常,令人一见生厌。惟万历年徽版书,墨色有极精者,如所见《淮南鸿烈解》、程幼博《墨苑》、方于鲁《墨谱》之类,真所谓墨色青纯,可爱之至。”

装潢

明初的刻本还有蝴蝶装的,如洪武三年刻的《元史》即是。一般通行包背装,内用纸捻钉之,封面好的用青绿绫面,普通则用青绿纸面。现在宁波天一阁藏书中多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几乎都是包背装。若以时代而论,嘉靖以前多包背装,至万历时才逐步变为线装。线装一般只打四个孔,叫“四眼针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眼针装”。明和清前期无论“四眼”或“六眼”,中间的三段总是长短平的,清中期起,最中间的一段缩得比上下两段短一些。近代则缩得更短。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雕版印刷技艺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汉族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特点如下: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刻板的过程有点象刻印章的过程,只不过刻的字多了。印的过程与印章相反。印章是印在上,纸在下。

雕版印刷印刷的过程,有点象拓印,但是雕版上的字是阳文反字,而一般碑石的字是阴文正字。此外,拓印的墨施在纸上,雕版印刷的墨施在版上。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既继承了印章、拓印、印染等的技术,又有创新技术。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专家认为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在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唐初已有印刷品出土。

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里发现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同九年四月十五日(公元868年)”等字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汉族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雕版印刷技艺是江苏扬州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2006年,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9月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代表中国申报的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4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雕版印刷术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传统工艺,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技术源头.

元代印刷业持续发展,突出特点是几所儒学联合分工印书,使《十七史》、《玉海》等大部头书得以快速出版。在杭州、建阳等地书坊,首次刻印了各种戏曲本,有的还配有精美插图。

明代雕版印刷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雕版印刷技艺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汉族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为什么在印刷这么先进的时代还有雕版印刷作品的市场呢?
艺术收藏:雕版印刷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受到了艺术收藏家的青睐。文化传承:雕版印刷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个性化定制:雕版印刷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因此受到了个性化定制需求的青睐。总体而言,雕版印刷作品在印刷这么先进的时代依然有市场,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不同?
一、发明时间不同 1、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2、活字印刷术: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发明。二、工作原理不同 1、雕版印刷术: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

雕版印刷简介
坊刻和家刻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传承特色和艺术价值。以扬州为例,陈恒和父子创办的“陈恒和书林”是扬州坊刻的代表,他们致力于古籍的搜集和刊印,对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末至民国期间,雕版印刷逐渐衰微,坊刻成为了主要的传承力量,直至今日。

雕版印刷作品小知识
对于想由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转入到印前作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接触印前工作之后,要不惜一切地掌控住印刷专业知识,否则便极有可能无法开展工作。第一节印刷分类及流程一、印刷目前一般分为:1、凸版印刷:树脂版、纸箱版、铅字、雕版印刷,多用于单色书刊、纸具、纸箱、特大海报、广告等;2、平版印刷(胶印...

学习了《活板》后,你进行一下比较,列出雕版印刷与活版印刷的优缺点
版式各不相,特别是宋版,明版,清三代的雕版都被当作艺术品来收藏。活版 缺点:(好像没有)优点:字是活的,排版方法也是活的,每页字数也是活的,还可以重复使用。只要单个字储备数量够就好这就使它比雕版印刷环保好多。(在雕版印刷中,如果刻错一个字,整块板就废了。。。)而且排版很快。

宋朝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到了清朝还在大量的使用雕版印刷?
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可以说是互有优劣。雕版比活字强的地方:1.制版之后可以长期保存,需要了就拿出来印,因此能够一次制版多次印刷。历史上甚至有从宋代用到明代的“三朝递修版”,当然,保存好几百年的印版,印出书来效果就不敢恭维了,但只要不太讲究,终究还是能用的。不像活字印刷,先...

活字印刷术出现后,雕版印刷术还存在了几百年,它为什么没有被淘汰?
雕版印刷术的另一个优势是彩色套印。雕版印刷品开始只有单色,五代时,人们在图画的轮廓线内添上了不同的颜色,印出来的图案就成彩色的了。这就是单版复色印刷的方法,宋代的纸币“会子”就是这样印出来的。这种印刷法的缺点是色料容易混杂,色块界限缺少过渡,印出来的画面有些呆板。后来,人们在实践...

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活版印刷重在一个 :字是活的,排版方法也是活的,每页字数也是活的,还可以重复使用。只要单个字储备数量够就好这就使它比 环保好多。(在 中,如果刻错一个字,整块板就废了。。。)而且排版很快。没什么好处。。。缺点有:刻错了难改;时间长了雕版容易 ,变形;对于印量少的书,就很浪费;...

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相比 有什么优越性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进步在那里
回答:活字印刷进步在于它的灵活性,能根据自己需要字于字之间相互调换,活字印刷能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雕版印刷最大缺点就是雕刻繁琐还不能出错,一出错雕版就报废,活字印刷正是弥补了这缺点

綦江县15830092991: 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什么?
余贷弘旭: 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既继承了印章、拓印、印染等的技术,又有创新技术

綦江县15830092991: 雕版印刷术的特点是什么 -
余贷弘旭: http://baike.baidu.com/view/204792.htm 这是百科里面的介绍,很详细了…… 简单的说来,就是将想要印刷的内容先写后雕在木板、石头都物体上,然后印刷的工艺.因为雕版印刷的工艺,所以造就了雕版印刷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写字是很难写出一模一样的字来,雕出来的也如此.但也价格较为昂贵.

綦江县15830092991: 雕版印刷与人工抄写,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缺点?
余贷弘旭: 一、制版速度慢 二、雕错修改很难,需挖补 追问 优点? 回答 相对于活字印刷来讲的优点有: 1.版面平整,着墨好,印刷较为清晰. 2.中国的传统印刷不单单只是印刷,往往都跟艺术相关联,手写的雕版书法,版式各不相,特别是宋版,明版,清三代的雕版都被当作艺术品来收藏.

綦江县15830092991: 与手抄书籍对比雕版印刷方式有何优势,但这种印刷方式也存在什么问题 -
余贷弘旭:[答案] 雕版印刷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大量的复制~手抄书籍 第一个不稳定容易出错,每一本错误可能还不一样.速度比较蛮一本还行如果是一本复制成多本 这个就比较费事了. 雕版印刷主要是刚开始做板子的时候消耗较大.如果版子做好了印刷的话印刷10本...

綦江县15830092991: 雕版印刷术有什么不足 -
余贷弘旭: 雕版印刷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雕版刻字费时费力,效率很低; 二、全人工制版,容易出现错字漏字,而且出现错别字,改起来太麻烦,基本上就要重新雕刻一块新的版; 三、印一页,制一个版,即使只有一个字不同,也要刻一块新版,太浪费,不够环保; 四、印版存档占地太大,而且保存条件相对要求较高; 五、雕版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当印版损坏后,重新雕刻的印版很难保持完全一致,不利于保持同一印品的版次间的一致性.

綦江县15830092991: 雕版印刷的制作方法 -
余贷弘旭: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綦江县15830092991: 怎样制作雕版印刷 -
余贷弘旭: 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唯 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 (3张) 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7] 1、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 2、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 3、刷印与套色; 4、装帧. 雕版有单色印刷,也有多色套印,这一工艺最早用于南宋的纸币印刷.尚存最早的双色套印本是1341年的《金刚经注》.明代双色、多色套印书十分广泛,胡正言首创 版印刷,可复制彩色绘画作品.清代初版画,用这一技艺套印彩色年画,著名的有杨柳青、杨家埠和桃花坞版画.

綦江县15830092991: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陷吗?后人是怎么改进它的? -
余贷弘旭: 雕版印刷刻板比较慢,单次成本较高,但大规模多次印刷成本反而较活字印刷低.后面的改进主要是从木板雕刻,改进到铜板蚀刻,提高了效率.

綦江县15830092991: 不论是木活字印刷还是活字印刷它们相交于雕版印刷有什么优点? -
余贷弘旭: 雕版印刷的优点: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_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雕版印刷的缺点:麻烦、费时、效率低、数量少、易抄错漏抄、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

綦江县15830092991: 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意思? -
余贷弘旭: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