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里刘备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

作者&投稿:犹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师表》中先帝将重任委托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诸葛亮的特点,无论是史家的评论,还是他的自我评论,都是“谨慎”。陈寿说他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该说是事实求是的评价。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萧何,不是张良和韩信。也就是说谨慎是托孤的第一个原因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的军事才能上。阴平一战诸葛亮的大兵被魏延带去只剩下一座空城司马懿军临城下却又不敢闯进于是就有了“空城计”。赤壁一役虽然是和东吴合力击曹但一切军事计划多由诸葛亮策划以吴蜀极少数部队迎击曹操水路大军80万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以孙权的力量取荆州以作建国的基础这一战役关系蜀局甚大。陈同甫的《酌古论》里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是推崇备至的。并且他以为“孔明无死则仲达败关中平魏可举吴可并礼乐可兴。”他又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优劣说“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动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彼岂孔明敌哉然孔明始试其兵或以饥退晚年杂耕渭滨为久驻之基木牛流马日运而至迟之一二年仲达将何辞哉不战则君疑之同列议之国人轻之其身不安其英气无所骋固不免于战战之则败耳…….”据陈同甫先生之见我们相信若诸葛亮迟死数年统一大业定会在他手中。诸葛亮去世蜀兵引退司马懿不敢追击于是有“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谚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这是第2个原因 诸葛亮的忠诚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诸葛亮自出草庐决心献身国家为光复汉室扶翼正统而奋斗忠心耿耿可昭日月。刘备在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取之。”但诸葛亮却涕泣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两篇出师表更是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前出师表》有说“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此诚所以报先帝而效陛下之职分也。”后出师表有说“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非臣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前人曾说“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非孝子读武侯出师表而不流泪者非忠臣。”《出师表》能感动人就是情见乎词而这种诚恳的情致是发乎诸葛亮的一片忠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不是具文的空言事实证明诸葛亮是尽瘁国事而死的这是最后一个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纯手打。。。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表的内容主要提到了自己受先主之恩,当以毕生精力报答,表达了自己北伐的决心。又对后主的执政提了几点要求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猥自枉屈。
先帝知臣谨慎,远贤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每与臣论此事,由是感激,咨臣以当世之事,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灵也;亲小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以上是前《出师表》的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远小人亲贤臣。先帝在时
诸葛亮和刘备其实很早就有矛盾。
刘备在得到西川之后就只想当个土皇帝,而诸葛亮是想让他恢复汉室。两人从此产生了矛盾,这从诸葛亮曾说过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来,他曾在刘备攻吴国失败后说过——如果法正在的话,主公就不会伐吴。意思有两个,一个是法正的话很管用,刘备要听,一个是他的话刘备已经不听了。
刘备的这次托孤是一次试探,结果是诸葛亮流汗喊着报效。蜀国有了蜀相……
刘备也预料到了诸葛亮在他死后可能要伐魏,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的能力,便让诸葛亮去折腾。他临塌的话是很让人害怕的,所以诸葛亮选择了效忠,如果不的话——那便是死!!!!
刘备也知道,只有诸葛亮才能使他儿子的皇位坐得安稳。事实也如此。

诸葛亮和刘备其实很早就有矛盾。
刘备在得到西川之后就只想当个土皇帝,而诸葛亮是想让他恢复汉室。两人从此产生了矛盾,这从诸葛亮曾说过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来,他曾在刘备攻吴国失败后说过——如果法正在的话,主公就不会伐吴。意思有两个,一个是法正的话很管用,刘备要听,一个是他的话刘备已经不听了。
刘备的这次托孤是一次试探,结果是诸葛亮流汗喊着报效。蜀国有了蜀相……
刘备也预料到了诸葛亮在他死后可能要伐魏,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的能力,便让诸葛亮去折腾。他临塌的话是很让人害怕的,所以诸葛亮选择了效忠,如果不的话——那便是死!!!!
刘备也知道,只有诸葛亮才能使他儿子的皇位坐得安稳。事实也如此。

一是当时无他人可托;再是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事谨慎、对蜀汉忠心耿耿;三是对诸葛亮知根知底,比较信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上是前《出师表》的原因。

其实说穿了,刘备就是想利用诸葛亮的忠心,他明白阿斗的无能,怕诸葛亮不愿侍奉阿斗,于是利用诸葛亮对他感恩之心绑住诸葛亮,没有一个皇帝会愿意将自家的江山拱手相让的。


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形势的原因是什么
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出师表》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

《出师表》中从哪里可以看出刘备很优秀?
不知所云(言)”等,由此不难看出《出师表》的语言成就。这篇表文主要是诸葛亮伐魏之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在写作手法上,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

诸葛亮《出师表》全文翻译
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出师表》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第一段原文为: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诸葛亮的!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

《出师表》第四自然段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里的将军指谁...
就是指向宠啊,蜀国的领军,诸葛亮出师后封为大将留守

诸葛亮出师表的解析,多一点~!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

从《出师表》中,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了解?
此前执掌皇室保卫的近卫军头领是刘备的心腹赵云,刘备以赵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在进成都后升为翊军将军,翊,卫也,依然是刘备的头号保镖统领。而此刻诸葛亮将其带走出征,换成了自己保荐的向宠,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人尽其用,但是联系《出师表》的前后语义和当时形势,不能说一点都没有其他目的在内。

《后出师表》原文+赏析
所以,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就怀疑《后表》是后人伪撰的,他认为,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欠考虑,陈寿《三国志》不载此文“极有卓见”。 经研究,部分史学者认为此文(《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写,而是后人伪托诸葛亮之名所写。(虽然大多数人仍认为此文确是诸葛亮所写。) 《后出师表》的作者...

《出师表》的有关资料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里刘备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 -
汲曼舒麦: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猥自枉屈. 先帝知臣谨慎,远贤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每与臣论此事,由是感激,咨臣以当世之事,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灵也;亲小人,未尝...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里刘备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
汲曼舒麦: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中,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具体点,谢谢大神们 -
汲曼舒麦:[答案] 先帝知臣谨慎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中先帝将重任委托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
汲曼舒麦:[答案]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里的一个小问题 快 -
汲曼舒麦: 不行,这句话表明的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希望他能辅佐刘禅治理好汉朝. 而 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这才表明刘备为了求才,不惜纡尊降贵.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中先帝为什么要寄托重任给诸葛亮 -
汲曼舒麦:[答案] 刘备怕他篡位 便以托孤之名任孔明为宰父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中先帝为什么将重任委托给诸葛亮? -
汲曼舒麦: 咱们老师说,是因为他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我125的

乌恰县18042895420: 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
汲曼舒麦: 刘备是皇帝,凡是皇帝考虑辅政托孤的问题核心就是一个——如何让自己的江山传诸万世,至少不要亡得太快.想要做到这一点,他的托孤大臣能力必须很强,不能先皇一死,国家就内讧腐败,被外敌乘机灭掉;但势力又不可以太大,否则自己...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中先帝将重任交给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
汲曼舒麦: 信任他 他的儿子还不成气候

乌恰县18042895420: 出师表练习 整个答案 急急急 -
汲曼舒麦: 才干优异 4.也是追忆先帝知遇之恩的情感表露.而且这是诸葛对刘备托孤之重的一种负责. 7.. 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一心恢复汉室,忠于蜀汉和刘氏,希望主公圣明群臣用命,北伐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复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