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王氏的资料

作者&投稿:鱼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江王姓历史~

金井镇丙州王氏乃审知宗开闽十七世有礼公自晋江杏田肇基瀛洲传下的后裔

  王姓起源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
  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 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姓氏来源详考——王姓来源主要有五种: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族派: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由魏氏建立的魏国始终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孙们也分散到各地,被人们称为王家。从此,他们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贵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3、 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河东猗氏有王姓,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浊父先他而死,浊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后,赤继承王位,但因势力不如胞弟强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二、是出自妫姓
  为齐王田和的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的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异、桓、轸。异生子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项羽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了纪念这一时的辉煌,从此便改姓王。此为河南壬氏。
  三、是出自子姓
  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据《通志,民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市北)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四、他族改姓或赐姓
  1. 刘氏改姓王氏
  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
  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便投奔了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成为高季兴的心腹。后唐建立后,高季兴表示归顺,曾被后唐任为兼中书令。高季兴始终与后唐李存勖貌合神离,刘去非因与李存勖曾作过对,为保护自己也改姓为王,叫王保义了。
  2. 刘氏改姓王氏
  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支收又嫁给了北周的王粲。因此支收改姓王,他的儿子就是隋朝末年一度称帝的王世充。
  3.谢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县)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清人王树荣所作《王谢世表序》中说:“吾族本系,出晋从事中郎谢万石后。梁天监中,景涤公讳觉官吴兴太守,因家焉,世为吴兴谢氏。建明初,忠烈公讳贵为北平指挥使,与张丙、张信同受建文密诏,监察燕王。张信密与燕棣通款,燕棣伪称疾嗾,信约张丙与忠烈公往侦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难兵起,夷族令严,忠烈公幼子公权袭外家姓获免。
  4.孙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来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来姓孙,都改姓王。
  五、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1. 鲜卑族可频氏 北魏孝文帝时把国都从代北平城迁到这里,很多代北鲜卑人也跟随到了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死后也要埋在洛阳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威王氏。
  2. 羌族钳耳氏
  《魏书》卷九十四《宦官•王遇传》说:“王遇,自庆时,本名他恶,冯翊李润镇羌也。与雷、党、不蒙俱为羌中强族。自云其先姓王,后改氏钳耳,世宗时复改为王焉。自晋世以来,恒为渠长”。
  羌族钳耳氏 隋唐之际的钳耳宗、钳耳干兄弟。他们两个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钳耳兄弟成为王后的兄弟是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论起的。萧氏的从妹曾嫁给羌人钳耳氏,按辈份,可能钳耳兄弟与萧皇后同辈。
  3.高丽人
  营州地区的高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时屡见不鲜。《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引日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也说,霍国公王毛仲“本高丽人也”。王毛仲是不是营州地区的高丽人不得而知,但他为高丽人改姓王氏则确定无疑。
  4.回纥人
  安东都护府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帐下,被李宝臣的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
  5.匈奴族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国西晋十六国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并先后建立过几个政权。匈奴人进入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6.契丹族
  据《新唐书》、引日唐书》记载,前面所说的回纥人王廷凑的养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至两宗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7.女真族
  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王思孝墓志》载:王思孝的祖先出于金宗室完颜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县)。王思孝的父亲完颜远任金统军使。思孝年幼时便逢丧乱,流居大名、濮阳等地,改姓王氏。
  8.蒙古人、满族人宋朝以后,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族人、满族人也改姓王氏。

  王氏开闽伟业虽始于王潮,但却成于其弟王审知,因此,后世开闽王氏都尊王审知为"开闽第一人",并奉为开闽王氏大始祖。
  王审知,字信通,是王潮的三弟。光州(今河南固始)人,他的五代祖曾做过固始县令,后来一直到父亲王凭都以务农为生。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在县里做小吏,二哥和他在家,在当地兄弟仨以勇武出名。在黄巢起义军打进长安,各地起义不断时,寿州人王绪也起兵打进了固始,然后扩充军队,发展势力,听说王潮兄弟很有名气,便将他们招进军中,任命王潮为军校。据说王审知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因常骑白马作战,军中美称为"白马三郎"。因为他在统一全闽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所以王潮当年去世时,便舍二弟而立三弟,舍其子而立其弟,命王审知继任为威武军节度使。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他去世后,被谥为忠懿。后来其子建号称天子,正式建立闽国。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这样,尽管王审知生前未做皇帝,但死后不久,却被追奉为五代闽国的开国皇帝了。在王审知的诸子中,独有第八子殷帝王延政一支后裔,传世记载比较完整。
  开闽王氏王延政的后裔非常兴旺,到道光六年(1826)年合族撰修《忠懿王氏族谱》时,已传到第二十五代,到今天则已传至三十余代。王审知的后裔,不仅遍布闽、台、江、浙、粤省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且自明清以后,更纷纷向海外扩展,因而今天在港台以及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华人王姓家族中,都有开闽王氏的后裔。
  据族谱记载,开闽王氏第二代祖王延政生有三子:长子王继勋,殷国时任泉州剌史;次子王继元,其后派居下渡藤山;三子王继重,或作王继成,亡国前任殷国漳州剌史。在王延政三个儿子中,又以长子一支后裔最蕃昌兴旺。谱载王继勋也生有三子:王能、王勤、王俭。其中,长王能,生二子:老大王守信,后裔分居宁海车溪;老二王守一,其后派居浙江嘉湖,世多显达。王继勋次子王勤生一子王远庵,其后派居浙江黄岩、宁海,世多显贵。王继勋幼子王俭后裔,则继续留居金陵。三子王继重生有四子:王绍、王纲、王纪、王绎。其后裔支派分居福建各地,后又向外扩展。
  唐武威军节度使王潮任命王审知为副使。王审知没有一点骄横之气,王审知很有度量,有过错时被大哥责打斥骂也毫无怨言,这使王潮对这个弟弟异常信任器重。在王潮病倒后,没有让四个儿子主政,而是把军政大权交给了弟弟王审知。王潮当年去世时,命王审知继任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初欲让位给二兄王审, 二哥说他没有三郎功劳大,坚辞不受,被他拒绝。后来王审官任泉州剌史,封检校司徒。据载王审喜儒术,精通《尚书》、《春秋》,善吏治。他任泉州剌史时,中原士大夫多前来没附,他还派其子王延彬建置招贤院,专门礼招中原名士。王审知只好继任。
  王审知继位威武军节度使后,又被唐王朝加官同是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保,封琅琊王。后来,唐王朝灭亡,朱温建立梁朝,三年后,即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梁太祖朱全忠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并册封为闽王,此即"开闽王"的由来。当时,中原大地,群雄割据称帝,但王审知直至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去世,一直尊奉中原王朝正朔,未曾称帝。在王审知统治福建的30年间,他自奉俭约,为政以德,与民休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修筑道路,访求民隐,兴利除弊,深得民心。因而在五代前期间30年间,中原各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而东南海陬蛮荒,经王氏的开发,变成了"海滨邹鲁"。
  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他去世后,被谥为忠懿。后来其子建号称天子,正式建立闽国。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这样,尽管王审知生前未做皇帝,但死后不久,却被追奉为五代闽国的开国皇帝了。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十分敬仰闽王王审知的德政,遂于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下诏重修忠懿王祠,并御笔亲题"八闽人祖"四字庙额。此后,闽人崇拜王审知的建筑大批涌现,诸如闽王祠、王公宫、王公楼、忠惠庙、护国尊王庙等,民众视之神。每逢祭日,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从此,王审知在东南闽台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闽台地区的王氏宗族,每逢婚丧嫁聚,节日喜庆,都不忘记在其宗祠、私宅府第等,横挂"开闽第一"的红绫,以示标榜。
  王审知去世后,其子相继嗣位称王称帝。但王审知的众多儿子,却比他差远了,非但没能光大父业、传祚久远,反而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互相攻杀,最后终于导致国破家亡,把祖宗基业丢了个一干二净,给开闽王氏带来民巨大灾难。
  据《新五代史闽世家》和《十国春秋》记载,王审知死后,先由长子王延翰继位。王延翰,字子逸,其人身材高大,美皙如玉,通经史,但为人却骄淫残暴。王审知在世时,他以长子身份任威武军节度副使、管内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傅、江州剌史,封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王审知去世后,他禀遗命充任节度观察三司发运使留后,同光四年,后唐政权正式任命他为节度使。不久王延翰趁中原混乱,于公元926年十月正式建立闽国,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奉后唐正朔。
  王延翰自先便与义弟延禀、二弟延钧不和,王延翰继位称王后,封二弟延钧为泉州剌史,延钧怒,兄弟矛盾激化。义弟延禀更从中挑拔,王延钧遂与延禀勾结,于当年十二月联合政变,以兵攻王府,最后捕杀长兄闽王王延翰,由三弟王延钧继立为王,改名王鏻。
  王鏻,原名王延钧,原任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太傅、舒州剌史、封琅琊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弑兄之后,被后唐王朝任命为威武军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封闽王。王延钧继位不久,又遭到义兄延禀攻击,但王延禀这一次兵袭福州失败,反被王延钧执杀。长兴四年(公元932年),王延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龙启,国号闽,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这是开闽王氏第一个正式称帝者。但王延钧其人,荒淫残暴更其于乃兄,又迷信鬼神佛道之说,他在位十年间,重用奸臣薛文杰。残害贤良,极不得民心。龙启三年(935年),这位首先称帝的王鏻(即延钧)最后竟被长子王继鹏和皇城使李仿谋杀。王鏻死后,被谥为惠皇帝,庙号太宗。王妻刘氏,封清远县主,早卒,继室金氏,又娶陈氏,立为皇后,生子继鹏、继韬、继恭、继严、继镛。王死后,长子继鹏嗣位。
  王继鹏,即位后改名王昶,改元通文,其弟王继恭为临海郡王,王继严判六军诸卫事,后由幼季王继镛代任。王继鹏在位时,更加荒淫无耻,政治腐败,他当年弑父杀弟而得皇位,即位后又诛杀五叔王延武。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王继鹏后果然不得善终。通文四年,闽控鹤都将连重遇与拱宸都将朱文进合谋兵变,纵火焚烧闽国南宫,王昶率子弟仓惶出逃,后被其叔王延曦与侄王继业捕杀,谥曰康宗。在这次兵变中,王昶妻、子被杀戮无遗。
  王昶死后,由王审知的七子王延曦继位为皇。王延曦即位后,改名为王羲,原任右散骑常侍,饶州司马。连重遇政变逐王昶后被迎立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王羲即位后,也同样暴虐无道。甚至腐败到卖官鬻爵的地步,又对王氏宗室族人大肆诛杀。他的弟弟王延政多次进谏不听,反被排斥,遂于永隆五年(公元943年)以自己控制的建州一地建国称帝,改元天德,国号大殷。这样,便同时存在两个王氏政权。
  闽永隆六年(944年)连重遇与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攻杀闽皇王曦,接着,又对王氏家族进行大屠杀,凡王氏在福州者,无论老幼都被屠杀殆尽,如王羲之子亚澄即在其列。王羲死后,被谥曰景宗。连重遇的兵变和屠杀,给开闽王氏以极大的打击,闽国灭亡。
  闽国虽亡,但王延政建立在建州的殷国尚存。不久,殷帝王延政和其个在外郡的王氏族人纷纷起兵反击连、朱并相继收复泉州、漳州、汀州。连重遇见势不妙,又反过头来将自己拥立的朱文进杀掉,欲归降殷国。不久连氏被部下所杀,殷国全部收复原闽国归地,并改都福州。
  但开闽王氏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实力大大削弱。虽帐复旧地,但已成强弩之末,实不堪一击。正在这时,南唐李景政权趁王氏内乱之机,发兵来攻。结果,南唐军队势如破竹,于开运三年(公元946年)一举攻破王延殷国腹地建州,殷帝王延政被逼投降,其他原闽国旧地也纷纷易帜。殷国灭亡。
  开闽王氏以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丙午岁王潮官拜泉州剌史开始建立对福建的统治,经过一甲子之后,再到丙午年即公元老派945年殷国被南唐灭亡,标志着王氏对福建统治的结束。因为丙午年属马年,因而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开闽始祖王审知虽子孙众多,光儿子就有十个之多,但长年宗室倾轧相残,再加上朱文进、连重遇的血腥政变和南唐的来殷战争,使得国破家亡之后的王氏宗族成员枝叶凋零,所剩无几。
  正史和族谱文献都记载,王审知的大部分子孙,都在内乱外争中被杀掉。剩下的王氏子弟,犹如惊弓之鸟,纷纷改名换姓,以逃避这场劫难。其中,有一支王氏子孙改姓游氏,又有改姓沈氏,叶氏者,因而形成后世东南沿海地区"王、游、沈、叶是一家"之说。
  在王审知的诸子中,独有第十子殷帝王延政一支后裔,传世记载比较完整。当年殷帝王延政亡国降南唐后,被李景强迫徙族于金陵(今南京市),降封为鄱阳王,他的这一支家族因此幸免于难。
  据族谱记载,开闽王氏第二代祖王延政生有三子:长子王继勋,殷国时任泉州剌史;次子王继元,其后派居下渡藤山;三子王继重,或作王继成,亡国前任殷国漳州剌史。在王延政三个儿子中,又以长子一支后裔最蕃昌兴旺。谱载王继勋也生有三子:王能、王勤、王俭。其中,长王能,生二子:老大王守信,后裔分居宁海车溪;老二王守一,其后派居浙江嘉湖,世多显达。王继勋次子王勤生一子王远庵,其后派居浙江黄岩、宁海,世多显贵。王继勋幼子王俭后裔,则继续留居金陵。三子王继重生有四子:王绍、王纲、王纪、王绎。其后裔分居福建各地,后又向外扩展。
  开闽王氏王延政的后裔非常兴旺,到道光六年(1826)年合族撰修《忠懿王氏族谱》时,已传到第二十五代,到今天则已传至在三下十余代。王审知的后裔,不仅遍布闽、台、江、浙、粤省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且自明清以后,更纷纷向海外扩展,因而今天在港台以及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华人王姓家族中,都有开闽王氏的后裔。
  新加坡闽王祠公会
  新加坡闽王祠公会成立于1872年,1945年改名为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该会以王审知为祖。十九世纪以后,王氏族人由福建南迁至东南亚各地,海外闽籍王氏族人多以王审知为始祖。


山东相州王氏祖宗
在相州三村一个户家有王式家谱

王姓的由来
王姓由来和起源如下: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3、源...

王氏的起源
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

谁知道王氏族谱的字辈排列顺序?
云南曲靖贵州省兴义市三槐堂王氏正确来源应该是:家族在云南分布:皂角树,补禄岗,木多箐,土冲,妈恰,七十六块(七六村)为王一乾后裔;皂角树,冒天水,上下卜奇,金红,马米妥,普克,吴村,亁海子,得戛,石岩脚,上下豹子硐(菜园)为王一鲲后裔。字派:一勲维秉廷,图猷政和平;道德思克复,...

求王氏辈分表! 我四川省达州渠县李渡乡的!姓王,只知道《朝、传、道...
王氏辈分如下:四川王氏:嘉锡良士以奕正万怀仁履道立名守善典敬慎修秉公度宪光灿荣华世代永焕。海印大又顺登芝王元文汝正联心德天明在朝廷。守永宾奇富亨安帝宁童宦亭定广宗庆宣应宽宏。尔善正成元映肇德之全敦本家兴治育贤国永安礼仁鸿世泽信义广先传积庆徽猷继昭忠泰运联。四川都江堰市与崇州...

王氏家谱
王氏家谱多了去了,你是要琅琊王氏家谱、太原王氏家谱还是京兆郡王氏家谱。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2007年统计分析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分布。在广东,“王”与“黄...

明代平凉府王氏是谁
明代平凉府王氏指的是明朝时期在今天甘肃省平凉市一带有影响力的王姓家族。明代时期,平凉府是一个重要的州府,也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这个地区,王氏家族是比较有名的世族之一,王氏家族的成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影响力。其中,比较有名的人物包括王贞白、王直、...

甘肃 皋兰 王氏 辈分表:友万茂树毓锡立克少宏家文 请问我们属于哪里的...
7. 五世祖宁在万历八年(1580年)时,先升公的记谱年份有误,实际应为企业元末明初。8. 王存是先升公的十世孙,成为金城琅琊王氏州门支的一始祖。王宁是州门支的第五代传人之一。9. 王氏家族的辈分排序为:茂树毓锡履,克绍嘉宏文,振兴在继述,念德永承先。10. 王氏的传承演迁过程包括:...

王姓的来源?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

王氏怎么查自己的字辈,王氏怎么查自己的字辈我是贵州遵义的姓王我
【编者按】本文名虽为字辈大全,相信读者明白,以王氏超过一个亿总人数的体量,字辈收集的过程是个多么艰难、浩大、长久的工程。,因王氏人数的体量的庞大,来源复杂等原因,王氏字辈一直没有像孔氏等姓氏的字辈统一至同字辈通天谱,也还有很多王氏家族字辈没有被收录进来,欢迎还没有被收录进的宗亲把资料发送至13938517139@...

剑阁县15733223477: 妈祖圣地:天后宫简介(天后宫在哪里)
局牲同林: 1、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泉州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

剑阁县15733223477: 现在的人能不能起堂号,起堂号要有什么条件? -
局牲同林: 堂号的类别和特色“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恧在,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

剑阁县15733223477: LILANZ是什么牌子 -
局牲同林: LILANZ是利郎品牌. 利郎(LILANZ)创建于1987年,是一家集服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男装品.经过22年的发展于2009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首个在香港上市的男装品牌. 利郎集团的总部位于福建晋江,由王氏三兄弟...

剑阁县15733223477: 关于安溪的资料 -
局牲同林: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晋江西溪上游,北纬24°51′-25°26′,东经117°34′-118°18′.总面积2983.1平方千米.人口107万人(2006年).除官桥、湖上、剑斗、白濑等少数畲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通闽南方言.全县辖13个镇、11个...

剑阁县15733223477: 姓王的历史简介 -
局牲同林:历史来源:王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姓氏起源王姓,是中国大姓,源出有五: 太子晋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

剑阁县15733223477: 王姓起源于什么时候王姓起源详细
局牲同林: 王姓来源主要有五种: 一、是出自姬姓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通... 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

剑阁县15733223477: 为什么现在姓王的人数众多? -
局牲同林:上面的已经过时了. 核心提示:2007年4月24日公安部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

剑阁县15733223477: 王氏起源地祖籍哪里
局牲同林: 王氏起源地祖籍主要是今天的山东和山西两大省,如今山东第一大姓是王姓,王姓最通俗的理解为王的后人,在古代中国是著名的世家大族,魏晋时期有“王与司马共天下...

剑阁县15733223477: 王姓氏的来源(王姓氏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
局牲同林: 据报道:中国是有着将近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2018年,在中国官方登记的王姓人... 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姬姓王有三个分支①源出东周毕公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