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那些文人与竹结下不解之缘

作者&投稿:唐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竹文化”知多少~

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华中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
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竹文化

你没说清楚是单纯写竹子还是借物喻人,所以我就发了两篇咯!
竹子
竹,又叫竹子.竹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是森林资源之一,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中国是竹的故乡,竹类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在世界 60 多属 1100 多种的竹子中,我国占 37 属近 500 种.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早在东晋就有陶渊明的“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到唐朝杜甫的“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再到宋朝王安石的“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在我家乡屋前也有几棵竹,每次我见到她,她都是着一身绿衣裳,直挺挺地站在那.她有松树那挺拔的竹杆,有柳树那样多的枝叶,还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有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有一年夏天,刮台风,有十级之强烈,当时我想:如此强的风,老家门口的那些竹子会不会被他们折了腰,断了骨?她能在如此的台风之下毅然挺立么?她会因此而变得一蹶不振吗?台风过后的一个星期,我回到了老家,果然他们抵挡不住台风压倒性的力量,但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只是弯了腰,并没有被折断.竹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她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刮台风的第二年,我再去看她时,她又穿上绿衣裳屹立在我面前.  
  虽然一年四季他都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我爱竹子,爱它的顽强.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即使狂风吹落它们的枝叶,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高高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它们像一排排坚强不屈的士兵一样,不肯向敌人投降屈服.  
  啊,竹子,你是生命的象征,是坚贞不屈的使者!
咏竹
松树,它让我想起了志士;芭蕉,它让我想起了美人;槐树,它让我想起了将军……那么竹子呢?它又让我想起了什么?
  青翠的竹子常年生长在荒山野岭中,面对风霜雨雪,它毫不畏惧,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她总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几千年来,竹子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质深受人们的爱戴与崇拜.
  我十分喜爱竹子,爱它的清新高雅,爱它的虚心劲节,爱它的朴实无华,也爱它的高尚品格.竹子从不追求奢华与虚名,它自然的天性为世人所青睐.
  古代有许多文人雅士常常写下赞美竹子的佳句.如郑板桥的《题墨竹图》:“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句子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却把竹子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古人会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样的感叹.
  在我看来,不同季节的竹子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品格.然而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竹子“四季常绿”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有苏轼,郑板桥.以上便是我的了解,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一)苏东坡与竹
  如果用一种植物形容中国文人,大概十之八九都会想到竹吧,竹本身的虚心而直、不畏霜雪的特点契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意识。
  从“竹林七贤”到王徽之到白居易到苏东坡到郑板桥,无一不与竹情谊深厚。
  白居易曾写过一篇《养竹记》,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首次总结出竹的四大高尚节操:“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相比白居易的一本正经,苏东坡的“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比这几条总结出来的“节操”来得更具人间烟火气。苏东坡对竹最经典的评说,无疑是“无肉 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一句。他并不因为竹之雅,就断然排除吃肉,虽然文人们向来赞成“肉食者鄙”,对吃肉的当权阶级是瞧不上眼 的,然而苏东坡不管这些,他又说:“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原来,他不但喜欢吃“东坡肉”,还喜欢吃竹笋烧肉。
  肉与竹,正代表了苏东坡性格的两面,他的身上既有大块吃肉的豪放、世俗,也有如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优雅、超脱,所以他的诗文既有豪放又 有婉约的风格。后来的文人美食家李渔,应该是受到苏轼的启发,他也主张将肉与竹笋同烹,但他认为肥羊嫩豕也比不上竹笋,吃“竹笋烧肉”之时,人们会“只食 笋而遗肉。”
  苏东坡爱竹情深,他认为竹的奉献太多,他曾在《记岭南行》中为竹“打抱不平”,说岭南人应该对竹抱愧才是。因为岭南人的饭桌上摆的是竹笋,房子上盖的是竹瓦,载货用的是竹筏,烧饭用的是竹燃料,写字用的是竹做的纸,脚上穿的是竹做的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
  有趣的是,苏东坡在各个人生阶段对竹子的审美态度都不同,年轻的时候,他希望看到的是满眼的密密麻麻的竹子,所谓“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就是他的 理想;人到中年,心态已不如年轻时激进豪迈,他欣赏的是“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情景;到老年时,又变为“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从容了。这 条由竹勾画的人生的轨迹,和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来,中国的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中国 的竹子里有文化也有哲学。

  (二)竹林七贤与竹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间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此七人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松之注引)。
  汉末政治黑暗,一些名士议论政事,后遭执政者杀害。至晋代名士一转专谈玄理,不论政事,一味清谈。如《德行》载:元籍“言皆玄远,未尝藏否人 物”,代表作八十二首,《咏怀诗》、《大人先生传》等;嵇康二十年间不露“喜愠之色”;刘伶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代表作《与山臣源绝交书》。刘伶 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 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 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 >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 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 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 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 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三)郑板桥与竹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爱竹,他赏竹、画竹、咏竹,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他的成就是建立在竹上的。人们喜欢郑板桥,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的竹画、竹诗,乃至竹一样的品格。
  古代文人由于审美情趣、生活境遇、处世观点不同,对花草树木各有偏爱。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陆游爱梅,早已成为文坛佳话。大戏剧家李渔更把他所爱的 花卉当作自己的性命,他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郑板桥爱竹,虽没有把竹当作自己的命,但他把竹当作自己的儿孙子 弟,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却也格外真挚感人。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爱竹总如教子弟,数番剪削又扶持”。 这些联语诗句,生动地表现了板桥先生对竹的一往请深,他精心修剪百般呵护,如先生之教育子弟,如长辈之爱抚儿孙,绝不哗众取宠,毫无矫柔造作,自然、亲 切、真挚,如果没有对竹的真爱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 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从这些清新幽美的诗句中,可见竹也真不负板桥之爱,在郑板桥生 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板桥不但以之消暑纳凉,赏心悦目,而且在竹声中吟诗,伴竹声入眠。其安适潇洒超脱之情,令人羡慕、向往。“宁可食无鱼,不可居 无竹”,这话用到郑板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正因为他对竹有如此深情,竹才成了他笔下的爱物。在郑板桥的画作中,竹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他画竹的成就也相当高。《清代学者像传》评:“画竹神似坡 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丁亥烬遗录》称:“古代画墨竹称文与可为圣……继起者惟郑板桥”。从这些评论可见郑板桥画竹虽不说独步千 古,但能与文与可苏轼相提并论,足可称为大家。
  郑板桥不但善画,还善于总结经验,他在画竹实践中总结出的创作理论,颇具真知灼见,为后世研究创作理论的人所看重。当有人向他请教画竹诀窍时,他说: “后园竹十万个,皆吾师也,复何师乎?”“凡吾所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而不是陈陈相因,这是他能“脱尽 时习”,“秀劲绝伦”的重要原因。他总结出的“眼前竹”,“胸中竹”,“笔下竹”,“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更是创作理论中的精华。他说:“江馆清 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竹,又不是眼前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 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板桥通过一次画竹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深入生活,感悟生 活,在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不是文艺理论家,但可以说他参透了创作的天机。
  在郑板桥众多的题画诗中,有大量的咏竹之作。他借竹抒情,托竹言志,留下了许多广为传诵的咏竹名篇。“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 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听竹声萧萧,想到了人民啼饥号寒,看一枝一叶,想到自己这些小官吏的责任和使命。忧民之心,尽瘁之意依依可见。“老老苍苍竹一竿, 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真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 南北风。”这些诗中之竹,有品格,有气节,坚韧不拔,超凡脱俗,这是郑板桥推崇的人格境界,也可以说是他人格的写照。
  《清代学者像传》载:“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南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有政声。在任十年,囹圄空者数次。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 吏,遂乞病归。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郑板桥关心人民饥苦,为民请命,不怕得罪上司,不怕丢乌纱,这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为官清廉。 他做了十二年的县令,罢官后还要靠卖画为生,嫁女时竟无钱置办妆奁,他的《为二女适袁氏者作》写的就是这种情况。“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 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场中,郑板桥能有如此操守,确实是不同凡响。他关心人民,不媚上司,勤政清廉,不 就是“任尔时人仰面看”的挺拔高洁,耿介超凡的翠竹吗?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谁呀?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

帮忙推荐一名古代文人
宋之问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至此,一个...

古代有哪些文人是江西人?
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

古代的迁客骚人有哪些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3、白居易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古往今来的名人故事(至少写两个).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8.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

晚年成名的古代诗人有哪些?
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古代励志故事——“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七、刘邦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运气出奇的好,我觉得他也有自己过人之处。秦二世元年(前209)...

我国古代才女有哪些?
5、卓文君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绍
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5、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

中国古文学流派有哪些?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网上找的 还有 豪放派、婉约派是属于词派,不属于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不好说只能说是文学现象 如唐诗就分:边塞诗派(高适...

中国古代文体有哪些
(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有人认为《庄子·天下》篇就是《庄子》的序。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论衡·自纪》篇,《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

府谷县13250032102: 中国文人与“竹”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饶娇沙利: 竹林七贤,文人气质的代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虚心竹有千千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晋书·杜预传》:“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宋·陈师道《绝句四首》:“芒鞋竹杖最关身.”

府谷县13250032102: 竹与中国文人 -
饶娇沙利: 算是一种文化积淀吧, 从王羲之的儿子最先开始,得到升华, 后来的郑板桥,齐白石等, 极大的赋予了竹子的内涵和人格化修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用途.竹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竹子的...

府谷县13250032102: 宋代的苏轼为什么喜爱竹,有什么故事吗? -
饶娇沙利: 苏东坡(1037-1101),本名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也许,有很多人对苏轼的印象止步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知道他爱游名山大川,却并不了解东坡对竹子的偏好.在东坡的生活中,随处有竹,“门前...

府谷县13250032102: 为什么古代文人爱竹
饶娇沙利: 古代士人喜欢梅兰竹菊的原因: 梅,开放在寒冬,代表艰苦环境中的高贵精神; 兰,生长在人际罕至之处,代表远离尘嚣的自在之美; 竹,虽细而有节不屈,代表坚持气节的操守; 菊,百花凋谢之后才开放,代表不与他人争先的气质.

府谷县1325003210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名士多喜爱植竹,这与竹的什么形象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
饶娇沙利: 竹子象征正气 竹子的象征意义始终是正气的,竹子象征着生命的柔韧坚强、长寿安宁、幸福和谐.竹子秀逸而风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象征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谦内敛低调,象征虚心品格;竹子...

府谷县13250032102: 古代文人墨客为什么酷爱竹 -
饶娇沙利: 竹子有清高之意,也有不惧严寒四季常青的特性.古代文人,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如 青竹般清高、不畏打击.

府谷县13250032102: 竹与艺术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把下列题补充完整.1.竹与__________被尊称为“四君子”.2.竹与__________合称“岁寒三友”.3.收到亲人佳音,就说“_____... -
饶娇沙利:[答案] 竹与艺术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把下列题补充完整. 1.竹与_____梅兰菊_____被尊称为“四君子”. 2.竹与______松梅____合称“岁寒三友”. 3.收到亲人佳音,就说“_____竹报平安_____”. 4.痛斥恶人罪行累累就用“_____罄竹难书_____”. 5.魏晋...

府谷县13250032102: 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是什么!!!急啊啊 -
饶娇沙利: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

府谷县13250032102: 写物的作文500字 -
饶娇沙利: 竹子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

府谷县13250032102: 中国古代文人爱山水有那些
饶娇沙利: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的文人雅士与山水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 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北宋的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