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以谁的圆形塑造的

作者&投稿:微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游记唐僧形象的塑造有什么意义~

唐僧基本符合封建时代上层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养、轻劳 动、斯文、迂腐,但缺乏统治者狡诈的一面。
唐僧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理想化,合乎封建时代的理想人格。但作者对于其之笔墨及新颖性和独特性来看,比其他几位还差了些。
作者塑造了一个软弱、胆怯、遇到各种凶险之事都是滚鞍下马,吓得战战兢兢,像个"脓包"样的唐僧形象,和历史中那个有执著的追求,有大胆的冒险精神,有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有豪气干云、气吞万里的玄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描写他是一个凡人,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俗人所拥有的一切本能,一切俗念,一切举止他都具有,从而显示出他出家修行的必要性和改造的艰巨性。

  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意志坚强,慈悲善良。
  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唐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唐僧心地善良,虔诚取经,当大唐急需用人时,他挺身而出。当乌鸡国国王给他托梦,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就大发恻隐之心,让徒弟们去营救,帮他解除苦难,再重回到人间。他见了老鼠变的女人,就派徒弟们去营救。当他打坐时,一只小虫从身上爬过,他都不忍心伤害。唐僧取经的意志极为坚定,他不以色乱,人蝎子精百般诱惑,但唐僧还是不以理会,表现出他一心向佛,意志坚定,只以取经为己任。当弟子们以取经路上有妖魔鬼怪、性命难保进行劝阻是,唐僧意志坚定,立夏誓言,决心取回真经。但唐僧经常错怪悟空,常常善恶不辩,当悟空大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时,唐僧就百般埋怨,谴责孙悟空,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白骨精变成老人、女孩时,唐僧轻信老头的话,不相信悟空。孙悟空将他们打倒,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话,不明辨是非,仍念紧箍咒。唐僧胆小如鼠,在蛇盘山,白马被小白龙吞下,他就痛哭流涕,不知所措。当宝林寺主持不让他们住宿时,他只会抹着眼泪出来。他听完乌鸡国国王被推入井中,就吓的毛骨悚然。
  唐僧有时糊涂,不相信悟空,而去相信妖精的话。

【玄奘(600—664)】

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的生平,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出确实生年来。今以重校内学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暂定法师寿六十五岁)。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那时出国之禁很严,他正式表请赴印,未得许可,只好作种种准备等待着。贞观三年(629),因北方连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得便西行,到达兰州,应当地人士请求,讲《涅盘》、《摄论》和《般若经》。西域商侣有参加旁听的,回去以后,便将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了。玄奘继而潜行到达瓜州,得胡人西盘陀导送,夜渡瓠颅河。从此子身冒险,过了玉门关外五烽,度莫贺延沙碛,到达伊吾。高昌王麹文泰得知后,遣使迎往,敬礼备至,延留度过夏坐,并要久留在高昌,他坚决未允。当时西突厥叶护可汗势力遍及雪山以北各地,如去印度,须要取得他的协助,因而高昌王遣使陪送玄奘去叶护可汗衙所,时当贞观三年八月。玄奘离开高昌,过阿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和叶护可汗相见,凭着可汗致所经诸国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顺利的经过西域笯赤建等十国,越大雪山,直到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

他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过滥波、健驮罗、乌仗那诸国。渡信度河,过呾叉始罗等国,至迦湿弥罗国,于此先后居停两年参学。随后至磔迦、至那仆底、闍烂那达、屈露多等国入中印度境。又经窣禄勒那国,渡阎牟那河至秣底补罗国。过婆罗吸摩补罗等国,至羯若鞠闍国。东南行渡殑伽河至逾陀国。更循殑伽河东下,拟赴阿耶穆佉国,于中途遇盗,几乎丧命。后又过阿耶穆佉等国至吠舍厘国,更南行至摩揭陀国,巡礼华氏城、伽耶等处圣迹,折向那烂陀寺。寺众千余人欢迎他到寺,参谒了戒贤。他离开高昌,进入印度国境以来,随处遇着高僧大德,就停留参学。广学《俱舍》、《顺正理》、《因明》、《声明》、《经百论》、《广百论》、《对法》、《显宗》、《理门》、《众事分毗婆沙》、《经部毗婆沙》、《萨婆多部辨真》、《发智》、《日胄毗婆沙论》等。如此且行且学,到达那烂陀时前后约四年,其时为贞观七年(633)。

玄奘到了那烂陀寺,被推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很受优遇。他请戒贤三藏讲《瑜伽论》,同听者数千人,历一年五个月讲毕,后复重听两遍。又听讲《顺正理》、《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俱舍》、《婆沙》、《六足》等论,他先在诸国听过,至此更披寻决疑,兼学婆罗门《声明记论》。如是在寺学习,历时五年(贞观八至十二年,634—638)。

其后,玄奘为了更广泛的参学,便离开那烂陀寺南游,经伊烂那钵伐多国,从怛他揭多毱多和羼底僧诃两师学《毗婆沙》、《顺正理》等论。过瞻波等国入东印度境,经羯罗拿苏伐刺那等国,折西北行至中印南憍萨罗国,停一个多月,从善解因明的婆罗门学《集量论》。从此南行入南印度境,过案达罗国至驮那羯磔迦国,停数月从苏部底和苏利耶两僧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他们亦从法师学大乘诸论。过珠利耶国至达罗毗荼国,于建志城逢僧伽罗国大德觉自在云和无畏牙,就问《瑜伽要文》及僧伽罗国佛教情况。过那建补罗等国,出伐腊毗国入西印度境,西至狼揭罗国。从此折回,过臂多势罗等国,渡信度河,至北印钵伐多国,于此停两年,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摩》及《摄正法》、《成实》等论。从此东南行,仍还那烂陀寺。又到寺西低罗择迦寺,从般若跋陀罗就萨婆多部三藏及《声明》、《因明》等论咨决所疑。往杖林山,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不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及问《瑜伽》、《因明》等疑,首尾历时两年。这样在各地游历参学凡经四年(贞观十二至十六年,639—642)。回那烂陀寺后,应戒贤三藏之嘱,为寺众讲《摄论》、《唯识抉择论》,并沟通了当时大乘学说中“瑜伽”、“中观”两家的论争,著《会宗论》三千颂,得到戒贤三藏和诸大德的赞许。他又应戒日王的请求,拟折服南印正量部论师般若毱多《破大乘论》的异说,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

玄奘在印所学至此已经大成,他很想回国弘通,得到戒贤的赞许,遂庄严经像,辞别戒贤,准备东归。时东印迦摩缕波国鸠摩罗王一再遣使迎请前往。适值羯若鞠闍国戒日王征恭御陀回来,又遣使来请,鸠摩罗王就带兵陪送玄奘,到羯朱只祗罗国,遇着戒日王。戒日王乃决定于曲女城为玄奘建立大会,命五印沙门、婆罗门、外道义解之徒都来参加。到期与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此会即以玄奘所著《会宗》、《制恶见》两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但经过十八天大会终了,没有一人能提出异议。玄奘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给以“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尊称。其后又随喜了在钵罗耶伽两河间举行的五年一次的无遮大施会,这才辞别戒日王,携带几百部梵本和各种佛像,启程东归。路过呾叉始罗渡信度大河时,因遇风浪,失却梵本五十夹及诸异花种,停在乌铎迦汉荼城五十多天,遣人往乌仗那国抄写迦叶维耶部三藏。从此经过滥波等地,出迦毕试境,度雪山,经睹货罗故地,过波迷罗川,越葱岭到了于阗,以国王延留,未得即还。就派人随商侣入朝,表陈还国,日夜为于阗僧人讲《瑜伽》、《对法》、《俱舍》、《摄论》四部论,约停了七、八个月。等到使人回来,并奉敕迎令东归。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到达长安。

玄奘去洛阳会见了唐太宗。太宗要求他据游历见闻,修西域传;并劝他还俗从政,玄奘力辞。因留他住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集各地名僧二十余人相助,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织了规模完备的译场。玄奘于是年五月,创译《菩萨藏》等经,次年撰《大唐西域记》成。贞观二十二年(648)译完《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的大部之后,请太宗替新译诸经做了总序,即后世所传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这一年因太宗问功德利益,他建议度僧,太宗诏诸州寺各度五人,并于北阙造弘法院,供译经用。冬十月,东宫新建大慈恩寺告成,寺内也别造译经院,迎他入住。高宗永徽三年(652)春,他请就大慈恩寺造西域式石塔,安置带回经像,以运石工大,改用砖造。永徽四年(653)夏,印度大菩提寺智光、慧天来信问候他,次年他分别答书。永徽六年(655),尚药奉御吕才,诵玄奘所译《因明》、《理门》二论,自出新解,指议长短。后经玄奘和他亲自辩论,他才辞屈谢退。显庆元年(656)二月,玄奘为鹤林寺尼宝乘等五十余人授戒,又为德业寺尼众数百人授菩萨戒。玄奘西游求法的时候,路上备尝辛苦,六十岁前后,身体就有病痛,这一年复间冷疹重发颇剧。他恐怕病危,表请高宗重定佛道名位次第,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三年(658),他迁居新建的西明寺,当时印度僧人阿地瞿多和那提相继来华,译事不专,他因而请求停译,未得允许。继而因大众请详译《大般若经》全部,以京师纷扰,恐难译了,表请赴玉华宫翻译。显庆四年(659)冬,他迁往玉华宫,次年初即开始译《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663)冬完成,全经十六会,总六百卷。他于译完《大般若经》后,自觉体力衰竭,不再事翻译,专精行道。麟德元年(664)初,他在玉华宫染病,病中命门人嘉尚具录所译经论以及造像、写经、供养、施舍等项,宣读一过,他很觉自庆,到了二月五日中夜便圆寂了。

玄奘回国以后的主要事业,就在翻译经论,并传播新知。因为他对印度佛学全面通达,所以他所译经论亦赅一切。并且他进行翻译,也完全有系统、有计划。他从住弘福寺开始翻译,直到最后迁住玉华宫,译完《大般若》,中间经历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除《大唐西域记》一种不计入),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十九年的翻译,可分几个段落:最初,在太宗贞观末年,约五年间,译出了“瑜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其次,在高宗永徽、显庆中间约十年,译出《俱舍》、《婆沙》和“一身六足”等“阿毗达摩”;最后四年译成全部《大般若》,这些都是整然自成系统的译业。在这中间,他还曾应东印度童子王的请求,将中国的《老子》译成梵文,流传于迦摩缕波;又以中国流传的《起信论》文出马鸣,印度诸僧很想一读,他也译唐为梵,传到印度。这些都是有关中印文化交流的事业。

玄奘所译各籍,因为他对梵文的造诣精深,又亲自主译,所以名相的安立,文义的贯练,莫不精确异常,而且矫正旧译的讹谬,遂在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人通称其译籍为新译。另外,从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他于因明科译出《理门》和《入正理论》,树立了在论议基础上的佛家逻辑轨范。于对法科,声闻乘方面以《俱舍》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论,以及其后发展的《顺正理》、《显宗》等论,他都原原本本地传译了出来;大乘对法译出了《集论》和他的注书《杂集论》,显示对法经不同于瑜伽论的特点,并指示大小对法相通的途径。于戒律科,译传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萨戒》,并辑出《受戒羯磨》以为实行的规范。于中观科,特别译出护法的《广百论释》,以见瑜伽系贯通中观的成就。于瑜伽科,则“一本(《瑜伽》)十支(《显扬》、《庄严》等)”,差不多全部译出,而于最后发展的“唯识”说,则编纂了完备的《成唯识论》,以尽其奥蕴。如上所举,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译传于中土了。至于他在讲学中阐扬了“理佛性”和“五种姓”之说,这不仅为后来创立慈恩一派的根本典据,即其他宗派也有加以采用,在中国佛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玄奘的著述,除上文说到用梵文写的《会宗论》三千颂,《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而外,还应东印度童子王的请求,造了《三身论》三百颂,但这些都没有译成汉文,因而也未流传后世。他回国以后,忙于翻译,无暇撰述,只应太宗的要求而修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还是口授辩机写成的。另外,向当时朝廷陈事的表启,现存一卷。至于有关学说,则大都为其门下各家所记的口义,特别是见于园测一系新罗学人著述上的占多数。通称为法师自作的有《三类境》一颂,载《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二内,又有《赞弥勒四礼文》,载《法苑珠林》卷十六,另传法师论《五种不翻》,周敦义《翻译名义集序》曾见称引。至后人所传的《八识规矩颂》,文义都有可疑之处,并非他的手笔。

玄奘门人很多,参加译业的也大都从他受业。最著名的是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称玄门四神足。继承法系的自然要推窥基。基师俗姓尉迟,十七岁得玄奘指导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岁参加译场,勤于著述,有“百部疏主”之称。他对玄奘所传的唯识学说尤有领会,糅印度解释唯识十家之说而辑译为《成唯识》一论,即是出于他的建议,他所撰《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治此学者所奉的圭臬。他释《瑜伽》有《略纂》,解《杂集》有《述记》,弘五姓说有《法华玄赞》,详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经论都有《疏》、《记》,发扬师说,建立了“慈恩”一宗。其次为普光,于《俱舍》造诣最深,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事迹不详。神昉撰有《十论经抄》三卷,《成唯识论文义记》十卷,《种姓差别集》三卷等。嘉尚参加译事,玄奘临寂之前,特命他具录译经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殁后,曾撰《杂集论疏》。

此外,在奘门著名弟子中被视为异流的有圆测和法宝。圆测系新罗人,为奘门新罗学人的领袖。他曾在译场充证义,著有《仁王》、《深密》、《成唯识》等《疏》,多用真谛等所传的旧说。法宝撰《俱舍论疏》十五卷,与普光《记》并称,见解时有出入。他又著《一乘佛性究竟论》,不同意五姓各别之说。故在奘师门下,都被视为别系。

  唐僧,是以历史上有名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为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
‍‍玄奘法师(602年-664年),俗名陈祎,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 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胜利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著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著作,只要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除玄奘大师外中国的三藏法师有很多,例如比较熟的就有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对精通此三藏者的尊称,而当今佛教界为了尊重古德先贤,故即使今天也有法师通达三藏也不用这个名号,21世纪的现在没有三藏法师之名以尊重古德,但不乏有三藏法师之实者之高僧大德存在,大多云集在台湾,及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等地)。

【唐僧取经】

(杂语)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辟,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其心经至今诵之。”双树幻抄曰:“玄奘以贞观三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即私遁出玉关,抵高昌。高昌王奉奘行赀护送达于罽宾。随历大林国仆底国那伽罗国禄勒那国,至麴阇国。麴阇王有胜兵十万,雄冠西域。其俗以人祀天。奘至,被执,以风度特异,将戮以祭。俄大风作,尘沙涨天,昼日晦冥。彼众惊异,释之。至中天竺,入王舍城。彼已预闻奘至,具礼郊迎,安置那兰陀寺,见上方戒贤论师。贤时春秋一百有六,道德为西土宗师,号正法藏。奘启以求法意。贤咨嗟曰:吾顷疾病且死,忽梦文殊谓曰:汝未应厌世,后三年,震旦有大沙门从汝受道。自尔以来,今三稔矣。于是慰喜交集。奘从贤穷探大乘,曰益智证。至贞观十六年,乃发王舍城,入只罗国,国主迎问而国有圣人出世,作小秦王破阵乐,可为我言之。奘粗陈帝神武大略。其主大惊,即以青象名马助奘,驮经而还。以贞观十九年至长安。文皇惊喜,手诏飞骑迎之。亲为经文作序,名圣教序云。

唐三藏大法师 玄奘是唐僧原型,古天竺著名的史诗《马猴王》中塑造的马猴王是孙悟空的原型,猪八戒代表人类的贪嗔痴,沙僧则是忠诚、老实、厚道、淳朴的表现。


《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金箍棒画了一个直径为三米的圆,保护唐僧,这个圆...
s:面积,r:半径,d:直径 所以d=3 s=π*r² π=3.1415 r=d\/2 =1.5 s=π*1.5²=7.068375平方米

...那么他们的观念中对「地球是圆的」有概念吗?
回答:僧一行、郭守敬都测量过子午线,那么他们的观念对地球是圆的有没有概念呢,我有下面的看法。 让我们从僧一行开始 他居住在首都长安。他的父母和祖先都是信佛教的,所以他从小就被佛教所影响。他很聪明,知识他从未忘记,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儒家学者在长安。 他在天台寺里,掌握了历法...

为什么高僧圆寂会虹化?虹化现象是怎么回事?
一般人可能听说过修行佛法的高人会有各种奇异功能,比如舍利子,比如肉身不腐,比如虹化。在舍利、肉身、虹化三种佛教神秘现象中,虹化可能是最不可思议的了。舍利可以说是体内有什么特殊物质烧结而成,肉身可以说是有什么特殊的防腐手段,虽然都不能自圆其说,都是在猜想,但总有线索去找个“说法”。虹...

僧帽的意思
佛教僧帽的特点 1、形状:佛教僧帽的形状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象征着佛教的圆融和包容。材质:佛教僧帽的材质通常为柔软的纱、绸缎等,以保持其形状和质感。2、颜色:佛教僧帽的颜色通常为白色、灰色、黑色等,这些颜色代表了佛教的清净、平和和庄严。标志:佛教僧帽通常带有标志,如法帽、僧帽等,...

什么是舍利子?高僧圆寂火化之后出现的舍利子是什么情况?
而且舍利子也可能是火化的高僧身上佩戴的饰物,所以在火花之后没有完全燃烧的物质就会形成结晶体,肯定不是佛教中说得高僧的化身。人被火化以后就是全部都是灰烬,不可能转化成为别的形态继续存在。舍利子其实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只是当时的僧人为了宣传佛法,给佛教徒们一种信仰和寄托。意味着高僧虽然圆寂...

《红楼梦》中一道一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而僧道再一次一起出现是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五鬼魇了的时候。贾宝玉和王熙凤中邪无药可医,是突然出现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所救。而所用的还是通灵宝玉。所诵持的真言不过是通灵宝玉当初何等光风霁月,谁知不过来到人世十五载就被迷了心智,可知红尘滚滚,淹没了多少世事人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是...

僧一行知道地球是圆的吗
知道。根据查询明文辨史显示,僧一行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制造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所以僧一行知道地球是圆的。僧一行原名张遂,邢州巨鹿人,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机械专家。

为何高僧圆寂后,火化出来的都是“舍利子”?
因为在佛教中,舍利子是所有教徒都向往和尊敬的东西。无论是哪里的佛教,他们的教徒都认为舍利子与个人的修行功德有关,一般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会出现“舍利子”。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体组织在高温下形成的物质。而到了佛教信仰里,舍利子是便成了高僧的骨骼在火化的结晶,有各种形状...

《清初四花僧》八大仙人是指谁
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八大山人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

《西游记》中的沙僧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打算告诉读者什么呢...
试把《西游记》里的取经四众置于一个以人物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而构成的坐标系内。总观主要人物形象整体很有必要,生活中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都是在矛盾冲突中塑造成功的。取经队伍的内部冲突这条线索,在全书主要服务于孙悟空与天廷神权统治者神佛及其在凡间的代理人——神魔...

宿豫区13116731984: 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形象分析怎么写 随便四个哪个都行拜托吧500字 -
占陈更年: 唐僧 特征:有气质、修养、风度,不会办实事. 唐僧基本符合封建时代上层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养、轻劳 动、斯文、迂腐,但缺乏统治...

宿豫区13116731984: 灵隐寺的弥勒佛雕刻和其他佛像有什么区别 -
占陈更年: 杭州西湖灵隐寺畔的飞来峰造像,是元代石雕佛像的杰出代表.它作为大理风景区内的石窟艺术,各个洞窟的布置在选择环境上颇费心机,分布在西湖的水光山色之中,成为美妙的西湖风光的点睛之作,为景区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有藏...

宿豫区13116731984: 唐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塑造这一人物作用任何负担会同意后
占陈更年: 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意志坚强,慈悲善良. 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

宿豫区13116731984: 理性分析为什么西游记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而封神演义 -
占陈更年: 很简单,从文学性来看就知道了.西游记已经从通俗文学进阶到纯文学,而封神只是通俗文学.讲一个最简单的理由,看人物的塑造.伟大文学有一个特点,里面的人物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是有多面性,就是所谓圆形人物.西游记里面,唐僧既有虔诚坚定的一面,也有颟顸糊涂的一面,人物就立体起来了.人性一下子就真实了.相反,封神演义里面,好人就是绝对好人,坏人就是绝对坏人,人物扁平化,就粗糙多了.姜子牙永远绝对完美,不显得很可笑吗?鸿钧道人永远无敌光辉,不虚伪吗?一点也看不到人性的复杂多面.因为,真实的人生里面,人就是复杂的.人,永不能是单向度的.

宿豫区13116731984: 求《西游记》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人物赏析
占陈更年: 网上查的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

宿豫区13116731984: 你认为玄奘是个怎样的人?和>中的"唐僧"形象有什么区别?
占陈更年: 唐僧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

宿豫区13116731984: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 ( 关于七下语文书上的名著推荐) -
占陈更年: 读《西游记》有感 今天我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人写的.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他吧.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了举人,嘉靖四十五...

宿豫区13116731984: 读《西游记》有感五年级
占陈更年: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歌颂了人民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我觉得唐僧是个迂腐者,老好人,但他又...

宿豫区13116731984: 谁知道中国四大名著的重点是什么?
占陈更年: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