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徵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是什么意思~

用千里的距离不够丈量它的广大,千仞的高度不够测度它的深沉.语出《庄子•秋水》,原文形容大海的广博.

本意形容海的广阔和深度,一般用来形容人的伟大或某方面的突出成就…

意思是: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

出处:战国时期·庄周《庄子·外篇》中的《秋水》篇。

原文: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译文:公孙龙向魏牟问道:“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王的主张,长大以后懂得了仁义的行为;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一个物体的质地坚硬与颜色洁白分离开来;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认可的看作是合宜的;能够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善辩之口理屈辞穷。

我自以为是最为通达的了。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是我的论辩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呢?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冒昧地向你请教其中的道理。”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

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

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

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

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足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水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

而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晓极其玄妙的言论,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时的胜利,这不就像是浅井里的青蛙吗?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

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还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

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舌头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于是快速地逃走了。

扩展资料:

《秋水》篇赏析: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

第一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第二个片断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第三个片断至“约分之至也”,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第四个片断至“小大之家”,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第五个片断至“夫固将自化”,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第六个片断至“反要而语极”,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第七个片断至“是谓反其真”,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

全篇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秋水



千里那么遥远的距离,还不能形容他的广大;一千仞那么长的长度,还不足以触碰到他的深度.
古文 井底之蛙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部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千里那么遥远的距离,还不能形容他的广大;一千仞那么长的长度,还不足以触碰到他的深度.
古文 井底之蛙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部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用千里之远不能形容海的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用千仞之高不可以形容海的深。


谈谈三国谋士---郭嘉
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

马说译文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寻求翻译!谢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

井底之蛙的资料,说来听听!
且夫擅一壑之水⑧,而跨跱埳井之乐⑨,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⑩?”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11)。于是逡巡而却(12),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13),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14)。禹之时,十年九潦(15),而水弗为加益(16);汤之时,八年七...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意思 "汉初三杰"是哪三人?刘邦是什...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指张良.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刘邦就是一个嘻皮士 他之所以成功在于知人善用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章 翻译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作者及出处
或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亦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陈书·卷十九·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

求苏轼《六国论》的全文通译~~作业啊
《六国论》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

谁可以帮我翻译庄子说剑
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小题1: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④明白小题2:①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②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4分)小题3:愤怒、威胁、...

南芬区18422441645: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的意思是什么 -
汉良欣可:[答案]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刃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而千里的辽阔不足以承载它的浩大,千刃的高度,不足以穷极它的深邃.

南芬区18422441645: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是什么意思 -
汉良欣可:[答案] 用千里的距离不够丈量它的广大,千仞的高度不够测度它的深沉.语出《庄子•秋水》,原文形容大海的广博.

南芬区18422441645: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刃之高,不足以极其深.这句话什么意思? -
汉良欣可:[答案] 而千里的辽阔不足以承载它的浩大,千刃的高度,不足以穷极它的深邃.

南芬区18422441645: 古文《井底之蛙》中鳖对青蛙说的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 -
汉良欣可:[答案]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 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南芬区18422441645: 夫千里之远 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是哪个电视剧里的话 -
汉良欣可:[答案] 电视剧不清楚…… 不过,意思知道…… 夫【语气词不译】千里之远【千里很遥远】 不足以举其大【不值得足够推选它是最大的】 千仞之高【千丈高仞】 不足以极其深【不足够认为它就很深】 就是讲看事情不要低估任何,全面的看.

南芬区18422441645: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怎么理解 -
汉良欣可: 用千里的距离不够丈量它的广大,千仞的高度不够测度它的深沉.语出《庄子•秋水》,原文形容大海的广博.

南芬区18422441645: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是什么意思 -
汉良欣可: 意思是: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 出处:战国时期·庄周《庄子·外篇》中的《秋水》篇. 原文: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

南芬区18422441645: 东海之大乐翻译 -
汉良欣可: 东海最大的快乐. 一、原文:出自 战国庄子《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

南芬区18422441645: 井底之蛙文言文 -
汉良欣可:[答案]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

南芬区18422441645: 古文《井底之蛙》全文翻译 -
汉良欣可: 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