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课文中联想与想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作者&投稿:裘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是怎样的情景 课文当中的联想与想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是在一次散步时@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后,【练他的曲子】觉得找到了知音,于是偶然创作。贝多芬是一个伟大、了不起、有个性的人

皮匠看到的大海等东西是虚写的,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到……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或者对妹妹仿佛看到的也是虚写,如“她仿佛也看到了” 这是联想。
皮匠看到妹妹的表情是实写,不实写而是运用想象形象生活表现盲姑娘对音乐的理解和贝多芬音乐的动听,也更生动体现人物性格和特征。
《月光曲》是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的作品。《月光》隶属于《贝加摩组曲》,作于1900年,是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第一期作品中的一个钢琴曲作品。
他常常在创作中运用东方的五声音阶以及一些不同于西方传统作曲的新手法,例如不协和和弦、平行五度的运用等等,后来,他又接触了印象主义诗人、画家,非常赞成他们的主张,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德彪西确立了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印象派风格。

扩展资料:
钢琴曲《月光》同样具有以上这些特色。这支曲子,作曲家在当初并不是作为一首钢琴小品写成的。它原来是《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段,这部组曲写于上世纪初,全曲由四首乐曲组成。
据说作曲家写这个作品是受到诗人吉罗的叙事诗《月光比埃罗》的影响。这首叙事诗是讲:在意大利贝加摩地方有一个叫比埃罗的青年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为沉湎于物质生活为月光所杀。最后,由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月光的宽恕,又回到人了间。
在《月光》这支曲子里,作曲家以清谈的笔墨、朴素的音调,给人们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乐曲采用了古老的多里亚调式,充满了画意诗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光曲

《月光曲》 课文中,联想与想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贝多芬弹奏的音乐让兄妹二人同时都产生了联想,而想象到的画面却有差异。

皮鞋匠想象到了“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而皮鞋匠的妹妹想象到的则是“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扩展资料:

月光曲创作背景

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且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



联想与想象的作用是相同的,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产生的联想,他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作者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赞扬了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扩展资料:

原文节选赏析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是对盲姑娘的语言描写“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她对自己提出的无理要求感到不安和后悔。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抑制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表达了盲姑娘激动的心情。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就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美丽、幽雅静寂。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简陋贫凉。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也应当给予爱好音乐的穷苦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联想和想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想一定要牵涉到两件事,即从甲事想到乙事,而想象只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但是联想对于想象的形成往往具有媒介作用,头脑中新形象的形成有时是由联想促成的。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是由音乐联想到海面、月光、微云等景物;再由海面、月光、微云等景物经过想象,构成了由三幅画面组成的明月升起的绮丽画面。


斗门区15639489259: 月光曲联想句子 -
愚亚雷卡: 《月光曲》一文中,共有两处联想的句子:第一处是皮鞋匠听着琴声产生的联想: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第二处是皮鞋匠看着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斗门区15639489259: 《月光曲》 课文中联想与想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
愚亚雷卡: 联想与想象的作用是相同的,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产生的联想,他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

斗门区15639489259: 月光曲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贝多芬在记录《月光曲》的过程中联想起些什么呢?请展开联想,写一写. 八十分! -
愚亚雷卡:[答案] 这个小女孩真懂事,体贴,家里虽然没钱,但她很爱自己的哥哥.她能猜出我是贝多芬,而且还懂我的音乐,真是我的知音呀!我应该再多为他们创作几首歌. 东娘娘!

斗门区15639489259: 月光曲第9自然段皮鞋匠的想象有那些?(需要补充想象)写成作文 -
愚亚雷卡:[答案] 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勤奋好学,可是,就是因为她贫穷,所以没有钱去听皮鞋匠的想象勾画了《月光曲》的景象的三层变化: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

斗门区15639489259: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是怎样的情景 课文当中的联想与想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为什么贝多芬谈完第二首曲子,没有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去了? -
愚亚雷卡:[答案] 这个吧,其实也没有为什么,毕竟只是一个传说,有可能是因为贝多芬怕忘记刚刚做的曲子,得赶紧回客店写下来,所以才没有告别的.

斗门区15639489259: 贝多芬在记录<<月光曲>>的过程中联想起一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
愚亚雷卡: 想到我坐在沙滩上,看着海浪拍打着礁石.仰望天空,看月亮穿过缕缕薄云,小螃蟹从沙滩上走过,浪花一层高过一层,旋律动听得很,远处有小蟋蟀在弹着它的琴,青蛙合唱队在连唱,夜鸟也来凑合,这份自然的宁静,在耳边回荡.

斗门区15639489259: 月光曲中事实和联想是什么 -
愚亚雷卡: 联想就是:盲姑娘听到曲子后仿佛看到的事物.事实就是事实在在的事物.

斗门区15639489259: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运用联想和想象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作用 -
愚亚雷卡:[答案] 月光曲运用联想与想象,体现了乐曲的优美与动听,让人感受到贝多芬琴技高超,又写出了音乐给人无穷的想象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斗门区15639489259: 如《月光曲》一课,写兄妹俩听贝多芬弹琴时,具体地写了他们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
愚亚雷卡:[答案]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斗门区15639489259: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是怎样的情景 课文当中的联想与想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为什么贝多芬谈完第二首曲子,没有 -
愚亚雷卡: 1,第九自然段你自己总结一下2相同的是都是想象,不同的是一个是鞋匠兄妹的想象,一个是贝多芬自己的想象.3,因为贝多芬已经等不及想把这熟曲子记录下来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