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

作者&投稿:祗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高人,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越详细越好~

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CAS No.: 75-15-0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g mol-1
外观与性状:是一种分子式为CS2的无色液体。实验室用的纯的二硫化碳有类似氯仿的芳香甜味,但是通常不纯的工业品因为混有其他硫化物(如羰基硫等)而变为微黄色,并且有令人不愉快的烂萝卜味。CS2可溶解硫单质。
熔点(℃): -110.8 (161.6 K)
沸点(℃): 46.5 (319 K)
相对密度(水=1): 1.2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64
饱和蒸气压(kPa): 53.32(28℃)
燃烧热(kJ/mol): 1030.8
临界温度(℃): 279
临界压力(MPa): 7.9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86,1.93,2.16
闪点(℃): -30
引燃温度(℃): 90
爆炸上限%(V/V): 60.0
爆炸下限%(V/V): 1.0
溶解性: 不溶于水(20 °C时 0.2 g/100 ml ),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溶于Na2S得Na2CS3,溶于NaHS得NaHCS3,溶于氢硫酸得H2CS3.溶解硫化铜并生成CuCS3,再加入氢硫酸萃取的蓝绿色的Cu(HCS3)2溶液。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制备:2CH4 + S8 → 2CS2 + 4 H2S (反应需水作催化剂,需光照。反应后用四氯化碳溶液乘热萃取。)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硫化碳 75-15-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环境危害:
生物伤害: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个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个月,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g/皿。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200µg/L。
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0mg/m3(91周),引起精子生成变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0mg/m3,8小时(孕1-21天用药),引起死胎,颅面部发育异常。
代谢和降解:在人体内,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与血中的甘氨酸结合而生成具有以游离-SH基为特征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与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也发生同样的反应。经气相色谱和光电比色的研究证实,二硫化碳与人体内带有一对自由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有较大的亲和力,能与其开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别与氨基酸和膘的反应产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体内脱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并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转 化的其它最终产物是各种硫酸盐,主要是无机硫酸盐,而二价硫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残留与蓄积:吸入是人体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径,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硫化碳含量约在1至2小时内达到平衡,此时约有40%-50%在体内存留。皮肤吸收比呼吸途径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径则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随血流分布于体内,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的摄取比例为2:1。它易溶于脂肪和脂质中,并与氨基碳和蛋白质相结合,因此它易从血液体中消失,而对各种组织和器字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由于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于1%从尿中排出,其余的70%-90%二硫化碳进行生物转化后,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体内的残留时间不长。
污染来源:二硫化碳主要作为磺化剂用于制造粘胶纤维和玻璃纸,也用于硫化橡胶的轧制,以及制造橡胶加速剂、四氯化碳、黄原酸盐等,作为油脂、蜡、漆、树脂、樟脑、橡胶等溶剂,羊毛的去脂剂,衣服去渍剂等。
由于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于脂肪的特性,故其对血的亲和性显著地高于水;对组织的亲和性又高于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饱和,这时只有一小部分进入组织。约2小时血中达到完全饱和。此后体内的二硫化碳进入组织,最后使组织饱和,组织中饱和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随着时间增加,在各组织中分布趋于均衡。
水中浓度为0.0026mg/L时,有微臭。
迁移转化:二硫化碳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纤维,二硫化碳的释放量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1kg粘胶释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产粘胶短纤维和粘胶薄膜中,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70-100kg和1800-2000kg,释放二硫化碳量分别是1.0-1.5kg和38-42kg。二硫化碳主要通过大气扩散时进入空间,也有部分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中,部分被动植物吸收。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伤害概述:二硫化碳主要影响人体之神经系统、心脏血管及生殖系统,包括巴金森氏症、周围神经病变、精神疾病、动脉硬化及冠状动脉心脏病,亦会造成男性精虫减少及异常,女性生理周期紊乱、或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等问题。当环境浓度达500-1000ppm时,短期数小时暴露则会产生严重神经症状,若更高浓度就会造成急性中毒,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幻想、昏迷甚至麻醉或死亡。长期暴露致慢性中毒者,则有末端神经麻木、肌肉疼痛、肌力降低、走路不稳、记忆力减退;若是中枢神经受损,则有疲倦、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丧失等症状;若在周边神经受损回复的机会较高,而中枢神经受害者,几乎无恢复的希望。此外,二硫化碳也会造成视网膜病变。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并且在高温下爆炸杀伤性加倍。高度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毫克/立方米): 10[皮]
前苏联MAC(毫克/立方米): 1
TLVTN: OSHA 20ppm,62毫克/立方米[皮]; ACGIH 10ppm,31毫克/立方米[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二乙胺比色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188 mg/kg(大鼠经口)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植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你是说萃取的时候吗?应该不可以,四氯化碳比较稳定。而且二硫化碳有毒,损害神经和血管,易燃易挥发,极不安全。

一 二硫化碳

i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CAS No.: 75-15-0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硫化碳 75-15-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毫克/立方米): 10[皮]

前苏联MAC(毫克/立方米): 1

TLVTN: OSHA 20ppm,62毫克/立方米[皮]; ACGIH 10ppm,31毫克/立方米[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二乙胺比色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熔点(℃): -110.8

沸点(℃): 46.5

相对密度(水=1): 1.2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64

饱和蒸气压(kPa): 53.32(28℃)

燃烧热(kJ/mol): 1030.8

临界温度(℃): 279

临界压力(MPa): 7.9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86,1.93,2.16

闪点(℃): -30

引燃温度(℃): 90

爆炸上限%(V/V): 60.0

爆炸下限%(V/V): 1.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188 mg/kg(大鼠经口)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植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二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

化学式CCl4,又称四氯甲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能起麻醉作用,有毒。四氯化碳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因此它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它本身又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脂肪、油类、树脂、油漆以及无机物碘等。四氯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与酸、碱不起作用,但对某些金属(如铝、铁)有明显的腐蚀作用。溶解性能微溶于水、但能与多种有机溶液剂混溶。能溶解油脂、蜡、树脂、沥青、橡胶、精油、杜仲胶以及磷、硫、碘等,不溶解纤维素酯。可以用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得.
结构式
Cl

Cl -C-Cl

Cl

性质

1.四氯化碳为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密度(20℃)1.595克/立方厘米、熔点-22.8℃,沸点76~77℃。

2.四氯化碳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且不会燃烧,利用这种特性常用以灭火,尤其能够扑灭汽油、火油及其它各种不能与水相混合的油类,以及电器所发生的火灾。因四氯化碳一经化成蒸气,便沉于空气的下部,将空气逐出,火焰自然熄灭。

3.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切勿吸入人体。吸入2~4毫升就可使人死亡。

4.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

制备方法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四氯化碳保存方法小技巧

CCl4易挥发,常常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但夏天温度较高其挥发仍较快。我经实验发现用水液封保存四氯化碳不易挥发,能长久贮存。向CCl4中加入少量水,水浮在上层形成一层与CCl4同样无色的液封。实验检验其保存效果采用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闻气味。
方法二:两份各300mL的CCl4一份加200mL水液封,一份不加水,在相同的条件下保存一段时间。

现象证明水液封CCl4保存效果十分明显。CCl4上层水封,不能与空气接触,不能溶于水中,比水密度大,所以难挥发蒸发到空气中,这是此方法成功的关键。当然其颜色与水都为无色又是其不足之处,我们取用时只需用移液管取即可。
CAS 编号:56-23-5

【理化性质】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职业接触】
四氯化碳用途广泛,以往曾用作驱虫剂、干洗剂。目前主要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氯氟甲烷、氯仿和多种药物;作为有机溶剂,性能良好,用于油、脂肪、蜡、橡胶、油漆、沥青及树脂的溶剂; 也用作灭火剂、熏蒸剂,以及机器部件、电子零件的清洗剂等。在其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均可有四氯化碳的接触。
【毒性】
本品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浓度下接触3Omin方出现轻度中毒。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1)潜伏期: 一般为1~3天,也有短至数分钟者。潜伏期长短与接触剂量及侵入途径有关。经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中毒的临床表现类似;均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及肝、肾损害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珊、短暂意识障碍或昏迷等。极高浓度吸入时,可因延髓受抑制而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甚至突然死亡。
(3)消化道症状: 口服中毒时较明显。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及黄疸、肝大、肝区压痛、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征象。严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损害症状多于发病第2~4天出现。
(4)肾损害症状: 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尿。严重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5)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呼吸中枢麻痹多为致死原因。
(6)吸入中毒者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引起肺水肿。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报道较为少见。长期反复接触四氯化碳,可有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和腹痛等。可有肝大、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少数患者发生球后视神经炎,出现视野缩小,视力减退。 此外,国外还有报道可引起听力障碍、耳蜗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因脱脂而出现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血清ALT、AST活性升高明显,可作为四氯化碳中毒急性期肝功能损害的主要诊断指标。血清肝胆酸、血清前白蛋白等测定亦为敏感指标。严重受损时,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升高, 而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
2.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
尿液成分的改变可提示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证据。血尿素氮、肌酐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常用而敏感的方法。GFR下降超过50%者可考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3.血及呼出气中四氯化碳浓度测定,可作为诊断参考。
【诊断及鉴别诊断】
1.急性中毒的诊断
根据短期较高浓度的四氯化碳接触史,较快的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和(或)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结合实验室检查,经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我国颁布的(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1509-89),其分级标准为:
(1)观察对象:接触四氯化碳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或伴有眼、上呼吸道粘膜等刺激症状。脱离接触后,在短期内恢复者。
(2)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出现步态蹒跚或短暂意识障碍,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蛋白尿或管型尿者。
(3)重度中毒:除轻度中毒临床表现外,并出现昏迷、严重肝功能异常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之一者。急性中毒出现昏迷时,应注意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感染疾患相鉴别。出现肝、肾损害时应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肾内科疾患及其它中毒性肝、肾病相鉴别。
2.慢性中毒的诊断
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目前又缺乏可供诊断用的血、尿代谢物指标,且有可能存在化学毒物与肝炎病毒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交叉重叠,诊断较为困难。应注意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相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按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急性中毒
(1)急性中毒时,应将患者迅速移出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皮肤、眼晴受污染时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至少l5min以上。口服中毒者必须及早洗胃,洗胃前,先用液体石蜡或植物油以溶解四氯化碳。
(2)患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3~4 天,要注意尿常规、尿量、血肌酐及肝功能情况,及早发现肝、肾损害征象。
(3)早期给氧,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
(4)积极防治神经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原则同内科。出现少尿、无尿时应及早作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防治尿毒症、高钾血症等。
(5)忌用肾上腺素及含乙醇药物。
(6)近年国外曾报道及早应用乙醚半恍氨酸可防止或减轻肝、肾功能损害。还有以高压氧治疗有效的报道。实验结果认为高压氧可减少四氯化碳在肝内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轻肝损害。但国内尚未见报道。
【预防】
生产四氯化碳的工序,要求严格密闭。使用四氯化碳的工序要充分通风。进入高浓度四氯化碳作业环境时,必须佩戴滤过式或供氧式面具。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应戴防毒面具,注意发生光气中毒的危险。普及预防知识,宣传接触者不要饮酒,禁用四氯化碳洗手或洗涤工作服。另外,要做好就业健康检查及定期健康检查,有肝、肾及器质性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接触四氯化碳。

说完全相同是不对的,虽然都是共价键,但是四氯化碳的键长要比甲烷的长,键能比甲烷键的小

当然不同了。
比如二硫化碳是易燃品,四氯化碳却可以用来灭火。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688.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5126.htm


四硫化碳的化学式
CCl4。四氯化碳化学式CCl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23摄氏度,沸点76.8摄氏度,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

硫磺为什么要用硫化碳洗涤
硫磺不溶于水,但溶于二硫化碳,故可以用二硫化碳来洗。1、硫磺通常就是指单质硫,是黄色的晶体。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但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甲苯和苯。2、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

四录化碳的化学性质
在加热下,CCl4与氟化银、溴化铝或碘化铝反应,分别生成四氟化碳、四溴化碳或四碘化碳。在微量氯化氢存在下,CCl4与高氯酸银AgClO4作用,产生爆炸性化合物Cl3CClO4。CCl4与过热水蒸气作用,产生光气:CCl4+H2O —→ COCl2+2HCl 四氯化碳可由氯气与二硫化碳在硫化亚铁或三氯化铁等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

为什么四氯化碳遇水不水解,而四氯化硅,三氯化硼却易水解?
原因:分子结构的不同和化学键的不同。四氯化碳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因此它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四氯化碳不易燃,曾作为灭火剂,但因它在500摄氏度以上时可以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光气、氯气和氯化氢气体,加之它会加快臭氧层的分解。

Cs2时种什么物质?
二硫碳、硫化碳、硫碳;Carbon disulfide.2.用途 生产粘胶,溶剂,萃取剂,橡胶加硫促进剂,杀虫剂,生产四氯化碳、硫代氰酸化合物、黄原酸化合物和硫代硫酸钾的原料,生产人造纤维和玻璃纸。3.制法 (1)在500~700℃时,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甲烷或天然气同硫蒸气互相作用。(2)在750~1000℃时用...

CCL4是?
CCl4+2H2O—→CO2+4HCl 在加热下,四氯化碳与氟化银、溴化铝或碘化铝反应,分别生成四氟化碳、四溴化碳或四碘化碳。在微量氯化氢存在下,四氯化碳与高氯酸银AgClO4作用,产生爆炸性化合物Cl3CClO4。四氯化碳与过热蒸气作用,产生光气:CCl4+H2O—→COCl2+2HCl 四氯化碳可由氯气与二硫化碳在硫化亚铁或...

四氧化碳和水互溶吗
四硫化碳可以类比四氯化碳 因为结构的相似 所以溶解度 与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是差不多的 所以水不能和四硫化碳互溶的

氯化铝、硫化铝、氯化碳、硫化碳的适量!!紧急!!
式量才对 ALCL3 133.5 AL2S3 160 CCL4 154 CS2 76

环境化学题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污染物 其来源和消除的途径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

用什么可以溶解石油焦?
石油的溶解性 石油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香精、醚、三氯甲烷、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于酒精之中。原油又能溶解气体烃和固体烃化物以及脂膏-树脂、硫和碘 苯、香精、醚、三氯甲烷、硫化碳、四氯化碳 采用直接灰化法处理石油焦样品,灰化后用硼酸锂熔融,稀硝酸溶解定溶后用ICP...

通许县17664649329: 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 -
斐轮康力: 当然不同了. 比如二硫化碳是易燃品,四氯化碳却可以用来灭火.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688.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5126.htm

通许县17664649329: 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混合能否混合 -
斐轮康力: 当然,二者都是有机溶剂.证据:晶状硫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中,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两溶剂与晶状硫分子结构相似,所以二者可以混合形成溶液.哈哈

通许县17664649329: 四氯化碳是否溶于二硫化碳 -
斐轮康力:[答案]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 又称:四氯甲烷.所属类别:化学试剂-->通用试剂-->非金属有机化合物产品规格:化学试剂级含量:≥ 99.50%[分子式]:CCL4[性状]:无色澄清重质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不燃.能与乙醇、...

通许县17664649329: 二硫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
斐轮康力: 二硫化碳纯品为无色、有折光、易燃、无异嗅液体.工业品为黄色,且有极难闻气味,具有极易挥发性,其蒸气比空气重1.6倍,易燃有毒,在空气中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苛性钠及硫化碱的溶液,能与醇、醚、苯、氯...

通许县17664649329: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这个正确吗? -
斐轮康力: 相似相溶.硫和白磷都是非极性分子,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是非极性溶剂,所以易溶.而有机酸差别较大,比如甲酸和乙酸等小分子还是易溶的,但是大分子有机酸比如硬脂酸软脂酸就不易溶.

通许县17664649329: 最简单的有机物为什么不是四氯化碳或二硫化碳 -
斐轮康力:[答案] 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只是烃的取代物,有机化合物特点是有碳氢元素组成,所以碳原子最少为一,所以氢原子为四个.于是乎,CH4成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通许县17664649329: 最简单的有机物为什么不是四氯化碳或二硫化碳 -
斐轮康力: 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只是烃的取代物,有机化合物特点是有碳氢元素组成,所以碳原子最少为一,所以氢原子为四个.于是乎,CH4成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通许县17664649329: 四氯化碳是不是都能溶解所有有机物 -
斐轮康力: 不是. 四氯化碳是一种无色有毒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易挥发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3.84,在常温常压下密度1.595g/cm3(20℃),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

通许县17664649329: 二硫化碳能否代替四氯化碳?为什么? -
斐轮康力:[答案] 你是说萃取的时候吗?应该不可以,四氯化碳比较稳定.而且二硫化碳有毒,损害神经和血管,易燃易挥发,极不安全.

通许县17664649329: 常态下cL2是什么状态和颜色? -
斐轮康力: 氯气,化学式为Cl2.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具有窒息性 ,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