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倚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敬业与乐业的写作背景~

2014-09-27 回答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演讲.当时作者退出政坛'赴欧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弊端,回来后主张传统文化有东方文化拯救世界.它也从侧面寿命作者为什么主张传统文化的原因

以此为背景,再看这篇梁启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发表的《敬业与乐业》,感受别样深沉。撇去其早年的政治功绩和文学诸多领域的成就,单就一位博闻强识、儒雅大气、颇具情怀、充满热心的学者形象,就已经令人感动。
这篇演讲稿,以“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观点,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分别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明晰。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丰富翔实的典型材料:生活事例、典籍记载、自身实践、名言警句等,使说理生动,深入透辟,极有说服力。
关于梁启超的演讲,印象最深刻的其实不是他本人的演讲稿,而是来源于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那篇文章中,作者以学生角度回忆多年前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时隔多年,所经历的演讲名家无数,唯独梁启超的那次让他终生难忘。
文中没有详述演讲内容,梁实秋从一名听众视角,感受大家风范,字里行间,却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伟人风格。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很有教育意义。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敬业与乐业
【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新宁县19511965206: 敬业与乐业的写作背景 -
边缪八珍: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演讲.当时作者退出政坛'赴欧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弊端,回来后主张传统文化有东方文化拯救世界.它也从侧面寿命作者为什么主张传统文化的原因 -------[教材点睛]

新宁县19511965206: 《敬业与乐业》的写作背景? -
边缪八珍: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很有教育意义.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新宁县19511965206: 敬业与乐业节选自哪?
边缪八珍: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第二部...

新宁县19511965206: 《敬业与乐业》这题目有什么意义?作者为何要以此为题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边缪八珍:[答案] 答案: 解析: “敬业”两字取自《礼记》的“敬业乐群”,而“乐业”两字取自《老子》的“安其居,乐其业”.所谓“敬业”,就是忠于自己的工作,把全副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一点不旁骛;所谓“乐业”,就是从工作中发掘出趣味,享受到工...

新宁县19511965206: 敬业与乐业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是什么? -
边缪八珍: 敬业与乐业: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写作特点: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

新宁县19511965206: 敬业与乐业 本文写于何时何地目的怎样 -
边缪八珍: 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新宁县19511965206: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的主题是什么? -
边缪八珍:[答案]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我在以前教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时没有太深的思考,只觉文章浅显直白,学生掌握起来是容易的.近来研读了一些关于梁启超的文章,也特意去读了梁启...

新宁县19511965206: 敬业与乐业作者观点的依据 -
边缪八珍: 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论点:第一自然段中【“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理论论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以哉!”;“主一无适便是敬.”;“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用志不分,乃宁于神.”;“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事实论证:但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庄子》记佝偻丈人成蜩的故事,说道:“天地虽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新宁县19511965206: 题目“敬业与乐业 ”的来历 -
边缪八珍: 题目“敬业与乐业 ”是从《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注:文章第一段里有. 你好, 翁锦文为你解答, 如对你有所帮助, 请采纳或或?好评, 如有其他疑问, 可以向我求助, O(∩_∩)O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