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兼怀天下的出处是哪?

作者&投稿:许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该句出自哪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
原文“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释原文:古代的君子,得志的时候,恩泽广施百姓;不得志的时候,修身养性,立足于世;穷困的时候,努力让自己更加完美;显赫的时候,就让天下人一起走向完美。

扩展资料名言故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就是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道德实践者。他年轻时考上进士,被任命为出山东范县县令。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10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
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做了一件奇怪的事: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好奇地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这是除去前任县官的恶习和俗气。他在任上,果然跟前任官员不一样,两袖清风,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
意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儒家最富魅力的思想精华。历代儒家精英无不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一理念,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高尚的殉道精神和令人景仰的大丈夫气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孟子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佥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言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丝□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 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

【注释】

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②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即自得。

【名言故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独善其身善是什么意思
善:好,维护 独善其身 [ dú shàn qí shēn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达则把善一起归于天下 【近义词】...

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兼济天下:陶渊明身居官场要位,当时出仕为官,皆因兼济天下的的情怀所致。归隐之后,虽寄情于山水之中,却依旧心系国运安危,这皆是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在其行为思想上对其产生的教化作用 独善其身:陶潜虽有心出仕为官,奈何有心无力,无法改变黑暗的政治背景,虽有心兼济天下,却终究一人无力回天,...

寄情山水之间,胸怀抱国之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意思
前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整日游山玩水,内心里一直是有为国出力的想法的。后两句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不得志,我要洁身自好,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合起来就是一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

独善其身的历史典故
独善其身的历史典故是《孟子尽心上》,其相关知识如下:1、独善其身是一个成语,语出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上》,原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在得志显达之时,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2、这个典故讲孟子在...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 全文句子的意思,快点。。
达不离道“;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就是“达则兼济,穷则自修”。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穷达境遇中厉练自己,增益德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这里应该翻译成不得志的人,应该在困境中磨练自己;得志的人,应该胸怀天下,造福百姓。

君子做人·独善其身!做何解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

“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别说读书耽误人,书是不会辜负人的。读书读成功了就应该经邦治世,造福天下,如果读书没有让自己有好的前程,潦倒中也要安贫乐道,洁身自爱,保持高尚的情操。出自——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原文: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亦善其身?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 穷:事业不发达...

独善其身则穷,兼济天下则达
这是一个连范仲淹也会被触动的故事。范仲淹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也许他听完下面这个故事后,会修改上面的名句。话不多说,上故事。镇上住着一位归隐的智慧老人,他曾是一位白手起家、富甲天下的商人。一天,小镇上的一位有志青年,向他请教道:“我准备开家店赚钱糊口,怎么...

结合古代贤者的事例,评说“穷也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义
哲宗即位后,新党被打压,朝廷复起苏轼。官拜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后又因抨击旧党腐败被贬至杭州太守,主修了苏堤。后又被贬,最惨被贬至海南儋州,依旧在当地做教育工作。这三人都做到了(至少是主观上),穷也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后世楷模。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6 0 ...

独占其身,皆爱天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全文应该是“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可直意为,贫穷的人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而发达富裕的人呢,就应该胸怀天下的稳定安康。

井研县1339647661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出自( ) -
邬到天全:[选项] A. 《论语》 B. 《庄子》 C. 《孟子》 D. 《大学》

井研县1339647661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何处? -
邬到天全:[答案] 选自《孟子·尽心上》 穷困不得志时就独自好好善待自己,显达成功的话就兼带着接济天下人 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井研县13396476616: 名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出自哪位名家之言? -
邬到天全: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井研县13396476616: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出自哪里 -
邬到天全: 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但后人确实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天下”,那还是改成本文题目所云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好. 望采纳,谢谢~

井研县1339647661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哪里 -
邬到天全: 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也不失却孟子的原本意思.

井研县13396476616: 独善其身,兼爱天下出自哪里?以及全文内容? -
邬到天全:[答案]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文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

井研县1339647661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哪里? -
邬到天全: 这句话出自《孟子》,它告诉人们注重个人道德修养,退则修身做好人,进者为国家效力.

井研县1339647661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哪里? -
邬到天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井研县13396476616: 请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出自? -
邬到天全: 【出 处】《孟子 · 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原 文】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 人不...

井研县13396476616: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出自哪里? -
邬到天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