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燕燕》是一首

作者&投稿:沃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诗经.邶风.燕燕》的古代五位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
宋·许顗:“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
宋·朱熹:“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朱子语类》)
明·陈舜百:“‘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不可及处,正在于兴中带比,以乐景反衬哀情,故而“深婉可诵”。(《读诗臆补》)
清·陈震:“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惜别哀伤之情,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这确为会心之言。”(《读诗识小录》)
清·王士禛:“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
《国风·邶风·燕燕》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篇, 是先秦时代的民歌,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诗歌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不要相信庄姜送戴妫的说法,那只是朱熹天真的解读。不妒忌的还是女人吗?丈夫在世时不敢发作,丈夫死后不撕破脸斗个你死我活就是有教养了,还有可能给小妾送别,又哭又伤心,还赞她品德好吗?而且庄姜会自称寡人吗?根本就说不过去。显然是兄长送妹妹的诗。并且在当时女子出嫁是有兄长送亲的习俗的。

《燕燕》,《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吟诵诗章,体会诗意,临歧惜别,情深意长,实令人怅然欲涕。

然而,诗中的送者和被送者究属何人,却众说纷纭。这对理解诗意颇为关键,必须首先明确。《毛诗序》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进而认为“归妾”就是陈女戴妫(ɡuī)。《列女传·母仪篇》则认为这是卫定姜之子死后,定姜送其子妇归国的诗。魏源《诗古微》调和上述两种说法,以为这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的诗。其中,《毛序》“卫庄姜送归妾”说,影响至今。今人解说《燕燕》者,也往往立足本事,一一比附。其实,“送归妾”之说,既与《史记·卫世家》所载史实不尽相符,也与古代妻妾尊卑之礼有违。宋代王质《诗总闻》因此提出质疑,并认为当是“兄送其妹出嫁”。清人崔述《读风偶识》申述其说:“余按此篇之文,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悲遇之情。而诗称‘之子于归’者,皆指女子之嫁者言之,未闻有称大归为‘于归’者。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绝不类庄姜、戴妫事也。”崔氏据诗篇内容分析其作者,精当有理。笔者认为当从此说,即卫君送其妹远嫁南国。或以为,《燕燕》缠绵悱恻,不类兄妹,而似情人,此见与诗篇末章不合,也对上古民俗未能详熟。文化人类学证明:血亲关系在上古民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华夏先民特别重视血缘根基,所谓血亲重于姻亲,天伦先于人伦。因此,《燕燕》的惜别之情,如果说出现在妻妾之间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出现在兄长与女弟之间是完全可信的。

现在,我们以审美的心态来欣赏这首曾使童年的王士禛“枨触欲涕”的万古送别佳作。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你看,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明代陈舜百《读风臆补》曰:“‘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不可及处,正在于兴中带比,以乐景反衬哀情,故而“深婉可诵”。

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下文可证》,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南唐李煜《浪淘沙》),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

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于是出现了最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前人对此,极为称赞。清人陈震《读诗识小录》说:“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惜别哀伤之情,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这确为会心之言。

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为何兄长对女弟如此依依难舍?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你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而四章在全篇的结构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用了同《采苹》相似的倒装之法。

《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覆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谢翱《秋社寄山中故人》“燕子来时人送客,不堪离别泪湿衣”,可谓对《燕燕》诗境最简当的概括。“瞻望弗及”的惜别情境,则被历代诗人化用于不同的送别诗中。如李白用于朋友惜别,苏轼用于兄弟惜别,张先用于情侣惜别,何景明《河水曲》“君随河水去,我独立江干”似刻画夫妇惜别(参阅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燕燕》,确为万古送别之祖。

b、 送别诗
《诗经·邶风 ·燕燕》是一首国君送别自己妹妹远嫁的临别诗。诗人以双燕齐飞起笔,寄寓了昔日如双燕般相亲相随,而今就要天各一方的不舍之情。

王质《诗总闻》认为是卫君送女弟适他国,崔述认为“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
现代人的认知,应该和王质、崔述二人比较接近。《燕燕》是情人间的送别诗,作者应当是一位卫君。此卫君是谁,已不可考。他和宗族里的一个女子原是一对情侣,却终不能结合,如一对燕子不能比翼双飞。当她出嫁到别国时,他去送她,因此作此诗。
至于是卫君而不是庄姜,可以从最后一章的“以勖寡人”看出。

送别诗

b、 送别诗


诗经邶风燕燕表现手法及对其进行下定义
故而“深婉可诵”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兄长送妹妹出嫁的送别诗.诗人以双燕齐飞起笔,寄寓了昔日如双燕般相亲相随,而今就要天各一方的不舍之情.前三章开首均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明代陈舜百《...

有哪些出自《诗经》且有寓意的名字?
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

<<诗经>>里描写女孩子的诗句有哪些?
译文: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国风·周南·桃夭》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3、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国风·召南.野有死麕》译文: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4、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国风·邶风·燕燕》译文:温和而又...

关于《诗经》里描写女性的词语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5...

诗经中女孩子的名字
诗经中有什么适合女孩的好名字吗 应该说好多的女孩子的名字都合《诗经》有关系,推荐几个仅供参考,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 4...

《诗经》的《燕燕》中仲氏任只 的只字是什么意思呢?
《诗经-邶风~燕燕》上说~只:语气助词,没有实意 把分给我吧,亲

诗经里面关于好友离别的诗句
6.诗经中离别的句子 1、《国风·邶风·二子乘舟》——先秦佚名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译文: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恋意难除。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2、《国风·邶风·燕燕》——先秦佚名...

燕归怎么解释
燕归的意思是女子出嫁。一、拼音 燕归:【yàn guī】二、释义 指女子出嫁。出处: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释义: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郊外。三、相关成语 1、燕岱之石 解释:比喻庸才下品。出处:隋·江总《...

燕和雁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特别被古人青睐,意象颇为丰盛:或惜春悲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如《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

求各位大侠能帮我解释一下“金燕”这个名字的意思,详细一点,多给...
“金燕”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高贵的燕子。“金燕”分字解释如下:一、金 释义:本义为赤金,引申为金属总称,又指高贵、贵重之物等。引证:《战国策·齐策四》:“金五百斤。”译文:金子五百斤。二、燕 释义:燕子。引证:《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译文:燕子展开翅膀飞,翅膀...

忻州市15142047959: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
书有奥一: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

忻州市15142047959: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
书有奥一: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

忻州市15142047959: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普遍运用了什么手法 -
书有奥一: 1、普遍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知识延伸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

忻州市15142047959: 赋,比,兴分别是什么形式的表现手法? -
书有奥一: “赋、比、兴”简介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

忻州市15142047959: 有关《诗经.邶风.燕燕》的古代五位名家点评? -
书有奥一: 名家点评 宋·许顗:“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 宋·朱熹:“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朱子语类》) 明·陈舜百:“'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不可及处,正在于兴中带比,以乐...

忻州市15142047959: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语出哪里 -
书有奥一: 《诗经· 风·燕燕》 燕燕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忻州市15142047959: 诗经邶风燕燕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
书有奥一: 这首诗是送别诗,但所送之人至今未详,有一种说法比较可靠就是卫庄送归妾陈戴wei所作,另一种说法是卫定庄送儿子的妻子回国所作,还有一种说法是庄姜于桓公死后送其妻子回薛,甚至有人认为是卫君送妹远嫁南国所作!第一种说法比较得到世人认同!

忻州市15142047959: 在《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中,兴是指: -
书有奥一: 在《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中,兴是指:联想

忻州市15142047959: 诗歌的表现手法... -
书有奥一: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 赋就是陈述铺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