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蓝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阚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取之于蓝的之什么意思~

1、解释 之:代词指它。这里是指”青“;
2、出处 荀子所作的文章《劝学》;
3、原句如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注释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一、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扩展资料
一、此段节选写作特点
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二、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之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 往,到:“吾欲~南海”。

青,取之于蓝中的之是 代词,代前面的青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之,助词,“的”的意思
使之然也中的之,是代词。

青,取之于蓝。“之”自,取自。
使之然也。“之”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副词,没有实际的指什么,可解释为“的”。

代词,代指青,正常语序应是于蓝取之

文言助词,无实际意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 《荀子·劝学》原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意思是什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处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

《劝学》原文+翻译
1、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翻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翻译你好!“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翻译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文言文《劝学》。全文翻译为: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

《劝说》荀子文言文及翻译是什么?
《劝说》荀子文言文及翻译是什么?荀子所作的是《劝学》原文如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

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原文及翻译如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这句话的出处是:先秦·荀子《劝学》 我给大家节选了包含这句话的一段原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

陶渊明劝学的古文和解释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避之唯恐不及还是唯恐避之不及?
避之唯恐不及和唯恐避之不及都可以。避之唯恐不及:躲避他还害怕来不及。唯恐避之不及:仅仅害怕躲避他躲避得还不够及时。避之不及表示状语后置,意思是来不及躲避。避:躲避。之:代词,代表具体的某人某事。例句:1、他生来不幸,被称为“灾星”,真是避之唯恐不及。2、对于种种坏事,人们当然...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出自战国荀子《劝学》,原文选段: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_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之的意思 -
止轻脂必:[答案] 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望采纳.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的之是什么意思 -
止轻脂必: 青,取之于蓝 的之是代词,指代前文“青”.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中的“之”的意义是什么? -
止轻脂必: 代词 它 的意思~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中的之什么意思. -
止轻脂必: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之的意思 -
止轻脂必: 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望采纳.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的之什么意思???问题补充:“之”??? -
止轻脂必: 没有含义,去掉意思不变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之的意思 -
止轻脂必: “青出于蓝”又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荀况,著有《荀子》三十二篇(后六篇或系门人弟子所记).其中《劝学》是较为著名的一篇.内有这样一段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说:青色是用蓝色调成的,但比起蓝色来却更悦目;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要冷.这是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止轻脂必: 从的意思吧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和后一个"于"分别是什么意思? -
止轻脂必:[答案] 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是比的意思.

闻喜县18649047726: 青,取之于而青于蓝的意思是什么? -
止轻脂必:[答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在《劝学》中的这句名言流传了几千年,可谓人人皆知.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做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注意要把此处的“蓝”与兰花、兰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