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是哪三代科举出题答题的依据

作者&投稿:巴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朝没有科举 为何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是时间顺序上的问题吗~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元朝取消过科举,但也恢复了科举,元朝科举十六次。在回答你这道选择题,A.四书也是儒家经典,所以不对。B.五经正义材料里没有说明,所以没有依据,不能选,四书五经都很重要,都是科举的内容也不符合史实。C.根本不可能。D是正确的,从宋代以后就是官方哲学,如果变成了科举考试的内容,自然就会在文化上逐渐成为主流的,和董仲舒新儒学的兴起是一样的

D 根据所学,《四书章句集注》是宋朝朱熹的作品,是理学体现的体现,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表明的理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所以D正确,BCA不符合题意。

  元明清三朝

  《四书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作者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
  《四书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有
  《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孟子集注》14卷。
  朱熹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经学家,一生为编撰《四书集注》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自称
  从30岁起便开始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下功夫。隆兴元年(1163年),他曾取
  二程及其门人朋友数家之说撰成《论语要义》。后又作《论语训蒙口义》,以便于童子
  习学。乾道八年(1172年),朱熹又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等几家之
  说,加工荟萃,条疏整理,编成《论语精义》和《孟子精义》,后改名为《集义》。在
  以上两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加工,于淳熙四年(1177年)完成了《论语集注》和
  《孟子集注》。因在注释《论语》、《孟子》时,大量引用了二程及他人的说法,故以
  《集注》命名。
  《大学》与《中庸》原是《礼记》中的篇章,至宋代时被单独抽出。朱熹对二书加
  以注释,并都加了“序”、“序引”,每章之后都进行总括。尤其是《大学》一书,朱
  熹以程颐的《改正大学》为底本,将《大学》分为“经”1章,传10章,重新编排了章
  节。为了阐释理学思想,还按照自己的意思编撰了一篇“格物传”补入《大学》中。朱
  熹对《大学》、《中庸》的注释以直抒己见为主,故名之为《大学章句》和《中庸章
  句》,完成时间是淳熙十六年(1189年)。
  朱熹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集注》,前后凡40年。直至临死前仍在修改
  《大学章句》中“诚意”章的注。真可谓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四书集注》充分反映了朱熹的“道统”学。朱熹继承二程的观点和作法,非常尊
  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让三者与《论语》并列。他在《大学
  章句》中推论说,《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10章传,是
  “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又在《中庸章句》中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子
  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总之,儒家之道是由孔子创立,再经过曾
  参、子思传至孟子,形成了这样一个儒家道统。但再往后,这个道统就中断了。直至宋
  代,才出现了河南程氏二夫子程颢、程颐,再加上朱熹自己,儒家道统才得以继续。这
  就将程朱理学与儒家经典紧密联系起来,抬高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四书集注》的编排次序,也颇具深意,将《大学》排在首位,《中庸》次之,而
  后才是《论语》、《孟子》。在朱熹看来,《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初学者应先
  学《大学》,然后再学其他。《大学章句》内容丰富,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是理学之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包含
  了理学之主要内容,所以朱熹特别看重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著作,
  是儒家相传的思想原则,“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中庸》所提出的“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亦为朱熹所推重。所以,《大学》和
  《中庸》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就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可“至比六经”,或在
  六经之上。这一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书集注》也反映了朱熹的治学风格。在文字训诂方面,他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力求通达和洗练。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也难免会有错误,后经清代学者加以指出改
  正。朱熹注释《四书集注》,不局限于烦琐的考据,更多的是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原书
  的思想体系,因而,他对古代儒学思想的理解往往比较深入。《四书集注》很重视义理
  的阐发,是以义理解经的代表作。书中的注解对我们理解原书的意思有一定的帮助。但
  朱熹并不是只作诠释文字和解释阐发原文义理的工作,他还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贯穿其
  中,有时甚至不惜增加原书内容或改变原书的顺序。当然,在作改动的地方,他都加了
  说明,由此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比较严肃的。
  《四书集注》发挥了儒家学说,论述了道、理、性、命、心、诚、格物、致知、仁
  义礼智等哲学范畴,并加以阐释发挥,提出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书中还特别
  重视认识方法、修养方法和道德实践等。
  如对“天命之谓性”的解释为:“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
  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
  五常之德,所谓性也。”(《中庸章句》)这是说,一切事物的属性都是最高的天理所
  赋予的。同样,对《中庸》所提出的“诚”这一概念,朱熹也将其解释为天理的属性,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达到诚,则为“人事之当然”(同上)。
  这就把“诚”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在解释《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这一命题时,《孟子集注》解释为:“此言理之
  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微,其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也。”这一
  解释,轻而易举地把原先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阐发为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了。
  关于“格物致知”,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挥挥洒洒写了143字的“传文”,以补
  原书之“缺”,集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理精粗无不到,而吾心
  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在注解中,他又对“格物致知”作
  了解释:“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尽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
  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在这里,朱熹把认识的过程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格物穷理”,或“格物明理”;第二阶段就是“致知”,推极
  心中固有的知识,从而达到无所不知。就认识论来看,朱熹所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由
  于他要穷知的并非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而是“天理”,这就把认识论纳入了客观唯
  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中了。
  《四书集注》还着重阐发了“仁政”思想。如对“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的解释为:
  “民富,则君不致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
  也。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朱熹所论民与君之关系。
  完全继承孔孟之仁政思想,与他做官时的为政之道也是相符的。反对横征暴敛、竭
  泽而渔,正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可见,朱熹是地主阶级中较有远见的一分子。
  《四书集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它的刊行,《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
  作。
  朱熹一生著述丰厚,流传于世者也颇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四书集注》,故《四书
  集注》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注释儒家之书者不下成百上千家,独《四书集注》能长期流
  传,历久不衰。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
  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四书集注》还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把《论
  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入学官,作为法定的教科书。理宗于宝庆三年(1227年)下
  诏盛赞《四书集注》“有补治道”。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以《四书集注》为学官
  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占据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
  《四书集注》作为理学的重要著作,也被统治者捧到了一句一字皆为真理的高度,对中
  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

宋,明,清。


中国近代落后,是因为宋代大儒在八股取士教科书写了什么?
朱熹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元明清三代儒学的标杆式参考书,明清科举考试皆是以此书作为“教科书”之一,是考生必读的重点课程。如果有考生擅自发挥而没有遵守这部书的思想观点,那么即便他的学问再大,说的再有道理也绝对无法被录取。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无数学子...

朱熹个人资料,朱熹个人资料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

朱熹对哪四本书进行注释,著成《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书进行了注释,著成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作之一。朱熹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来编撰此书,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逐字逐句进行注释,对书中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

四书是指哪四书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

大学章句集注的历史
《四书集注》版本很多,现在容易找到的有《四书五经》宋元人注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四书章句集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重点读《中庸》。大学章句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

朱熹主要成就?
总的来说,朱熹是教育家,王阳明是军事家,双方更有侧重。其次,朱熹在教育领域成果丰硕。他精心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即《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的合集),被元、明、清三朝钦定为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他对教育思想的论述影响深远,认为人的教育可分成“...

朱熹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则是朱熹一生中下功夫最大 且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著作。《四书集注》又名《四书章句集注》, 曾成为我国宋代以后的科举教科书。其 中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 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个部分。朱熹 将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为 “四书”。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主张以小学而言,主要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至于发掘和探究事物之理,则是大学教育之任务。故若小学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了,到得渐长更历,通达事物将无所不能”。4、朱熹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

请问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初级入门教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也叫四子书,此外还有个别称叫“学庸论孟”。另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这四书五经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

浮山县18282722317: 《四书集注》的作者是谁?
丁试曲安: 《四书集注》是元、明、清三代钦定 的儒家经典,科举考试的标准.“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合称.在我国古代,“四书”与“五经” 并列...

浮山县18282722317: 四书章句集注是什么 -
丁试曲安: 朱熹<>为四书做的著书

浮山县18282722317: 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
丁试曲安:[答案] 四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目录 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作者介绍曾子 孔子 孟子 子思 地位 名著品读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 《大学》 《中庸》 《论语》 ...

浮山县18282722317: 《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
丁试曲安: 南宋时朱熹将《 论语 》与《 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作为官方科举取仕的必读书,进一步扩大了《论语》的影响.北宋神宗以后,废除了帖经和墨义,代之以经义.经义就是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写这种论文有较多发挥思想的余地,较之帖经、墨义是一种进步.到了元代,明文规定经义考试首先须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须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明中叶以后,又要求阐发经义的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于是,经义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浮山县18282722317: 四书五经的地位如何?详细点,急急急急 -
丁试曲安: 汉唐是《五经》时代,成为读书人之必读.故其地位崇高.《经义考》称四书如“日星丽天,万象昭著”.陈确〈与黄太冲书〉云、《大学》和《中庸》,宋后是《四书》时代.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元仁宗延佑二年时...

浮山县18282722317: 《论语》《孟子》在什么时候被谁列入“四书”的? -
丁试曲安: 被南宋的朱熹.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元 皇庆 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集注》为根据.

浮山县18282722317: 孟子《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叔之名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 - 上学吧
丁试曲安: 四书五经是9部儒家最权威、最具代表性著作的合作.五经的称呼形成得较早.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地位陡然升高.公元前136年,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官职.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

浮山县18282722317: 元朝没有科举 为何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是时间顺序上的问题吗 -
丁试曲安: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元朝取消过科举,但也恢复了科举,元朝科举十六次.在回答你这道选择题,A.四书也是儒家经典,所以不对.B.五经正义材料里没有说明,所以没有依据,不能选,四书五经都很重要,都是科举的内容也不符合史实.C.根本不可能.D是正确的,从宋代以后就是官方哲学,如果变成了科举考试的内容,自然就会在文化上逐渐成为主流的,和董仲舒新儒学的兴起是一样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