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问答题

作者&投稿:淡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二历史问题~

  1共同点:都主张想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差异:1,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
  2,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立宪制.
  3,革命派主张"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领导辛亥革命.
  差异的根源:是他们的阶级立场不同,代表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
  2,社会实践:一,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进步性:1,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国家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2,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
  3,在客观上对本国的封建经济起了一定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
  4,民用工业的创办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二,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
  结果:失败.
  进步性: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
  结果: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帮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进步性:1,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推翻了清王朝,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革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好累啊``刚好老师整理过一样的课堂笔记```

社会主义:
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也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也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革命越来越成为可能。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隆隆炮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诞生了。苏联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也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变成了多国实践,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从而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个阶段,是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的初创阶段。

但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并没有充分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反而陷入僵化和教条的桎梏而裹足不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进行经济战、政治战和文化战,终于在20世纪还剩下不到10年的时候,在国内外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阶段。

国际格局:
一战前:
由于1870年资本主义制度在德意志完全确立,德意志发展成为了资本主义新兴的强国,资本主义不平衡性加剧。但在政治地位方面并没有取得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权利,因此在殖民地等问题方面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英德矛盾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英法矛盾成了欧陆的主要矛盾。
一战后:
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前: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二战后:
1)美、苏等大国根据战争期间雅尔塔会议上确立的一系列原则建立了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大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雅尔塔体系相比以前的世界体系有较大的进步性,但带有一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2)随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利益的冲突,美、苏战时同盟破裂,随着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两级格局正式形成,冷战拉开帷幕,具体表现为美苏争霸。
20世界80、90年代: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两级格局及雅尔塔体系瓦解
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目前多极化表现为“一超多强”
国际格局变更原因:
总的来说,各种力量形成一定的均势,则一个国际格局确立;均势被打破,则这个格局瓦解。
目前,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力量的多极化;之前国际关系的变更主要是因为战争,战争是政治经济不平衡性最激烈的体现。


后半部分完全是我根据所学的总结,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正。

附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
知识归类

(一)国际工人运动的重大事件
1.法国
(1)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和1834年)——法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法国工人六月起义(1848年6月)——“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3)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英国:宪章运动(1836年)——英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德国
(1)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德国十一月革命中柏林工人起义(1918~1919年)——推翻德意志第二帝国,基本上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无产阶级力图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失败。
4.美国
(1)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罢工(1886年)——在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中影响最大。
(2)一战后初期美国钢铁工人罢工。
5.俄国
(1)1905年革命——因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而引起,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革命持续到1907年,列宁称之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2)俄国彼得格勒工人武装起义(1917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6.匈牙利: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1919年)——实现无产阶级和平夺权,但在协约国武装干涉下,最终失败。
7.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5年)——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8.中国:五四运动中的“六三运动”(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9.意大利:一战后工人夺取工厂运动。
(二)国际工人运动组织
1.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6年)——马、恩建立于布鲁塞尔,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筹备建党起了重要作用。
2.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1847年底,马、恩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3.第一国际(1864~1872年)——1864年成立于伦敦,原称“国际工人协会”。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4.第二国际(1889~1914年)——1889年7月14日成立于巴黎,这次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以及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第二国际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和工人运动发展。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瓦解。它的特点: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活动的;它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阶段。马、恩积极参与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了第二国际前期活动的指导。(2)不同点: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
5.共产国际(1919~1943年)——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又名第三国际。在列宁的领导下,它对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斗争政策和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各国工人政党及其活动
1.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演变: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69年成立)→德国社会民主党(1890年改名)→德国共产党(1919年底由社会民主党左派“斯巴达克团”为基础建立)。
活动:①德国共产党在1918年“十一月革命”期间于巴伐利亚建立苏维埃政权;②30年代德国共产党展开反法西斯斗争;③戈林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
2.法国:法国工人党(成立于1879年)。
3.美国:美国社会主义工党(成立于1876年)。
4.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演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成立〕→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1903年〕→俄共(布)〔1918年3月改名〕→联共(布)〔1925年改名〕。
活动:领导1905年革命;领导二月革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5.匈牙利:匈牙利共产党,1918年11月成立,领导人库恩·贝拉。
6.西班牙:西班牙共产党,1919年成立,领导人何塞·迪亚斯。
(四)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与活动家
1.德国: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
2.俄国: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等。
3.匈牙利:库恩·贝拉。
(五)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1)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私有制进行了无情批判,描述了人类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对后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改造方面的一些天才设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由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03年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1)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探索了一条走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2)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哪些内容?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怎样?)
(六)无产阶级政权
1.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苏维埃俄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德国十一月革命中,1919年在德国南部建立,很快被新成立的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为首的临时政府镇压。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东欧建立的八个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洲包括蒙古、朝鲜、越南、中国等。
(七)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特点
1.俄国:走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3.匈牙利: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4.二战后东欧国家
(1)获得解放的方式不同:①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主要靠本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投靠法西斯的本国政府,转向同盟国,在苏军的协助下获得解放。③波兰、捷克、匈牙利:主要依靠苏军的力量把法西斯势力铲除。④民主德国:战败后,由于苏联的占领,建立人民政权。
(2)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民主革命的补课:如进行土地改革。它们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具体表现在:①广泛实行银行和工业国有化,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②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制定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认识:①这种体制在一段时间内,为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经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②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全面提高埋下了隐患。
5.二战后的亚洲国家:朝鲜、越南、蒙古、中国(略)。
(八)关于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1.苏俄——苏联
(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A.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无代价征收农民多余粮食;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一切生活必须品由国家集中分配;e.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②评价:A.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B.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列宁:新经济政策:①背景:苏联面临战争(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和天灾,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困苦。工人改行而大量减少,农民开始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许多地区发生农民暴动。②实施:1921年,俄共“十大”据列宁建议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③内容:▲农业: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工业: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流通:起初实行产品交换,后来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工资级别制。④结果:受到工农欢迎,俄国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⑤评价:列宁和布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3)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1925年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通过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方针,此后苏联新经济政策被取消。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个体制的特点是:①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②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认识:①与当时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二三十年代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②有严重缺点和弊端,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政体改革。
2.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1)背景:自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中央情报局后,中断了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南斯拉夫处境虽然艰难,但却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2)内容:A.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就是由工人集体代替整个社会管理生产资料。B.工矿企业由选举产生的工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任命的经理来管理。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即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4)问题: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问题尖锐起来。
3.中国——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逐渐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九)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时间、内容、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概况)、戈尔巴乔夫改革(戈氏上台、政治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手法、改革的后果)。
2.东欧的变革
(1)变革的背景: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
(2)改革的主持者:波兰——哥穆尔卡;匈牙利——卡达尔;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
(3)改革的内容:▲波兰: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匈牙利:从1968年起,开始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捷克:捷共公布了革新社会主义《行动纲领》,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4)改革的结果:▲波兰:未取得明显效果,60年代末,出现了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匈牙利: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平稳,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捷克:苏共领导指责《行动纲领》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并于8月出兵占领了捷克,捷克的改革由此中断。
(十)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相似之处:(1)时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了国家主权,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3)原因:都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都由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的错误政策引起的,都受到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作用和影响。
2.东欧剧变的经过
(1)第一阶段:国内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党内外出现了反对派。
(2)第二阶段:执政党对反对派妥协退让,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3)第三阶段:反对派制造动乱,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通过大选取得政权,个别国家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3.苏联解体的经过
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背景、实质、结果)→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阿拉木图宣言》(独立国家联合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形成认识

(一)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线索
1.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主义同建立、《共产党宣言》发表。
2.发展:六月起义、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革命。
3.受挫:巴黎公社失败、机会主义滋生和泛滥。
4.高潮: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5.再次受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概况与阶段特征
1.19世纪上半期的工人运动
主要包括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一般都带有以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斗争为主和自发性分散性很强的特点。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说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谓独立,是指工人阶级已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阶级的存在,从而在主张上和行动上都是独立的,不追随别的阶级并按其所提出的口号去斗争。然而这却并不意味着工人运动已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实际上,早期的工人运动提出的那些口号和基本要求,包括普选权、劳动权、增加工资等,无一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当时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只是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促进和推动,并力争进行得更彻底些,还没有消灭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和纲领。
2.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
主要包括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欧洲工人声援波兰人民反俄起义等。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传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提高,不少国家的工人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斗争的自发性比以往减少,工人阶级还加强了国际团结。其中的巴黎公社革命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公社是惟一一次夺取全市政权,建立起工人政府并维持了两个月以上的工人起义。巴黎公社革命体现了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所有主要特点,即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公社还创造了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新经验。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人运动
从巴黎公社以后到20世纪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俄国由于存在大量封建残余而在1905年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外,都没有发生过革命。社会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人数迅速增加。同时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更注重于剥削工人的相对剩余价值,因而对工人的文化素质也提高了要求,工资水平也明显提高了。这一切就使得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带有以往不同的特点。首先,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运动更广泛了。而且由于工人文化素质的提高,使运动更具有理论性,工人政党普遍建立起来。其次,在和平环境中,不具备革命的形势。更重要的是,随着各国自由主义改革的实行,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争取的政治权利,大部分已经得到。因此,运动多带有合法性,并以经济斗争为主。最后,随着大企业的建立日益增多,工人的集中程度也不断提高,因而组织性也大大增强。除工人政党外,各种工会组织也大量出现。这一切都带有时代的特征,是工人运动的新发展。80年代后半期,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广泛发展的情况下,各国工人要求加强国际联系的愿望日益强烈,在恩格斯的大力推动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建立,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4.一战后到二战爆发时期的工人运动
一战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英、法、美、日等战胜国爆发了像美国钢铁工人大罢工、日本抢米运动、意大利工农夺厂夺地运动。到了30年代工人运动又同反法西斯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由一国变为多国的发展历程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同时代的某些人相比,具有双重的优越性:比起工人活动家,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比起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家,他们具有强烈的实践愿望和献身工人阶级解放事业的精神。因此,正是他们经过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批判继承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遗产,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2.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俄国十月革命从1917年3月起准备,到彼得格勒、莫斯科中心城市的胜利,再到1918年2月苏维埃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只花了一年的时间。迄今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惟有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绝不是偶然的。从物质基础看,俄国已基本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即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的作用。列宁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同时,20世纪初的俄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沙皇统治者与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阶层广大群众及少数民族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以及其他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交织在一起,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和世界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一环。1905年革命,已预示了俄国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国参加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从力量对比来看,俄国的垄断资本势力相对软弱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在彼得格勒的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从主观条件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执行了一条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分步进行并适时转化的正确战略,实行合法斗争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巩固工农联盟等正确的政策。从客观条件来看,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无暇东顾,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极好的国际环境。可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巧妙结合的产物。
俄国十月革命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其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第三,在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联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冲破了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阵线,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它是在一个世界上地域辽阔的国家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转化的经验,给各国以普遍的启迪。
3.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由一国实践变为多国实践
从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它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40年代末,科学社会主义在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取得胜利。在亚洲的蒙古、朝鲜、越南、中国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着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它以苏联为领导,以中苏同盟为核心,以各成员国之间签订一系列双边、多边协定、条约为纽带,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团结合作。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对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援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曾起过很大作用,在国际舞台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769年,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上的一个法律职业者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律师,为人正直,伸张正义。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少小时代的拿破仑就非常关注社会,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曾经为政府补贴问题,执意向政府讨回公道,以维护家庭利益。但是,对拿破仑法治思想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法学思想。拿破仑的少年时期正赶上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当时法国的著名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自然权利、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法治国家”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在法国大革命中,法律成为革命最重要的武器。资产阶级以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立法工作。虽然在大革命中,特别是在恐怖年代里,也发生过许多背离法制的暴虐事件,但是在主流上法律的尊严仍然是不可动摇的。
法国曾是诞生法学思想家的摇篮,早在君主专制时期,法国为适应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法权要求,就产生了博丹的国家主权理论和朴蒂埃的私法学理论。这些理论,虽然还带有不少封建制度的影响和痕迹,但却为近代法国资产阶级法学的确立提供了历史基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为法国近代法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但是,革命前夕,在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罗伯斯庇尔等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法国的法理学。可见,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法学思想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之深远,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法律的态度,而且树立起了法律的主流和尊严地位。
拿破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着文化教育和思想熏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拿破仑。早在求学期间,拿破仑即阅读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大量著作。据学者考证,上学期间“他迷恋上了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著作,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尤感兴趣。”[2]这些启蒙思想家著作中所蕴涵的法律思想对拿破仑的影响和启发非常之大,尤其是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契约理论不仅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拿破仑法治思想的形成。例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勇敢地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当人民的权力被剥夺并被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有权解除社会契约,推翻现存不公道的制度,建立符合人民意愿的制度。卢梭曾在法国慷慨激昂地陈词,认为科西嘉人最适合立法。卢梭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拿破仑。后者从卢梭的这些思想中受到莫大的启发和鼓舞。后来拿破仑在谈到国君和人民的契约问题时提道:“至于说到人类的法律,在君主违犯法律之后也就不存在任何法律了。或者是人民制定法律并且自愿服从君主的统治;或者是君主制定法律。在第一种情况下,君主职权的性质规定了有无法逃避的义务去履行契约。在第二种情况下,法律应该适应政府的宗旨,也就是为了人民的安宁和福利。如果不是这样,则十分明显,人民将回复到原始状态。既然政府不考虑社会契约的宗旨,他就会自行解体。……人民有权随时收回交出去的主权”。从这里,不难发现拿破仑受卢梭法治思想影响之深。可以说,卢梭的法治思想奠定了拿破仑法治思想的基础。
自此以后,拿破仑在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时,不时地套用卢梭的“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公共意志”、“自然法则”等政治术语,他把卢梭当作他的同胞和朋友,他为卢梭的观点辩护。[3]后来,拿破仑在执政期间,按自己的方式发展了卢梭等人的政治思想和法治学说。例如《拿破仑法典》是以自然法构想为基础的,就平等原则有两项规定,一是法国人,毫无例外地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二是在原则上每个人从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这些规定显然是卢梭的“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人人都是平等的”思想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指出《拿破仑法典》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卢梭的思想。拿破仑也多次说过,“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和“我是法国革命之子”。卢梭的政治和法治思想启发了拿破仑,在拿破仑思想中打下了烙印。
此外,拿破仑在发动政变前,曾经接触到不少司法界人士。从司法界人士那里,他了解了不少法律知识,进一步强化了法律意识。例如,法国著名的法学家,当时的司法部长兼救国委员会和五百人院主席康巴塞雷斯,是拿破仑的好朋友,拿破仑非常喜欢与康巴塞雷斯交往。执政后,拿破仑继续与司法界和法学界人士打交道。就这样,在长期的工作交往过程中,康巴塞雷斯等一批法学家和法官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点对拿破仑法治思想的进一步形成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拿破仑的法治思想更加成熟。
正是在卢梭等思想家和法学家的影响下,拿破仑的法治思想逐渐形成。他的这种思想为后来执政期间建立法国近代法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在雾月政变的当天,拿破仑在元老院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在这篇演说中,他认为:对于危急中的共和国,人民应该颁布法令去拯救她,我们的双手有能力完成它。我们要的是基于真正自由、平等、人民代表制各原则的共和国。因此,拿破仑对法治的态度是积极的,同时也表明,拿破仑准备依照法律来建设新生的共和国的坚强决心。
执政后,拿破仑的法治思想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他带着强烈的立法愿望投入到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之中,可以说,高度重视立法是拿破仑法治思想的核心。在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拿破仑非常重视法律人才,认真严肃地对待立法工作。
首先,他非常器重司法人才,广罗法律人才,并委以重用。他看重法律人才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康巴塞雷斯就是拿破仑非常赏识的法律人才之一。政变前,康巴塞雷斯作为法官曾是拿破仑政变计划的积极支持者。政变后,拿破仑委以重任,使他成为拿破仑政府的第二执政。除了康巴塞雷斯,拿破仑还委托法学权威西哀耶斯起草新的宪法草案。1799年12月26日,拿破仑又授权参政院以发布意见的形式解释法令,扩大了参政院的权限。参政院实际上是拿破仑的咨询机构,其中法律人才占相当比例,例如法学家、民法起草人波塔利斯,还有法学家、一系列法典的起草人蒂博多。要知道,众多法律人才组成的参政院在拿破仑政权体系中拥有重要地位,正是参政院完成了几部重要的组织法和法典的编纂工作。拿破仑虽没有治国方面的经验,也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但是他坚信一条原则,那就是依靠人才和法制来治理国家。“他器重那些在法国革命期间有过行政经验的人,不时地请教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安排他们有的负责立法,有的负责内务。”[4]在拿破仑的统治机构中,法律人才占了一定比例,为政府立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拿破仑对法律人才及法治国家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其次,拿破仑对立法工作的态度既坚决又认真。在法国革命胜利后的历届政府领导人中没有一个像拿破仑那样重视并坚定不移地领导立法工作。史料记载,19世纪初叶,大革命后的法国在第一执政拿破仑的主持下,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进行法制变革,成功地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的法治理想变成了现实,创造了西方法制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陆法系。套用史家Michelet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来说,法国大革命实乃是“法律的降临”(ravenementdelaloi)。1800年马仑哥和霍亨林战役之后,法国出现了连续几年的和平时期,为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过去由于政局动荡和战乱所造成的法律不统一现象,拿破仑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因而非常重视立法工作,亲自主持编纂了一系列重要法典。
拿破仑执政后立即进行制宪工作,在他的重视和主持下,1799年年底,共和八年宪法草案迅速经过讨论和修改,交付全民投票表决,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这部宪法是拿破仑政府组织的基本文件,在该宪法的第41条明确赋予第一执政公布法律及任命全部刑事和民事法官的权力,充分体现了拿破仑对法律在国家生活中地位的认识程度之深刻。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4年通过钦定宪法宣布皇帝权威,体现宪法在法国政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1815年3月,拿破仑返回巴黎,即使只有百日复辟的日子,他也没有忘记颁布新宪法,对原有宪法进行修改,成为他的第三部宪法修正案,也即《帝国宪法附加法》。除了制定适合自己统治的宪法外,拿破仑还于1800年-1804年主持制定并颁布了《法国民法典》,1806年制定了《法国民事诉讼法典》,1807年又制定了《法国商法典》。1808年拿破仑又主持制定了《法国刑事诉讼法典》和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这些立法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大陆国家提供了立法的范本,正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形成了资本主义一大法系——大陆法系。
但是,拿破仑政府的立法工作并不是很顺利地进行的。例如,当拿破仑下发旨令颁布商法典时,他身边的人不太理解,因为“其他所有皇帝法令都意在毁灭商业,而拿破仑偏偏公布一部商法,至少是令人奇怪的”。这种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拿破仑在商业立法方面肯定遇到了阻力,此时强烈的法治思想和领导才能支撑着拿破仑,使他冲破了重重困难。他坚决认为法国的商业发展离不开商法典,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之下,《法国商法典》获得通过。又如著名的《法国民法典》,被法学家称为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被恩格斯称之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新社会的法典”。但是,这部法典的诞生同样离不开拿破仑的极力支持。对此,当时参政院成员参与讨论法典草案的蒂博多曾留下回忆录,据他回忆,拿破仑在参政院审议起草委员会为讨论民法典草案举行的102次会议中,至少在57次会议上作为主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参政院为草案共召开过87次会议,其中35次是在拿破仑主持下进行的。又据史料记载,讨论法典草案的会议往往开到深夜。拿破仑主持会议时,“他倾听着法学家们的讨论,当讨论快要纠缠不清时,他便出来,理个头绪,并以醒目的方式,把结论归纳出来。”虽然在制定某些法典的过程中阻力重重,但是拿破仑都将其果断地予以解决。拿破仑以极大的热情和审慎的精神投入到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正如德国人所言:在世人眼中,拿破仑对立法的参与多少渗入了他那种伟人的气魄。这些回忆与记载足以说明拿破仑对立法的重视程度。在当代法学界,流行一种观点:拿破仑最不朽的贡献在于为后世留下了一部虽历经修改仍沿用至今的《法国民法典》。正是这一法典,奠定了一系列流传至今的现代民法原则,创造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制度。拿破仑之所以亲自参加法典草案的讨论,不是由于他对立法的个人爱好,而是为了从法律上加强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按他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治理国家”。可见,拿破仑高度重视立法的法治思想在制定《法国民法典》的过程中熠熠生辉。
最后,拿破仑潜心钻研法律知识,追求立法质量。拿破仑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部法典的制定,不惜亲自研究相关法律知识,例如“他曾向执政官康巴塞雷斯要来一些法学书,特别是国民公会为制定新民法而准备的各种有关材料。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正像他在专心致志地处理政教协议时阅读有关宗教论战的书一样。不久,他在头脑里把民法的一般原则作出分类,并很快同他业已掌握的某些概念联系起来,他对民法的丰富知识和极其清彻的理解力,使他有能力领导这一如此重要的工作,甚至能在讨论中提供大部分是正确、新颖、深刻的观念。”,也正是由于拿破仑的领导与示范作用,才给包括《法国刑法典》在内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的顺利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后人对拿破仑立法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拿破仑法典》在资本主义法律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法律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作用和影响不仅仅限于法律本身,而是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许多国家的立法蓝本,最终形成与普通法系相并列的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毫无疑问,十九世纪初法国宪法及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拿破仑作为一国之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法国近代法制的建立与拿破仑高度重视立法的事实是分不开的。因此,拿破仑执政期间是法国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时期,也是法国近代法制真正确立的时期。拿破仑本人对于他在制定民法典中的作用也极为自豪,他曾说过:“我的光荣并不在于赢得了40次战役,因为滑铁卢一役便使得这些胜利黯然失色。但是我的民法典却不会被忘记,它将永世长存。”
除了重视制定宪法、民法等国家主要法律之外,拿破仑也非常重视其他领域的立法工作。例如,为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和工作效率,拿破仑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因为“拿破仑政权的另一项成就是加强法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当时法国划分为88个郡,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大为加强。政府工作要求高效率,反对文牍主义。”又如,拿破仑进行了经济立法,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一方面大力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阻止外国工业品进入法国市场;另一方面对本国工商企业给予种种帮助,如拨款补助,发给津贴,进行国家订货,奖励使用机器,开展竞赛活动,实行专利权制度,举办博览会等。在各生产部门中,政府重点照顾军事工业,使其能适应战争的需要。此外,在1803年3月,拿破仑颁布共和国法令,即《法国公证法》,对公证人、公证组织和地位作出了详尽、明确的规定,奠定了现代公证制度的基础,以致法国成了现代公证制度的诞生地。后来,法国公证法虽几经修改、完善,但基本沿袭了拿破仑时期公证制度的模式,并对欧洲大陆及拉美等国公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拿破仑在位期间的一系列立法为当时法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法制基础,它顺应了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的新形势,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法国国内新的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也促进了法国和西方向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过渡,这是拿破仑对法国法制建设的巨大贡献。
总之,由于拿破仑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由于他对法治国家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法国上流社会的有识之士,使得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制建设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法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与拿破仑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的核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拿破仑崇尚一个理性的社会,他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以法律推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拿破仑在当政期间,不仅高度重视立法工作,而且非常注重法治实践,严格依法治理国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拿破仑依法管理国家。在一系列法典出台以后,拿破仑号召法国全体民众务必以法律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贯彻各部法典的精神。其实,拿破仑在制定法典时尤其是制定《法国民法典》时,反复强调:要使法典成为人人必备,人人能读懂的书,其目的就是让法律成为法国广大人们生活的准则,依法治理国家。同时法典本身也对执法者和民众提出了要求,例如法典条文具体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民法典要求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求对违法者绳之以法,要求执法者按法办理。对于政府官员,拿破仑依法淘汰冗员,选拔人才。改革税收制度,整顿财政机构,加强监督,严惩贪污盗窃和营私舞弊分子,扭转了督政府时期财政混乱的局面。与此同时,拿破仑领导改组了法院,成立了司法部和警务司。一句话,拿破仑执政时极为重视依法管理国家的各项事业。
由于法典的贯彻实施,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稳定和巩固了社会经济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例如,《法国民法典》主张人人自由平等,第537条、544条以具体的条款形式确保绝对的个人私有制,这些条款付诸实施后极大地激发了个人的积极性,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是在法律上承认了被法国大革命完全改变的社会秩序,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15年与1789年相比,生铁增产一倍多,粮食增产1/3。在实践中,这些法典的贯彻落实使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以致使法国从1804年起进入帝国时代。
他的思维方式是"衣橱"式.外在表现,他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或两三件事,连续10几个小时不分一点神.他在制定法典时能战胜法国的法律权威就是因为别人都不能这么集中精力,一分神就辩论不过一直集中思考问题的拿破仑了;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回忆录>中说他能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头脑象个大衣橱,有许多抽屉,当他思考某个问题时,处理某方面事件时,他就将其它的抽屉都关上,只开这个抽屉;当他要睡觉时则关上所有的抽屉.
所以他经常在战争间隙的十几分钟睡上一小会,而且能在几分钟内睡着,象他那样日理万机的政治家能这样很少见.毛泽东一生都被难入睡所困挠.白岩松曾好多年失眠,差点自杀\崔永元则到现在还是个严重失眠患者.
不过我试过象拿破仑这样做,确实做事情能专心致志,而且精力感觉非常充沛,但很容易忘记其它事,而且换个事做就很难.所以他还是有天赋的.

拿破仑的思维方式另一个被他经常称道的是务实.他的大臣说皇帝甚至不相信任何不能拿给他看到现实的东西.比如拿破仑与贵妇们聊天常常问她们有几个小孩,每个多大,什么时候在哪生的.让人尴尬不已.皇帝理政时常常很关心实在的细节,比如他追问大臣巴黎的盐价为什么长了一分钱.他常常要全国的图书馆和出版商将藏书和出版的所有书名清单给他,而且要非常准确,由他决定再增加什么样的书,各增加几本.士兵花名册更是皇帝的”圣经”,他常常看,并能记住惊人的人名,知道谁谁在哪个军团.
所以拿破仑治国从不依赖空虚的意识形态\或某种治国思想,他以科学务实为原则.所以法国的政治治理得很强盛.他的挫败是军事不是政治.当时 的人说第一执政一年治理的政务比那些帝王在一个世纪里治理的还要多.

拿破仑被中国人知晓,大概是在清末洋务运动之后。有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说:清末一场科举考试中,有点洋务知识的考官出了个作文命题为“项羽与拿破仑”。一位饱读经书的考生提笔苦思,实在无法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于是写道:“项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岂畏拿一破仑乎?”不要笑话这个被闭关锁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所害的旧知识分子。

拿破仑于1821年病死圣赫勒拿岛,他在临死前说:“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是中国法学教育中民法学的必讲课程,但只有民法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才有可能会去通读它长达2281条的条文。在我们兴师动众起草《中国物权法》的时候,我们不由得要想起这个法典。因为眼下我国的民法学者在争论的好多民法物权原理,200多年前这个法国皇帝组织的法学家已经解决好了。

1789年6月,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宣布,“所有各类赋税与奉献,凡未经议会正式明确批准者,在全国各省份概予停止”,国王也无权决定税收。国王路易十六为此大怒,解除了主张税收权归议会的财政总监内克的职务。

国王与国民议会的矛盾激化了。7月,巴黎城被起义者控制。巴士底狱被攻克。以“谁有权决定赋税”为起因的法国大革命就这样全面爆发。1792年9月,统治法国上千年的君主制被废除,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1799年拿破仑乱中夺权,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

10个月后,他下令成立由四名委员组成的“民法起草委员会”,规定委员必须在11月内完成民法起草。起草委员会按期完成了民法草案,经大理院和上诉院研究修改后,提交参政院讨论修改。参政院围绕民法草案,共召开了102次讨论会,拿破仑亲任主席并参加公议97次。法典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了这部人类历史上的典范性法典。被拿破仑任命为民法起草委员的四人是大理院长特龙谢(Tronchet)、罗马法专家马尔维尔(Malleville)、政府司法行政长官普雷阿梅纳(BigotdePréameneu)、及海军法院推事波塔。

《拿破仑法典》又称为《法国民法典》,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于1804年公布施行。经过多次修订,现仍在法国施行。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 ,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 ,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

法典内容 《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通过。法典除总则外,分为3编,《法国民法典》第一版封面共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包含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二编是物法,包含关于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在静态中的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第三编称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编。内容颇为庞杂:首先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其次规定了债法,附以质权和抵押权法;最后还规定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实际上,该编是关于民事权利客体从一个权利主体转移于另一个权利主体的各种可能性的规定。

立法原则 这部法典可以用3项原则予以概括: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

①就自由和平等原则来说,该法典包括两条基本的规定。第11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非政治性权利,包括关于个人的权利、亲属的权利和财产的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1974年改为18岁),到达此年龄后,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这就是说,在原则上,每个人从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虽然关于这种能力的享有在法律上定有某些限制。

②就所有权原则来说,法典第544~546条给与动产和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所有权的定义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不论是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人,都有权得到该财产所生产以及添附于该财产的一切物。这一规定使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同时农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了保障。该法典还规定了对他人财产的用益物权和地役权,这对小农经济是重要的。

③契约自治,或称契约自由原则,规定在第1134条中:“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除非该契约违反了该法典第6条所说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才不具有法律效力。契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的一致,其目的在于产生某种法律上的效果,或者将所有权从一人移转于他人,或者产生某些债务,或者解除当事人先前缔结的债务,或者只是改变已经存在的一些约定。该法典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意思表示的一致以等于法律的效力,来使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产生相互间的权利义务,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法律地位。所以,契约自治,也称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契约一经合法成立,当事人必须按照约定,善意履行,非经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废除。契约当事人的财产,甚至人身(该法典原来规定了对违约债务人的民事拘留),都作为履行契约的保证。基于这些观念,立法者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契约义务的强制履行、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履行迟延、债务人的破产程序等等。

在《法国民法典》中用1000多条条文来规定契约之债,可见契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性。契约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义下实行的,并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则的逻辑结果。对于这个原则,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予以深刻的批判。

随着100多年来法国政治、 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该法典也经过100多次修改,以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其中较重要的有:1819年的法律废止了第726、912两条,从而使外国人在继承法上和法国人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1854年的法律废止了第22~33条的民事死亡制和第2059~2070条的民事拘留制;1855年的《登记法》改进了关于抵押权的规定。1871年开始的第三共和国得到巩固以后,进行了范围广泛的法典改革运动。该运动主要针对婚姻法和亲属法,结果,关于结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修改,特别是放松了对于父母同意的要求,对当事人较为方便。离婚制度一度于1816年废除,1884年得到恢复,但基于夫妻共同同意的离婚到1945年才得到恢复。关于亲权的行使,发展了加以控制的制度,并且在1889、1910、1921年的《受虐待或遗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亲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予以剥夺或限制。由于战争的结果,1923年的法律曾对收养的规定作了重大修正,1966年的法律再次进行了修改。关于夫妻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1891、 1917、 1925年的法律补充规定了对配偶遗产的一部分享有用益权而有所扩大。1965年的法律根本变更了在丈夫单独控制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废除了奁产制,并且许可妻子在不经其夫同意下开立银行帐户,并管理其个人财产。1970年的法律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长的原则。最后,1972年的法律废除了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不平等地位。

法典的影响该法典在不少资产阶级国家里有颇大的影响。首先,在1804年原属法国因而自该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属于它的效力范围的一些国家中适用,比利时和卢森堡现在仍然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典。该法典在法国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现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该法典为基础,部分以《巴黎习惯法》为基础。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采用了该法典,不过作了若干修改和补充。其次,有些国家以该法典为蓝本制定本国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是依据该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腊民法典》也是以该法典为范本的 。最后,还有很多国家的民法典在编纂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该法典的影响,如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拿破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诞生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军事扩张,《拿破仑法典》也被应用到法军所到之处。由于该法典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因而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其内在的价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夺目。

《拿破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诞生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军事扩张,《拿破仑法典》也被应用到法军所到之处。由于该法典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因而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其内在的价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夺目。

详细资料看这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115315.htm
该法典在不少资产阶级国家里有颇大的影响。首先,在1804年原属法国因而自该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属于它的效力范围的一些国家中适用,比利时和卢森堡现在仍然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典。该法典在法国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现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该法典为基础,部分以《巴黎习惯法》为基础。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采用了该法典,不过作了若干修改和补充。其次,有些国家以该法典为蓝本制定本国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是依据该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腊民法典》也是以该法典为范本的 。最后,还有很多国家的民法典在编纂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该法典的影响,如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拿破仑法典》(以下简称《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诞生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军事扩张,《法典》也被应用到法军所到之处。由于该法典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因而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其内在的价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夺目。但是拿破仑的失败正是由于该《法典》中的货币规定,它引起了法国的严重通货膨胀,导致战争失败。

《拿破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诞生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军事扩张,《拿破仑法典》也被应用到法军所到之处。由于该法典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因而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其内在的价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夺目。


历史的问答题目有哪些题型呢?
1.请依次说出下列地名现今的名字:扎伊尔、哥尼斯堡。答案: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加里宁格勒 3. 宋武帝称帝时,原配妻子臧爱卿去世了多少年? 答案:12年 4. 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 答案:中国 5.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答案:美国宪法汉漠拉比法典 6. 越剧中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被称...

历史知识问答题库大全
1. 《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年 2. 辛亥革命是在哪年? 1911 3. 西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 1910 4.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德国 5. 下列哪个战役是二战中同盟国在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 6. 下列哪个政党在日本政坛上长期执政? 自民党 7. 下列那支球队进入世界杯决赛的次数和巴...

初二历史题
一、问答题 ①甲午风云发生的时间至2010年,已有116周年。②对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作用的是义和团运动。③规定赔偿数额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南京条约》赔2100万银元,折合库平银1491万两;《北京条约》赔800万两;《烟台条约》赔20万两;《中俄伊犁条约》赔509万两;《马关条约》赔20000...

求一些常见历史问答题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9、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历史初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问答题
2。反应人民流离失所,家乡沦陷的思想感情 3。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 4。内容反应九一八事变使东三省沦陷,人民流失家园 5。造成这种局面,简单的说两个字“战争”,当然战争爆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有个中国近代史的问题,应该从戊戌变法开始说起,太长了,简单节说就是当时的中国积弊甚...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
二. 问答题 1. 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衷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2. 1933~1939年的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实现了国家 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结合上述内容和有关课内外知识,思考:罗斯...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
但是历史问答题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叙述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二是复合简述题,如“简述明清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 措施 及影响”;三是综合叙述题。如“简述中国古代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综述就是综合叙述。历史问答题中如果含有“综述”二字,就...

历史问答题技巧
一、叙述类问答题 这是问答题最基本的题型。它主要是对教材中重要知识形成完整记忆,对重要历史事件等准确记忆与理解,形成关于这一事件的知识体系。答题时,可完全照教材抄下来,注意条理清楚、文字准确、紧扣题意、逻辑严谨。二、归纳概括类问答题 是从数量较多的或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历史事实中,或把时间...

小学生历史常识题目
5.给我一份历史知识问答题 1.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万历帝(朱翊钧) 2.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唐朝末年 3.唐德宗死后,李诵提拔王坯,王叔文主持朝政,实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场改革称作什么? 答案:永贞革新 4.龙阳之癖的故事出自于那本书? 答案:《战国策》 5.明朝几个皇...

历史题的史论结合应该怎么答
我们先来看两道高考问答题:一、1997年高考历史学科第48题: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在举例说明。(8分)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4分)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4分)该题第一问的答案是: 列强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争夺。(2分)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高二历史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遇到的外部挑战主要有哪些?给美国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 -
钞虏小儿:[答案] 经济上:一方面美国经济发展弊端显露,通货膨胀严重,债务严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处于滞胀状态;另一方面日本与西欧经济迅速崛起,严重威胁美国经济全球霸主地位.政治上:经济上的危机导致美国政治上的被动,对西欧及日...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高中历史题!急!汉承秦制,唐承隋制,但又各有创新.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汉,唐朝主要继承了前朝的什么制度? 2、唐朝在统治制... -
钞虏小儿:[答案] 38.汉承秦制,唐承隋制,但又各有创新.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西汉、唐朝主要继承了前朝的什么制度?(7分) (2)西汉、唐朝在统治制度上的主要创新是什么?(8分) (3)西汉、唐朝在统治制度上的继承和创新产...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高二历史问题 -
钞虏小儿: 都铎王朝信奉的是英国国教,而斯图亚特王朝信奉的是天主教,英国国教是英王为摆脱天主教庭的统治而自己发展的一个教派,他本身就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也就是清教徒利益而生的,而斯图亚特王朝所信奉的...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几个高二历史问题 -
钞虏小儿: 一 埃及 华夫脱党 扎格鲁尔 当时埃及政府 三者的关系 以及埃及华夫脱运动与印度非暴力运动的共同点为什么不包括领导者争取独立的目标?他们为什么又都属于非暴力不合作?朝鲜的“三一”、印度的“非...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一题高二历史问题 -
钞虏小儿: 伏尔泰:君主立宪制 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康德: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 人权自由平等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高中历史,政治的题怎样答才能拿高分? -
钞虏小儿:[答案] 学习政治不能死记硬背 高中政治的学习 说白了就是为了高考 那就可以从题型入手 选择题最要用排除法 先读题将题干关键字... 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要靠理解 不是要背 你可以问老师同学 学政治在高中有三大块: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高二的政治主...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高中历史题答题方法 -
钞虏小儿:[答案] 高中历史题答题要诀 文科综合考试题在试卷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单一学科的,一种是在三个学科的综合命题中有部分提问要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回答.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按照历史学科回答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来回答.答题...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怎么做高中历史题能得高分 -
钞虏小儿: 我是上届历史高考生,可能和现在有点区别,所以仅供参考.在上年课改后,更加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写出答案,连大多简答题都要依靠或引用材料引出,所以答题死扣结合材料,而且历史写多不扣分的,就算不关材料事的题目也把材料要点写下去(但是它也来不开材料),不要管他有没有表明,来个大包围,我高考就用这个方法,平时保持一般水平2卷55左右.在剩下的时间多看些题目的设问与答案,进行归纳,才能得出经验.不是单凭一句半句设问就能看出的.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问2道高二历史选择题 -
钞虏小儿: 1.洛克的政治思想主要有社会契约、自然权利和权力分配;伏尔泰政治思想是“开明君主制”;卢梭政治思想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说;狄德罗是提倡契约论和提倡人民自由.题中的“受人尊敬和富裕的”、“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王和“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说明应是开明君主,所以应选B2.“激进的斗争方式”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思想,A、B、C三项在书本中都有所体现,而君主立宪制度应是法国大革命和其经济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应是“激进方式”的影响

铁山港区18621525582: 高中历史题解题技巧
钞虏小儿: 1.拿到试卷后,要把每一个试题放在历史阶段中去思考.尤其是碰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事件所发生的时间背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回答问题一定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高考题不是脑筋急转弯,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的题,千万不要把不相关的写上,这样往往是自己感觉不错,结果得分不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