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贝多芬写过哪些曲子,蓝色的多瑙河,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武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顿、贝多芬、施特劳斯、舒伯特、莫扎特五位中,谁创作了《月光奏鸣曲》、《小夜曲》、《蓝色多瑙河》?~

《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小夜曲 舒伯特 《蓝色多瑙河》施特劳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作品。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次年,海顿与维也纳假发商J.P.克勒的女儿安娜结了婚,婚后夫妇不睦,长期疏隔,终无子嗣。
。海顿大部分的佳作是在埃斯泰尔哈济宫廷中写成的,包括约60部交响曲,40首弦乐四重奏,约30首钢琴奏鸣曲,5首弥撒曲和11部歌剧等。
1784年,他接受巴黎宗教音乐会之约写交响曲;1785年为西班牙卡迪斯大教堂写了管弦乐曲《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1786年他为巴黎奥林匹克音乐会写了6部交响曲。同一年他又为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四世写了一些夜曲和协奏曲。
海顿为扎洛蒙的音乐会写下了12部著名的“伦敦交响曲”,晚年的作品中两部清唱剧《创世记》(1796~1798)和《四季》(1799~1801)为最成功。
誉满全欧的海顿已到垂暮之年,1802年以后,他的创作灵感枯竭了。但许多文化社团、学会都以海顿参加为荣,海顿被邀参加了巴黎阿波罗协会,继又成为圣彼得堡音乐爱好者协会名誉会员。1808年3月27日在维也纳再度演出《创世记》时,海顿最后一次对公众露面。
他的最早的声乐作品之一《F大调小弥撒曲》中,“求主怜悯”乐章的音乐主题却是快乐欣喜的,著名的《圣母悼歌》充满了人情味;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这部7个乐章的管弦乐曲(后来加入独唱与合唱),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末乐章模拟地震的画面。这些都说明海顿的作品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即使在他的宗教音乐中也是这样。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一生创作了不下于104首交响曲(有人估计达150首之多)。他早期的交响曲多为生活娱乐题材,形式接近室内乐。18世纪70年代起才更多地吸收了北德乐派的成就,具有较深刻的内容和古典风格,往往既严肃又幽默。例如《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72),80年代创作的“巴黎交响曲”(有人说是为宗教音乐会写的那几首,也有人说是为奥林匹克音乐会写的6首,目前尚无定论),抒情性的曲调更为丰富、生动、风趣,配器手法也更成熟。其中《第八十三交响曲》(1785)第1乐章副题的音响如母鸡咯咯叫唤,被称为《母鸡》交响曲。《第八十三交响曲》(1786)末乐章的主题听起来象一首脚步沉重而笨拙的风笛舞曲,故被称为《熊》交响曲。《第八十五交响曲》(1785)因受到法国王后的喜爱而得名《王后》交响曲。海顿后期创作的12部“伦敦交响曲”,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题旋律,充满活力的节奏,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其中4首得了绰号:《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1791)、《第一00交响曲》(《军队》,1793~1794)《第一0一交响曲》(《时钟》,1793~1794)《第一0三交响曲》(《鼓声》,1795)。这12首“伦敦交响曲”标志着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
海顿开创了交响曲的新的主调音乐风格,并使复调手法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发展。他摈弃了古老复调中那种拘谨而神秘的性质,而代之以率真、生动的音乐语言;海顿完善了4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使作品的4个乐章体现统一的艺术构思,表现生活的各个方面,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展开部获得显著发展,确立了以短小动机进行展开的发展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
海《晨》、《午》、《夜》等极少几部作品外,海顿从不写标题交响曲,上述那些如《母鸡》、《熊》《惊愕》之类的标题,都是别人加上的绰号。
四重奏曲 海顿弦乐四重奏的重要性仅次于他的交响曲,他写下80余首弦乐四重奏(最末一首未完成),内容大多是欢乐、热情的抒发。50年代所写的10余首弦乐四重奏,在它们5个乐章的排列中清楚地显示了古典舞蹈组曲的影响。从《第十七弦乐四重奏》(1771)开始确立了4乐章的形式,此后的作品很少例外。在他某些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把中间两个乐章调换。1781年他为俄国皇储保罗大公爵所写的《小鸟》、《你好》等6首《俄罗斯四重奏》(1781),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2乐章。1772年所写的6首《太阳四重奏》中,复调因素增多,其中3首以复杂的赋格结束。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开始形成“对话的原则”,即把主题的叙述分置在各个声部,如同4个人的谈话,具有在主调和声基础上产生的复调性,改变了早期突出第1小提琴声部,而把其余声部处理成单薄伴奏的机械状况。90年代创作的《皇帝》(1797)《日出》(1797)等8首弦乐四重奏被赋予更生动的节奏活力,更丰富的和声华彩,主题带有浪漫主义性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可与“伦敦交响曲”相媲美。
奏鸣曲与协奏曲 海顿的5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是为教学和个人演奏而写,大多纯朴而稍平庸。海顿最早的钢琴奏鸣曲通常不用奏鸣曲快板曲式,末乐章用小步舞曲。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写下了豪放而略具伤感的《C小调奏鸣曲》,终乐章没用习惯的欢乐结束,而是激烈爆发的高潮。80年代海顿在旋律的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他十分重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成就。作于1789~1790年的《降E大调奏鸣曲》与晚期最后一首《降E大调奏鸣曲》奔放、激动,感情幅度较大,更接近贝多芬的风格。
海顿写过20余部协奏曲,但这不是海顿创作的主要领域,虽然《D大调钢琴协奏曲》(1784)和《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1783)现在还常被演奏。海顿的钢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钢琴变奏曲、钢琴幻想曲等,都不能与他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相比拟。
其他作品 海顿没有写出什么著名的戏剧音乐,他的18部歌剧多数是小型喜歌剧,包括《月中世界》(1777)《天长日久》(1780)、《荒岛》(1779)、《奥兰多·帕拉迪诺》(1782)、《阿尔米达》(1783)等。这些歌剧早已被人遗忘,有若干部连曲谱也找不到了。目前已有人对它们进行挖掘和研究。
海顿写了不少声乐作品,包括8部清唱剧和12部弥撒曲,而以后期创作的清唱剧《创世记》和《四季》为最著名。《创世记》的诗篇取自英国诗人J.弥尔顿的《失乐园》,第1、2乐章叙述上帝创造万物直至人类,第3乐章叙述亚当和夏娃在地上乐园过着幸福生活。海顿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与生态转化成一幅幅音乐的画面,出现了鸽子的咕咕声和狮子的咆哮,亚当和夏娃则唱着一首谐和纯朴的二重唱。他的最后杰作《四季》纯粹是一部世俗清唱剧,脚本是从英国诗人J.汤姆逊的同名诗改编的,象征春夏秋冬的四个乐章表现了农民的劳动和欢乐,抒发了他们天真质朴的情感。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受到鼓舞;也因为它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由于海顿天生一副好嗓音,使他在8岁时被著名的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选中。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一般刻苦地学习音乐理论与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从16岁起他甜美的歌喉开始不幸地逐渐沙哑。1749年的一天,奥地利女皇在欣赏圣斯蒂花教堂唱诗班的优美合唱时,突然从合唱队里传出一声很不协调的怪音,女皇当场就挖苦道:“这个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乌鸦叫!”从此,海顿结束了他的唱诗被迫流落街头,靠拉琴卖艺糊口谋生。

此后的10年是他的艰苦岁月。他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1759年,他成为波希米亚伯爵莫辛的小教堂唱诗班的音乐指导。

1760年,他娶凯勒为妻,犯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为自己招来莫大的痛苦。凯勒体魄强壮而智能低下,性格凶狠暴躁,素质极差!她不仅在生活上虐待海顿,还常常把丈夫用大量心血创作的音乐手稿随便擦桌椅、包糖果、制点心盒等等。对此,海顿只有仰天长叹,而这又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后来,他们终于分道扬镳了。

1961年,海顿被匈牙利最有权势的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王子任命为宫廷副乐长,在此,他度过了长达30年之久的音乐仆役生活。受雇于人的滋味是辛酸的:上班时必须穿上绣金花背心,白色长统裤袜,头戴假发或梳辫子,脸上搽香粉。每天午餐前后,要恭候在客厅里,等待主人有关当天音乐活动的安排指示。在创作上,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按主人的命题或要求,准时写成音乐作品。此外,还要监督乐队的纪律,看管好每件乐器,给新歌手上课,提高乐队水平,等等。海顿曾悲哀地写道:“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几乎没有人类和我在一起,我是很痛苦的......最近几天我也不知道我是乐长还是剧场验票员......要知道经常作奴隶是很可悲的......”。

“尽管有时宫适生活强加给他的种种约束惹他生气,他还是居住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既不怀疑王公的至高无上,也不怀疑穿制服的伟大艺术家的天才。关于他在埃斯特哈齐家中的地位,他自己的最后评价认为有利条件超过了不利条件。‘亲王总是对我的作品感到满意。我不仅经常受到鼓励,而且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我可以进行实验,观察什么产生了效果、什么减弱了效果,我可以改进、替换、作一些增删,可以大胆地按我喜欢的那样去做,我与世隔绝,没有人来扰乱或折磨我,我被迫成为‘独创才’。”

从未有人对海顿的音乐天才表示怀疑,但却发生过面对着艺术家本人而怀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顿的怪事。由于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爱海顿音乐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见到他时竟失声问道:“你是真正的海顿吗?......” 尽管我们的大师其貌不扬,却十分善良、纯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与崇拜者们都亲切而风趣地称他为“海顿爸爸”。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屠夫。一见面,客人就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虔诚地请求道:“尊敬的大师,我最亲爱的小女儿即将举行婚礼,对我来说,这是重大事件。我满怀感激之情,请您为我写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请求,除了向您提出,还能去找谁呢?”善良诚恳的海顿立即慨然允诺。到了约定之日,他果真写成一首典雅的《C大调小步舞曲》屠夫千恩万谢地取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几天之后,正当作曲家伏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埋头写作之际,窗外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混杂声响,着实把海顿吓了一跳!他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这是有人在奏乐。是什么曲子呢?......大师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仔细听了半天才终于恍然大悟:天哪!这不正是自己前几天作的那支《C大调小步舞曲》吗?他赶紧跑到窗口向外张望,只见台阶上立着一头强健的公牛,牛角上还挂有金色的彩带,喜笑颜开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后是满面春风的女儿女婿,一支由流浪艺人组成的我队正在起劲地吹吹打打!屠夫庄重地走上前来,恳切地说:“尊敬的大师,对一个屠夫来说,用健壮的公牛来对优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谢忱是最好不过的了。”

海顿在宫廷供职的30年里,埃斯特哈齐王宫两易其主(召海顿进宫的保罗.安东王子于1762年去世,继位的胞北尼古拉王子于1790年病故),1790年继位的新主人只聘请他作挂名的音乐指导,海顿从此得到自由,于是他移居到维也纳。

1791年,应英国之邀,海顿前往伦敦访问。在此期间,他出席了纪念已故大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会。当大厅里回响起亨德尔的名作《哈里路亚》时,年近60岁的海顿激动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接着,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来,全场听众无不肃然起敬!

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遗体被葬于圣麦斯公墓。。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年)在评论海顿时曾这样讲道:他一生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和力图保持受人敬爱的地位,所以他被看做唯命是从、卑躬屈节的人。

海顿不像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墨蝉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他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乐观、亲切、真诚、爽朗、幽默。

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弦乐四重奏中,他采用“说话的原则”,即各声部彼此像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感。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响曲中,他“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呜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以及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这些,都给予莫扎特和贝多芬很大的启迪。

海顿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交响曲104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两部;还有大量小型的声乐与器乐作品。其中,较名的代表作有:《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Abschied)、《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Oxford)、《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Surprise)、《第一百交响曲》(军队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Clock)、《第一百零三交响曲》(鼓声Drum-roll)、《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London);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七、二十、六十四、七十六、七十七号;清唱剧《创世纪》(The Creation)、《四季》(The Seasons)。

海顿作品: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765-1767年之间,当时正在艾斯特哈萨城堡供职的海顿正是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并且刚刚成为尼古拉亲王艾斯特哈吉宫廷乐队的乐长。因此,这部协奏曲既带有青年海顿明快、优雅、幽默的风格特征,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熟的。同代人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没有写过大提琴协奏曲,所以海顿的这部作品堪称当时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

海顿
[编辑本段]
ranz Joseph Haydn [1732.3.31-1809.5.31] 奥地利作曲家。生于乡村,6岁起接受音乐启蒙教育。8岁成为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学习文化、音乐知识。1758-1766年任伯爵宫廷乐长。此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1791、1794两次赴英国,指挥管弦乐队并创作乐曲。在伦敦获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广博浩瀚,遍及声乐、器乐的各个领域。早期作品处于从巴洛克向古典风格的转换,此后大量的音乐实践,逐步形成了近代交响曲和四重奏曲的曲式、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双管制管弦乐队体制。90年代后,他的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音乐结构严谨、节奏富于活力,具有典型的古典乐派的风格特征。
海顿个人性格纯扑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108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2首、大提琴协奏曲2首、圆号协奏曲、带管轮擦提琴协奏曲5首、管风琴协奏曲8首、弦乐四重奏82首、钢琴三重奏30首、嬉游曲125首、弦乐三重奏56首、键盘乐奏鸣曲52首、变奏曲5首、歌剧20部、清唱剧6部、康塔塔8首、弥撒曲14首,还有大量的合唱曲、歌曲及歌曲改变曲等。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地址:Beethovenplatz, 1010 Wien

主要作品:
[编辑本段]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b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b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斯》
贝多芬 土耳其进行曲
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1,《约翰.克里斯多夫》
2,《名人转》(罗曼.罗兰)
3,《复制贝多芬》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作品。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次年,海顿与维也纳假发商J.P.克勒的女儿安娜结了婚,婚后夫妇不睦,长期疏隔,终无子嗣。
。海顿大部分的佳作是在埃斯泰尔哈济宫廷中写成的,包括约60部交响曲,40首弦乐四重奏,约30首钢琴奏鸣曲,5首弥撒曲和11部歌剧等。
1784年,他接受巴黎宗教音乐会之约写交响曲;1785年为西班牙卡迪斯大教堂写了管弦乐曲《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1786年他为巴黎奥林匹克音乐会写了6部交响曲。同一年他又为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四世写了一些夜曲和协奏曲。
海顿为扎洛蒙的音乐会写下了12部著名的“伦敦交响曲”,晚年的作品中两部清唱剧《创世记》(1796~1798)和《四季》(1799~1801)为最成功。
誉满全欧的海顿已到垂暮之年,1802年以后,他的创作灵感枯竭了。但许多文化社团、学会都以海顿参加为荣,海顿被邀参加了巴黎阿波罗协会,继又成为圣彼得堡音乐爱好者协会名誉会员。1808年3月27日在维也纳再度演出《创世记》时,海顿最后一次对公众露面。
他的最早的声乐作品之一《F大调小弥撒曲》中,“求主怜悯”乐章的音乐主题却是快乐欣喜的,著名的《圣母悼歌》充满了人情味;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这部7个乐章的管弦乐曲(后来加入独唱与合唱),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末乐章模拟地震的画面。这些都说明海顿的作品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即使在他的宗教音乐中也是这样。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一生创作了不下于104首交响曲(有人估计达150首之多)。他早期的交响曲多为生活娱乐题材,形式接近室内乐。18世纪70年代起才更多地吸收了北德乐派的成就,具有较深刻的内容和古典风格,往往既严肃又幽默。例如《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72),80年代创作的“巴黎交响曲”(有人说是为宗教音乐会写的那几首,也有人说是为奥林匹克音乐会写的6首,目前尚无定论),抒情性的曲调更为丰富、生动、风趣,配器手法也更成熟。其中《第八十三交响曲》(1785)第1乐章副题的音响如母鸡咯咯叫唤,被称为《母鸡》交响曲。《第八十三交响曲》(1786)末乐章的主题听起来象一首脚步沉重而笨拙的风笛舞曲,故被称为《熊》交响曲。《第八十五交响曲》(1785)因受到法国王后的喜爱而得名《王后》交响曲。海顿后期创作的12部“伦敦交响曲”,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题旋律,充满活力的节奏,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其中4首得了绰号:《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1791)、《第一00交响曲》(《军队》,1793~1794)《第一0一交响曲》(《时钟》,1793~1794)《第一0三交响曲》(《鼓声》,1795)。这12首“伦敦交响曲”标志着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
海顿开创了交响曲的新的主调音乐风格,并使复调手法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发展。他摈弃了古老复调中那种拘谨而神秘的性质,而代之以率真、生动的音乐语言;海顿完善了4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使作品的4个乐章体现统一的艺术构思,表现生活的各个方面,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展开部获得显著发展,确立了以短小动机进行展开的发展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
海《晨》、《午》、《夜》等极少几部作品外,海顿从不写标题交响曲,上述那些如《母鸡》、《熊》《惊愕》之类的标题,都是别人加上的绰号。
四重奏曲 海顿弦乐四重奏的重要性仅次于他的交响曲,他写下80余首弦乐四重奏(最末一首未完成),内容大多是欢乐、热情的抒发。50年代所写的10余首弦乐四重奏,在它们5个乐章的排列中清楚地显示了古典舞蹈组曲的影响。从《第十七弦乐四重奏》(1771)开始确立了4乐章的形式,此后的作品很少例外。在他某些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把中间两个乐章调换。1781年他为俄国皇储保罗大公爵所写的《小鸟》、《你好》等6首《俄罗斯四重奏》(1781),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2乐章。1772年所写的6首《太阳四重奏》中,复调因素增多,其中3首以复杂的赋格结束。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开始形成“对话的原则”,即把主题的叙述分置在各个声部,如同4个人的谈话,具有在主调和声基础上产生的复调性,改变了早期突出第1小提琴声部,而把其余声部处理成单薄伴奏的机械状况。90年代创作的《皇帝》(1797)《日出》(1797)等8首弦乐四重奏被赋予更生动的节奏活力,更丰富的和声华彩,主题带有浪漫主义性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可与“伦敦交响曲”相媲美。
奏鸣曲与协奏曲 海顿的5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是为教学和个人演奏而写,大多纯朴而稍平庸。海顿最早的钢琴奏鸣曲通常不用奏鸣曲快板曲式,末乐章用小步舞曲。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写下了豪放而略具伤感的《C小调奏鸣曲》,终乐章没用习惯的欢乐结束,而是激烈爆发的高潮。80年代海顿在旋律的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他十分重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成就。作于1789~1790年的《降E大调奏鸣曲》与晚期最后一首《降E大调奏鸣曲》奔放、激动,感情幅度较大,更接近贝多芬的风格。
海顿写过20余部协奏曲,但这不是海顿创作的主要领域,虽然《D大调钢琴协奏曲》(1784)和《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1783)现在还常被演奏。海顿的钢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钢琴变奏曲、钢琴幻想曲等,都不能与他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相比拟。
其他作品 海顿没有写出什么著名的戏剧音乐,他的18部歌剧多数是小型喜歌剧,包括《月中世界》(1777)《天长日久》(1780)、《荒岛》(1779)、《奥兰多·帕拉迪诺》(1782)、《阿尔米达》(1783)等。这些歌剧早已被人遗忘,有若干部连曲谱也找不到了。目前已有人对它们进行挖掘和研究。
海顿写了不少声乐作品,包括8部清唱剧和12部弥撒曲,而以后期创作的清唱剧《创世记》和《四季》为最著名。《创世记》的诗篇取自英国诗人J.弥尔顿的《失乐园》,第1、2乐章叙述上帝创造万物直至人类,第3乐章叙述亚当和夏娃在地上乐园过着幸福生活。海顿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与生态转化成一幅幅音乐的画面,出现了鸽子的咕咕声和狮子的咆哮,亚当和夏娃则唱着一首谐和纯朴的二重唱。他的最后杰作《四季》纯粹是一部世俗清唱剧,脚本是从英国诗人J.汤姆逊的同名诗改编的,象征春夏秋冬的四个乐章表现了农民的劳动和欢乐,抒发了他们天真质朴的情感。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受到鼓舞;也因为它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由于海顿天生一副好嗓音,使他在8岁时被著名的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选中。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一般刻苦地学习音乐理论与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从16岁起他甜美的歌喉开始不幸地逐渐沙哑。1749年的一天,奥地利女皇在欣赏圣斯蒂花教堂唱诗班的优美合唱时,突然从合唱队里传出一声很不协调的怪音,女皇当场就挖苦道:“这个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乌鸦叫!”从此,海顿结束了他的唱诗被迫流落街头,靠拉琴卖艺糊口谋生。

此后的10年是他的艰苦岁月。他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1759年,他成为波希米亚伯爵莫辛的小教堂唱诗班的音乐指导。

1760年,他娶凯勒为妻,犯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为自己招来莫大的痛苦。凯勒体魄强壮而智能低下,性格凶狠暴躁,素质极差!她不仅在生活上虐待海顿,还常常把丈夫用大量心血创作的音乐手稿随便擦桌椅、包糖果、制点心盒等等。对此,海顿只有仰天长叹,而这又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后来,他们终于分道扬镳了。

1961年,海顿被匈牙利最有权势的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王子任命为宫廷副乐长,在此,他度过了长达30年之久的音乐仆役生活。受雇于人的滋味是辛酸的:上班时必须穿上绣金花背心,白色长统裤袜,头戴假发或梳辫子,脸上搽香粉。每天午餐前后,要恭候在客厅里,等待主人有关当天音乐活动的安排指示。在创作上,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按主人的命题或要求,准时写成音乐作品。此外,还要监督乐队的纪律,看管好每件乐器,给新歌手上课,提高乐队水平,等等。海顿曾悲哀地写道:“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几乎没有人类和我在一起,我是很痛苦的......最近几天我也不知道我是乐长还是剧场验票员......要知道经常作奴隶是很可悲的......”。

“尽管有时宫适生活强加给他的种种约束惹他生气,他还是居住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既不怀疑王公的至高无上,也不怀疑穿制服的伟大艺术家的天才。关于他在埃斯特哈齐家中的地位,他自己的最后评价认为有利条件超过了不利条件。‘亲王总是对我的作品感到满意。我不仅经常受到鼓励,而且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我可以进行实验,观察什么产生了效果、什么减弱了效果,我可以改进、替换、作一些增删,可以大胆地按我喜欢的那样去做,我与世隔绝,没有人来扰乱或折磨我,我被迫成为‘独创才’。”

从未有人对海顿的音乐天才表示怀疑,但却发生过面对着艺术家本人而怀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顿的怪事。由于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爱海顿音乐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见到他时竟失声问道:“你是真正的海顿吗?......” 尽管我们的大师其貌不扬,却十分善良、纯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与崇拜者们都亲切而风趣地称他为“海顿爸爸”。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屠夫。一见面,客人就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虔诚地请求道:“尊敬的大师,我最亲爱的小女儿即将举行婚礼,对我来说,这是重大事件。我满怀感激之情,请您为我写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请求,除了向您提出,还能去找谁呢?”善良诚恳的海顿立即慨然允诺。到了约定之日,他果真写成一首典雅的《C大调小步舞曲》屠夫千恩万谢地取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几天之后,正当作曲家伏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埋头写作之际,窗外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混杂声响,着实把海顿吓了一跳!他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这是有人在奏乐。是什么曲子呢?......大师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仔细听了半天才终于恍然大悟:天哪!这不正是自己前几天作的那支《C大调小步舞曲》吗?他赶紧跑到窗口向外张望,只见台阶上立着一头强健的公牛,牛角上还挂有金色的彩带,喜笑颜开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后是满面春风的女儿女婿,一支由流浪艺人组成的我队正在起劲地吹吹打打!屠夫庄重地走上前来,恳切地说:“尊敬的大师,对一个屠夫来说,用健壮的公牛来对优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谢忱是最好不过的了。”

海顿在宫廷供职的30年里,埃斯特哈齐王宫两易其主(召海顿进宫的保罗.安东王子于1762年去世,继位的胞北尼古拉王子于1790年病故),1790年继位的新主人只聘请他作挂名的音乐指导,海顿从此得到自由,于是他移居到维也纳。

1791年,应英国之邀,海顿前往伦敦访问。在此期间,他出席了纪念已故大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会。当大厅里回响起亨德尔的名作《哈里路亚》时,年近60岁的海顿激动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接着,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来,全场听众无不肃然起敬!

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遗体被葬于圣麦斯公墓。。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年)在评论海顿时曾这样讲道:他一生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和力图保持受人敬爱的地位,所以他被看做唯命是从、卑躬屈节的人。

海顿不像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墨蝉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他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乐观、亲切、真诚、爽朗、幽默。

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弦乐四重奏中,他采用“说话的原则”,即各声部彼此像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感。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响曲中,他“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呜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以及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这些,都给予莫扎特和贝多芬很大的启迪。

海顿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交响曲104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两部;还有大量小型的声乐与器乐作品。其中,较名的代表作有:《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Abschied)、《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Oxford)、《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Surprise)、《第一百交响曲》(军队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Clock)、《第一百零三交响曲》(鼓声Drum-roll)、《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London);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七、二十、六十四、七十六、七十七号;清唱剧《创世纪》(The Creation)、《四季》(The Seasons)。

海顿作品: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765-1767年之间,当时正在艾斯特哈萨城堡供职的海顿正是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并且刚刚成为尼古拉亲王艾斯特哈吉宫廷乐队的乐长。因此,这部协奏曲既带有青年海顿明快、优雅、幽默的风格特征,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熟的。同代人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没有写过大提琴协奏曲,所以海顿的这部作品堪称当时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

海顿
[编辑本段]
ranz Joseph Haydn [1732.3.31-1809.5.31] 奥地利作曲家。生于乡村,6岁起接受音乐启蒙教育。8岁成为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学习文化、音乐知识。1758-1766年任伯爵宫廷乐长。此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1791、1794两次赴英国,指挥管弦乐队并创作乐曲。在伦敦获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广博浩瀚,遍及声乐、器乐的各个领域。早期作品处于从巴洛克向古典风格的转换,此后大量的音乐实践,逐步形成了近代交响曲和四重奏曲的曲式、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双管制管弦乐队体制。90年代后,他的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音乐结构严谨、节奏富于活力,具有典型的古典乐派的风格特征。
海顿个人性格纯扑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108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2首、大提琴协奏曲2首、圆号协奏曲、带管轮擦提琴协奏曲5首、管风琴协奏曲8首、弦乐四重奏82首、钢琴三重奏30首、嬉游曲125首、弦乐三重奏56首、键盘乐奏鸣曲52首、变奏曲5首、歌剧20部、清唱剧6部、康塔塔8首、弥撒曲14首,还有大量的合唱曲、歌曲及歌曲改变曲等。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地址:Beethovenplatz, 1010 Wien

主要作品:
[编辑本段]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b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b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斯》
贝多芬 土耳其进行曲
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1,《约翰.克里斯多夫》
2,《名人转》(罗曼.罗兰)
3,《复制贝多芬》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请各位帮忙点评一下关于贝多芬的文章,明天就要用,急!!!
那时代的一个音乐评论家听过贝多芬的演奏后写过这样的印象:“我听了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的可爱的贝多芬的演奏..我发觉他在试图打开完全独特的道路。”贝多芬24 岁写的这首奏鸣曲,可以验证那位评论家的印象。几年后的1798 年,贝多芬发表了第5 号《c 小调奏鸣曲》,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性质与前一首第...

关于贝多芬的两个小故事50字
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

你最喜欢听贝多芬的哪首乐曲?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写一写吧。
最喜欢听贝多芬的《月光曲》。我静静地听着月光曲,好像面对着大海,这个寂静的夜晚,月亮缓缓的从海面上升起,月亮将它身上那银色的光芒撒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突破了微云的阻挡,升上了天空。月亮把浪花照得雪亮雪亮,浪花一层一层地扑上沙滩,冲洗着沙子。这时,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海面和沙滩,...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背景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那年贝多芬三十一岁。这首作品是目前在听众中最为流行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而它的颇具文学色彩的标题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有人认为,“月光”一词的来源是因为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比作是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月色的夜景而得名;但也有...

贝多芬和《月光曲》的资料
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

贝多芬著名的钢琴曲有哪些
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

献给爱丽斯(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他却一直在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地追求着,《致爱丽丝》的创作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当贝多芬年近40岁时,他曾带过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此时的贝多芬心情非常荡漾,于是写下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了这位学生,并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后来,这份乐谱...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属于古典奏鸣曲快板乐章吗?
贝多芬一生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14首《月光》最有名。这首《月光》是贝多芬31岁那年写给他爱慕的女学生茱丽埃塔的,而我们小学课文中读过的《月光曲》故事是虚构的。这首曲子原名是《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很久以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

贝多芬的例子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

贝多芬的简介
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2、《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作于1807--1808年,1808年12月22日与《第五交响曲》同时首演于维也纳,1809年出版。标题 性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特点,他的第三、第五交响曲都是标题性的,而最突出的是《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为每 ...

泸州市18274253896: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有那些作品 -
御舍奥立: 海顿较名的代表作有:《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Abschied)、《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Oxford)、《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Surprise)、《第一百交响曲》(军队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Clock)、《第一百零三交响曲...

泸州市18274253896: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音乐家的代表作各1个 -
御舍奥立: 海顿:清唱剧《创世纪》 莫扎特:歌剧《魔笛》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理查·施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

泸州市18274253896: 海顿写过什么曲子?10个就够了..
御舍奥立: 《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创世纪》《皇帝四重奏》《伦敦交响曲》《第一交响曲》《四季》《F大调小弥撒曲》《圣母悼歌》一共十个~!你看你能不能用~!最好选我的

泸州市18274253896: 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作品? -
御舍奥立: 贝多芬: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莫扎特: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

泸州市18274253896: 贝多芬 海顿 施特劳斯的作品,代表作.
御舍奥立: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是九大交响曲 海顿的代表作是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 施特劳斯 主要代表一个施特劳斯家族 成员有,老约翰.施特劳斯 (1804-1849) 和他的三个儿子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其中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成就最高,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

泸州市18274253896: 维也纳著名音乐家主要作品 -
御舍奥立: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 海顿、舒伯特、布鲁克纳、古斯塔夫·马勒等的《皇帝四重奏》、《大地之歌》、《蓝色的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泸州市18274253896: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
御舍奥立: 贝多芬: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Op.21 1794--1796 C大调 第二交响曲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第三交响曲“英雄”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第四交响曲 Op.60 1806.10 降B大调 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 1804-1808 C小调 第六交响曲“田...

泸州市18274253896: 哪些音乐家在维也纳创作了那些世界名曲 -
御舍奥立: 贝多芬 《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泸州市18274253896: 贝多芬的9首交响曲分别叫什么? -
御舍奥立: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No.4 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OP.60,创作、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当时贝多芬正在利赫诺夫斯基亲王特拉波(位于今波兰与捷克交界处)近郊的格拉兹夏宫内作客,贝多芬在...

泸州市18274253896: 海顿的成名曲 -
御舍奥立: 他最有代表性的的成名曲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弦乐四重奏《“云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