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建省之前的历史

作者&投稿:孟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台湾省的历史和现状~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

“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1885年台湾建省
台湾省主要的少数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 ,1954年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造成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状况。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在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领先全球。

扩展资料:
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侵略目标首指台湾,使得刘铭传被清政府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率部抗击法军,成功保卫台湾。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1887年台湾建省行政工作完成,下设三府十一县三厅一直隶州,省会设于彰化县桥孜图(今台中),1894年省会移至台北。
刘铭传在台湾积极推行洋务运动,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
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台湾现代化事业进展颇多,在马关割台前已是中国现代化最进步的省份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湾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是台湾有史以来首次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在17世纪初期清朝政府起初对于台湾的统治采消极政策,治台政策尽量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建设,并视情况鼓励人民开垦,先是将十几万在荷郑时期就已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强制遣返中国原籍,再对中国人民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但中国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险偷渡来台,在台湾西半部各地落脚定居,后来慢慢开始有向台湾东部开垦的行列,但为数不多。由于初期清廷从中国派来的官吏素质粗劣、官民间语言的隔阂、以及清廷对台湾住民的高压政策等,造成武装起义或骚扰事件不断发生,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被称为清朝统治下台湾的三大“叛乱案”。

到了18世纪乾隆后期开始出现大量开垦移民,而此台湾移民又以漳州人与泉州人居多。由于先来后到的土地分配冲突而相继发生泉漳械斗武装冲突争执。清治官衙控制力薄弱,无法禁绝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视两方争斗与分化,造成两败俱伤以削减可能的叛乱力量。这种族群间的对立,造成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难。经19世纪末期两族群许多地方仕绅努力,才逐渐有所改善。不过到如今,族群分立观念仍多少还是受其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随列强逐步由海路进逼中国,台湾在1860年起,开放部分港口开放对外通商。鸦片战争期间,自1841年9月起英国舰队数度出现台湾外海,试图占领北部基隆港与西海岸中部梧栖港,但都归于失败,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清治时期第一次野心的行动。

 

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头1874年,日本藉台湾南部原住民杀害琉球渔民事件,出兵恒春半岛,即“牡丹社事件”。这对清廷以往消极的台湾经营成为一种警讯。清廷在日军出兵台湾后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沈葆桢来台,显着地强化台湾的防卫力量,并革新台湾行政、以积极政策使台湾发展。由其继任者、福建巡抚丁日昌继承下来。随后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军队出兵澎湖群岛及台湾北部。这都让清朝更加重视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

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并由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

1884年中国与法国因越南的战争爆发,使得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在台湾时多次击败法军登台的计划,在沪尾大捷中最终使法军放弃登台。1885年清廷将台湾从福建分离出来建立台湾省,刘铭传任巡抚。到1891年为止刘铭传在台湾设立防御措施,整理军备,同时也在台湾开发和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他督台期间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从基隆港到新竹,台湾与福建之间的第一条电缆被铺设,此外他还建立了电报局、煤务局、铁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机构,使台湾在短短五年间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的省份。但是刘铭传的新政并没有考虑到官吏的廉洁以及台湾本身财政负担的问题,导致台湾省财政负担大幅增加,官员贪污频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889年彰化就曾经因为清田赋问题而爆发“公道大王”施九缎事件。

而后至1894年12月由唐景嵩就任台湾巡抚。时已正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由于1894年到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之主权让给了当时积极向外扩展势力的日本。台湾人建立台湾民主国对抗日本,以青天白虎旗当作国旗,以唐景嵩就任临时大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但在器械不够精良和列强认为台湾民主国并没有完全脱离跟清朝的关系下(国旗与清朝国旗对应,并追随清朝,年号“永清”),并没有帮助台湾民主国,日军于贡寮登陆后,台湾民主国兵败如山倒,日本接收台湾。

嘉庆帝没有来过台湾。



既然台湾的地位非常重要,那为什么清政府直到1885年才决定建省
~大清帝国的「某某府」、「某某州」,那都是省下的行政单位。而新疆、台湾建省则是原本是藩属国或隶属其他省份,后来因有其必要性才建省[新疆是受俄国入侵,而台湾则是受日本入侵及法国封锁]

这段历史或者与其有关的故事?
~台湾的名称来源,本来有好几种说法,但是以国际性的角度来看,外国人常说台湾是福尔摩沙[Formosa,Form osa]是葡萄牙人在1544年,航行经过台湾的东部海岸,发现了这麼1个青翠的 、美丽的岛屿之惊呼声而命名的。 中国人则自宋代之后,才对澎湖有所了解,也因为如此而逐渐的了解台湾。在明代的时 候,中国的古书上,称台湾为鸡笼,也叫做东番。在南明郑成功子孙三代,称为东都,或称为东宁。 台湾的名称,其实是源自台南的1个平埔族原住民,叫做西拉雅族支系,称呼现在安平附近的「滨海之地」为[Taian,Taiwan],或称「台窝湾、台员、大员」而来的。郑氏王国用「东宁」称呼台湾。直到1684年真正变成福建省台湾府的时候,台湾的名称才正式的使用。
1544年,葡萄牙人正式称呼Formosa开始步上国际舞台的历史起,台湾在17世纪的重商主义世代中,北部曾经被西班牙人所统治,就是从1626年到1642年。西班牙人是在1571年,占领菲律宾。他们在1626年,沿著台湾东海岸北上,到了苏澳。其实,苏澳以前是叫做圣罗伦斯湾。以后又航行北上,看到了台湾北部最北端突出海面的岬角,他们把当地叫做圣地牙哥[Sandiago]。结果台湾的人,就把这个圣地牙哥的音转叫为三貂角。西班牙人也曾经占领了鸡笼和淡水,也曾经在淡水建造了1座红毛城堡。
然后,荷兰人在1624年到1662年也统治过台湾这个地方。所以台湾人 看到了陌生的外国人,长相很特别,就叫他们为「红毛仔」。甚至於在台湾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过混凝土,所以水泥我们到现在仍然叫做红毛土或是用日语沿用下来的「控固力」。 另外,在台湾这里有很多的红毛埤、红毛港等的这一些称呼,也都是反应台湾早期的住民,他们与外国人接触的历史遗留。
台湾在1661年4月30日,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荷兰人之后,从郑成功到郑经 ,又到郑克塽,他们祖孙3代统治台湾。郑成功因为被南明的皇帝赐姓,被尊做国姓爷。所以台湾也有一些地方的地名叫做国姓、国圣的,国姓与国圣闽南语音皆同,这种命名可能也是纪念郑成功的,例如:南投有国姓乡即是。 台湾也有很多地方,流传了关於郑成功的神话。如:台中县大甲的铁砧山有剑井,台北也有剑潭,台北野柳的附近有1个地方地名叫做国姓埔;而台北县的莺歌石,也是传说郑成功的军队北上,有1只老鹰在那里吞云吐雾,郑成功用炮轰死它,老鹰死在山上而留下莺歌石。其实郑成功他来到台湾,并没有到过那麼多的地方,因为他来到台湾不久之后,便病死在台南。只是因为他已经是变成为1位神话性的人物,传奇也就特别的多,甚至於民间认为 他是开台圣王,所以,会留下了很多的传说与地名。

那嘉庆帝是否真的到过台湾?
~穿凿附会的野史传说,历史的事实上大清帝国任何一个皇帝或王爷都没有来过台湾。

还有现在的台湾海峡隧道工程哪条道最可行,
~台湾从没有这种规划,连纸上谈兵都没有。

我最看好南线(厦门-金门-澎湖-嘉义,共207公里)。
~那是某些爱作梦的中国人的胡思乱想,结果当时还引起轰然大笑,因为他们的一厢情愿,只是在热脸贴冷屁股。但..或许百年之后也许可行吧!

一堆回答中,每个说的都有道理,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能说一个历史事实各自不同表述,各自史观的意识形态凌驾於史实一切,突显了不同立场和教育下,彼此无来由对立仇恨的悲哀。
要说历史,是门大功课,要长期钻研思考,引用一堆文献和史料,也不见得比较客观,故不作赘述。只用个人简单的说法如下:

在航海和通讯技术未发达的时代,海洋是各文化强权的天然障碍,台湾不过是交通不便、对各主流文化政权偏远的边陲地带!
在大航海时代后,海洋成为各文化强权的交会地,也成为竞争和通商的冒险天堂,台湾位於西方文化、日本文化、中国文化...等当时国力鼎盛的强权海上交会位置,战略位置於是猪羊变色,马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早期是南岛海洋文化传递的北端,世界最早的国际语言-南岛语,跨越澳洲、纽西兰、印度洋...等地区的原住民种族在此活动迁徙,较大陆境内蒙汉语族更早在台湾定居活动!
而在汉人移居台湾或日本成为国家之前,日本岛上原住民族早就习惯依海洋而生,活动范围也早就及於台湾岛和日本诸岛之间!
即使许多旧石器时代的台湾平埔族,也是汉人文化当时未曾统治的南蛮-百越民族!DNA的科学统计也已经证实这件事。
用科学血缘和历史文化观点,叙述台湾的统治合法性,根本不攻自破!

台湾也早期因为被海洋隔开,虽然是各文化和政权偏远的边陲,却成了王公贵族和亡命之徒的避难和冒险天堂!凡是中国境内被推翻的王朝南逃,台湾常成为考量的地点,或是日本和中国沿海的海盗,被官兵追杀击溃时,也可以退到台湾来养伤休息!
直到大航海时代时,海洋的经济利益终於被唤醒,各种文化透过海洋展开竞争,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商业集团东来,台湾因为地处各政权浑沌暧昧地区,不算实质上的隶属地,不需要一堆繁文缛节和官商勾结,所以当时台湾是商人、海盗、日本人、汉人、原住民族、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美国人、南岛民族...等等,中途免税转运之地,也是杀人放火没有王法的冒险之地。

满清政权之所以台湾建省,主要是清朝开始明白要当个强国,除了陆地霸权,也要开始重视海洋霸权了!
台湾建省当时,大清帝国国力仍强於日本,日本自是默默承受!而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受限当时通讯和补给技术,也没能力占有台湾长久作战,於是默认满清建省台湾!汉人文化的领地观念极强,自秦朝之后,只要国力强大,邻边各族通常都会被杀戮进而占领土地;西方文化则是个人主义、经济利益至上,所以西方国家再强大,都是去别国抢钱,不断强占土地建立政权的倒是不多。

总结台湾到1885年在清朝建省的原因:
1.直到1885当时,海权才成为东方人眼中强国的指标,台湾的经济价值和经济规模也才足以建省立官。
2.中国1885当时在东方仍算强国,日本当时国力不强,所以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不敢出面抢夺。
3.台湾距离中国相对於西方国家比较近,所以法国和英国当时的技术和科技,相较於实质经济利益所得,不足以治理汉人政权统治过的台湾。

够明白了吧?
统一或独立都是当权者说给笨蛋听的,笨蛋听完后也会用在网路上吵架谩骂...。
1885年时,经济和武力的硬实力才是国际语言!

http://www.npm.gov.tw/exhbition/formosa/chinese/index.htm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48.htm
清对台并无建设,在台湾看的到荷兰人建城遗迹
清对台不建城,只是守著台湾不复明若说贡献就是跟番分界没扰乱当时台湾族群生态,汉是汉番是蕃,至於建省事实上清占有港口与平原地带其余皆为番地,但清割让日本时却是整块让,等於是当时的原住民祖先莫名其妙为了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战争被清朝无中生有的卖给日本
至於葡萄牙人发现台湾之前的台湾历史,只能说是个需要好好探索的谜?

嘉庆帝没有去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将台湾岛纳入版图后设立了台湾府,隶属于当时的福建省。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才独立设省。台湾建省之后下设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三府,此时的"台湾府"范围约是现今的台湾中部地区。
台湾府在福建省治东南五百四十里外,又水程一十一更。四面皆海。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一百里;南北距二千八百四十五里。东至大山番界五十里,西至澎湖岛五十里,南至沙马矶头海五百三十里,北至鸡宠城海二千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七千余里。
·分野
天文牵牛须女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
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干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日本国人据其地;久之,为红毛荷兰夷人所夺。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按府志,郑经一名锦)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台湾县:附郭。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五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大山番界四十五里,西至鹿耳门海五里,南至凤山县界十里,北至嘉义县界四十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伪置天兴、万年二县,属承天府。其子郑经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废二州,改置台湾县为府治。乾隆五十三年,平定台湾逆匪,钦颁御制纪事文三篇,并御制碑文,勒碑府城,垂示久远。
凤山县:在府南八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东至淡水溪大山番界二十五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沙马矶头海二百三十里,北至台湾县界四十五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之,属万年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凤山县,属台湾府。
嘉义县:在府北一百十七里。东西距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五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一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台湾县界七十七里,北至彰化县界一百二十八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之,寻属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诸罗县,属台湾府。乾隆五十二年,以贼匪林爽文攻扰,时城内义民同官兵守御无虞,赐县名嘉义。
彰化县:在府北三百九十七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里,西至鹿仔港海二十里,南至嘉义县治二百八十里,北至鸡笼城海六百八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之,寻属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属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半线地置彰化县,属台湾府。
·形势
屹峙海中,延袤二千余里,为东南屏障(台郡闻见录)。四面环海,崇山峻岭,横截其中(台郡图志)。背负崇冈,襟带列岛,浪峤南屏,鸡笼北卫(旧志)。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凤山县志)。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客问)。
·风俗
禾麻蔽野,庐舍依然;畜牧之饶,无异中土(台郡闻见录)。节候稍晚,夏乃澍雨,人始耕种,岁一收获,丰盈常足(同上)。地无木棉,兼民不知蚕,布帛多资于中土(同上)。尊敬长老,孤独废疾之人、则乡社人共哺之(同上)。民非土著,皆泉、漳、潮、惠之人,故习尚与内地无甚异(台湾县志)。俗尚华侈(同上),喜斗轻生(嘉义县志)。晚稻丰稔,资赡内地,所以户鲜盖藏(台海使槎录)。
·城池
台湾府城:本朝雍正三年,建栅城,周十一里三百三十四步,门七。乾隆元年,易七门以石,雉堞钉铁皮,楼护女墙。五十三年,改筑土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以西面滨海,按旧基收进一百五十余丈。台湾县附郭。城东门楼上,旧祀关帝。乾隆五十三年,台匪林爽文等滋事,官军渡海,咸睹神像,寻即蒇功;七月,奉旨重修,御书扁额曰“神威翊应”。
凤山县城:在兴隆庄龟山之麓。本朝康熙六十年,建土城,围以刺竹,周四里一百八十步,门四,有濠。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竹城于埤头,而于此地建龟山石卡,驻兵防守。嘉庆十二年,仍还旧治,改筑石城,周八百丈,高一丈八尺,建立炮台,门四,有楼。
嘉义县城: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栅城。雍正元年,土筑,周四里一百五十步,门四,濠广三丈。五年,建城门楼十二年,于土城外环植刺竹。乾隆六十年重建,周七百四十四丈有奇,高一丈八尺。
彰化县城:本朝雍正十二年,环植刺竹,周四里一百十八步,门四。嘉庆十六年,甃以砖石,周一千二十八丈,高一丈八尺,并于城之四面及八卦山顶添设炮台五座。
澎湖厅城:在台湾县西澎湖大山屿西澳。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建。
淡水厅城:在彰化县北竹堑。本朝雍正十一年,环植刺竹,周二里一百六十步,门四,有楼。
噶玛兰城:在淡水厅所辖三貂溪东五围。本朝嘉庆十六年,栽九芎树为城。东西南北相距各一百八十丈,周五百四十丈,门四,有楼。
·学校
台湾府学:在府治西南。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建,五十一年修。乾隆十四年重建。入学额数,闽籍二十一名,粤籍九名。
台湾县学:在县治东东安坊。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四十二年修。雍正十二年、乾隆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
凤山县学:在县治北门外。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五十八年修。雍正七年、乾隆二年、十七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
嘉义县学:在县治西门外,旧在西门内。本朝康熙四十五年建,乾隆十八年移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三名。
彰化县学:在县治东北。本朝雍正四年建,乾隆十七年修,二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
淡水厅学:在厅城东门内。本朝嘉庆二十三年建。入学额数六名。
海东书院:在府治西南,旧在府学西。本朝康熙五十九年建,乾隆三十年移建今所。
崇文书院:在府城内东安坊。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乾隆二十四年重建。
南湖书院:在府城南。本朝乾隆三十年建。
玉峰书院:在嘉义县西门内旧学宫址。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建。
白沙书院:在彰化县学宫右。本朝乾隆十年建,二十四年修。
明志书院:在淡水厅城北兴直庄。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
·户口
原额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一百七十八万六千八百八十三名口,计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四十六户。
·田赋
田园四万七千三百四十五甲八分有奇,又二千二十九顷八十八亩有奇,共额征粟一十八万八千四百八十四石二斗七合一勺。续报升课田园六百一十二甲一分三厘有奇,额征银三百八十三两九钱二分二厘。人丁饷税,额征银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三两八厘。
·山川
大目降山:在台湾县东五十里,土番所居。通志:山下有大目降溪,蜿蜒而下,过平坂,隶于番。其南曰柳仔林山,列阜如屏,延亘数里;其西北为马鞍山,自木冈西递众山,重迭不一,马鞍其尽处也。按舆图,台湾之东有大冈山,当即木冈及大目降山,字音讹异耳。又通志:自大目降山,历保大里东、保大里西,至新丰、永丰二里;又南抵崇德里,相距百里,其山崔嵬险阻,人迹不到,从无名号;以此知大冈山盖大山之统名也。
香洋仔山:在台湾县东南。通志:山在湖仔内山南,■〈山咅〉嵝络绎,拥起平畴。
角带围山:在台湾县东南二十六里。通志:在香洋仔山南,下有深坑仔红毛寮溪,过此曰冈山溪,为凤山县界。按旧志,小香洋山东为深坑仔,又西南为大香洋,溪流逶迤,山水幽胜,即指此山也。
猪母耳山:在台湾县东南五十八里。通志:下有鲫鱼潭、许宽溪、咬狗溪、石头坑,又有遥接其南者曰湖仔内山。
大冈山:在台湾县南八十余里。山顶险峻,上有巨冈,可望不可登。近凤山县之嘉祥里,亦曰江山,又曰碙山。其东南为小冈山,近凤山县之长治里。新志:大冈在北,小冈在南,两山相对峙;凡至台,舟过澎湖东吉澳,即见此山,与台湾猴洞诸山相界处也。以舆图考之,台湾有两大冈山:一在台湾东稍北,当即旧志大脚山,与新志大目降山也;一在县南,又南曰小冈山,与凤山县接界。
木冈山:在台湾县东北三十三里,与嘉义县相接,巍峨特耸,其顶常戴云雾,天气清明,始见山形,其峰上与天齐。通志:台湾之山,此最高大,为一府诸山之祖,亦县治之主山也。北至茑松溪,则为嘉义县界。山之南有番仔湖山,拔地而起,与木冈山势相联属。按舆图,台郡北自鸡笼山,南至沙马矶头,二千余里,东偏负山,西面临海,其山蜿蜒不断,总名大山,亦总呼为木冈山。
阿猴林山:在凤山县东,林木茂密,渐入番界。
赤山:在凤山县东十里。上有汤池。旧志:去府一百四十里。通志:陂阤平衍,时有火出其上。由此而南,悉属番社。又凤弹山东北一山,土色纯赤,亦曰赤山。
观音山:在凤山县东南十五里。旧志:有水西流,入小冈山水。通志:在阿猴林西北,起伏盘曲,中峰屹立,若菩萨端坐,众小峰拱峙于侧,故名。又七星山,联络观音山之北,七峰皆戴石如星。
傀儡山:在凤山县东南六十里,土番所居,呼为“加唠”。通志:在县治东,冲霄耸起,常带云雾。舟行至澎湖,天气晴霁,即见此山。重冈复岫,皆人迹所不到。总呼为傀儡山。野番出没于此。其分支为北叶山,自是而南为蜈蜞岭。其左为琅峤山,又南而直抵于波涛中者为沙马矶。自矶回转而东,有两峰并峙,高出天表,为纲卒山、老佛山。由二山络绎而北,累累不绝,又有朝华离山、大柴高山、霄马于山、大乌万山,皆背立傀儡山之后,俯临海中。
毘南谧山:在凤山县东南二百二十里,亦曰卑南觅山。旧志:山连延高峻,上多松杉,人迹不至。夜望之,有光如火。又金山,在县东境外多罗满港内,相传产金。又大女觅山,有芋叶大如屋,土番珍之。
沙马矶头山:在凤山县东南二百三十里海滨。其南有仙人棋盘石,亦曰仙人山。旧志:山形如城,下可泊舟;水退时,有礁状如马。通志:吕宋船往来,皆以此为指南。
凤山:在凤山县南三十里,形若飞凤,县以此得名。旧志:上多巨石,嵚崎玲珑。通志:旁有二小峰如翅。又东北有数小峰如卵,曰凤弹山;西南山冈曰凤鼻山,邑治之对山也。
虎仔山:在凤山县西南七里滨海,亦曰打鼓山,俗呼为打狗山。旧志:北去府治百里,下为打狗仔港,冬产青鱼。通志:山特峙海滨,旧有番人居之。明嘉靖间,流寇林道干为俞大猷所逐,遁入于此;后从海道逃入占城,其遗种尚有存者。今水师营垒尚在。由此山蜿蜒而下,势若长蛇,为蛇山,在邑治右。又旗后山,在打鼓山西南临海上,为渔人采捕处。其参差隔海,列于打鼓左右者,西有石佛,石佛北有石塔,南有凉伞礁,皆屹立海中;舟人经此,必鸣金焚纸,以祭海神。
七鲲身山:在凤山县西北。通志:自打鼓山穿田过港,逶迤六十余里,平地中结为七峰,如鲲鱼鼓浪。其山无石,皆沙土,上多杂木,苍翠可观。
半屏山:在凤山县北七里。通志:自台湾县大小冈山迤逦而南,近附于县治者,为半屏山,形如画屏,故名。莲花潭直过其下,悬岩陡立,又呼为半崩山。又县左有龟山,近接半屏山,中多乔木,繁阴密荫,望之蔚然深秀。又漯底山,在半屏山西北,平原中一邱浮出,其顶宽平,上有小窍出水,若无底然。
滚水山:在凤山县东北。旧志:在冈山南二十余里,下有汤泉,广五十余亩,泉源沸突,微有硫气;流潴为潭,周数十里,有山环障,中起三洲,古木森列。居民决水灌田,饶沃数千顷。通志:有大小滚水二山,相距十里许,上有浊泥水滚出。
火山:在嘉义县东二十五里玉案山东稍南。通志:山多石,石隙泉涌,常有火出水中。
大武峦山:在嘉义县东南。通志:由彰化县大遁山,南奔七百余里,山脉停驻,挺为是山,特立圆秀可爱,县治之主山也。又牛朝山,在县西北十里。通志:由大武峦迤逦而西二十余里,横冈如带,近贴县治之背,复自右旋左,尾一小山,逆列水口,为邑治锁钥。按大武峦即诸罗山。旧志:山在县东,地最肥饶,县治其麓,多熊豕獐鹿,县之得名以此。
玉山:在嘉义县东南大武峦山之后。色白如银,北与彰化县之水沙连内山接。通志:三峰并立,高出群山,为大武峦后障,终岁云封其顶,惟冬日晴明可见,顷刻烟雾复合矣。
多侣居山:在嘉义县东南。旧志:在天兴州东北百余里,山极高峻,盛夏雪消,流成瀑布。
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南。通志:山极辽阔,内有八社;又东南为大龟佛山,同为邑治左肩;又东为肚武膋山,为番米基山。
马椆山:在嘉义县东南二十里。通志:自半月岭而南,又西转为关仔岭,山径仄如天险,下有汉人耕种其中;相近有粪箕湖山。又小龟佛山在粪箕湖西南,下有古树高数丈,相传有神附焉,居民皆徙数里外。东南为赤山,土色皆赤。按此与旧志龟佛山异;旧志谓山东临中港者,今为彰化县山。
玉案山:在嘉义县东南三十里。通志:山自东而折于南,居邑左臂,为学宫对山,旧名玉枕。又嵌头山在玉案山东北,其西南为笔架山。又有翁上天山,如老翁扶杖欲行状。又西为半月岭。
大武垄山:在嘉义县东南六十里。通志:山绕玉案山后,与学宫遥对。又西北为五步练山,峭险不容足。相并为消离山,其支峰联络于南为鹿驭山、东西烟山、虎头山、内茄拔山、琅包山,下有旷埔,汉人多耕种其中。
南马仙山:在嘉义县南。通志:山势腾空卓立。其南为乌山,西南为芋匏山、罗汉门山、猴洞山,山有大石洞,洞外旧属台湾县,雍正三年,割东南界至罗汉门归诸罗县,以分水岭为界。
大福兴山:在嘉义县东北。通志:一名大目根山,与覆釜金山同为县治右肩。又东为枋仔岸山、鹿楮山、打利山、鹿仔埔山,则为邑右之外辅。
叶仔林山:在嘉义县东北七十里。通志:与大武峦山相接,自东旋北,居嘉义县右臂。稍北为鼎盖梁山,为梅仔坑山,又北为尖山、子山,又北为奇泠岸山,又北为彰化县界。
寮望山:在彰化县,其麓旧为半线营,今为县治。通志:山北为猫罗社,东南为猫罗山。按旧志有打猫山,在嘉义县东北百余里,多巨木鸟兽,当即猫罗山也。
半线山:在彰化县东。旧志:在废半线司东,美田畴,利畜牧,产樟栗可造舟楫;明末海寇林道干窜此。
大武郡山:在彰化县东南四十里。通志:去大鸡笼七百余里,在虎尾溪之北。山之西南,有大武郡社,社东为南投山;有社二:溪南曰南投社,溪北曰北投社。又有阿拔泉山、竹脚寮山,内有林冀埔,汉人耕种其中。上有九十九尖峰,玉笋排簇天际,下为大吼山、栲栳山。又东北为水沙连内山,南与嘉义县之玉山相接。又西隔一溪,为扑仔篱山。
牛相触山:在彰化县东南六十五里。通志:南北两峰,如牛奋角相触,中隔小溪。溪南为嘉义县斗六门界,溪北为县之大武郡山界。
倒旗山:在彰化县北。通志:山形如旗。由宛里山而北,渐逼于海,小峰错落,与倒旗相连者为礁荖叭山。
岸里山:在彰化县北。通志:山深险,其东北即南日山、猫盂山。
大肚山:在彰化县北。旧志:在废半线司北。山形圆耸,下有大肚溪。通志:与寮望山对峙。山后为猫雾拺社,其北为沙辘山、铁砧山、宛里山。
南嵌山:在彰化县北南嵌社,东为太平山、猫里山、椰里历山、交眉山。
南山:在彰化县北竹堑社之南。通志:相近为小凤山,与眩眩山形势相属,下为竹堑埔,汉人耕种其中。东为佑武乃山,极高大,与合欢大山障蔽南日诸山之后,遥接干豆门诸社及查内山。按府志,干豆门作关渡门。
大遯山:在彰化县北。通志:由小鸡笼蜿蜒而南,矗起屼立于淡水港之东北,即奇独龟仑山也;烟霏雾霭,峰峦不可枚举。
圭州山:在彰化县北大遁山之南。旧志:在海滨淡水城东。
硫黄山:在彰化县北,近淡水城。旧志:山下常有火光,日照之,气能伤人,土可煎硫,一名磺山。通志:山在大遁山东,内有鸡柔山,外为北投社,西极港口,循港逆折而东为干豆门。
八里坌山:在彰化县北淡水城西。旧志:上有古铁猎,触之则病。通志:自干豆门穿港而西,山势雄伟,杰出于淡水港之东南。
大鸡笼山:在彰化县北海中鸡笼城之南。旧志:下有港甚宽广,可容巨舟数十。红毛尝筑城于此。山在港东,一望巍然,为全台祖山,凡往来日本洋船,皆以此山为指南。其西有金包里山,山背有二石对峙,曰旗杆石。又西有小鸡笼山,亦曰鼻头山,峻峙海滨,有石中空,曰石门。
山朝山:在彰化县东北。通志:自大鸡笼分支,东渡八尺门港,双峰遥峙,高不可极。山南为生番三十六社,居噶玛兰地,人迹罕到。其南为买猪末山。两山相去百余里。又南为哆罗满社山,东南为噶玛兰山。又南为黑沙晃山,为崇爻山,二山皆极高大,内有生番十社,亦人迹所不到。又南袤接凤山县之毗南谧山界。噶玛兰,旧作蛤仔滩,今改。
澎湖岛:在台湾县西大海中,西与泉州金门相望。唐施肩吾有澎湖诗。宋时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澎湖,烟火相望。元史:漳、泉、兴、福四州界内,澎湖诸岛与琉球相对,水至澎湖渐低,近琉球则谓之“落漈”,其水趋下不同,最为险迅。至元二十八年,闽人吴志斗言,欲伐琉球,宜就澎湖发船。明年,自汀州渡海伐之,不克,还驻澎湖。旧志:山形平衍,东西约五十里,南北约二十里,周围小屿颇多。自泉州府城东出海,三日可至。至元末置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尽徙屿民,废巡司而墟其地。嘉靖中,海寇曾壹本、林凤等据为巢穴。万历二十年,以倭犯朝鲜,增设戍兵。三十七年,红夷一舟阑入澎湖,久之乃去。天启二年,有高文律者,乘戍卒单弱,以十余船突据澎岛,遂因山为城,环海为池,肆毒于漳、泉沿海之地,要求互市。巡抚南居益遣兵分三路进剿,大破其兵,乃复澎湖。议于稳澳山开筑城基,东西南各留一门,北设炮台。本朝顺治中,郑成功保据厦门,兼有澎湖。后取台湾,倚为重镇。设安抚司,领巨舰二百,精兵二万拒守。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帅舟师南征,抵八罩水,进攻澎湖,因风纵火克之。通志:澎湖岛,古称三十六屿,泛若水中之凫,下有三十澳。其最大而居中者曰大山屿,纵横各三十余里。屿之东偏日香炉屿,西偏曰雁净屿,曰沙墩屿,北偏曰奎壁屿。山外曰锭钩屿,产紫菜,曰鸡肾屿,曰员背屿。又北曰鸣屿,曰白沙屿。最北曰屈爪屿、吉贝屿。其最西有目屿。屿之东有姑婆屿、铁砧屿、土地公屿、金山屿、空壳屿。而正西为西屿、丁字门屿。稍北为镇海屿。东则大仓屿。西屿之后,有四角屿、鸡笼屿、桶盘屿、虎井屿。转而南,有花屿、草屿、大猫屿、小猫屿、南屿、头巾屿、八罩屿;屿周三里余,居民稠密。北为狗沙屿,相对为将军屿。稍西为岑圭屿,后为船帆屿、后埭屿。其南曰东屿平,曰西屿平,二屿居南屿之东,而平分一水,故名。其下流曰味银屿,曰钟仔屿。又东曰东吉屿,曰西吉屿,参其中曰锄头增屿。渡海者必由二吉以入,盖入台之指南也。总计屿实四十有五云。按奎壁屿,旧志作龟壁山。员背,府志作员贝,亦称湾贝。
小琉球屿:在凤山县南一百里下淡水南大海中。旧志:屿周二十余里。通志:突起一峰,盘郁苍翠,中无人居,多产椰子竹木,下多巉岩巨石,大舟湾泊甚难,盖凤山县之水口也。
浪峤南屿:在凤山县南二百四十里,一名琅峤山。旧志:自沙马矶头,一潮水可至,远视微茫,舟人罕至,土番所居,地宜羊,去下淡水三百余里,多瘴气。


历史广西包括湛江和海南岛,为什么划给广东这么多地方?
广西这个名字,直到元朝晚期的时候才出现。在元朝晚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中央才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的开始。当时元朝都是沿袭宋朝的制度,把粤西与海南归于湖广行省管辖。在明朝初年,由于广西沿海一带海盗横行霸道,倭寇侵略富裕的东南沿海一带。再加上明朝初年广西爆发的由瑶族为主的少数...

“七子”被割让时及后来回归祖国的历史
九龙司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北京条约》将其割出,同香港岛一起回归。威海卫在甲午战争时被日军占领后由英国占领,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重新占领,抗战胜利后与1945年回归祖国。旅顺·大连是在甲午战争时期被日军占领,后由俄国占领,与1955年回归祖国。广州湾是在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

珠海历史
以后珠海境内由广东省管辖的红旗、平沙农场划归珠海。珠海市行政管理范围包括香洲区、斗门县和三灶、万山、平沙、红旗、淇澳、珠梅港、横琴六个管理区。 珠海地处海边防,历史上都是军事要塞。南宋末年,是元军与宋军交战之地。明天启元年(1621)官府为“制澳夷”(指占据澳门的葡萄牙)在前山建立新寨,称“前山寨”,...

求关于广州湾的历史 急急
1943年2月,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短暂日伪政权。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于中法交涉,9月21日中华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广东省辖市。1984年6月,成立县级区政府,属湛江市辖 ...

广州湾广州湾的相关历史
白瓦特城”。这一时期的历史,如同“满洲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之一,至今仍引发人们的反思和警醒。尽管岁月流逝,但法国留下的西式建筑如法国公署楼、教堂等,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提醒着人们那段不能忘记的过去。湛江,特别是广州湾,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维护国家尊严。

明朝时期越南的历史
安南的形势在明朝初年风云突变。在靖难之役的同时,越南陈氏王朝的国王被迫禅让王位给了黎姓权臣。黎氏父子先后称帝,大肆屠杀陈氏王族后裔。明成祖朱棣时明朝兵力最强,在越南陈氏王朝出现内乱时南征获胜,平定了整个交趾并设立郡县,越南史书将此间称为“亡国”期。明成祖死后,仁、宣两帝都无法镇压或安抚...

早期加拿大的历史,要关于17世纪到20世纪的!越详细越好!
在一九一四年之前,加拿大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九O五年在西部增设了阿伯塔和沙斯卡曲湾两个省。 在一九一一年的联邦大选中,洛里埃的自由党被以罗伯特.博登为首的保守党击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民间对自由党签订的,由美国首先提出的贸易互惠条约感到不满,而博登充分了选民的民族情绪。 博登政府因为提倡加拿大经济民族...

广州湾的历史沿革
明清两代,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尤以葛布著名。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Bayard)为避台风闯入广州湾(清朝广东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汛以南的一个村坊及其附近的港汊海面区域)。为这一深水良港而动心,献书法政府租借广州湾,揭开了广州湾殖民地历史的序幕。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瓜分...

双湾省是什么意思?
见证着这个地方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总之,双湾省是一个兼具自然美景、经济实力、文化底蕴的优秀地区。它的发展不仅有益于本省的繁荣与进步,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和力量。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双湾省将继续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福祉。

广西北海湾历史
据统计,到2008年底,广西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91个,总吞吐能力达9420万吨。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港口总体规划》,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010年为1亿吨,2020年为3亿吨。2012年,广西北部湾港吞吐量174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3.8%,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2013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

阳原县17857021102: 了解一下台湾往事历史上台湾几割几战?介绍一下台湾的历史好吗?谢谢
弓旺宁神: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

阳原县17857021102: 清朝设置台湾府是什么时候?
弓旺宁神: 台湾府设置於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 台湾建省之前,台湾府是清治时期台湾地方行政的最高负责单位,光绪11年(西元1885年)建省后,台湾府管辖地区被限缩至仅剩台湾中南部,北部则增设台北府,光绪13年(西元1887年),台湾南部增设台南府,台湾府管辖范围仅剩台湾中部

阳原县17857021102: 历史上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始于什么时候 -
弓旺宁神: 历史上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始于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1887年台湾建省行政工作完成, 下设三府十一县三厅一直隶州,省会设于彰化县桥孜图(今台中),1894年省会移至台北.刘铭传在台湾积极推行洋务运动,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台湾现代化事业进展颇多,在马关割台前已是中国现代化最进步的省份之一.

阳原县17857021102: 台湾历史简介二十字左右 -
弓旺宁神: 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

阳原县17857021102: 台湾府什么时候设立
弓旺宁神: 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南设府,称台湾府,隶属福建,辖台湾、凤山、渚罗三县.至此,福建增为九府建制(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台湾九府),史称“九闽”.

阳原县17857021102: 台湾名称的由来,为何会叫台湾呢?或有其它名称吗?
弓旺宁神: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它的名称多有变化. 早在春秋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

阳原县17857021102: 请告诉我一下台湾的历史发展进程,好吗?拜托拉!谢谢了!还有请快一点! -
弓旺宁神: 郑成功---康熙(施琅)---清灭亡,日本占据殖民---国共内战,蒋介石溃退台湾---国民党在台执政50年,民进党赢得8年执政---现在马英九

阳原县17857021102: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那些历史史实可以说明? -
弓旺宁神: 台湾: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等人率兵到达夷州(今台湾);元朝时,设立了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清朝时,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