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方面的事)

作者&投稿:相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茶文化的问题~

  1.茶叶的起源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缁嶙饔谩?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2、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3、饮茶发源地点的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4、发明饮茶的方式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1.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5、茶树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一.起源及原产地
  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
  有三个方面: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2.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参考;

http://rest.tw128.com/leisure/coffee/news-web-html49-10698.htm
茶的知识
茶叶基本成份: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1,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2,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3,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维生素:
1,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2,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其他机能成份:
1,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2,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3,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茶叶的选购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 1.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 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细紧有锋苗 紧细尚有锋苗 尚紧实 尚紧 稍松 粗松 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 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 4.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 5.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笼统的介绍。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若是特别偏好某种茶,最好查找一些该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点,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 所在了。国内茶叶品种车载斗量,非专业人士,不太可能每种茶都判断出好坏来,也只是取自己喜欢的几种罢了。我不太在各处的茶叶店买茶,一般是在产地或者是茶艺馆里买,所以一到春天就到处跑。产地的茶总的来说较纯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艺的差别,使得茶叶质量有高低之分。茶艺馆里的茶,价钱比外面的贵出许多,但这里比较容易找到好茶,一则是可以试过知其好坏,二则比较好的茶艺馆的茶,本身就是经过认真挑选的,若无法到产地购茶,也不失为一个选择。还有就是一些比较大的茶庄,可以当场试茶。如果对某种茶很有鉴别能力,则可以到茶叶批发市场去购买,那里的茶,相比于小茶叶店,比较新,且可选的种类多,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我自己的经验,这里一般不太容易找得到非常好的茶,特别是绿茶。因为特级绿茶价钱偏高,茶叶批发市场和小茶叶店因成本的缘故都较少经营,好茶多数被大的茶庄和茶叶公司收购。
茶文化知识

--------------------------------------------------------------------------------

www.tw128.com 2005-12-30 20:55:23 中国食通餐饮网




公元前52年,西汉甘露三年,蒙心当地农民吴理真,把蒙山野生茶树七株植于蒙顶上清峰,经过人工驯化,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履其上,久凝不散。

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吴理真的名字和茶一起代代相传,宋孝宗淳熙13年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吴理真和唐代茶圣陆羽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奠基人,在茶叶生产实践和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代元和年间,蒙顶茶被列为贡品,蒙顶名茶被誉为“天下第一茶”。《膳夫经手录》(杨烨 公元816年)记有:“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年前束帛不能易1斤先春蒙顶”。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琴茶诗》中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放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渌水”是唐代宫庭和文人雅士中部名度高的词牌,蒙顶茶在当时被认为是贡茶中的佼佼者,自居易把能品蒙项茶听渌水之曲视为人生快事,有了这样的生活,其它的事都无足轻重了。

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蒙山写下了一首《白云岩茶诗》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黎阳王知道蒙山茶是茶中极品,采到蒙山看到,蒙山终年云雾缭绕,烟雨蒙蒙,大地一声春雷,冰雪消融。大地复苏,集天地之灵气的蒙出茶,新芽萌动,采下制成茶,鲜嫩洁净不染见尘,用即将沸腾的水冲泡,其味胜于奶酪,茶圣陆羽能品尝到这样的好茶,一定会说蒙项茶不愧是天下第一茶。

诗人陆游把会不会品茶作为划分雅士和俗人的标准,他在诗中写道:“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诗中的蒙山茶和顾沼紫笋茶是唐朝被称为天下第一和第二的茶。和刘禹锡“何况蒙山顾沼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诗指的是同样的茶。

末代各地争做“贡茶”仅四川贡茶品种就有的种之多,前八位均出自蒙山,如“五花茶、圣扬花、吉祥蕊、雷鸣、雀舌、雾钟、露芽、谷芽”。

仁宗帝的宰相文颜博赞蒙山茶“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诗画家文同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诗句。乐史有“蒙山茶为天下所称”的记述。

宋代蒙顶茶,名声在群芳之上,民间认天下水以扬子江洽泉水第一,茶以蒙项茶为第一,茶水相论提并论,说明蒙顶茶知名度之高,故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说,非后人所理解的蒙山茶须用扬子江中水来冲泡。

1734年,皇室正式把蒙山仙茶作为祭祀天地和祖先用,当时采摘仙茶的礼仪,沈廉在《退笔录》中是这样记载的:每至清明,由县令择吉日 率名山墙僧朝服登山,至上清峰,命僧会司率蒙山十二采茶僧,焚香礼拜后入园,摘其嫩叶三百三十五片,炒制后装入两只银瓶称“帮贡”。大五峰采叶制成颗于茶装十八只锡瓶,称“陪贡”或“凡种”,用木箱装好,裹以黄续,盖官印,择古日,派人昼夜兼程送往京都,沿途州县均谨慎护送。

皇帝用“仙茶”祭把天地和祖先,陪茶赐给皇宫的达官贵人,这种贡茶仪式沿袭至清末。并将蒙山仙茶园封为“皇茶园”以石栏围之。并立碑记述甘露祖师植茶史,民国24年碑毁园存,传说仙茶凡人不可采饮,有一官吏愉饮仙茶,当场被雷击毙,终日有白虎巡守,当时有关仙茶的传说很多,神秘幕测。
蒙山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贡茶历史从未间断过,这在中国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研究中国茶史,茶文化的中外学者、专家都对蒙山作了极高的评价。

蒙出的名茶是中国名茶宝库中一颗摧灿明珠,它以制工独特,滋味鲜醇,文化底蕴丰厚而名扬中外。
中国十大名茶:狮峰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出银针、蒙顶甘露、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黄山毛峰、顾堵紫笋、信阳毛尖。都是生长于灵山秀水之间,和多种植物共生,优势互补,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以说是至清至洁不染凡尘。名泉伴名茶,这些茶都与好的泉水相伴,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十分珍贵。
这些茶都采制于清明前,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每斤成品茶约有茶芽4—5.5万个,采摘一斤成品茶的原料需人工10一15个,采摘标准十分严格,雨、露水芽不采,病芽不采,除君山银针外,芽叶长度都在l.5—2厘米之间,不够或超过长度的都不采,每个芽头必须由熟练的采茶姑娘用食指和姆指挟住从茶树上折下来,而绝不能用指甲去掐。制作时锅的温度不低于140℃,投叶量部在鲜叶1斤以内,制作1斤成品茶需8一10道工序,约需4—6小时,全系统手工制作,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这些名茶除了出自优越的生态环境外,多年来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己形成了独特风格,扁形茶、外形扁平黄亮,卷形茶紧、细、卷曲披毫,针形茶紧、细、圆、直、显毫,称得上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饮茶也是这样,不象日本的茶道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中国饮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饮,即是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其它水果或药材,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不在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香与真味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菜来喝。

清饮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可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中国饮菜的最高境界,称为“茶道”。

唐代卢全的“七碗茶歌”,把饮茶从解渴到修身养性的逐渐升华,作了最好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徐徐两腋轻风生。对茶的领悟,我们达到了何等层次,这首茶歌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在寄情于茶,融情于茶,忘情于茶中的层次。

要泡出一杯好茶,还须有好水,陆羽在《茶经》中将水分为三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山水,要找钟乳滴下或石油溢出的。这种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水质适中,干净卫生无异味;江中水因有色是易产生腥味,应取远离人群的用,早水易生淤泥,应取常有人汲取的用。

泡茶的水,以锅边有涌泉珠子一样向上冒时的温度最好,称“二沸水”,水煮到有鱼目一样的小水泡向上冒时称一沸,这时水太嫩,茶的内含物不易溶于水,不能泡出茶的真味,锅里的水象波涛翻滚的水称“三沸”,这样的水太老,不宜泡茶,幼嫩的芽叶易烫熟,产生熟汤,同样会失去茶的真味,水的温度的最好掌握在85℃至盟。92℃之间。

品茶时,茶具十分重要,陶瓷茶具古朴、典雅,最够品味。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泥质细腻,透气性好,可三天不夺茶味,名师所制茶具集工艺、美术、雕刻、书法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选购紫砂壶时,先要“读壶”、嘴出水时要成圆柱形,收水、放水自如不溅水花,将壶倒扣于桌面,壶嘴、壶口、壶把平贴桌面,这样的壶称“三山齐”,用盆装满清水,空壶放水面,不左右摇摆,更不翻沉水底,这种壶极其珍贵,往往可望不可求。江西景德镇的瓷茶具也不失为好茶具,其中以薄、轻、透的乳白色青花茶具为上品,透气性能极好,茶汤较长时间不会变,用作接待茶友十分高雅。这种茶具以“三才杯”最适合品茶,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泡好茶,盖上盖为合,意指品茶时占齐了“天地人和”。

家庭接待客人时,主人将不可多得的好茶先让客人欣赏一番,亲自当客人的面洗涤茶具,然后将茶用茶匙投入高雅的“三才杯”中,用刚烧好的水润茶、洗茶。然后,用壶将水冲至七分满,坐下请客人先品茶,边品茶,边交谈,当茶饮至剩三分之一时续水,这样既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也显得主人高难有修养。切忌把水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水斟自七分满,意为“七分茶,三分情”。

选购名茶时,首先要对茶的商品知识有所了解,名茶必须是春茶,外形要紧细显毫,汤色要黄绿明亮,香味纯正,滋味要鲜爽,泡好后要全芽整叶、鲜活。成品茶的干度,以食指和拇指捏,成粉末状为标准。手捏成颗粒状茶的水份含量过高,只能存放一个月左右,手捏成条状的茶属劣质茶。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梁启超甚至把是否爱好喝茶看做国籍的象征。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在谈饮茶时说:“我爱喝茶,茶是我每日必备的饮料,我从早到晚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茶,倘若我得挥笔对茶赞颂一番,我要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我还要说:“如果没有杯茶在手,我就无法感受生活,人不可无食,但我尤爱饮茶。”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讲得更具普遍性,他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河一项同类型的人类文明”。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从远古时代神龙尝百草,发现了茶,到现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茶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走过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每一页都浸透着茶香,中国茶文化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球有50多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样地,被誉称为“茶的祖国”;世界各国,凡提及茶事者,无不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陆羽一一茶经:(公元)旦58年左右(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Chi),号竞陵于,桑宁翁,东冈子,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入,一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一一《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把为“茶神”。
(茶):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很多,劈成细丝,可以作绳子,又可织夏布。(茶)是一种有香味的液体,存在相桶类的果皮中,供制香料。
茶的成份,及药用价值(功效)

茶:由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茶碱1蛋白质及多酚类化合物。

(1)少睡(2)安神门)明目(4)清头目(5)止渴生津(6)清热(7)消暑(8)解毒(9)消食瓤o)醒酒(H)去肥腻(邀)下气瓤3)利水瓤4)通便(15)治痢(16)去痰门7)祛风解表门8)坚齿门9)治心痛(20)疗疮冶瘦峻赡疗饥(22)益气力(23)延年益寿(24)

其它

茶的分类:按颜色分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按制作工艺:发酵茶、半发醇茶、轻微发醇茶、不发酵茶。

中国茶叶包括:基本茶类和露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燕青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露工茶类包括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饮品茶。



茶文化知识

公元前52年,西汉甘露三年,蒙心当地农民吴理真,把蒙山野生茶树七株植于蒙顶上清峰,经过人工驯化,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履其上,久凝不散。

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吴理真的名字和茶一起代代相传,宋孝宗淳熙13年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吴理真和唐代茶圣陆羽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奠基人,在茶叶生产实践和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代元和年间,蒙顶茶被列为贡品,蒙顶名茶被誉为“天下第一茶”。《膳夫经手录》(杨烨 公元816年)记有:“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年前束帛不能易1斤先春蒙顶”。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琴茶诗》中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放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渌水”是唐代宫庭和文人雅士中部名度高的词牌,蒙顶茶在当时被认为是贡茶中的佼佼者,自居易把能品蒙项茶听渌水之曲视为人生快事,有了这样的生活,其它的事都无足轻重了。

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蒙山写下了一首《白云岩茶诗》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黎阳王知道蒙山茶是茶中极品,采到蒙山看到,蒙山终年云雾缭绕,烟雨蒙蒙,大地一声春雷,冰雪消融。大地复苏,集天地之灵气的蒙出茶,新芽萌动,采下制成茶,鲜嫩洁净不染见尘,用即将沸腾的水冲泡,其味胜于奶酪,茶圣陆羽能品尝到这样的好茶,一定会说蒙项茶不愧是天下第一茶。

诗人陆游把会不会品茶作为划分雅士和俗人的标准,他在诗中写道:“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诗中的蒙山茶和顾沼紫笋茶是唐朝被称为天下第一和第二的茶。和刘禹锡“何况蒙山顾沼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诗指的是同样的茶。

末代各地争做“贡茶”仅四川贡茶品种就有的种之多,前八位均出自蒙山,如“五花茶、圣扬花、吉祥蕊、雷鸣、雀舌、雾钟、露芽、谷芽”。

仁宗帝的宰相文颜博赞蒙山茶“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诗画家文同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诗句。乐史有“蒙山茶为天下所称”的记述。

宋代蒙顶茶,名声在群芳之上,民间认天下水以扬子江洽泉水第一,茶以蒙项茶为第一,茶水相论提并论,说明蒙顶茶知名度之高,故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说,非后人所理解的蒙山茶须用扬子江中水来冲泡。

1734年,皇室正式把蒙山仙茶作为祭祀天地和祖先用,当时采摘仙茶的礼仪,沈廉在《退笔录》中是这样记载的:每至清明,由县令择吉日 率名山墙僧朝服登山,至上清峰,命僧会司率蒙山十二采茶僧,焚香礼拜后入园,摘其嫩叶三百三十五片,炒制后装入两只银瓶称“帮贡”。大五峰采叶制成颗于茶装十八只锡瓶,称“陪贡”或“凡种”,用木箱装好,裹以黄续,盖官印,择古日,派人昼夜兼程送往京都,沿途州县均谨慎护送。

皇帝用“仙茶”祭把天地和祖先,陪茶赐给皇宫的达官贵人,这种贡茶仪式沿袭至清末。并将蒙山仙茶园封为“皇茶园”以石栏围之。并立碑记述甘露祖师植茶史,民国24年碑毁园存,传说仙茶凡人不可采饮,有一官吏愉饮仙茶,当场被雷击毙,终日有白虎巡守,当时有关仙茶的传说很多,神秘幕测。
蒙山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贡茶历史从未间断过,这在中国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研究中国茶史,茶文化的中外学者、专家都对蒙山作了极高的评价。

蒙出的名茶是中国名茶宝库中一颗摧灿明珠,它以制工独特,滋味鲜醇,文化底蕴丰厚而名扬中外。
中国十大名茶:狮峰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出银针、蒙顶甘露、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黄山毛峰、顾堵紫笋、信阳毛尖。都是生长于灵山秀水之间,和多种植物共生,优势互补,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以说是至清至洁不染凡尘。名泉伴名茶,这些茶都与好的泉水相伴,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十分珍贵。
这些茶都采制于清明前,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每斤成品茶约有茶芽4—5.5万个,采摘一斤成品茶的原料需人工10一15个,采摘标准十分严格,雨、露水芽不采,病芽不采,除君山银针外,芽叶长度都在l.5—2厘米之间,不够或超过长度的都不采,每个芽头必须由熟练的采茶姑娘用食指和姆指挟住从茶树上折下来,而绝不能用指甲去掐。制作时锅的温度不低于140℃,投叶量部在鲜叶1斤以内,制作1斤成品茶需8一10道工序,约需4—6小时,全系统手工制作,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这些名茶除了出自优越的生态环境外,多年来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己形成了独特风格,扁形茶、外形扁平黄亮,卷形茶紧、细、卷曲披毫,针形茶紧、细、圆、直、显毫,称得上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饮茶也是这样,不象日本的茶道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中国饮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饮,即是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其它水果或药材,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不在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香与真味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菜来喝。

清饮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可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中国饮菜的最高境界,称为“茶道”。

唐代卢全的“七碗茶歌”,把饮茶从解渴到修身养性的逐渐升华,作了最好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徐徐两腋轻风生。对茶的领悟,我们达到了何等层次,这首茶歌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在寄情于茶,融情于茶,忘情于茶中的层次。

要泡出一杯好茶,还须有好水,陆羽在《茶经》中将水分为三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山水,要找钟乳滴下或石油溢出的。这种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水质适中,干净卫生无异味;江中水因有色是易产生腥味,应取远离人群的用,早水易生淤泥,应取常有人汲取的用。

泡茶的水,以锅边有涌泉珠子一样向上冒时的温度最好,称“二沸水”,水煮到有鱼目一样的小水泡向上冒时称一沸,这时水太嫩,茶的内含物不易溶于水,不能泡出茶的真味,锅里的水象波涛翻滚的水称“三沸”,这样的水太老,不宜泡茶,幼嫩的芽叶易烫熟,产生熟汤,同样会失去茶的真味,水的温度的最好掌握在85℃至盟。92℃之间。

品茶时,茶具十分重要,陶瓷茶具古朴、典雅,最够品味。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泥质细腻,透气性好,可三天不夺茶味,名师所制茶具集工艺、美术、雕刻、书法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选购紫砂壶时,先要“读壶”、嘴出水时要成圆柱形,收水、放水自如不溅水花,将壶倒扣于桌面,壶嘴、壶口、壶把平贴桌面,这样的壶称“三山齐”,用盆装满清水,空壶放水面,不左右摇

  洞庭碧螺春
  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出产一种"铜丝条,螺旋 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据清王彦 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 见异。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 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吴俗 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 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己卯,车驾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说起碧螺春茶的来历,民间有两个动人的传说。

  一是说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 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喜欢唱歌,又 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唱起歌来像甘泉直泻,逗得 大伙非常欢乐。这歌声打动了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 上的一个小伙子,名叫阿祥。这阿祥长得魁梧壮实, 武艺高强,以打渔为生,为人正直,又乐于助人,方圆 数十里,人们都夸他、爱他。碧螺常在湖边结网唱歌, 阿祥老在湖中撑船打鱼,两人虽不曾有机会倾吐爱慕之情,但心里却已深深相爱,乡亲们也很喜欢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给乡亲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有一年初春,灾难突然降临太湖。湖中出现一条 凶恶残暴的恶龙,狂风暴雨,兴妖作怪,还扬言要碧 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宁。阿样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保护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护心爱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难! 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渔叉,悄 悄潜到西洞庭山,见恶龙行凶作恶之后正在得意地 休息,阿祥乘其不备猛窜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把手 中渔叉直刺恶龙背脊。恶龙受了重伤,挣扎了一下, 就张开血放大口,加倍凶狠地向阿祥扑来。阿祥高举渔叉勇猛迎战,于是一场恶战展开了,从晚上杀到天明,从天明又杀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山上、湖里留下了斑斑的血迹,直到斗了七天七夜, 阿祥的鱼叉才刺进了恶龙的咽喉,这时双方都身负 重伤,精疲力竭了,恶龙的爪子再也拾不起来,而阿 祥的鱼叉也举不动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过去。

  乡亲们怀着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来,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绞,为了报答阿祥救命 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抬进自己家中,由她亲自照料。 碧螺姑娘千方百计为他治疗,日夜陪伴在床边,细心 加以照料,当阿祥痛苦的时候,还轻轻地哼着最动听 的歌。可是,阿祥的伤势仍一天天恶化。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边,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话要向姑娘倾诉啊,可是虚弱的身体使他说不出话来, 他只能用无限感激的目光凝视着姑娘。

  碧螺姑娘更是焦急万分,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 访医求药,仍不见效。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过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 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和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 它培育好,让以后的人们知道阿祥是如何为了人民 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牺牲的!接着就给 小茶树加上些肥,培了些土。以后她每天跑去看看, 惊蛰刚过,树上就长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爱,在寒冷的气温下,碧螺怕芽苞冻着,就用小嘴含 住芽苞,这样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至清明前后,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叶。姑娘看着这些 嫩绿的芽叶,自言自语地说:"这棵茶树是阿样的鲜 血滋润的,是我会唱歌的嘴含过的,何不采些回去给 阿祥喝,也表达我的一番心意。"于是采摘了一把嫩 梢,揣在怀里,回家后泡了杯茶端给阿祥。说也奇怪, 这茶刚倒上开水,就有一股纯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闻了精神大振,一口气把茶汤喝光。香喷 喷、热腾腾的菜汤,好像渗透到了他身上每一个毛 孔,感到有说不出的舒服。他试着抬抬手,伸伸腿,惊 奇地说:"好怪啊!我简直可以坐起来了!这是什么 妙药,真比仙丹还灵呢。"姑娘见此情景,高兴得热泪 直流,也来不及拿竹篮盛器,飞奔到茶树边,一口气 又采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体温使芽叶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轻轻搓揉,然后泡给阿祥喝。如 此接连数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终于坐起来了,拉着姑娘的手倾诉自己爱慕和感激之情,姑 娘羞答答地也诉说自己对阿祥的敬爱之心。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 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憔悴 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一天她倒在阿祥怀里,带着甜 蜜幸福的微笑,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繁殖培 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 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二是说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 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 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 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 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 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 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 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 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 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 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 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 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 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 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 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 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 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 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 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 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 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 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 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 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 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 "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铁观音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还有一些传说与以上两种传说类似。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故而茶名之中有“观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铁”字,又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铁色”之光,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茶色如铁”。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内安溪”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群山环抱,土质大都是红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卷曲紧结,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悠长,品之滋味浓郁,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安溪铁观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得烟霞之华,食之能治百病”。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寿,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冲泡之后,量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都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孩这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猛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
  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猛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成"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龙井茶的传说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龙井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关“龙井”和“十八棵御茶”的传说可以反映龙井茶的历史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神童仙女,吹奏弹唱,奉茶献果,往返不绝。正当地他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
  这时,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仙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间数载。”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
  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臼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
  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
  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龙井的外形与传说:
  一、古时龙井旁住着一位老妇人,周围有18棵野山茶树,家门口的路是南山农民去西湖的心经之路,行人走到这里总想稍事休息,于是老太太就在门口放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同时就用野山茶叶沏上一壶茶,让行人歇脚,日子一久,远近闻名。有一年冬天,快过年时分,雪下得很大,茶树也将冻死,采办年货的行人络绎不绝,依旧在老太太家门口歇脚,其中有一长者见老太愁容不展,就问:“老太太年货采办了没有?”老太太长吁短叹地说:“别说年货无钱采办,就是这些茶树也快冻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长者指着边上一个破石臼说:“宝贝就在这里,有何为,不如将此石臼卖于我好么?”老太太说:“这石臼越旧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钱了。”老太太说:“破臼本不值钱,你要只顾取去。”长者掏出10两银子将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钱,无奈长者转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只得将钱收下。过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树嫩牙新发,长得比往年好,并且洗臼泼水的地方又长出无数棵茶树,老太太又欢天喜地的施起茶来。这就是龙井茶叶的来历。
  二、龙井茶现在的扁形特点相传源于清乾隆皇帝。据传乾隆巡游杭州时,乔装打扮来到龙井村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老和尚献上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狮峰龙井请乾隆品饮。乾隆饮后吨感清香阵阵,遂亲自采茶,并在匆忙中将所采之茶放入衣袋带回京城。时间一长,茶芽夹扁了,却备受太后赞赏……乾隆传旨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每年炒制成扁形龙井进贡,供太后享用。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般认为,龙井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临近的安徽大方茶制作的影响所致。

百度一下,你要的资料都有~~~~~~~~~~~~~~

例:西湖龙井:简称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山区。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形似莲心,故称“莲心”。谷雨前采摘称“雨前茶”,又称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枪,故称“旗枪”。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四春茶附带茶梗,故称“梗片”。龙井茶具有四绝,一色绝、二香绝、三味绝、四形绝。即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龙井茶所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等成分,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西湖龙井茶是我国的第一名茶,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 简化称为龙井。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龙井茶区分布于“春夏秋冬皆好景,雨雪晴阴各显奇”的西湖风景区,山青水秀,景色绮丽。东依西子湖,南濒钱塘江,西邻转塘,北连古荡的林木茂盛的山丘坡地之中,植被保护完好。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缓缓伸向钱塘江和西子湖畔,西北部有北山、北高峰、天竺峰作屏障,阴挡寒流侵袭,南部受钱塘江湿润季风的调节,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富于漫射光,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小区气候条件其优越。在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满觉陇中,灵隐寺周围,九溪十八涧沿岸,翠岗起伏,绿树婆娑。更是产区如画,得天独厚。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经过茶农世世代代的辛勤培育,精益求精,龙井茶产量不断增加,品质日益改进,如今已香飘万里,誉满全球。

~~~~~~~~~~~~~~~~~~~~~~~~

d


茶知识与茶文化(全面介绍)
茶文化:茶道:茶道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在茶道中人们通过制茶、品茗、赏花、欣赏茶器等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茶道强调礼仪、尊重、和谐、平和等价值观。中华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总称,概括了中国古代以来对茶的饮用、制作、赏茶、品评茶等方面的内容。中国茶文化是复杂而精深的,它展示了中国...

关于茶文化的知识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

茶的文化有哪些
饮茶在大小寺庙的风行,僧人加强对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寺庙出名茶的现象。如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首先又洞庭山水月院山僧制得。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君山银针产于君山白鹤寺。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

茶文化的内容有什么
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内容,一起来看看。茶文化的内容:茶文化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

什么是茶文化?
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

中国茶艺文化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

给说说茶文化。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

关于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 茶文化 、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

中国茶文化享誉世界,茶艺包括哪些方面?
茶艺是“茶艺美学”的简称。茶艺美学一方面关注泡茶动作的优美、泡茶人着装的优雅外,还重视音乐、香道、字画、绿植、家具、装修、园林设计等美学元素。茶艺是“茶艺师”资格培训的内容。我国曾设有茶艺师和评茶师职业资格。茶艺师资格培训中的茶艺,除了泡茶手艺外,还包括茶的基本知识、茶的历史、茶文化...

喝茶的“文化”的事
喝茶是一件挺“文化”的事,这都是常识了。细细想来,文化不止是“正襟危坐,品茗对弈”之类的雅事;大热天,赤了膊,抡起茶壶往嘴里猛灌一气,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喝茶与喝酒相比,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健康。杭州人自古就有喝茶的风气,时下西湖边大小茶馆也是一家连着另一家。现在到茶馆喝茶,...

登封市17538947357: 中国茶文化有哪些? -
单于彼足光: 首先,是要研究中国的茶艺.所谓茶艺,不仅仅指是点茶技法,而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历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饮艺术的,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式,而包含着艺术精神.茶,要求名...

登封市17538947357: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我的帮忙
单于彼足光: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 稍带微笑,以示感谢从古老的吴越文化中探寻江南茶文化的渊源. 在长期的传统观念...

登封市17538947357: 中国茶文化的小故事 -
单于彼足光: 历代名人与茶的故事 转载自:福宝阁茶楼网站——历史名家 皎然 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

登封市17538947357: 中国茶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
单于彼足光:[答案]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

登封市17538947357: 茶,有什么文化 -
单于彼足光: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

登封市17538947357: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什么?
单于彼足光: 1、茶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

登封市17538947357: 茶叶知识方面 -
单于彼足光: 我们一般所说的 茶叶 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茶叶的分类 1.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中国七大茶系)金茶 发酵中金菌异化(发酵度80——100m) 琥珀金茶 金茶最早发现于数千年前,《中...

登封市17538947357: 请开心讲讲茶文化吧茶文化的由来?
单于彼足光: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

登封市17538947357: 中国的茶文化起源 -
单于彼足光: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