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作者&投稿:隐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开局的繁盛被认为“捡了隋朝的大便宜”,为什么这样说呢?~

隋代虽然时间很短,只有37年,却结束了中国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完成了统一。历史学更是把这两个朝代并称为隋唐时期,那么隋代为唐代的盛世打下了什么基础呢,下面分析一二:
其一,直接延续了隋代实行的政治制度。
隋代的开国君主杨坚在历史上很有名。他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在制度方面,实行了全新的"科举制度",不分高低选拔人才;在行政方面,取消了县级,建立州、县制度,消除了地方势力,巩固了天子政权;在法治方面,减轻了刑法,制定了《开皇律》,弃用以前的酷刑,稳定了人民的心。

在政治风格方面,借鉴北周宣帝的奢侈浪费,沉溺于酒色的教训,提倡节俭,开源节流。同时, 更加注重文化教育,减轻赋税,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些改革的实施都颇有成效,隋朝进入了繁荣昌盛初期。
唐代在隋炀帝《开皇律》的基础上,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只认定叛乱谋反为大罪,其余罪行全部减轻或者赦免。这对稳定社会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些政治策略的实施,唐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并对晚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二,全面继承了隋朝强大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格局。
隋代沿袭上一个朝代继续实行按户分配田地的制度,重视农业生产,减少奴役,使社会稳定。更贯通了总长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加强了中国南北之间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隋代还进行了货币改革,取消了旧币,进一步规范了相关标准。这些措施,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填补了产品空白。在许多国家仓库中,谷物储存在一百万石以上,可供国家使用60年。虽然战争结束时的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但直到贞观年间还有结余,可见隋代当时多么的富有。

隋朝的经济制度和物质根底,在太宗李的带领下不断扩充,使唐代早期就涌现了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的强盛局面,这个时代为后来的武皇统治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基础。

政治
1、中央制度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机。
2、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
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3、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
经济
1、农业
领均田令
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改革货币
隋朝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
设置粮仓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2、手工业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
3、商业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
文化
1、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2、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
3、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官方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
4、音韵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
5、目录
目录学方面,隋朝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众经目录》,道家的《道经目录》,费长房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与释彦琮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存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
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相同 。
6、宗教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并容儒教、佛教与道教以相辅治国。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流传。
当时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

扩展资料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后来基本继承,这就是日本大化改新向隋唐学习的主要内容。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为隋唐时期封建法律的成熟化作出了贡献。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
此外,科举制度的创立又是一大功绩,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比原来推荐式更公正合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历史

隋代的政治制度:

1、中央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2、科举制度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3、法律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开皇律》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

《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

隋代的经济制度:


1、农业

领均田令。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改革货币。隋朝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

设置粮仓。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2、手工业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

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江南为手工业发达地区。隋朝瓷器的发展也带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3、商业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扩展资料:

军事制度方面,隋朝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西魏北周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各置上大夫。隋初沿北周之制,隋文帝设置中央管理机关为十二卫,此即十六卫的前身。

十二卫分为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和左右御卫。十二卫负责戍卫与征战,戍卫分为内卫与外卫。有战事时,皇帝诏命行军元帅或行军总管为战时指挥官,组成作战组织。例如隋灭陈之战因为战区较大,行军元帅有杨广、杨俊及杨素,由杨广统一调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隋朝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隋文帝时期,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官制的改革

隋朝在中央机构中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三师与三公是给予大臣的荣誉虚职。五省当中,秘书省职务较优闲,内侍省全是宦官,尚书、门下、内史三省职同秦汉时代的丞相。三省互相牵制,决策机关是内史省,长官是内史令;审议机关是门下省,长官是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尚书省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六曹。五省以外,有御史、都水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宫,作为荣誉名号,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

583年,隋文帝将以往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节约了政府开支,加强了行政效率。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同时规定: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另外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这些都有利于整顿吏治和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

创立科举制

隋以前,选官用九品中正制度。但至西魏北周时期,选用官吏已不大注意门资,九品中正制度逐渐动摇。隋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规定每州每岁贡士三人。598年(开皇十八年),隋文帝令京官五品以上,和地方总管、刺史等官员,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时,又创立了进士等科。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自从北魏以来,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政治出路,一方面利用他们和士族门阀作斗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和他们和中央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总之,这个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兵制和刑律的改革

自北周建立府兵制度后,开始出现兵民合一、兵农合一的趋势。590年,隋文帝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由此兵籍与民户同隶州县,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府兵制度进一步与均田制度结合起来。

针对北周刑律苛酷的情况,隋文帝也进行了改革,制成《开皇律》。《开皇律》在北魏、北齐刑律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废除了诸如枭首、�裂、孥戮、宫刑等许多酷法,只保留律令五百条。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死刑又分绞、斩二等;流刑分流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等;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杖刑分杖六十至杖一百五等;笞刑分笞十至笞五十五等。为了维护封建秩序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开皇律》中特别订出所谓“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凡触犯者皆从严惩治,不加赦免。贵族官僚犯法,只要不涉及“十恶”,可减一等治罪或用铜赎罪。

均田制

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三十顷。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顷,少者一顷。官署给公廨田,以供公用。农民、奴婢、耕牛的授田和北齐相同。即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丁男受永业桑田或麻田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的数量和普通人民一样。丁牛一头受田六十亩,限四牛。

隋朝实行的均田制度,显然对官僚地主有利。首先是官僚地主受田比农民多,官位越高受田越多。奴隶受田虽有限制,但官僚地主仍可利用奴隶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却连应受的田也受不足,有些狭乡的农民,每丁仅分得二十亩。均田制不是将所有土地都拿来分配,而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的。也就是说,均田制是将政府所能支配的土地与一些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使他们固定在土地上,以利于封建政府的剥削。但另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农民还是得到了一些土地,地主的土地兼并也多少受到一些限制,这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耕地面积。

租庸调

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隋朝实行了租庸调制度。租庸调规定:丁要负担赋役,老就免去赋役。缴纳租调,一般以床(一夫一妇)为单位来计算。丁男一床,纳租粟三石;调视桑田和麻田而纳物不同,桑田纳绢一匹和绵三两,麻田则纳布一端和麻三斤。未婚单丁和奴婢则纳一半租调。力役方面,隋初沿袭旧法,每年服役一个月,583年,改为二十一岁起服役二十天。590年改为五十岁免役收庸(用布帛代替力役),调绢也减为二丈。

隋代的赋役制度对地主是有利的,奴婢出半赋,实际是对地主阶级的照顾。到炀帝即位,又免除了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赋。但是,与前代相比,农民的负担也有所减轻,农民从事生产的时间较多,收入也有所增加,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585年,隋朝在全国“大索貌阅”,按人清查户口,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如户口不实,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又规定堂兄弟以下,都要分居,并鼓励互相告发。通过这一措施,新增丁44.3万,口164万多。

另外,隋文帝还采纳了高颎所建议的“输籍定样”的办法,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产情况作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每年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下。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百姓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便舞弊,更重要的是所定赋税比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为轻,有利于把庄园内的属民吸引过来,使国家户口大为增加。这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在隋朝以前,钱币长期紊乱,大小轻重不一,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在统一钱币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统一度量衡的措施。钱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在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制的基础上,对国家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一)废除秦汉"三公六卿"官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体制。为了防止重蹈权臣篡夺皇位的复辙,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从而分割宰相权力。在三省中,尚书省为全国政务执行之总理机构,事无不总。设尚书令,左、右仆射主管省务,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开皇三年即公元582年改为刑部)、度支部 ( 开皇三年改为民部 )、工部六部,各部置尚书、侍郎,分曹办事,具体管理各部事务。门下省为献纳谏议机关,主管审查政令与封驳之事;内史省(后改为内书省 ),专门负责起草皇帝诏令,与"三省"相并列。设置监察机关御史台,主管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刑狱等全面监察事宜。初步形成由决策、审议、执行与监察构成的政体组织形式。

( 二 ) 简化地方层次,加强中央集权。鉴于三国以来地方机构层次过多,权力过大的弊端,隋朝"存要去闲,并小为大",改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同时削减地方官职,削弱地方官吏在兵、刑、财等方面的权限。并把其任免权归中央。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吏部任免;刺史、县令三年一选,不得重任,而且刺史、县令不得在本人所在州、县任职。这些措施,对于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固和防止地方官吏专权、营私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三 )更定新律,缓和阶级矛盾。隋文帝即位后,便指派高颖、杨素、裴政等人修定刑律。废除自春秋战国以来的车裂、袅首等酷刑,保留斩、绞两种死刑和杖、答、徒、流、死五种刑罚形式,在经济法制方面也有不少创新和发展。

经济:重颁均田令;制定新刑律;新铸五铢钱;统一度量衡等。他使用得力的大臣高颖、杨素、牛弘、苏威等,坚持以农为本,兴修水利,使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恢复发展。文帝又开通广通渠,以便漕运交通,在长安建大兴城,并完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材。仁寿年间,全国户口增到七百万户,仓廪充实,社会安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经济制度是均田制和租调制,“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交纳一定的绢代役。

政治举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文化上归定:文帝时分科考试选举官员,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均田制和租调制之外还有各种苛捐杂税.


总结一个朝代要从哪几个方面说?
大的方面主要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政策、对外关系细化一下。政治:政治体制(有无创新)、官员的选拔制度;经济:商业和农业政策、赋税制度;文化:文化政策、成就、特点;军事:政策和战争;民族:政策和关系、民族融合…对外:政策 关系活动 ...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回答: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北宋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与其他朝代的不同?
3. 政治对比:宋朝实行募兵制,吸纳灾民饥民入伍,避免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频发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等人的叛乱。同时,明朝政治制度逐渐落后于西方,如荷兰在大西洋的殖民活动,尽管明朝民间资本有所萌芽,但发展速度不及西方。4. 经济对比: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封建统治衰落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2)清朝:①政治制度基本上沿用明朝的官制,设内阁置六部,但仍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②雍正时军机处渐为常设机构,成为清代皇权加强所特有的政治特色。③八旗兵驻防制度是清初八旗制度的沿用和扩大,加强了清王朝对全国的控制。④清代的政治措施体现了封建制度走向没落。2、社会经济方面,赋税制度的改革与...

北宋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与其他朝代的不同?
4. 经济对比: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这得益于北宋完善的经济发展制度。宋朝政府通过颁发诏令,采取措施鼓励开荒,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南宋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商港。然而,由于外部势力的崛起和后期统治不力,宋朝未能持续保持强盛国力...

自然经济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联系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了闭塞性,脆弱性等等弊端,因此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这便是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而由于小农经济对土地的依存性强,便于控制所以统治者自古以来重农抑商,使中国古代农业十分发达,但在明清时期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迟滞。

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总结?
一、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 1、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2、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3、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

你认为自古以来王朝更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历史上很多王朝的灭亡,大都是由于政治制度出现纰漏直接造的,像官员腐败,党派勾结,直接导致国家灭亡。三、历史发展的需要纵观历代王朝的更迭,都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像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与秦朝,魏晋南北朝与唐朝,五代十国与宋代,就是...

15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哪些朝代?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对东亚其他国 ...
元,明朝。经济制度大体上以农为主,元朝经济极速衰亡,到明朝之后,明朝力求经济多样发展,明朝经济极度繁荣。这个时期通过经济支撑,明朝开疆扩土,把周边的小国纳入版图。文化也得以传播。

北宋政治经济文化?
5、司法:五代时期,藩镇跋扈,任意杀伐滥刑,刑部形同虚设。宋朝在各路由提点刑狱掌司法,严格法制,规定死刑必须申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制度有所恢复,大权基本收归中央。二、经济:1、农业发展:北宋时期,南方农民普遍使用龙骨翻车灌溉,北方推广“踏犁”。北宋农民还注意积肥和施肥,重视精耕细作。水利...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希望详细解释三省六部制度,我会追加你50分哦... -
易疤新百:[答案] 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加强.三省相互制约,增加办事效率.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朝建立后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
易疤新百: 隋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上都做出来重大的改革,首先,历史上有名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在隋朝开始的,只不过是在唐朝加以完善的,科举制度也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朝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并限制士族势力,放宽了对官员的要求,在经济上,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并在洛阳周边兴建了兴洛仓等十多个大型粮仓,这些粮食大唐用了十多年都没有用完,这一切都为大唐帝国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在隋朝开创的制度有哪些? -
易疤新百: 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 府兵制度 均田制 租用调制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朝和唐朝的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活跃的外交和灿烂的文化相关知识,嘻嘻……. -
易疤新百:[答案] 隋唐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国家大一统. 经济发展,先后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突厥、回纥、南诏、吐蕃等边疆少数的管辖和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朝的开创的制度有哪些 -
易疤新百: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度 均田制 租庸调制 http://baike.baidu.com/view/6646.htm?fr=ala0_1_1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为了巩固统一局面隋朝和元朝两个朝代的统治者分别开创了什么制度 -
易疤新百:[答案]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是为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王朝. 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新变化及特点. -
易疤新百: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两...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朝历史简介 -
易疤新百: 隋朝(西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王世充篡位,隋朝灭亡.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的局面 -
易疤新百: 一、隋文帝的政治经济措施 隋朝初年,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士族地主的特权,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加强地方控制,巩固其统治,在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所制定的主要措施有: 1、改革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井冈山市19140064721: 隋朝真正历史是怎样的? -
易疤新百: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