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作为国家名称最早起用于何时?

作者&投稿:井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一词是何时出现的,又是谁提出来的?~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 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 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 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狄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

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lO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没有一个王朝曾经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6�1署的国名是“大清”。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名,在外交文献上出现,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媒体上一般是指中国大陆。

中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从古代的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中国国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61891.htm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 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 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 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狄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

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政权概念上的“中国”由华夏族建立,中国文化的主体缔造者为汉族。承认汉族在中国的主体性与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并不一样,因为汉族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其前身建立了中国,创造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不争的客观事实。根据对现代人以及各个时期的古代人类遗骨的DNA验证推算,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对汉族的血统贡献约占70%。汉族有大约20%的古代百越-三苗民族的血统,而百越-三苗人与华夏族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同源共祖。汉族人有不到10%的游牧/渔猎民族血统,主要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鲜卑人,另外汉族人还有极少量的突厥、蒙古、通古斯血统。
1. [central plain]:指华夏族所居住的中原地区.
例a.《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而当时的“京师”正是东周首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例b.《大雅·民劳》首节:“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与“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对文。
例c.《尚书。周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指中原地区。
例d.《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例e.《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例f.《三国志》:“驱中国士众”。
例g.《资治通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例h.《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王国”。相传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2. [central state]:中央之国,含有正统、正宗一类的褒义。
例a.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华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
例b.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是怎么来的
说法一: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

中国amp quot 华龙一号 amp quot 建在哪里?
华龙一号建在中国。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其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换料周期为18个月,创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能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融合了被动安全、简化设计、模块化建造、寿命...

中国历史文化"十个四"地理标志
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四大名亭: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南郊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四大书院:庐山...

"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能在名称中使用吗?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除国务院决定设立的企业外,企业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在企业名称中间使用"中 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该字样应是行业的限定语。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 业,可以在名称...

霍尼韦尔首次发布quot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及应用展望quot报告
2014年10月14日,中国上海-霍尼韦尔(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HON)今日发布题为《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及应用展望》的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应重点关注六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及应用---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节能减排、消防安全,并以此着力打造更舒适和节能、更安全、更具有创新性和...

各种语言中"中国"的单词
日语: 中国 (ちゅうごく, chūgoku)韩语\/朝鲜语: 중국 (中国, jungguk)拉丁语: Sinae 马拉地语: चीन (čīn)马来语: Tiongkok 荷兰语: China 挪威语: Kina, Folkerepublikken Kina 帕拉维语: čīnī 波兰语: Chiny pl., Chińska Republika...

"中国十大名山"?各山海拔?
中国最美十大名山: 1、南迦巴瓦峰(西藏) 2、贡嘎山(四川) 3、珠穆朗玛峰(西藏) 4、梅里雪山(云南) 5、黄山(安徽) 6、稻城三神山(四川) 7、乔戈里峰(新疆) 8、冈仁波齐峰(西藏) 9、泰山(山东) 10、峨眉山(四川)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海拔7756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是...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1.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分阶段发展,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宏伟蓝图。2. 第一步,即到2020年,致力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强国行列迈进。重点是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显著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到这一阶段末,目标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优势领域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并...

求助: 谁知道"中国""中文"用俄语怎么写??
中国 Китай (中华人民共和国Китай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简写КНР)中文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主席在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

崇礼县17595172218: "中国的"用英语咋写了 -
阎昂积大:[答案] chinese

崇礼县17595172218: chlna是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字,同时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瓷器”.猜猜看,为什么西方人要把"中国"与“瓷器"联系在一起? -
阎昂积大:[答案] 中国古代被成为瓷器之国,瓷器为中国的象征.

崇礼县17595172218: 在古代汉语中"以"字的用法 -
阎昂积大: 【“以”字的用法】"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商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对其辨析如下.一、作介词."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

崇礼县17595172218: 文言文中"之"到底有几种意思? -
阎昂积大: 知道就好,没必要记住....文言文重在理解大意 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⑵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

崇礼县17595172218: 谁能解释一下"中国特色"是什么意思吗? -
阎昂积大: 特:就是特权,有权什么都可以做,色:在这里不会说得太细

崇礼县17595172218: can you speak chinese?"是什么意思can you speak chinese?"是什么意思 -
阎昂积大:[答案] can you speak chinese?:你能讲中文吗? ":缩写词 abbr. 1.=quotation 名词 n. 1.引用,引证[U] The quotation of very long passages should be avoided. 应该避免摘引非常长的段落. 2.引文;语录[C] From what author does this quotation come? ...

崇礼县17595172218: 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是指什么? -
阎昂积大: 哪些粮食为“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崇礼县17595172218: 课文中"悄悄地"反复出现,所要强调的是什么 -
阎昂积大:[答案] 强调3点:1.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2.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3.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