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风俗有哪些?

作者&投稿:底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 苗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 苗族--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 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 苗族--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一.节日习俗:

  1. 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

  2. 四月初八吃乌饭,纪念杨再思,也有传说是纪念要一妹乌饭用树叶煮成,要提前将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乌饭;近处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给她们送去。此俗仅限于杨姓。

  3. 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挂纸、烧香。一般都将家谱晒一次。

  4. 十月初二过"小年",要杀老鼠吃。

二.信仰习俗:

  1. 敬奉杨公再思。过去,乡境内有飞山庙16座。每年秋天举行盛大的庆庙活动。唱几天几晚人戏,其中"扛华山"和"打求财"等是每次必唱的节目,主要内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庆庙期间,要摆猪首、装香、烧纸。

  2. 过去祭祖要杀牛,以自然寨子为整体,举行杀牛仪式,牛内脏用来祭祖先然后每人带一份肉回家。

  3. 敬奉幡蝴,传说幡蝴是苗族的祖先。

三.待客习俗:

苗岭山区的苗族,有"分鸡心"的习俗。每逢佳节,主人便把客人请到家。吃饭时,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就会把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但客人不能独自享用,必须与在座的老人同享。这样说明你大公无私、办事公道,愿为他们服务,是靠得住的朋友。否则,就会失去威信,也不会得到他们的帮助。

苗家以鸡、鸭为招待客人的佳品,而鸡心、鸭心又是最贵重部分,把鸡心让给你,就说明已把"心"交给你了,而在座的人也等着你"心"交给他们,这样便于一道工作,互相帮助。

四.婚俗:

  1. 拔雉毛

    广西苗族小伙子向意中人求爱,在芦笙上插上一支美丽的野鸡毛,对着姑娘吹起动听的曲子。小伙子舞动着芦笙使野鸡毛轻拂着姑娘的脸颊。假如姑娘有意,就随手拨下芦笙上的野鸡毛;反之,就不拔而转身走开。

  2. 踩脚

    也叫"踩妹脚"。是广西桂北大苗山一带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方式。苗族青年在传统节日里,通过跳芦笙、踩堂舞、对歌等形式选择了意中人。经过"踩脚"确定了恋情,便可频繁幽会,互赠信物,然后就由双方父母商定婚期。

  3.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4.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拓展延伸:

我国少数民族:

  1. 壮族 Zhuang/ZH

  2. 满族  Man/MA

  3. 回族 Hui/HU

  4. 苗族  Miao/MH

  5. 维吾尔族   Uyghur/UG

  6. 土家族   Tujia/TJ

  7. 彝族    Yi/YI

  8. 蒙古族   Mongol/MG

  9. 藏族    Tibetan/ZA

  10. 布依族   Buyei/BY

  11. 侗族   Dong/DO

  12. 瑶族  Yao/YA

  13. 朝鲜族   Chosen/CS

  14. 白族   Bai/BA

  15. 哈尼族  Hani/HN

  16. 哈萨克族  Kazak/KZ

  17. 黎族  Li/LI

  18. 傣族  Dai/DA

  19. 畲族  She/SH

  20. 傈僳族  Lisu/LS

  21. 仡佬族  Gelao/GL

  22. 东乡族   Dongxiang/DX

  23. 高山族  Gaoshan/GS

  24. 拉祜族  Lahu/LH

  25. 水族    Sui/SU

  26. 佤族   Va/VA

  27. 纳西族   Naxi/NX

  28. 羌族   Qiang/QI

  29. 土族   Tu/TU

  30. 仫佬族   Mulao/ML

  31. 锡伯族   Xibe/XB

  32. 柯尔克孜族   Kirgiz/KG

  33. 达斡尔族   Daur/DU

  34. 景颇族    Jingpo/JP

  35. 毛南族   Maonan/MN

  36. 撒拉族   Salar/SL

  37. 布朗族   Blang/BL

  38. 塔吉克族   Tajik/TA

  39. 阿昌族   Achang/AC

  40. 普米族   Pumi/PM

  41. 鄂温克族   Ewenki/EW

  42. 怒族   Nu/NU

  43. 京族   Gin/GI

  44. 基诺族   Jino/JN

  45. 德昂族    Deang/DE

  46. 保安族    Bonan/BO

  47. 俄罗斯族  Russ/RS

  48. 裕固族    Yugur/YG

  49. 乌兹别克族   Uzbek/UZ

  50. 门巴族  Monba/MB

  51. 鄂伦春族  Oroqen/OR

  52. 独龙族  Derung/DR

  53. 塔塔尔族   Tatar/TT

  54. 赫哲族  Hezhen/HZ

  55. 珞巴族  Lhoba/LB



苗族风俗分三部分介绍宗教信仰、服装及苗族饮食。

第一部分宗教信仰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第二部分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

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第三部分苗族饮食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

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苗族生活习俗

开仓节
黄平县苗族,有开仓撮谷的习俗。每年除歺夜晚,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粮仓封闭了,到第二年正月第一个土日(象征着粮食多如土,取之不尽),由家庭主妇拿一只撮箕,点上一柱香,焚烧几张钱和两个糍粑在仓前祭供,然后打开仓门,撮半斤左右稻谷,于当天下午喂鸡喂鸭。以示稻谷满仓,六畜兴旺。
  姑娘“偷菜”节
每年正月十五日这天,黄平苗乡山寨的姑娘们便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地到菜园里偷菜去了。她们“偷菜”是有规矩的:一是不准偷本家庭的,只能偷异姓的;二是只偷白菜,不能偷其它菜;三是只偷够大家吃一餐。在偷菜时若被菜主人发现,骂了他们,他们反认为是吉利,一个个便只哈哈大笑而离去。 偷得的菜洗好后,集中在一起煮吃,但不许下饭,只能吃菜,互比谁吃多,谓之这一年谁的蚕娘肯吃蚕叶。因此,她们个个都吃得饱饱的。
挑新水
挑新水,是黄平苗族在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正月初二的清晨,鸡啼头遍、苗乡山寨家家户户的男主人便起了床,拿着香纸,点着火把,担着水桶赶紧早到水井边挑新水。走到井边放下水桶,烧好香纸后,才能舀水。挑新水是有规矩的,只能舀单瓢,不能舀双瓢;只能挑两半桶,太满了到路上怕水浪出去后,认为这一年要失财。
回到家后,男主人放下水桶,走到堂屋放几串鞭炮,一是祝贺自家挑新水归来;二是使邻居知其已挑得新水回来了。邻居的男童听到鸣炮后,就邀约一伙同伴到他家来拜年,唱道:新年新岁喜洋洋,六畜兴旺祝吉祥;风调雨顺年成好,五谷丰登粮满仓。
男主人请他们进屋,把糖果或其他食品散给他们,得到糖果后便依次出门,又到别家拜年。
天亮后,男主人用挑来的新水煮饭给全家老小吃,这项活动就算结束。
黄平苗族挑新水的来由是这样:在很久以前,苗家山寨有个叫包项的人,从小痴呆,不会说话。人人都说他是一个憨包。可是,他后来突然变得说话了,而且做事聪明伶俐,大家觉得奇怪,问其原因,人们才知道一年的正月初一的晚上,包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到了第二凌晨,他便爬起来,拿着扁担,带把柴刀上山砍柴去了,天刚朦朦亮,他已经砍得一大挑柴回寨边的半坡上,放下柴担歇气,并到半坡的水井边找水喝,他到水井后,把头伸进井里,喝了三口水,便觉得顿时云消雾散,晴空万里,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并能发出只言片语,变得灵活、聪明起来,当他爹妈见他一改过去憨笨的模样,感到高兴和奇怪,便问他原因。包项就将发生的事从头至尾的说了一遍,他爹妈高兴地将此事告诉了村寨里的人,结果大家都把这事当奇闻传开了。
从此,人们为了使自己的儿女变得聪明、勤劳起来,家家户户都到这口井挑水喝,以后,每年的正月初二这天,鸡叫头遍,村寨的男主人们便起床,去挑新水。这种习俗,一直传至今。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不同民族的风俗是什么?
1、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2、佤族(木鼓节)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节木鼓活动的时节。于2002年确定,4月10日至12日为佤族木鼓节。 木鼓是佤族...

什么族有什么风俗
1、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2、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

民族风俗有哪些
1、蒙古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2、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3、壮族:着名节日有一年一度...

民族有哪些风俗
1. 饮食风俗 许多民族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食物制作方式。例如,蒙古族习惯食用牛羊肉和奶制品,他们擅长制作奶豆腐、酸奶等食品;而藏族则偏好青稞酒和酥油茶。这些饮食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历史传统紧密相关。2. 服饰风俗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银饰和百褶...

各族的风俗传统节日是什么?
1、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

民族习俗有哪些呢?
民族习俗有:1、春节:春节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

各民族的传统风俗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及其风俗比较出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等。1、蒙古族的那达慕:那达慕指的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大赛”——摔跤、赛马、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那达慕逐渐演变成今天包括各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2、傣族...

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民族的风俗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习俗 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俗。例如,汉族的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蒙古族喜爱吃奶制品和牛羊肉;藏族则有酥油茶和青稞酒的传统。这些饮食习俗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二、服饰习俗 各民族的服饰也具有...

有哪些族的风俗
1.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在每年的特定时期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这一风俗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热情。大会上会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比赛,还有歌舞表演。此外,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如羊肉、奶制品等。2. 藏族雪顿节 藏族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雪顿节,意为“...

各个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各民族的风俗有哪些?1. 汉族 汉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和风俗。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端午节时,汉族人会赛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赏月、吃月饼是传统习俗。2. 蒙古族 蒙古族的节日和风俗与他们的游牧生活紧密相关。那达慕...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有什么风俗呀 -
夫娅丽科: 苗族习俗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诚朴憨厚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古朴的礼仪和传统道德风尚. 尊敬长辈和老人是苗族社会一大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晚辈忌叫长辈的名字,按照辈分称呼问候.长辈或平辈进屋,年轻人站立迎候,让坐并倒...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
夫娅丽科: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是什么 -
夫娅丽科: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东关街道办东门庄村苗族活动.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呢??????????????? -
夫娅丽科: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风俗习惯100字 -
夫娅丽科: 一,宗教信仰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有什么风俗文化 -
夫娅丽科: 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民俗风情 -
夫娅丽科: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日常习俗,要简单一点 -
夫娅丽科: 1、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2、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3、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风俗习惯 -
夫娅丽科: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

纳雍县13818481744: 苗族的风俗 -
夫娅丽科: 宗教习俗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