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武则天登基后的故事

作者&投稿:底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则天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武则天小故事:
1、御史吃肉
武则天信仰佛教非常虔诚,称帝后严禁人为杀生屠宰。有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去查案。途中吃饭时,厨师上了一盘熟肉。娄师德满心欢喜,嘴上却问:“皇上禁止天下杀牲,这肉是哪里来的?”厨师回道:“这只羊是被豺狼咬死的,只好做给大人吃了。”
娄师德高兴的说:“这只豺可真懂事,看到我这大官吃饭就去咬羊,正好给我解馋。”一会,厨师又端来一条鱼。娄师德又问鱼是哪里来的?厨师说:“这条鱼也刚被豺狼咬死。”娄师德听后训斥他:“笨蛋,豺狼不会潜水,怎能咬死鱼?应该是水獭咬的才对!”后来有人将此事举报给武则天,娄师惶恐万分,武则天却一笑置之。
2、忠心石头
武则天兴周替唐,很在意天下人的议论。有次,神都洛阳的一个小官在河滩看到一块石头,无意间将石头击成两半,发现石头的中心是红色的。他连忙将石头进献给武则天,并奉承道:“皇上造福万民,连石头有一颗忠于皇上的红心。”武则天非常高兴,准备赏赐他。大臣李昭德却说:“如果这块红心石头是表忠心于皇上,那其他石头是要造反吗?”武则天仍然赏赐了献石的小官。

3、看人下菜
拾遗张德家里生了个男孩,他非常高兴。偷偷宰了一只羊,设宴招待前来道贺的同事。比他职位低的杜肃吃饭时,偷偷藏了一块肉。离开张府后立即上表武则天,揭发张德违犯皇帝的屠宰禁令,并要求将他治罪。第二天上朝时,武则天问张德:“听说你添了个男孩,真是喜事。但你招待大家的羊肉是从哪来的?”张德知道有人告发,不住的叩头请罪。
不料武则天又说:“朕虽然严禁屠宰杀牲,但有红白喜事特殊,不在此禁,朕不怪罪你。只是提醒你,今后招待同事,也应见人下菜碟。”说完,当众把杜肃的奏折拿给他看。满朝大臣都盛赞陛下英明,杜肃惭愧至极。
4、万年王八
武则天做了皇帝后,非常喜欢听好话。加之女人心性更甚,很多人为此想破脑袋。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成漆,在大乌龟肚子上写“天子万万年”。谎称是在河里发现的天生神物,特意进献给皇帝。李昭德当场拆穿了他的把戏,命人用刀将那几个字刮下来检验,并要求治胡延庆欺君之罪。
武则天却欢喜的说:“‘天子万万年’也不算什么坏心眼!”最终也没处罚。郎中朱前疑上书拍马屁:“臣昨晚在梦中见到陛下统治天下八百年。”武则天看到奏章后,很高兴地将他升为拾遗。

5、杀子称帝
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长子李弘为皇太子,高宗欲禅位给他,他还想娶萧淑妃的女儿为妻。渐渐引起武则天的反感,最终以药酒毒死李弘。李弘死后,高宗立李贤为太子。他聪明好学,在士人中很有声望,却引起武则天的猜疑。
她设计置死李贤,高宗求情后将其废为庶人,流徙到2300里外的巴州,最终逼其自杀。李显和李旦在武则天的摆弄下,都有过两次登基的经历,史上罕见!

1、情诗诉衷情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2、创字改名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3、凤凰来仪
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梧桐树上。”武则天率众人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却有数万朱雀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神皇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在看似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顺应天意”,登基称帝,身后的数万朱雀也果然飞走了。
其实,这并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则天为登基而制造的舆论。凤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数万集朝堂”是因为武则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满鸟食,掐准时机将数万赤雀从笼中释放,饿了许久的鸟儿见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离去,于是成功制造出了这一出瑞兆。
4、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为武则天“至尊所居”,是皇权的象征,大享明堂,是武则天当政时的重要政治活动。武周革命前,武则天五次大享明堂。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周围有九条龙捧托。顶部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号“万象神宫”。明堂落成后,武则天宴赐君臣,大赦天下,并允许百姓入紫微城参观万象神宫。允许百姓参观皇宫正殿,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从明堂建成,历经武则天称帝,从永昌元年(689年)到长安四年(704年),几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圣殿成为了正殿,成为了她的统治中心。
5、宠幸男宠
《旧唐书》中记载的较为有名的武则天的面首(男宠)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等,他们都是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的男人,能够满足武则天的欲望。
武则天的男宠数量很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久视元年(700年)初,她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成为历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成为武则天“妃嫔”的总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67岁作皇帝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yue)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氏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但相同时期徐贤妃聪慧过人,武氏失宠,一直在最低才人档次徘徊,后结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贞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且太宗崩时,曾言“佳儿佳妇”,不应废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后武则天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迫使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册立皇后后,武则天歹毒至极,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醉骨。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 “谋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

武则天,长子李弘因病去世,次子(据说是高宗与胞姐韩国夫人所生)被流放(杀害),三子被废,四子待武则天登基后,改名武轮.

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功过参半。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这里面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确为武则天所害,有多少是别人对武则天的诬陷,这笔账,只好留给历史学家慢慢去算了。

女皇帝武则天:轶事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女皇帝武则天:年谱

1岁,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父,武士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元庆、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2岁,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建成、弟元吉。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八,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九日,太子李世民即位,为太宗。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

5岁,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诞生。本年,袁天罡为武相面,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埔等传说。

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属山西吕梁市)葬父。

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娘”。

16岁,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州府358,县1551。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邑、昆明等酋长相继遣使朝贡。

20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武与太子开始接触,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

25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赐太子李治。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按当时的法律,皇上死后,没给皇上生皇子的妃子,要去做尼姑。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27岁,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见到武。武氏哭泣,高宗伤感落泪。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长发,并劝皇上接其回宫。
28岁,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宫,为一般宫女,在王皇后身边。

29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即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全国有户380万。本年冬,武生长子李弘。

31岁,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封武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应武之请求,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宠衰的现实,自请罢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高宗离京师谒昭陵,武从行,生次子李贤于途中。

32岁,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内训》一篇。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为“厌胜”事发,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宫,后舅罢知政事。此时,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瑗、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拥护立武则天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朝皇后于肃仪门。初七,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空。本月,武后处死王皇后、萧淑妃。

33岁,显庆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蚕于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与武后在安福门楼观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自魏晋以来,佛事活动从无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

34岁,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显为周王。

36岁,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族与后族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杀长孙无忌及柳奭。九月,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127个,全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37岁,显庆五年(660年)正月,高宗与武后及太子在东都洛阳过春节。二十三日,离洛阳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会见随从官员、诸亲及并州官属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宴妇人于内殿。初八,高宗讲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阅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离并回东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国夫人杨氏为荣国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岁,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高宗采纳并下诏。四月,高宗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后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39岁,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莱宫含凉殿,于殿内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满月,大赦天下,赐宴三日。

41岁,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十三日,杀上官仪等,赐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约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岁,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本年,又获丰收。

43岁,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禅于社首山,武后为亚献。初五,礼毕,高宗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离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赠孔子为太师。二月二十二日,还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庙,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东都洛阳。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44岁,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监国,改封殷王李旦为相王。

45岁,总章元年(668年)闰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绩攻克平壤,擒高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丽。

46岁,总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绩病死。

47岁,咸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刘仁轨因年老辞官。三月十九日,许敬宗退休养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杨氏病死于九成宫,享年92岁。

48岁,咸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与武后离京师长安到东都,留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辅政。

49岁,咸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积寿为帅,发兵讨叛“蛮”。昆明蛮14姓3万户归顺,设殷、敦、总三州。

50岁,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疟疾,病重,令太子李弘于延福殿受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监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官》、《十洲》、《得一》、《庆云》等曲。

51岁,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为神尧皇帝,太宗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诏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见十二条,高宗赞同,令施行。

52岁,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蚕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高宗欲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谏止。武后引文学之士于宫中著书,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被杀。五月初五,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师恭陵,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

53岁,仪风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后劝高宗封禅中岳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诏今冬有事于嵩山。闰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诏停封禅,遣相王李旦等率军抵御吐蕃。

55岁,仪风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长朝武后于光顺门。

56岁,调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

57岁,永隆元年(680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阳城门楼,宴请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编《六合还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岁,开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请百官及命妇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诏免雍、岐、华、同四州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灾处免税一年。二月,武后表请赦杞王上金、鄱阳王素节之罪,乃以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仍不许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绍。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十一月初八,令废太子贤迁巴州。

59岁,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孙重照满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

60岁,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年)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曌(或作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82岁,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龙。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迎太子李显,杀张宗昌、张易之,进至皇帝寝宫,逼迫让位。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骆宾王写下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项功绩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的“每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因为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到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到了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这里面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确为武则天所害,有多少是别人对武则天的诬陷,这笔账,只好留给历史学家慢慢去算了。CCTV《百家讲坛》——蒙曼说唐之武则天,也有一些记载

百度的:
呃,不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只是一些大的历史事件,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
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
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骆宾王写下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项功绩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的“每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因为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到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到了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1、养后宫男性。张昌宗等二张,还有一个假和尚
2、灭李姓宗室,维护自己的统治。
3、女官上官婉儿同她的关系很好。
4、采纳狄仁杰的意见,让自己的儿子作为太子,而不是武家人。
5、重用酷吏维护统治,进行告密制度,维护统治安定;统治安定后,铲除酷吏,缓和政治
6、多次派兵剿灭反武势力

在后宫养了一帮子美男子。


武则天登基后曾独创了一个字,到底有什么寓意呢?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打破了几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成为了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我们经常称武则天为武媚娘,这个称呼是她成为皇帝之前,在后宫的封号,至今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武媚娘的真实姓名,到底是什么。但是在武则天登基之后,她独创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这个字上半部分是明,下半部分是...

武则天作为第一位女皇帝,她的经历有哪些?大家知道吗?
不知道她做了诸多有利于政治发展,是一位作为皇帝一点也没有失职的历史第一位的女帝——武则天。她在位期间,她建立了武周政权,为中国提供了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的事例,让许多国内外的女生以她为榜样,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而且她还开创殿试,让科举选拔变得更加权威,不仅仅有乡试,会试,它...

潢川贡面相关典故
在历史上,有一段关于潢川贡面的有趣故事。武则天登基后,要求光州刺史在三个月内制作出空心挂面以备其百日庆典。刺史面临巨大压力,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马老大,光州最出色的挂面师傅,被选中负责此事。马老大虽然对空心挂面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但还是决定尝试,反复揉面、筛选,却始终无法做出...

有关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益智早教:滚滚故事学历史——女帝武则天

对于女皇武则天来说,她之后的第一个皇帝和她有关系吗?
武则天登基之后对于继承人一事十分为难,她心中想要传位于武氏后人,但又担心群臣反对,几次试探众人的反应之后,武则天决定还政于李氏。而这边李显也坐卧不宁,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八十多岁,随时有驾崩的可能,为了皇位,李显决定放手一搏,联合朝臣发动了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原本两个人是亲母子,却由于权利...

武则天称帝后,权势滔天,为何在迁都问题上踌躇满志?
自古以来迁都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且武则天登基本来就有很多人反对,所以迁都只怕更难。所以犹豫了三年之后武则天才决定正式迁都洛阳。虽然选择了长安为都城,但是唐高宗当时还是更喜欢洛阳。在建国初期的时候,他也有过迁都洛阳的想法,但是因为国内政局动荡,不能贸然提迁都的事情。所以直到武则天时期,迁都...

武则天称帝艰难,晚年却将江山还给李家,为何200年后有人说她的做法太聪 ...
武则天登基做皇帝的一个原因是她想享受一下大权在握的感觉,当一把皇帝瘾,让人们看到女人也不比男人差。另一个原因就是武则天也是真正想让天下变得更好,更安定团结。不然,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就没必要那么辛苦治理朝政了。所以说,武则天绝对不会做不利于天下的事情。再者,武则天见过了太多的人,武氏...

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我非常的崇拜武则天,因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

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创下了哪些记录呢?
武则天上位后便将国号改为了周。她14岁便进宫,67岁才登基,这样算来,她已经为此奋斗了整整53年。除此之外,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承认的女皇帝,可想而知她在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三、使用了大量年号 年号是汉武帝创建的一种帝王用以纪世的称谓。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年号使用最多的记录便是...

据说武则天和李世民“结婚”当天,创下一历史记录,是怎么回事?
唐太宗我们都知道,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三皇子李元吉而登基,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武则天就更有名了,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十四岁的时候就被选入了皇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在唐太宗死后被迫出家,后被唐高宗李治接回...

安达市13670369958: 求关于武则天的历史小故事.200字注:超过300字的卡掉、 -
裴饺颠茄:[答案] 武则天怕猫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

安达市13670369958: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的故事 -
裴饺颠茄: 1、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

安达市13670369958: 找一个汉字的故事 -
裴饺颠茄: 第一个汉字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

安达市13670369958: 武则天的故事50字 -
裴饺颠茄: 武则天训马 一天,武则天当着高宗的面训服了烈马.武则天训服马方试与众人不同,先前她用了所有办法都不行,最后她拿出匕首刺马,才得以训服这匹马!

安达市13670369958: 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颁布了什么有利于女性的法令没有?她在位多少年? -
裴饺颠茄: 武则天(624~705年),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创造了"曌"(读音"照"),...

安达市13670369958: 谁知武则天的那段历史吗,可以讲讲吗?
裴饺颠茄: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

安达市13670369958: 谈谈武则天的故事 -
裴饺颠茄: 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互相谗毁争宠.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

安达市13670369958: 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的故事(著名)200字左右 -
裴饺颠茄: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

安达市13670369958: 有关汉字的故事80字 -
裴饺颠茄: 清朝时,南方有个大地主,平时靠欺诈百姓,搜刮了许多钱财,可他是个不识字的人.他想这么多的钱财总得有个有学问的人来继承才好,就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他从当地请了一位十分有名的老师来教儿子识字. 第一天,老师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