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阴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经是谁写的?谁编的?~

佛经是佛陀灭度后
他的弟子门一切回忆的 其中阿难尊者记忆力超强 大多是他回忆的
我们中土的经书 是大德高僧们翻译的

经应该专指佛陀的说的话
论是指后世高僧的心得体会

不过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们便总结他平时说的话 写了本 坛经

有的经书 也被叫做伪经 就是被怀疑不是佛陀说的 而是后世人编写的
这种东西不好说 是学者干的活

他不是说自己没死,而是变成了众生相
无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才可见的如来本性 乱说什么

  从历史上来说,除了苟他马佛陀以及其弟子之外,其他的佛,菩萨是不存在的。

  佛入灭后的三个月 ,印度 Magadha 的国王Ajatashatru 举办了集会。地点是在 Rajagaha 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罗汉 Maha Kassapa (大迦叶尊者),Ananda (阿难尊者),和 Upali (优波离尊者) MahaKassapa 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罗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边最久的 Ananda 重述经藏 (Suttas),和持戒第一的 Upali 重述律藏 (Vinaya)。

  他们完成了重述之后,阿罗汉们便开始检查字义是否有误,然后再一起重述并检查每个字和每个段落。每一位罗汉都如此的念著和检查著,并将每个字记入脑海中。 只有当一段话被所有的阿罗汉检查和验证后,才会被大会采纳。这还包括了每段话佛是在哪里、什麽时候、什麽情况、和对谁说的等等。

  第二次的结集在佛陀入灭的100年后。由阿拉汉Sabbakami主持。 主要是针对非法10事。

  · 带著盐和装盐的东西并需要时使用
  · 午后进食
  · 在同一天到第二个村庄进食,破坏了进食的纪律 (食量过多)
  · 在同一教区里却在不同的地方参加了超过一次的 Uposatha
  · 向大众取得不该有的法令 (权力)
  · 把习惯性的行为当作是首先的
  · 在饭后用乳浆
  · 喝还没发酵的发酵果汁
  · 坐在没有边幅的布上
  · 接受金银

  之后的中国(佛陀宣扬的主要地区--摩歇陀一代)部分比丘并认同中国以及西方地长老们的判决,判决为10事非法非律。 长老们就再次结集,参与人数700阿拉汉。但最后那些比丘还是无法接受判决,因此佛教从此分裂为上座部以及大众部。 上座为长老之义,坚持长老的判决如法如律。 大众部则不符判决而私下举行结集--Mahasangiti (大乘集会),并且从佛教分裂出去。

  第3次结集在佛陀200多年后,法阿育王--asoka 时代。由 Asoka国王信奉了佛教 ,许多异教徒被吸引加入了佛教来取得 Asoka 的支持。虽然他们加入了佛教,但他们仍然坚持著自己的思想,更把他们自己的思想说成是佛陀的思想。原始佛教的僧侣於是和他们分开了,并拒绝和他们一起参加 Uposatha(布萨诵戒)。於是在Patiliputta 约有七年没有 Uposatha。当地佛教内部的异教徒数量已大大超越了正统僧侣的数量,於是 Asoka 便请求正统僧侣们来和异教徒作 Uposatha,但是被正统僧侣们拒绝了。

  Asoka 为此事感到非常的困扰,於是他送了使者到 Ahoganga Hill 去请阿罗汉 Moggaliputta Tissa 来解除他国内的困境。经过数次的失败以后,Moggaliputta Tissa 终於默许了,他乘船到 Patiliputta 和 Asoka 会面。根据历史记载,Asoka 跪在河里伸出右手以表示他对阿罗汉的敬仰。Asoka 请求了 Moggaliputta Tissa 显示神通来证明他是位阿罗汉,他同意了并在 Asoka 面前引起了一次地震。这更增加了 Asoka 对Tissa 的信任。

  [Third Council] 随著 Moggaliputta Tissa 的建议,Asoka 举办了第三次的经典集会。经过了 Asoka 的帮助,60,000 位异教僧侣被逐出了僧团。Moggaliputta Tissa於是选出了 1,000 位阿罗汉来集成正法。罗汉们花了九个月的时间,终於完成经典的集成。在第三次经典集会,Moggaliputta Tissa 撰写了 Kathavatthupakarana(Points of Controversy论藏) 来推翻异教徒们加在佛教里错误的理念和观念等等。(此时有十八派异教在佛教里) 第三次经典结束后,Asoka 便送出传教士四处去传播佛教正法。根据 Mabavamsa,佛教传到了以下国家∶

  国名 传教士名
  (1) Kasmira-Gandhara Majjhantikathera.
  (2) Mahisamandala Mahadevathera.
  (3) Vanavasi Rakkhitathera,
  (4) Aparantaka Yona-Dhammarakkhitathera.
  (5) Maharattha Mahadhammarakkhitathera.
  (6) Yona Maharakkhitathera.
  (7) Himavanta Majjhimathera.
  (8) Suvannabhumi Sonathera and Uttarathera.
  (9) Lankadipa Mahamahindathera.

  此次集会一样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

  南传上座部共有6次结集,而大众部有3次。有学者认为大乘佛教的原型是大众部,但正式的大乘佛教成立年代为公元前1世纪至1世纪,从那时篇造起新的经典,以梵语为主。

  上座部则是在bc29年举行第4次结集,地点为斯里兰卡。主要原因是当时已没有许多僧侣能像当时的阿罗汉 Mahinda 一样的将全部的经典记入脑中,配合当时文字的开发,於是当时便决定要将经典以文字记下以保存至后世。Vattagamani 支持了这个想法,於是便举行了第四次集会,目的是将经典以文字记载。在有文字以前一直是以口述的方式,这难免另人起疑。但在历史上经典的正确性的由来是这 样的,在当时的 Sri Lanka 发生许多内乱,此时有许多僧侣回到南印度去避难,直到内乱结束后,他们才回到 Sri Lanka 和其他僧侣比对经典,发现所有重述的经典一字无误,於是便认证了在他们脑海里的经典是准确无误的。

  这套口述和记忆的传统从佛入灭后便从未改过,每天僧侣们都会互相重述和比对经典的正确,若有偏差,便会请示长老正确的字句。所以经典会保存在无数的僧侣记 忆里,他们每天都会互相重述和比对来确保经典的正确性。为了确保在未来经典的正确,他们决定将经典用文字写下。

  [Forth Council]大阿罗汉Maharakkhita和五百位罗汉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并将其写在叶子上。地点是在一个叫做 Aloka lena 的山洞。大会圆满的结束,且经典被正确的写下和小心的保存。从这之后,叶片书传播和出现在缅甸、泰国、柬埔寨、和寮国等地。这叶片所记载经文就被称为最早期的文字版经典--贝叶经。早期的经典传播都是以贝叶传播,直到10世纪之后。

  这就是最早期的佛经文字版本。 第一次结集口头流传的文字是平民语--摩羯陀语,也是世尊在说法49年时常使用的语言。 后人称为巴利文,意思是圣典语。 直到进入斯里兰卡后才被翻译为梵语,但是在500AD的时候由佛音尊者Buddhaghosa在此翻译为巴利文。

  http://hi.baidu.com/%BC%D3%C4%DA%C9%B3/blog/item/0b7cdc241362162cd4074289.html

  http://hi.baidu.com/%BC%D3%C4%DA%C9%B3/blog/item/700ed64f154b143caec3ab56.html

  佛经也称三藏经,最初是由释迦摩尼写成
  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根据小乘佛教典籍的记载,印度佛教史上共
  菩提迦耶摩诃菩提寺释迦牟尼等身像
  举行过四次有名的结集。所谓结集,是指释迦牟尼[8] 入灭之后,由佛教徒所举行的回忆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言论,并加以谈论、核实的会议。经过这四次结集,小乘佛教三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1.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90天后,为了防止僧团中出现更多的比丘破坏戒律,大迦叶尊者[9] 召集500位阿罗汉在七叶窟举行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结集首先由优波离尊者 背诵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全名为《八十诵律大毗尼藏》,由于书中每条戒律都是经过大众的询问和解答而确定的,所以被视为佛陀所亲制的戒律,为一切戒律的根本。之后由阿难回忆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经》 ,这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对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佛学的佛典。
  2.小乘佛教的第二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110年后,以耶舍长老 为首的700名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第二次结集。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集会上少数有地位的长老判定十事为非法。对于这次结集的决定,毗舍离的僧侣颇不信服,于是另举行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判定上述十事为合法,就此形成了大众部和上座部。
  3.小乘佛教的第三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226年后,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阿育王推崇佛教,每
  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于是,目犍连子帝须召集1000名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了《阿含经》。会后,目犍连子帝须将各派不同的论点整理出来,形成《论事》,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论著,对佛教文献的丰富起了重要作用。
  4.小乘佛教的第四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674年后,在迦腻色迦王统治时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 (今克什米尔)举行了第四次结集,会上对以前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进行了总结,并对三藏作了注释。在前两种注释已经失传,只有后一种注释保存下来,形成《大毗婆沙论》 ,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
  大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在印度佛教史上,相传大乘佛教经典的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根据龙树菩萨的传记 ,龙树在出家受戒后,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读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后来,当他有一次路过雪山,在雪山的塔中遇见了一位老比丘,并从比丘那里得到了《摩诃衍经》 。虽然他仔
  法华经
  细阅读了《摩诃衍经》,仍未参悟佛法的奥义,因此他就在水晶房中静坐深思,冥想佛法的玄妙。这时大龙菩萨怜悯他的处境,就带他到海中的龙宫,并将诸部深奥的方等经典传授给他。后来,龙树菩萨在参悟了《摩诃衍经》和诸部方等经典后,创建了中观学派,大乘佛教理论完全建立。
  我们将大乘佛教经典根据时间划分为早期大乘经和续出的大乘经,早期大乘经主要是由方等经发展出的《般若经》 、《华严经》 、《法华经》等佛教经典,而续出的大乘经主要是公元4~5世纪左右出现的《涅槃经》 、《胜鬟经》、《解深密经》 、《楞伽经》 佛教经典等......
  密宗三藏的的形成
  密宗是印
  大日经
  度佛教的最后形态,以《大日经》 和《金刚顶经》 为主要经藏。
  《大日经》形成于公元7世纪的中印度,相传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宣说的佛经。此经主要为众生开示了本有本觉曼荼罗,即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并宣讲了身、语、意三密方便等密宗基本教义,另外还介绍了曼荼罗、灌顶、护摩、印契、真言等密宗修行方法。
  《金刚顶经》是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经,相传共有10万颂。此经阐述了大圣释迦牟尼佛祖的终极善性理念,显示了宇宙真实的密法和密宗修行者的粗、细、微、精、妙诸脉,也阐明了即身成就、生命永恒的密宗要义。

  翻译过程
  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东汉,初创翻译时期;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唐代,全盛翻译时期;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汉文佛经的翻译
  东汉明帝年间,朝廷派遣使者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 和竺法兰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不仅从西域带来了佛像,还带来了佛经。由于这些佛经是从印度传人的梵文经书,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将佛经翻译成了汉文。自此以后,中印两国的僧人来往不断,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
  根据汉文佛经翻译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东汉,初创翻译时期。
  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 ,相传为
  摄摩腾
  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
  东汉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西域,其中以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这个时期,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还处于初创时期,还不能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的经书也有很多问题,这时所译的经书大小乘并行,佛教在中国思想界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
  从东晋至隋代,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佛教翻译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由私人翻译佛经转为官方翻译佛经。前秦初年,开始了官方组织的集体翻译工作,由僧人道安主持译场翻译佛经,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佛经翻译场。20多年后,西域人鸠摩罗什 在长安组织了官方译场,集中了800名高僧共同翻译佛经。继鸠摩罗什之后,外国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被翻译出来,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译经高潮。
  唐代,全盛翻译时期。
  在唐代,梵文佛经得以全面系统地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经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为完备。这时,以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他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丰富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这个时期,中国佛教形成八大宗派
  六祖坛经
  ,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的成熟,不但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和著述,而且还产生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典,即禅宗的《坛经》 ,汉文佛经的数量日益增加。
  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组织译场,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中断了100余年的佛经翻译事业。
  自宋以后,佛经翻译逐渐减少,但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北宋开宝年间,宋朝官方主持完成了《开宝藏》,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

  十大经典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 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 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 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4.《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 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 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 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阿弥陀经》、7.《无量寿经》、8.《观无量寿经》
  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 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 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9.《长阿含经》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 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佛经的作用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读懂佛经

  基本结构
  佛经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佛教经典虽然按内容来说有经、律、论之分,按派别有大乘、小乘、密宗之别,但这些典籍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是组成佛经的基本元素。
  经题
  经题是佛经的题目,一般由“人”(人名)、“ 法”(教法)、“喻”(譬如)三个元素组成。这三个元素经过排列组合,共有七种命名方式:
  以人名为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经名的《维摩诘经》;以教法为名的《大般涅槃经》 ;以譬喻为名的《梵网经》 ;以人名和教法为名的《佛说人王般若经》;以教法和譬喻为名的《妙法莲华经》;以人名和譬喻为名的《如来师子吼经》[38] ;同时用三者命名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
  通过经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内容,也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属于经、律、论的哪一部。
  经: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如《阿含经》。
  律: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律》、《o o o戒本》,如《四分律》 。
  论: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论》、《o o o疏》、《o o o释》,如《大智度论》 。
  另外,从经题我们还能大概判断佛经的派别,可以看出它是显教还是密教。
  显教佛经:大多能从经题文字看出教法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o o o律》、《o o o论》。
  密教佛经:无法从经题文字上看出内涵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教王经》、《o o o陀罗尼》、《o o o仪轨》。
  虽然我们通过经题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分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经题了解佛经的内涵。相传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讲解《妙法莲华经》时,光解释五个字的经题,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经题是经文的纲领,如果要解说经文,必须先要了解经题的含义,所以高僧大德解说佛经时,都是先从经题说起,这也是解经的第一步。
  翻译者
  当初释迦牟尼说法时,主要使用印度的方言俗语,不立文字,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教写成巴利文的佛经。公元4世纪,印度普遍使用梵文,佛教徒就将巴利文佛经用梵文重新编写,是为梵文佛经。
  佛经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僧
  金刚经
  众所用的汉文佛经一般是由印度梵文翻译而来,由巴利文到汉文,佛经的翻译几经周转,再加上中印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文佛经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我们读到的佛经大多文字优美、不可增删,这个结果是经过中外200余位译师的10个世纪的努力方才完成。在梵文佛经的翻译中,主要以鸠摩罗什和玄奘所翻译的佛经流传最广。
  鸠摩罗什,他一生翻译了300多卷、近300万字佛经,影响深远。在语言和文风上,鸠摩罗什和他的译经团队一改以往佛经翻译过于朴实的不足,不仅充分地传达原文的旨意,而且文笔流畅优美,甚至成为文学名篇。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阿弥陀经》 等佛经,最为流传的还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以鸠摩罗什为界,中国的佛教
  鸠摩罗什
  翻译被分为两个时期,在他之前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旧译,自他之后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新译。唐代初期,因为汉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已经难以阅读了,这让当时的僧众倍感困惑。于是玄奘前往印度求法,并带回了印度佛教鼎盛时期的佛学精华,在他回到长安后,他组织了译场对这些佛经进行翻译。由于玄奘通晓中印两国语言,他和他的团队所翻译的佛经更接近梵文经书的旨意,译场所设立的润文一职也保证了经书的可读性。
  正因为佛经的翻译者人数众多,水平各异,所以我们在阅读佛经时一定要注意翻译者,如果翻译者不同,同一本经书的内容就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理解。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金刚经》,从后秦到唐代,就有6种译本,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其他版本就有些默默无闻了。
  

http://user.qzone.qq.com/250446535/main佛教的经书是由最早的佛陀入灭之后,由佛弟子结集的,当时分在王舍城外灵鹫山的窟内和窟外分别结集。五百阿罗汉在窟内,上千比丘在窟外;故此成为后期的上座部和大众部两支。上座部即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缅甸为代表;大众部发展成大乘佛教,以中国为代表。
佛经是佛弟子纪录佛陀在世时候的言行和修持法门,以及开示宇宙真理的文字。由于阿罗汉并非凡夫,具有神通,他们都能够背诵佛陀当时的说法,在窟内主要是由阿那律尊者诵律藏,阿难尊者诵经藏,由迦叶尊者等诵论藏。他们都是口口相传,而且他们的记忆和背诵能力都相当超群,可以背诵几万偈颂。但是,后来由于众生业力和能力差异,背诵得有些差异了,所以就纪录在菩提叶上,又叫贝页经(开始窟内阿罗汉结集没有写在贝页上,他们都会背诵,无须纪录了)。
这样,经书谁写的,你该清楚了吧,就是由佛弟子们纪录下来的,记录佛陀的言说的文字。
作者根据什么理论写的?你这个问题就在问论典了,因为律藏和经藏是不能随便更改,是佛陀宣说的,只要论藏可以涉及到后来的作者撰写的说法。那么后来的祖师大德根据什么呢?就是根本经藏和律藏以及佛陀宣说的宇宙真理来发挥的,这就是后来大量的论典问题了。包括〈大智度论〉、〈成唯识论〉等作品。
佛教徒都要根据经文念经吗?佛教徒当然要根据经文念经了,因为经文是圣人所说的,其中意思就是真理,你又怎么能更改呢?而且更改之后如果违背真理的话,你不是有罪过了吗?
念经是为了什么?念经为了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在净化凡夫众生杂乱心,契入到诸佛菩萨的真理当中去,以经文的意思来指导你个人的人生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人际相处等等方面,其既可以指导世间的人生实践,又可以指导出世间解脱的修证,是双重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当然要念经了。而且念经也会消除自己的业障,开发智慧。是解脱人生烦恼的智慧,也是根本智慧。建议不妨念念经,感受一下,你就会知道了。中国由于五四和文革的影响,将中国人自身本有的文化传统都丢失很久了,实在有愧于中国圣贤古德,我们作为中国人理该要学习佛经的。

你看到的每一部佛经都不是释迦牟尼子的,都是后人写的。据说有三次大的“集结”,我想也就第一次的集结时所记述的佛经比较接近佛祖,至于几百年后的第二、三次集结时所记录的佛经,不过是后人学佛的心得罢了。

是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阿难尊者整理的,所以经开头第一句是如是我闻。阿弥陀佛顶礼佛陀顶礼尊者

佛经不是甴释迦摩尼写的
而是佛的弟子们在佛西去的时候
由阿罗汉摩罗迦叶主持
佛的侍者阿难记录而成的


地藏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佛经是谁写的
地点是在 Rajagaha 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罗汉 Maha Kassapa (大迦叶尊者),Ananda (阿难尊者),和 Upali (优波离尊者) MahaKassapa 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罗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边最久的 Ananda 重述经藏 (Suttas),和持戒第一的 Upali 重述律藏 ...

经怎么写?
jìng 部 首 纟 笔 画 8 五 行 木 繁 体 经 五 笔 XCAG 笔顺 :        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横撇\/横钩、 点、 横、 竖、 横、基本释义 已与权威书籍校验 [ jīng ]1....

《山海经》是由谁写出来的?
《山海经》传世已久,但它的出处却一直是一个谜。《山海经》的由来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同时它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关于这本书作者,众说纷纷,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传》 、《离骚...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

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谁
问题四:神农本草经是谁写的?有没有什么缺点?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药学专著,作者不详,成书约西汉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方法、真伪的辨别有一些原则性的概括,原书早已失传。 问题五:讲神农本草经的颜子是谁,只知道是台湾人 幽兰生长在山谷之中,原本是...

本草经是谁写的?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实际是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后世经过考证,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

《春秋》是谁写的?
《春秋》的作者是春秋时期孔子。《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经的作者是谁? -
岛叛解通: 开始的佛经是由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根据他讲经内容写下来的,跟《论语》一样,属于集体创作,作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后来的《祖禅蝉》之类的佛经是由五祖写的.后世高僧也陆续写了一些佛经.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经是谁写的? -
岛叛解通: 释迦牟尼涅槃之后,他的众多大弟子数次集会,由有过目不忘能力的阿难尊者为主要叙述人,其他大弟子补充,后汇集而成,所以,一般佛经开经一句都是“如是我闻”.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教经书是谁写的? -
岛叛解通: 佛教的经书是由最早的佛陀入灭之后,由佛弟子结集的.当时分在王舍城外灵鹫山的窟内和窟外分别结集.五百阿罗汉在窟内,上千比丘在窟外;故此成为后期的上座部和大众部两支.上座部即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缅甸为代表;大众部发展...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经作者是谁 -
岛叛解通: 3044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佛!对弟子的教导.阿难复数出来,众弟子整理的!都是佛陀讲的法.(百度看看)生命电视台(佛教的电视台)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经是释迦摩尼写的吗 -
岛叛解通: 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给他的弟子们听,他的弟子们记录整理而成.这种情况,很像中国儒教经典《论语》,也是孔子讲学,孔子的弟子们记录而成的经典.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经是谁写的?谁编的? -
岛叛解通: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经是谁写的,根据是什么? -
岛叛解通: 诸佛不打妄语,否则就不会成佛了,佛经是佛亲口所说的,由十大弟子之一阿难记忆,然后佛灭度后,由大迦叶结集经典的,经藏由阿难背出.律藏由优波离背出,论藏则是大德高僧的讨论.但依经不依论,信佛所说的经典就对了.当然是真的.

镇雄县17161537403: 诸本佛经是谁写的 -
岛叛解通: 是释迦牟尼及释迦牟尼在场的情况下各菩萨的言行的记录,不是他亲自写的,是后人结集写下来的.

镇雄县17161537403: 金刚经是谁写的? -
岛叛解通: 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话录,是佛的侍者阿难尊者记录,后来结集佛经的时候,阿难背诵,诸菩萨鉴定通过,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波若波罗蜜多经》,是佛门当中一部广为人知的其中一部经典.经典是教主释迦牟尼佛亲口讲述,内容主要是和弟子须菩提的对话.那么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由大弟子大迦叶尊者为上首,阿难尊者复述,500阿罗汉共同决议批准.到了后来才有印度的国王将经典记录在贝叶上面.从印度被带到汉地的金刚经有很多,也有不同法师翻译的版本.除了语法上的不同,内容都是一样的.目前流行的版本是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

镇雄县17161537403: 佛经都是谁写的?原著是谁? -
岛叛解通: 佛经是历代大德高僧的智慧心得,有很多,中土佛教的前几位祖师都有,还有藏传佛教和印度佛教的译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