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源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公考常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种现象出在哪个时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英文翻译:The top grade free of poor, low grade no aristocracy.
或:Good person is free of poor, bad person without clans.
[例句]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o further improve, changed the past "good person is free of poor, bad person without clans" situation.
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改变了以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士族阶级立场,不管这个人怎么样,身为贵族一定不会落为官员中的下层,而庶民们不管怎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法得到士族的身份。

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它产生于曹魏,发展于晋朝,至南北朝时期已经彻底成型。这个选官制度一共存在四百多年,它承袭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使九品中正制诞生的,正是中小地主和寒门,但九品中正制损害的,却是他们的利益。在东汉末年,察举制已经腐朽至极,彻底被门阀士族操纵,向上的通道被他们垄断。这引起了中小地主阶级的不满,他们强烈要求获得政治地位上升的权利。

曹家并非名门出身,这使得曹家需要中小地主阶级和寒门子弟的支持,但与此同时,曹魏又离不开世家大族。于是,曹魏建立起九品中正制度,在门阀士族与寒门子弟之间进行平衡,在保留门阀士族政治特权的同时,给予其他人上升的通道。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使官吏的选拔有了标准,给予中小地主阶级一部分上升渠道。然而,九品中正制下负责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中正官基本上都出身于门阀世族,这就意味着门阀世族掌握了官吏选拔的权利,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扩展资料:

品中正制本就是一种妥协之举,曹魏既要借助寒门子弟打击门阀世族,又要赢得他们的支持,故而当门阀世族代表尚书陈群向政府提出“九品官人”的方案时,魏文帝曹丕欣然应允,而这正是九品中正制的雏形。

可是诞生于两汉察举制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公平上没有长足的进步,这引起门阀士族以外阶级的不满,他们要求改革选官制度。

矛头基本上都指向门阀士族以及九品中正制,皇帝不得不向庶族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妥协,限制世家大族的权利,减轻农民的赋税。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颁布“均田制”,将依附于门阀士族的佃户和奴隶解放出来,这使得庶族地主阶级迅速崛起,他们要求政治权利,获取上升的通道,而科举制就应运而生。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意思是:就是说在士族阶级立场,不管这个人怎么样,身为贵族一定不会落为官员中的下层,而庶民们不管怎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法得到士族的身份,还是会被人们看不起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魏时期,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当时,将士人按才能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以后又将官员的尊卑也分作九等,亦称九品。北魏时,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先将各品分为正与从,即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

再将四品以下的正与从分为上下阶,即自正四品上阶,一直至正九品上阶、正九品下阶、从九品上阶、从九品下阶。这样,就由最初的九个等级发展为三十个等级。

扩展资料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自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原文:凌弱党强,以植后利。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译文:想要有所报,就要有所割舍,对自己有好处的就要想方法得到,欺负小的以来增强自己。这种选人制度造成了上品官员没有出身于寒门也就是社会下层的人才,而低品官员却没有豪门势族的人。

刘毅(216年~285年),字仲雄,东莱郡掖县。魏晋时期名臣,丞相掾属刘喈的儿子。少有孝行,节操清正,喜欢品评人物。曹魏时期,选为平阳功曹。举孝廉出身,授豫州从事,历任太常博士、相国主簿。



士族(世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缙绅之家的等级。

翻译:做上品官的没有出身寒门的,做下品官的没有出身士族的

做的官大是没有出身贫穷,做的官小是没有富豪


解释上品无寒门,下品士族,这问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士族阶级立场,不管这个人怎么样,身为贵族一定不会落为官员中的下层,而庶民们不管怎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法得到士族的身份,还是会被人们看不起的。这种现象就是由九品正中制决定的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意思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意思:这个主要是说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这也反映出了当时官场混乱不堪,任用的大官多为非富即贵。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下品,势族各是指什么??
按规定只有被评为上上的人才可以有资格做官。然后一些官员,一些大户人家就互相贿赂一下啦,做个弊啦。你给我儿子评上上,我总不好意思给你儿子评个上下吧。所以到后来,做官都是比较无能的,而且被大户人家,官家垄断。所谓的势族就是指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家。然后穷人大多数没什么出头之日的,假如...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为什么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晋朝“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庶民”的景象是如何产生的?
由于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是按照门第来选拔的,造成了许多有才之士终身抑郁而不得志,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庶民说的正是当时选官制度的不合理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这个道理正确吗
这是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子弟的利益,很多出身低贱的人才不能委以重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
中正把持人士的选择权,都考评家世,从中获利。上一代的有了高官厚禄,儿孙辈走个形式就继续上岗。划分人士优劣是一个太笼统的概念,优劣可以是学识优劣,身体优劣,身材优劣,民族优劣等等,世家大族掌权,本就以家世作为考评,纵然是旷世奇才,也做不了上品,上品指的是二品,一品就设过一次。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及翻译
咏史·郁郁涧底松鉴赏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

...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 )
D 本题考查的是实施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出现改变了魏晋以来大家门户垄断官位的场面,故选D。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意思? -
干琴抗骨:[答案] 三种写法: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族:是世代作官的家族.势族:是权势极大的家族.士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 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 -
干琴抗骨:[答案]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指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
干琴抗骨:[答案] 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现了“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 -
干琴抗骨: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辉南县15962361129: 请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shi族 -
干琴抗骨: 这句话有三种写法.1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2.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3.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族是世代作官的家族.势族是权势极大的家族.士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缙绅之家的等级.下品是古代官品制的“九品中正”制度的下三品,即下上、下中、下下的三品,是属于低官品的官员.原句出处: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宋书˙卷九十四˙恩幸传˙序: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 查看原帖>>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给翻译一下,明天就考试,望大家给予帮助,本人感激不禁!
干琴抗骨: 三种写法: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世族:是世代作官的家族. 势族:是权势极大的家族. 士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缙绅之家...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五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干琴抗骨: 就是大约在三国后期那段时间开始,曹丕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刚开始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推荐和评语来踏上仕途.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 -
干琴抗骨:[选项] A. 魏晋南北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干琴抗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殷灼曾对晋武帝说:“令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辉南县1596236112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 ) -
干琴抗骨:[选项] A. 科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世官制 为什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