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作者&投稿:穰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呢?~

我们都知道清明节要祭祀上坟,但却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清明节 祭祀 上坟 踏青 晋文公 重耳 介子推 文化习俗

因为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说明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与“上巳”渐渐融合的趋势。
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因为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说明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与“上巳”渐渐融合的趋势。

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拼音:tà qīng
释义:亦作“蹋青”。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示例:唐孟浩然《大堤行》:“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元杨允孚《滦京杂咏》:“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蹋青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我尝清明上冢,见游女蹋青。”
柔石《二月》二二:“我们举行一次踏青的旅行也好。”
[编辑本段]概述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编辑本段]习俗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农历二月二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后来,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
荡秋千
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恒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很有趣味。《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秋千的描述。唐诗人韦庄曾有《长安清明》诗云:“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清明春风拂柳之际,女郎三五成群荡秋千于郊野树下,确实充满诗情画意。荡秋千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游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常有描述:“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民间多爱在清明踏青时节,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种临时性的“竹笋秋千”,舞荡嬉戏。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风筝
放风筝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起初只限于皇宫贵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赏,到了宋代以后,才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了。风筝既是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又是大众娱乐品,历来爱到文学家的传唱。《北京竹枝词》也对风筝有生动的描绘:“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习上碧云端。”早在清朝时,风筝已在扎、糊、绘、放四艺上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穷居著书”时,细究风筝扎糊之法,还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翼燕、双鲤、彩蝶、螃蟹、宠妃、双童等四五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此外,古代放风筝又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纫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编辑本段]诗词
桃花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如“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最优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注音】 ōu yáng xiū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春日》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
《苏堤清明即事》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作者简介: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郊行即事》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作者简介:程颢 (hào) (1032~1085),宋代理学家、教育家。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春季气候湿润,容易滋生细菌,要尽量避免饮用生水和吃不卫生的食物。不要席地而坐,以免受潮致病。近距离出游,最好自备干粮及茶水。
“春困”是常有的感受,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春游时要量力而行,不要登高山走远路。景色迷人常易使人乐而忘返,要注意节奏。
警惕旅游病
春天到来,又是旅游好时节。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自身保护,谨防形形色色的旅游病侵袭身体。
1.花粉过敏症 花粉过敏症多由各种树木或其他植物的花粉引起,一般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出现不适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眼角以及全身发痒,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憋气。春、夏、秋三季是花粉过敏症的流行高峰期,因此,有过敏反应的人最好不要选择这个时期外出旅游,尤其不要选择有风的天气去旅游。如需外出,要备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2.旅游露宿症 有些青年人在夏、秋旅游时,为了贪图凉快,喜欢在野外露宿。结果,第二天醒来不是头痛、头晕,就是腹痛、腹泻、四肢酸痛,周身不适。预防旅游露宿症,最好的办法是不在野外露宿,如确实找不到住处,也应搭个简易帐篷,且露宿地点应选择在干燥、通风、平坦之处,最好选择东南坡,搭地铺时,可找些干草当“褥子”,既防潮又解乏。
3.海滨旅游症 海滨空气湿度大,空气中钠离子含量较高,患有急性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渗出性胸膜炎和心力衰竭的人不宜去海滨旅游,否则会加重病情,患上海滨旅游症。
4.洞穴旅游症 洞穴里固然凉爽,但并不是任何洞穴都可随便进去的,一些人迹罕至的岩洞、荒废的古塔,长年无人去,阴冷潮湿,久而久之,便会滋生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游人会被感染;而且这些地方还常有毒蛇、蝙蝠等出没。因此,外出旅游不要见洞即进,要调查清楚,以免受到伤害。
踏青防“三毒”
当您到野外出游,这里要特别提醒您,出游莫忘防病防毒。
防花毒。时下正是春游的大好时节,但春季踏青须防花毒。有些人在花丛前呆久了,会出现头昏脑胀,咽喉肿痛等症状。原来有些花会释放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废气,有的花粉含有毒碱,久与花伴会造成慢性中毒。这些有毒的花卉主要有:杜鹃花、含羞草、夹竹桃、水仙花、一品红、马蹄莲、夜来香、郁金香、飞燕草、仙人掌类植物等。还有一些花草可引起人体过敏,如五色梅、洋绣球、天竺葵等。
防蜂毒。蜂毒主要含蚁酸、神经毒素和组胺等,可引起人体溶血、出血和中枢神经损害。毒力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则最强。因此,外出踏青不抹香水、发胶和其他芳香的化妆品,以免招蜂;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若不小心触动了蜂巢,引起蜂群骚动,应就地蹲下。若遭受蜂蜇,应立即小心拔出毒刺,然后选择适宜的洗液冲洗伤口:如系蜜蜂蜇伤,可用肥皂水或干净水冲洗。
防病毒。有一种流行性出热病毒与野外活动的关系密切。原来,此种病毒的携带者是鼠类,特别是野鼠,故该病的流行区域多在山间田野接壤的地方,以每年初夏5~6月或晚秋10~11月为流行“旺季”。但是近年来疫区有所扩大,流行季节也提前到春季,因而对春游踏青的人们构成威胁。因此,野外活动不可在山林或草丛中躺卧或睡觉;野外归来先要清扫掉衣服上的尘土;外出宜穿长袖衣裤,以防不测。
[编辑本段]踏青好处多
春季外出踏青对人体是有诸多益处的。如穿林过涧呼吸新鲜空气,可清肺健脾,增强心肺功能;攀峰越岭,可舒筋活络,防止关节老化;疾步快走,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举目远眺,可以开阔视野,推迟视力退化;通过消耗身体热量,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等等。
而气候适宜的春季,空气中的“长寿素”——负氧离子较多,据测定,在大城市的房间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郊野却有700~1000个,海滨和山谷高达2000个以上,对增进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它不仅能杀死空气中的多种细菌,还可以调节大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抵抗力,还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并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平喘、降血压等功效,对于高血压、气喘病、神经衰弱、关节炎都有治疗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此外,野外春风和煦,光线适宜,使人产生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由于紧张工作而产生的疲劳感觉,也会因此而消散。另外,可以使人的心跳和呼吸放慢,从而使心肺得到休息。有人测定,在野外,每分钟心脏跳动比在城市要减少 4— 8次,个别情况可减少 14— 18次,呼吸可减少 2— 3次,这是极益心肺的。
青山绿水也能给您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对视力大有益处。置身于山水之间,放眼望去,会使眼内睫状肌松弛,眼球屈光调节机构放松,预防近视。绿色,对眼睛又是一种良性刺激,会使人视力敏锐,心境平静。
对于在室内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老年人来说,踏青更是不错的选择。您可以徜徉游览,调剂神经,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同时也可陶冶性情,健体强身。

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气爽,一年的劳作从此开始,春耕春种,开始忙碌。祭拜祖先,追忆先人,也在同时进行。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在现代人看来可以叫做春游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纪念死去的先烈们~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呢?
1. 清明节的踏青活动起源于扫墓的习俗。由于扫墓通常在郊外进行,人们在哀悼祖先之余,也会在美丽的春光中散步,以此作为情绪调节的方式。2. 踏青节这一名称因此而来。历史上,清明节曾被正式命名为踏青节,这一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唐代。3. 在唐代,人们在清明节扫墓时,会伴随踏青游乐的活动。诗人王维的...

清明节踏青的意义
1、表达哀思 无论是否相信有来生、来世、冥界、天堂,人人都会因亲人去世而悲伤惋惜,同时希望去世的亲人真有灵魂,在“阴间”生活幸福。人们对于已逝亲人的怀念之情,在清明节扫墓活动中宣泄出来,有利于身心健康。唐代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动...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清明节踏青是源于古代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一活动结合了祭祖扫墓与郊游踏青,既是对先人的追思,也是对身心健康的促进。自唐代起,清明节便逐渐演变为兼具祭祀与踏青游乐的节日。一、历史渊源与身心益处 清明节被称作踏青节,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的农耕祭祀。当时,人们于春天来临之际,外出郊游野外以礼制...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的原因
1. 清明节的踏青活动起源于扫墓的习俗。由于扫墓通常在郊外进行,人们在哀悼祖先之余,也会在美丽的春光中散步,以此作为情绪调节的方式。2. 踏青节这一名称因此而来。历史上,清明节曾被正式命名为踏青节,这一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唐代。3. 唐代起,人们在清明节扫墓时,开始结合踏青游乐。如诗人王维所言...

清明节何要踏青踏青有哪些好处
清明踏青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清明外出踏青能够帮助人们调整人体代谢。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大地绿遍,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大气中的“长寿素”,阴离子较多,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2. 踏青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气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注意什么事情
清明踏青的由来:踏青,古时又称探春、寻春等,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清明节祭祖活动常在郊外进行,人们将祭祖扫墓与郊游踏青相结合,以此追思先人,同时强身健体。踏青习俗的形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至唐宋时期尤为盛行。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会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时期更是盛行。如《旧...

清明节,为什么要去踏青呢
因为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有哪些好处
调节身体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踏青赏景,家人团聚。每逢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一起外出游玩,选择在清明节踏青,这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斜着亲朋好友去户外赏景,是特别惬意的一件事情,也特别的舒服,踏青的习俗已经由来已久,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在清明节踏青,又或者说在清明节踏青...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4. 到了宋代,踏青的风俗更是盛行。5.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正是人们出游赏景的好时节,因此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踏青的习惯。6. 然而,这一习俗最初并非由清明节引起,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7. 上巳节原本指的是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时的风俗是在这一天临水祓除不祥,称为...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清明节踏青是因为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
宗圣类钰钧: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为什么清明节都要去踏青 -
宗圣类钰钧: 传统习俗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为什么清明时节有踏青的习俗?
宗圣类钰钧: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宗圣类钰钧: 清明节踏青:因为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气爽!一年的劳作从此开始!春耕春种!开始忙碌!祭拜祖先!追忆先人!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祝福你健健康康!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十万个为什么: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
宗圣类钰钧: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清明节为什么扫墓踏青清明节这一天为什么要扫墓踏青啊?要说详细点!
宗圣类钰钧: 中国人有在清明节扫墓和踏青.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个晋国,晋王有好几个儿子,为了争王位展开了斗争.重耳为了躲避迫害,逃到其他国家,过着流浪的生活.有个介子推的人一直伴随左右.有一天重耳饿的头晕,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熬成汤,端给重耳喝.后来重耳当了晋国的国君.他赏赐了许多有功劳的人却忘了救命恩人介子推.等想起时介子推已经隐居锦山了.为了能让他出山受赏,重耳命令放火烧山,以此逼出介子推.谁知他不愿出来见重耳被活活烧死.遗书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老百姓知道后带着糕点纷纷祭扫他,久而久之就有这习俗..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 -
宗圣类钰钧: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为什么清明时节有踏青的习俗?
宗圣类钰钧: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清明节为什么要去踏青? -
宗圣类钰钧: 和重阳节登高的原因差不多.秋天,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春天,清明时节茵茵草地缅怀亲人.因为墓地都在野外哦!

鄂伦春自治旗13092692872: 为什么清明时节踏青有什么好处?
宗圣类钰钧: 清明时节,郊外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春的美景.红灿灿的太阳,湛蓝的天空,嫩绿的小草,绿油油的麦苗,粉色的桃花,随风摆动的柳梢,特别是一朵朵、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