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故事。。作业急需

作者&投稿:枕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业急需的~~帮忙啊!!~~~聂荣臻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1992年5月14日

在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将帅中,早年留洋以图科技强国者不在少数。他们后来虽投笔从戎,却从未放弃过当年的理想,聂荣臻元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科技工作,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平

■在十大元帅中,只有聂荣臻直接参加了南昌和广州两大起义

■聂荣臻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的直接领导者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县。他8岁入私塾。后人高等小学,1917年夏考入江津中学。在校内,他接触到《新青年》等杂志,曾与同学相约“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因参加抵制日货运动被校方勒令退学。恰逢当时四川勤工俭学运动迅猛发展,他决定到西方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初,聂荣臻到达法国,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思想上也从“实业救国”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2年,他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他来到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后来与叶挺等人被秘密派往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的宝贵军事人才。

1925年,聂荣臻回国后,先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秘书兼政治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负责传达党的指示和调配干部。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他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成功地组织了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的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2月,聂荣臻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并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

广州起义失败后,聂荣臻赴上海转入地下,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他终日兜中揣一张月票在市内奔走,还练就一身跳电车甩掉特务盯梢的本事。1931年底,他进入江西瑞金,不久任红一军团政委。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率领这支红军主力南征北战长达五年。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聂荣臻任第一一五师副师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战。此后,他率2O00多人进入五台山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半年多就将部队发展到4万人,建立了毛泽东称赞的“抗日模范根据地”。1944年8月,聂荣臻赴延安出席“七大”。抗战胜利后,他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领导了华北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曾任北京市市长、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等职。1956年11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后又担任国防科委主任。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先后试验成功了“两弹”(核弹、导弹)“一星”(人造卫星)。 晚年的聂荣臻仍然关心国防科研和军队建设,关心国家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5月14日,这位共和国仅存的一位元帅,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93岁。

背景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为全国各省之最,聂荣臻所在的江津又为四川之冠

■以“实业救国”的理想始,最后又成为振兴国家科技事业的领路人,其人生轨迹反映出历史的必然

旧中国的极度贫穷落后,列强依仗“船坚炮利”和优质商品的入侵;刺激了当年一代青年学子奋起,寻找救国图强之路。聂荣臻的家乡四川虽然相对封闭,然而自从“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水道被洋轮驶入后,渴求外向发展且人口过剩的蜀中在近代形成了一股出外求学谋生的风潮,这个内陆省份的学子一跃而成为留学日、法等国的先进。五四运动后的两年中,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达492人,为全国各省之最。这批四川学生中,又以聂荣臻所在的江津人最多,共有40多人。

他们起初多是胸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远涉重洋到西方学习科学知识。当时的欧洲正值十月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各种思潮活跃之际,不少留法青年由此接受了马列主义学说。聂荣臻在1922年给父母的信中曾写道:“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这表明他已经完成了决心先实行社会革命的思想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戎马半生的聂荣臻感到终于有条件实现青年时科技救国的理想,欣然接受了领导国家科技工作的重任。历史似乎在这里转了个弯,其实这也是中国特定的国情使然。如果不以革命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也不可能有科技强国的前提。聂荣臻后来曾说:“我的前半生参加了组织和建立武装队伍的工作,后半生找致力于组织和建立科技队伍的工作。”这是元帅才自己一生的概括和总结。

故事

■毛泽东曾对白求恩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黄土岭上巧设伏兵,折断日军“名将之花”

抗日战争初期,聂荣臻深入日本侵略军后方创建根据地,更显示出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1937年秋平型关大捷后,115师主力力转往晋西南。聂荣臻遵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带一部分兵力与主力分手,从五台山区向周围广阔的地域发展,创建了敌后第一块最大的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当时,中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赞扬,称这些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1938年3月,毛泽东曾对准备前往晋察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风趣地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晋察冀根据地处在华北战略腹地,对日军来说如芒刺在背,因而一再出动重兵“扫荡”,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晋察冀根据地残酷的反“扫荡”斗争中,聂荣臻领导根据地军民与日寇周旋,一再从敌人的合击圈中跳出来,并在拖疲日军后给予其沉重打击。1939年11月,在聂荣臻直接指挥下,八路军在河北涞源县城东南的黄土岭巧妙设伏,歼灭前来“扫荡”的日军800多人,其指挥官阿部规秀中将也被八路军的迫击炮击毙。此人在日本军界被捧为精通“山地战”的“名将”,没想到在黄土岭一命呜呼。日本北支那方面军统帅多田俊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在中国的抗战史上,于战斗前线当场击毙日寇中将衔军官此为首次。一向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蒋介石也不得不发来电报,称此战胜利“足见我官兵杀敌荣勇,殊堪奖慰”。

■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中,为他的工作安排转达了中央设想的三个方案,聂帅毫不犹豫选择了“科技”

■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大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烈士陵园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聂荣臻任代总参谋长,为抗美援朝事务日夜繁忙,一次竟累昏倒地,被迫休养。1956年10月,当时的总书记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中,征求意见说:“中央设想了三个方案,一是中央已决定调陈毅专搞外交,他分管的科学技术工作由你来抓;二是接替彭真任北京市市长,因为你以前当过北京市市长,现在算是官复原职;三是继续主管军工生产和装备工作。三个方案由你选择。”聂荣臻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对科学技术工作我倒很有兴趣。”

经报中央批准,聂荣臻上任后首先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1959年7月,中央决定用八年的时间制造出原子弹,接着又提出国防工业应以抓尖端为主,“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毛泽东当时戏称,造原子弹是造一个“大炮仗”。在苏联撤走专家,国内又遇经济上的天灾人祸时,原子弹研制工作是“上马”还是“下马”也出现了争执。聂荣臻坚决主张“两弹”也继续搞下去。他操劳过度住院,陈毅来看望他时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现在腰杆子还不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此后,根据中央的决心,聂荣臻统一组织全国大协作,于1964年10月16日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1966年10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氢弹。而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尖端武器的研制速度让世界惊叹不已。聂荣臻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聂荣臻元帅逝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和家属的意见,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大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烈士陵园中,以陪伴那些在戈壁中为研制“两弹”而献出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此项工作的广大指战员。

美穗子女士今年72岁了!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妇女来到了中国,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这名妇女叫美穗子,那并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来。说起她与中国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她与一位中国将领之间的传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时隔40年后的再次见面,一部名为《美穗子探亲》的电影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近日,央视《重访》栏目专访了美穗子老人,讲述了战争岁月中一个跨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爱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亲》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来到中国,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聂荣臻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经69岁,这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悄然留下印记,中国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变的是,中国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这都是因为这个日本妇女儿时和中国的一段情缘。

战火中惊见孤女

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曾经是华北交通公司职员的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为助理被派遣到井陉煤矿车站,负责运输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交通总破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在激烈的战火中,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军战士救出了2个日本小女孩,4岁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岁的妹妹。面对2个日本小姑娘,八路军战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向军区司令部打电话
请示。
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参谋,因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他便向聂帅报告。聂帅说叫他们赶紧送来,对俘虏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还宽待呢,2个日本小女孩是无辜的。后来战士很快从前线把2个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个小姑娘成为聂帅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2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用“激烈战火中的小插曲”回忆了这段往事。

火线养女表仁义

在战火异常激烈的前线阵地,这2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日本人经常到晋察冀地区扫荡,结果难以预料。如果这2个日本小姑娘留在异国他乡,可能会对将来她们大了以后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虽然她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她应该还有亲戚。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聂帅决定将她们送交给日方。
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当时照了3张照片。一张是聂帅牵着只有4岁的美穗子,一张是美穗子坐在箩筐里面吃梨,一张是老乡挑着她们两个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1年6月《解放画刊》第二号上,这是一份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最早发表的中文媒体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美穗子并不知道幼年时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会对她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但是40年后,正是那张合影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聂帅的安排下,没过几天2个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庄。战士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一副挑子,聂帅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还往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转交日军后,被送到了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因伤势严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此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随着美穗子姐妹回去的,还有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40年后寻孤女

时间飞逝,战火连天的峰峰岁月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远去。转眼到了1980年的4月,总政华南的副主任带着姚远方同志,一起来采访聂帅。那时全军开政治工作会议,他们来请示聂帅关于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指示,这样谈完了以后,姚远方同志拿出了那3张照片,问聂帅还记不记得这个事情。
照片唤起了聂帅40年前的回忆。很快,姚远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1980年5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通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报纸也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报道也引起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最先把文章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发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读卖新闻》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这篇文章和照片,题目就是《兴子姐妹,你们在哪里?聂将军40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国报纸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第6天,文章中说的叫“兴子”的日本小姑娘终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并不叫兴子,而是叫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说到:“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读卖新闻》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兴子》,旁边还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穗子已经44岁了,住在日本宫崎县,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五金店,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万千访中国

当美穗子远在日本看见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兴子”,而且当时她还和丈夫一起议论说别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当美穗子知道报纸上的“兴子”就是自己的时候,她吃惊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
当晚,美穗子激动地给救命恩人聂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愿望。这封信被次日返回东京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带回,急速转给北京的聂帅。 1980年6月24日,中国驻日使馆得到了邀请美德子访华的正式请帖,出发的具体日期是7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岁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从长崎到达北京。欢迎他们的是大批的新闻记者以及照明灯、照相机的闪光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美穗子来到了机场贵宾室,见到了聂荣臻的女儿聂力。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对美穗未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她最大愿望就是见到聂帅,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这次见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见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怎么感谢聂帅才好。
第二天见到聂帅,美穗子觉得与在照片上所看到的严肃形象完全不同。聂帅身材高大,却非常温和,不由得使美穗子产生了错觉,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目睹了两个人见面的场面,原聂帅的秘书回忆:“当时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动,看到了聂帅以后,拉过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礼节,将自己的额头触在聂帅手上,这是最高的礼节。”美穗子泣不成声,说聂帅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与聂帅见面后,7月16日,美穗子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和井陉煤矿火车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车站的位置和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样,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动。离开了石家庄,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日本。

为中日友好不遗余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从此做着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后2次随日本友好代表团访华。这此后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来到中国。美穗子和中国姐姐聂力见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聂力率全国妇联、妇女代表团到日本,顺道去看望美穗子。这也是聂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里,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聂帅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来。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岁月匆匆,容颜改变,然而不变的是纯朴的心灵,感激的心情。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美穗子就来到了中日友协。在会见厅里美穗子与中国姐姐聂力时隔3年后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聂力送给美穗子的礼物是聂力夫妇亲笔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书法作品。聂力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上,美穗子与一直研究和宣传聂帅救孤的来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发言。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在大会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来住新平共同回忆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来他们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讲话先后被6次掌声淹没。
“将军救孤女”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位老人的出现,又让这传奇的往事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美穗子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笑见另一个曾经救过她的恩人一一杨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时,见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军战士,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杨仲山老人。老人回忆说,1940年8月21日早上5点钟,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战士的杨仲山,将美穗子抱出火海,并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饼干(实际上是一种干饼,是把饼加热烤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给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动了就吃点儿。
美穗子在见过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后,激动地说:“65年前如果没有聂帅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孩子的今天。虽然我现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也是聂帅赋予我的,也是杨仲山先生赋予的。我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归结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后记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结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国之行,离开北京,飞回日本。由于身体原因,这也许是69岁的美穗子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了。但是,“将军救孤女”这个故事,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样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在美穗子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65年前在纷飞的战火中,救她出来的八路军战士和中国将领,永远不会忘记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贵友谊的中国人民。

美穗子女士今年72岁了!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妇女来到了中国,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这名妇女叫美穗子,那并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来。说起她与中国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她与一位中国将领之间的传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时隔40年后的再次见面,一部名为《美穗子探亲》的电影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近日,央视《重访》栏目专访了美穗子老人,讲述了战争岁月中一个跨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爱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亲》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来到中国,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聂荣臻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经69岁,这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悄然留下印记,中国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变的是,中国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这都是因为这个日本妇女儿时和中国的一段情缘。

战火中惊见孤女

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曾经是华北交通公司职员的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为助理被派遣到井陉煤矿车站,负责运输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交通总破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在激烈的战火中,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军战士救出了2个日本小女孩,4岁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岁的妹妹。面对2个日本小姑娘,八路军战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向军区司令部打电话
请示。
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参谋,因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他便向聂帅报告。聂帅说叫他们赶紧送来,对俘虏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还宽待呢,2个日本小女孩是无辜的。后来战士很快从前线把2个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个小姑娘成为聂帅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2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用“激烈战火中的小插曲”回忆了这段往事。

火线养女表仁义

在战火异常激烈的前线阵地,这2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日本人经常到晋察冀地区扫荡,结果难以预料。如果这2个日本小姑娘留在异国他乡,可能会对将来她们大了以后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虽然她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她应该还有亲戚。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聂帅决定将她们送交给日方。
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当时照了3张照片。一张是聂帅牵着只有4岁的美穗子,一张是美穗子坐在箩筐里面吃梨,一张是老乡挑着她们两个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1年6月《解放画刊》第二号上,这是一份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最早发表的中文媒体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美穗子并不知道幼年时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会对她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但是40年后,正是那张合影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聂帅的安排下,没过几天2个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庄。战士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一副挑子,聂帅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还往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转交日军后,被送到了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因伤势严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此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随着美穗子姐妹回去的,还有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40年后寻孤女

时间飞逝,战火连天的峰峰岁月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远去。转眼到了1980年的4月,总政华南的副主任带着姚远方同志,一起来采访聂帅。那时全军开政治工作会议,他们来请示聂帅关于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指示,这样谈完了以后,姚远方同志拿出了那3张照片,问聂帅还记不记得这个事情。
照片唤起了聂帅40年前的回忆。很快,姚远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1980年5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通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报纸也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报道也引起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最先把文章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发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读卖新闻》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这篇文章和照片,题目就是《兴子姐妹,你们在哪里?聂将军40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国报纸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第6天,文章中说的叫“兴子”的日本小姑娘终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并不叫兴子,而是叫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说到:“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读卖新闻》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兴子》,旁边还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穗子已经44岁了,住在日本宫崎县,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五金店,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万千访中国

当美穗子远在日本看见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兴子”,而且当时她还和丈夫一起议论说别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当美穗子知道报纸上的“兴子”就是自己的时候,她吃惊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
当晚,美穗子激动地给救命恩人聂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愿望。这封信被次日返回东京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带回,急速转给北京的聂帅。 1980年6月24日,中国驻日使馆得到了邀请美德子访华的正式请帖,出发的具体日期是7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岁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从长崎到达北京。欢迎他们的是大批的新闻记者以及照明灯、照相机的闪光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美穗子来到了机场贵宾室,见到了聂荣臻的女儿聂力。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对美穗未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她最大愿望就是见到聂帅,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这次见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见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怎么感谢聂帅才好。
第二天见到聂帅,美穗子觉得与在照片上所看到的严肃形象完全不同。聂帅身材高大,却非常温和,不由得使美穗子产生了错觉,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目睹了两个人见面的场面,原聂帅的秘书回忆:“当时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动,看到了聂帅以后,拉过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礼节,将自己的额头触在聂帅手上,这是最高的礼节。”美穗子泣不成声,说聂帅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与聂帅见面后,7月16日,美穗子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和井陉煤矿火车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车站的位置和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样,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动。离开了石家庄,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日本。

为中日友好不遗余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从此做着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后2次随日本友好代表团访华。这此后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来到中国。美穗子和中国姐姐聂力见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聂力率全国妇联、妇女代表团到日本,顺道去看望美穗子。这也是聂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里,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聂帅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来。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岁月匆匆,容颜改变,然而不变的是纯朴的心灵,感激的心情。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美穗子就来到了中日友协。在会见厅里美穗子与中国姐姐聂力时隔3年后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聂力送给美穗子的礼物是聂力夫妇亲笔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书法作品。聂力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上,美穗子与一直研究和宣传聂帅救孤的来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发言。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在大会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来住新平共同回忆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来他们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讲话先后被6次掌声淹没。
“将军救孤女”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位老人的出现,又让这传奇的往事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美穗子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笑见另一个曾经救过她的恩人一一杨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时,见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军战士,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杨仲山老人。老人回忆说,1940年8月21日早上5点钟,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战士的杨仲山,将美穗子抱出火海,并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饼干(实际上是一种干饼,是把饼加热烤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给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动了就吃点儿。
美穗子在见过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后,激动地说:“65年前如果没有聂帅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孩子的今天。虽然我现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也是聂帅赋予我的,也是杨仲山先生赋予的。我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归结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后记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结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国之行,离开北京,飞回日本。由于身体原因,这也许是69岁的美穗子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了。但是,“将军救孤女”这个故事,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样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在美穗子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65年前在纷飞的战火中,救她出来的八路军战士和中国将领,永远不会忘记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贵友谊的中国人民。

中国军事家政治家

不知

直接百度“聂荣臻”,网上资料多得是!


国庆节得由来,急用急用!
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 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阅兵式在静止状态 下进行,...

威信县13640401938: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聂荣臻作文 -
暴政法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们就像夜空中那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星星,数也数不尽.他们有的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还有的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星星”……而我最敬佩的就是我们小区里捡破烂儿的老奶奶. 她是一位年逾...

威信县13640401938: 战争时期感人故事不超过250字 -
暴政法乐: 那是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的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当时聂荣臻元帅领导的晋察冀的八路军,一场战争过后,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在火海当中,在一片废墟,残垣断壁当中听见了呼救声和婴儿的啼哭声...

威信县13640401938: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第七课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练习与测试答案 -
暴政法乐:[答案] 基础练习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 激怒 断然 愤怒 焚烧 声势浩大 呼吁 抵制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你从这个片段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聂将军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 我从“40年后”、“专程前来”、“看望”、“感谢”、“和她的家人”体会到...

威信县13640401938: 艾比基尼收腹裤多少钱(聂荣臻的三封信)
暴政法乐: 本文选自2022年第5期(总第309期)聂荣臻的三封信从为救危亡远赴重洋,到投身革命戎马半生,直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技事业鞠躬尽瘁,聂荣臻将自己的毕生心...

威信县1364040193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聂荣臻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
暴政法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聂荣臻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样子?沙漠遍布,尘暴肆掠,风沙飞扬;不见鸟踪,难觅兽影,甚至连一丝绿意也不能找到,生命也在这里消逝,那将是多么的恐怖和可怕呀. 四时之雨,也因时节的不同,季节的变化而各不相同.春雨当算是最美妙精致了,有如青春少女含羞带娇般的呤唱;春雨也最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细雨润无声”,“杏花春雨江南”等名句,便是对春雨的赞颂.而《雨巷》中那水淋淋的女子,大概就是沐着春雨而来.最热烈的掸鸡侧课乇酒岔旬唱莫当是夏雨了,它就像一个壮实的大汉尽情挥洒的热汗,有着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来势凶猛,去得

威信县13640401938: 聂荣臻勤奋读书,阅读题答案. -
暴政法乐: 参考答案:1、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05月14日),字福骈,四川江津人.2、良好的精神境界:父母的品德,注入了聂荣臻幼小的心灵,使他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精神境界.困苦生活的磨练,使聂荣臻立志奋斗和进取.3、学校对他的评语是:容仪——衣服朴素:动作——活泼,上课专心;言语——不欺、温和,气质——天性温和,智力——记忆力强;感情——进取,意志——坚固.4、一盏用墨水瓶做的油灯,成为他的小小伙伴.表现:刻苦学习.

威信县13640401938: 美惠子又见聂荣臻作文200字 -
暴政法乐: 四十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从日本前来看望那位久经沙场的战士——聂将军.美穗子和家人刚一来到聂将军的家门口,便看到了一位行动缓慢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聂将军.这时,美穗子马上跪到...

威信县13640401938: 论我国国防建设 -
暴政法乐:[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不断地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许多国... 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技术引进来,把我国科学事业最紧缺而急需的门类补起来,努力提升我国科技水平.聂荣臻遵照这一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