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谁说的?

作者&投稿:乐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 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史记》中《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 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出自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但最为值得记住的是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过这句话。《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资料拓展: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

2、《为人民服务》原文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姓名: 张思德 性别: 男

生日: 1912年10月10日

忌日: 1943年02月07日

民族: 汉族

籍贯: 四川仪陇思德乡 职业: 军人

解读战士张思德: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生平

孤儿“谷娃子”在革命军队中成长为浑身是胆的“小老虎”,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

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背景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发表了传扬天下的《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张思德当过班长,又从班长当回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随即吩咐,晚上要多派些人站岗,防止尸体被狼吃了,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一口棺材;开追悼会,我要讲话。党的领袖如此关心一个普通党员和战士,远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表现出革命队伍中人人平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3、张思德的故事

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

抗战期间,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边区军民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烧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毫无怨言,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当地群众烧一窑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组织上曾三次派他去烧炭:第一次他在荣誉军人学校干了3个月并得到奖励;第二次是在延安南土黄沟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他超额完成了任务,却再没有回来。

张思德不仅炭烧得好,编草鞋也是一绝。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很多战士的鞋都磨坏了。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晚上宿营后,他一连打了3双草鞋,第二天,他把草鞋送给了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

为了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他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在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纳,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

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为了让毛主席能多睡一会儿,张思德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里面挂一个小铃档,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毛泽东外出开会时,张思德常在身边当警卫。毛泽东所乘坐的车,在车尾有专供卫士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后有人偷袭,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由于背对着行车方向,尘土很大,毛泽东很过意不去,让他到前面。张思德总是笑笑,依旧站在那里。张思德觉得做好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就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



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作者
:司马迁
  
出自
:《报任安书》
 
 
注释

  固:本来。
  或:有的人。
  于:表示比较。
  或重于泰山: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重于泰山的人有:岳飞、于谦
钱学森、邓稼先、雷锋……
  或轻于鸿毛:他的死比鸿毛还轻。
轻于鸿毛的人有:秦桧、张俊、汪精卫、李士群、袁世凯……
 
 

:人总会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剃]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比泰山还重''出自哪句名言
【出处】: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此句选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选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原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什么意思
鸿毛泰山的解释汉 司马 迁 《报任 少卿 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后即以“鸿毛泰山” 比喻 人死的 价值 轻重悬殊。 章炳麟 《<敢死论>跋语》 :“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 泰山 ,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亦作“ 鸿毛泰...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中的或意思
或:有的人 于:比 相比 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 鸿毛 :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却像鸿毛一样轻.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

司马迁曾过“人固有一死。的后半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终有一死,要么比泰山更重(死得有意义),要么比鸿雁的羽毛还要轻(死了都不值一提)。

两人担个3,后有一鸿毛是什么成语?
鸿毛泰山 鸿毛泰山:hóng máo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典故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说明什么?如何理解
固:固然,虽然,必然的意思.或:有的人 于:比 相比 泰山: 山名,比喻伟大 鸿毛 :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意思是说: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而有的人的死无足轻重,因此意义是不同的。

重于泰山,___下一句是什么?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固有一死”的下半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毛出自
并不是出自史记 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
寇郝感冒: 意思: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出自: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原文选段: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寇郝感冒:[答案] 人固有一死,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整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注释:固:固然,虽然,必然的意思.或:有的人于:比 相比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鸿毛: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人固有一死,...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解释与体会 -
寇郝感冒:[答案] 人固有一死,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整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注释: 固:固然,虽然,必然的意思. 或:有的人 于:比 相比 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 鸿毛 :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人固有一死,或重...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然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啥子情况? -
寇郝感冒: 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
寇郝感冒: 人总会有一死,有的死的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什么意思? -
寇郝感冒: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寇郝感冒:[答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固:终究 或:某人,有的人

宁安市1329239455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
寇郝感冒:[答案] 人固有一死,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整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注释:固:固然,虽然,必然的意思.\x0d或:有的人于:比 相比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x0d鸿毛: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x0...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