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鹗的<老残游记>在古时被列为谴责小说

作者&投稿:钊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刘鹗的《老残游记》~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刘鹗知识广博,做过官,也是著名的实业家。
小说以老残(实即作者)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很成功。而且《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作品《自叙》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
参考资料:影响中国学生的80本书 中国文学史 第八编 清代文学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不经意之作。正如刘鹗四子刘大绅所说:“《老残游记》一书为先君一时兴到笔墨。初无若何计画宗旨,也无组织结构,当时不过日写数纸,赠诸友人。不意发表后,数经转折,竟尔风行。不独为先君预想所不及,且先君也未尝有此预想。”(刘大绅:《关于〈老残游记〉》,见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刘鹗与〈老残游记〉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0页)从上面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残游记》并非刘鹗为小说而小说之作,而是“赠诸友人”的“兴到笔墨”。这友人据刘大绅所说是连梦青,因避杀戮,隐于上海租界,苦于无力营济,又不受友人钱币,刘鹗便赠稿以接济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刘鹗并非职业小说家,这也是他与“南亭亭长”、“我佛山人”和“东亚病夫”的不同之处。所以文学家只是他在后人视野中的定位,但我们却忽略了他的实业家的身份和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在19世纪末的中国天空中,浓云始终遮蔽了阳光,忧患是时代的主题。在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中,旧文学从前台退居幕后,新文学由背景走向前景。“诗界革命”的“我手写我口”是时代命运的诗化召唤。“小说界革命�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是对新小说社会作用的极力提倡。由近代翻译所引起的近代小说及新小说的兴起,是世纪末独特的风景。文学的嬗变在新时期历史的淘沙中沉淀,新文学在社会的动荡中脱颖而出。刘鹗的《老残游记》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新文学的前驱,旧文学的收场。

刘鹗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无论在实业救国还是在文学革新中都有先驱者的开拓之功,但文化的多元性在政治一元化中抵消,刘鹗与《老残游记》的成就与启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只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以谴责小说家和谴责小说的定义规定着。但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老残游记》发表一百周年的今天的时候,我们却在寻找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的新背景下发现他们新的时代价值。刘鹗与《老残游记》是现代化的另一种阐释,是民间力量的合理表达。清政府的极力扼杀是旧中国的历史悲剧。可幸的是,当代中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和海纳百川的理论勇气,刘鹗式的民间力量在当下有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才能的环境,也定将为我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运动后,国势衰微到了极点,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广大群众对腐朽无能的清帝国已感到无望。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称为“谴责小说”。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则代表了这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被后人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贪污昏庸,媚外卖国,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腐败,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108回。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全书20回。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为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但作者对清政府仍寄予希望,所以对资产阶级革命和义和团运动抱敌对态度。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特色,语言精炼准确,形象鲜明生动,在同类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

《孽海花》,作者曾朴(1872-1935),全书30回,附录5回。作品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穿插了大量官僚、文人的秽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失败近三十年间的社会政治、外交、文化、思想状况,对清末黑暗政治的揭露较为有力。同时,小说还以同情的态度赞扬了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活动。作品结构严谨,语言华美,但对秘闻艳事描写过多,表现出低级庸俗的趣味。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晚清的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了晚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1867-1906)著,共五编60回。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小说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下至佐杂小吏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作品有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触 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发展,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其后效仿之作颇多,蔚为大观。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1866-1910)著,计108回。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结构全篇,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结构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书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全书结构的主干线,同时又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方法,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书繁简适宜,浑然一体。

《老残游记》 刘鹗(1857-1909)著,共20回。刘鹗本是一位企业家、学问家,并不是职业作家,但其文学家之名却远胜企业家和学问家。这部小说是他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是高超的描写技巧,无论状物、写景,还是叙事,都能历历如绘,如千佛山、大明湖的景致,明湖居说书,桃花山月下夜行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是它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能用贴切的语言,出色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三、精巧的结构艺术。小说以游记的形式,以游历为线索,以老残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笔法叙事状物,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

《孽海花》 曾朴(1872-1935)著,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小说写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在具体写作中,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感人,井然有序,始终围绕主线,时放时收,东西交错,给人留下就像一朵珠花的感觉。作者又工于细节描写,词采华美,寥寥数笔,就能使人物的神态毕肖,故鲁迅称赞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运动后,国势衰微到了极点,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广大群众对腐朽无能的清帝国已感到无望。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称为“谴责小说”。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则代表了这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被后人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贪污昏庸,媚外卖国,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腐败,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108回。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谴责小说』这一文学史上的学名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命定的,一直沿用至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将『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和『黑幕小说』分为三个挡次。讽刺小说以《儒林外史》为代表,说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可见优秀的讽刺小说是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的。至於谴责小说则是以《官场现形记》等为代表,在晚清『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其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於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匡世,似与讽剌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 显然,其艺术性就远不及讽刺小说了。对黑幕小说,鲁迅则认为是此种揭露性小说的一种『堕落』,它『以抉摘社会弊恶自命,……其下者乃至丑诋私敌,等於谤书;又或有谩骂之志而无抒写之才,则遂堕落而为「黑幕小说」。』 对谴责小说,鲁迅是抱著一分为二的态度,既指出他有『特缘时势要求』的一面,又感到它们的艺术品位较为低下。在《中国小说史略?第28篇?清末之谴责小说》中,鲁迅提及了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以下简称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下简称为《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四部小说,被后人在文学史上引申为『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谁的什么?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大量出现于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为中心内容的小说称作“谴责小说”。 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老残游记》反映晚清时代社会现实,对当时官场的...

谁知的晚清四大讽刺小说是什么?
刘鹗《老残游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孽海花》。1、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年-1909年),全书20回,描述江湖郎中“老残”的故事,艺术成就最高。胡适认为此书描写工夫最精到。《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

清朝时期的四大讽刺性小说是什么?
清朝时期的四大讽刺性小说是: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1、《官场观形记》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书中描写的人物既有军机大巨、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

刘鹗、史籀是什么朝代?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

四大讽刺小说指的是什么
中国四大讽刺小说,又称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的《老残游记》和 曾朴的《孽海花》。

刘鹗是什么人?
刘鹗,(公元一二九O年至一三六四年)字楚奇,吉安 永丰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年七十五岁。皇庆间,因荐授扬州学录。累迁翰林修撰。红巾贼起,擢江州总管,寇不敢犯。升广东副使,守韶州。后分兵讨洞獠,赣寇数万猝至,城陷被执,不屈死。鹗文体高秀清遒,学者称浮云...

《老残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老残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老残游记》出自清末着名文学家刘鹗,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主题思想就是——谴责。出版发行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非常广泛。《老残游记》共20回,写了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

1899年清朝人什么首次发现甲骨文
1899年清朝人什么首次发现甲骨文如下: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的事件是由清代学者、考古学家刘鹗主持的。他在河南省安阳市龙门山一带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刻有古代文字的龟甲和兽骨。通过研究,刘鹗确定这些文字就是后来被称为甲骨文的古代文字,这一发现对于中国古代文字学和考古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

《老残游记》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刘鹗知识广博,精于算学、医学、水利,做过官,创办过实业。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太仓粟(京师官方谷仓里的粮食)为俄兵所据,刘鹗向联军以低价购得的太仓粟赈济饥民,结果被控私购太仓粟,流放新疆,最后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老残游记》共二十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

明湖居听书是选自《老残游记》,他的段落大意是什么?
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沸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出处:出自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

沈河区17156967183: 为什么要写老残游记?
廖许维沙: 为什么要写老残游记 刘鹗会撰写《老残游记》一书,原本是为了帮助朋友.在义和团乱后没几年,京曹中有沈虞希与连梦青二人,因素与天津日日新闻的方药雨为友,一日,沈虞希偶将朝中事告知方药雨,方氏将其揭露於报端,清廷获悉后大为...

沈河区17156967183: 《老残游记》的主人公为什么叫老残 -
廖许维沙: 《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作者刘鹗的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链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所以主人公为什么叫老残相信楼上也懂了.

沈河区17156967183: 为什么刘鹗的<老残游记>在古时被列为谴责小说 -
廖许维沙: 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沈河区17156967183: 老残游记+为何叫老残 -
廖许维沙: 由于《老残游记》是写1个叫做老残的江湖游医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的.而在小说的自叙中,刘鹗道:“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和人民深重苦难遭受的哭泣.

沈河区17156967183: 老残游记的背景 -
廖许维沙: 清朝刘鹗作,背景是在他颠沛流离而不得志的情况下

沈河区17156967183: 《老残游记》简介 -
廖许维沙: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

沈河区17156967183: 绝唱刘鹗赏析 -
廖许维沙: 《老残游记》是一部思想内容上瑜瑕互见的书.可是,这部书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出人意料的,它文笔清新生动,描写细腻深刻,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白妞说书”就是反映作品的艺术特色,历来受称赞的一段. 所谓“白妞说书”就是主人...

沈河区17156967183: 鲁迅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 -
廖许维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老残游记》叙有状物,时有可观. 是的.

沈河区17156967183: 老残游记简介 -
廖许维沙: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 (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