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孟子韩非子子子皆圣

作者&投稿:佟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 、孟子、老子、孙子、庄子、韩非子。他们是什么关系?~

1、孔子和孟子属于儒家学派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具有代表性的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在学术上,他推崇孔子,反对道家和墨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宗师。他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向列国君王游说儒家仁政的思想。
孔子和孟子分别代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人物,分别被称为“孔圣”和“亚圣”,两个并称“孔孟”,因此儒家学派又被称为“孔孟之道”。
孔孟之间的传承应是:孔子--曾子--子思--子思门人--孟子。

2、庄子和老子属于道家学派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将道家的思想发扬光大。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孙子是兵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4、韩非是法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孔子 、孟子、老子、孙子、庄子、韩非子都是战国时期的杰出的文学大家,各派的杰出人物。
扩展资料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孔孟”是一家,都是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仁的思想。
孔子主要是仁和礼。仁是爱人,礼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孟子发展人的思想,提出‘仁政’,上升到政治范围了。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还有朴素的辩证法。道家还有庄子,合称“老庄”。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
主张:以法治国;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不必遵守祖制,要进行改革;法不阿贵;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另外还有墨子,他是墨家创始人,墨家也是影响很大的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还有就是他们的阶级属性,在考试中也会涉及。
孔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主恢复礼乐制度,为的是加强封建统治,他的仁者爱人也存在着阶级差别。
孟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老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韩非子也是地主阶级。
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墨家的兼爱比儒家的更为广泛,是无阶级差别的。

诸子百家```
现总结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1.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份,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2.道家
「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於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以下是道家的观念∶
宇宙观∶「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代表人物:

老子 庄子

3.墨家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伦理观∶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於人不相爱。
政治观∶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
宇宙观∶提出「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透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墨家讲求刻苦、节俭,「兼爱」比「仁爱」更难遵从,又因记载较少,所以日后发展不大。

代表人物:

墨子

4.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

韩非 商鞅

5.名家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於「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代表人物

公孙龙 惠施

6.阴阳家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邹衍

7.纵横家
「纵」指「合纵」,「横」指「连横」。

所谓「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谓「连横」,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称苏秦和张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和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学说多散见於史书之中,而少有专著。

代表人物:

苏秦 张仪

8.杂家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代表人物:

吕不韦

9.农家
农家者流,出於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因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故能免於秦始皇之《焚书令》。但其最高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於儒者,是故其著多亡佚。

代表人物:

许行

10.小说家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於稗官,即出於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於刍荛。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代表人物:

虞初

11.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12.医家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代表人物:

扁鹊

诸子百家```
现总结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1.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份,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2.道家
「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於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以下是道家的观念∶
宇宙观∶「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代表人物:

老子 庄子

3.墨家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伦理观∶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於人不相爱。
政治观∶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
宇宙观∶提出「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透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墨家讲求刻苦、节俭,「兼爱」比「仁爱」更难遵从,又因记载较少,所以日后发展不大。

代表人物:

墨子

4.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

韩非 商鞅

5.名家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於「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代表人物

公孙龙 惠施

6.阴阳家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邹衍

7.纵横家
「纵」指「合纵」,「横」指「连横」。

所谓「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谓「连横」,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称苏秦和张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和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学说多散见於史书之中,而少有专著。

代表人物:

苏秦 张仪

8.杂家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代表人物:

吕不韦

9.农家
农家者流,出於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因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故能免於秦始皇之《焚书令》。但其最高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於儒者,是故其著多亡佚。

代表人物:

许行

10.小说家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於稗官,即出於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於刍荛。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代表人物:

虞初

11.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香瓜西瓜哈蜜瓜瓜瓜都甜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是什么意思
悬挂衡器才知道平不平,设置圆规才知道圆不圆。比喻有了严明的法度,人们才会有所遵循。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饰邪》:“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明主使民饰于道之故,故佚而有功。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译文:悬挂衡器才知道平不平,设置圆规才...

孔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
孔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 50 关于他们的典故,故事,生平,成语,对联,名言,歇后语请分别说好的有...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

韩非子的资料料
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虽然我们可以说儒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①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②与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一定关系,但是都不如韩非讲的明确。《韩非子·忠孝篇》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

中国与西方古代所有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及其所有著...
二、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观点,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三、孟子:(约前372~...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各讲的什么啊?_百...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6.阴阳家,代表...

中国的大思想家是谁?
二、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观点,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三、孟子:(约前372~...

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哪些思想...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子师承荀子,但却提出许多超越儒家的新观点 ,写下不少伟大著作 ,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 表 。韩 非 子 通过许多寓言故事 ,系统地阐明法 、术 、势 的 法 制 理 论 。他的著作总结了古代国君的得失 ,表达...

为什么说荀子教出的韩非子既反对儒家又发展儒家
作为荀子的学生,一方面,韩非子批判了儒家学说的迂腐刻板,另一方面,韩非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封建专制学说。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然而,明确提出三纲思想的却是韩非子。《忠孝篇》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

为什么说荀子教出的韩非子既反对儒家又发展儒家?
作为荀子的学生,一方面,韩非子批判了儒家学说的迂腐刻板,另一方面,韩非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封建专制学说。?1?3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然而,明确提出三纲思想的却是韩非子。《忠孝篇》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被哪个朝代采用
虽然我们可以说儒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①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②与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一定关系,但是都不如韩非讲的明确.《韩非子·忠孝篇》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子是用来称呼在一个学派有重大贡献的人,那有哪些人被称为子,孟子是何时才被树立为亚圣的? -
赞英甘精: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列子 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孟子在西汉时期由于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政策而继孔子被称为至圣后被称为亚圣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孔子叫至圣先师,孟子叫亚圣,老子叫道圣,孙武叫武圣,那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叫什么呢?类别 时间 主要成就文字 商朝 甲骨文文字 商周 金文或铭文... -
赞英甘精:[答案] 照你这样说荀子是儒法圣,因为儒家的他教出了法家的韩非 其实一二楼答案结合一下就行了,称圣只是人们对这些在某一方面有较大影响的人的一种敬语反正我是这样这样认为的.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孟子、老子、庄子、韩非的评价或地位、重大代表作或成就分别是什么?
赞英甘精: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孔子和孟子,老子哪个人出名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求排名?名气排名 -
赞英甘精:[答案] 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排名理由:孔子为孔圣,历代帝王对其崇拜有加,还有过很多加封.老子,本来是个不想出名的人,但是现在却因为他的道家处世之道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孟子为亚圣,孟子一书更被列入四书之一.但是近些年的...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简述老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 -
赞英甘精: 孔子是春秋末的人,没有著作,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 主要思想:政治上,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认识论上,性本善;处事上,也是其思想核心,仁,所谓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教育上,因材施教,平等教育,辨证对待...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子”是哪些?比如:老子 孔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墨子 孙子 鬼谷子 韩非子如果能有简介就最好了, -
赞英甘精:[答案] 儒家:孔子(孔丘,儒家创始人,至圣),孟子(孟轲,亚圣),荀子(荀况)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李聃,道家创始人),庄子(庄周),列子(列御寇)兵家: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尉缭子(名缭,姓不详.因拜秦国尉,故称...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各主张什么? -
赞英甘精:[答案] 主张 文言孔子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庄子“齐物”“逍遥”“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老子 “无为而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分别是什么?不要个人资料,只要思想. -
赞英甘精:[答案] 孔子: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著名思想家被人们敬称为”子“,他们的原名是什么?如孔子原名孔丘.1、孟子 2、老子 3、荀子 4、庄子 5、墨子 6、孙子 7、韩非子 -
赞英甘精:[答案] “子”是古人对有贤德、有学问的男子的敬称,比较类似于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先生”.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孟轲、李耳、荀况、庄周、墨翟、孙武、韩非.

海北藏族自治州17763743702: 请分别介绍一下老子,孔子,墨翟,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的生平.?
赞英甘精: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