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中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作者&投稿:犁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代理律师在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义务有哪些?~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一)行政诉讼原告代理律师的诉讼权利
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代理律师的诉讼权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律师法)、《行政诉讼
法》所直接欢予律师的权利。这部分的权利主要有:①代理律师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权利;②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这两种权利原告并不享有,它是基于律师的特殊身份并为其能顺利开展业务工作所专门授予的。二是原告的委托。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原告享有以下诉讼权利,这些权利,原告人可全部或部分授予律师。
(1)起诉权。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且这种争议符合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立案标准时,他有权向有管输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上诉权。原告对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的,在法定的期间内也可以上诉。
(3)申请回避权。原告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可中请回避。

(a)参加法庭辩论等。
在上述这些权利中,有些诉讼权利的行使关系到原告的实体权利,如起诉权、上诉权等.这些权利可称之为“实体权利的处分权,’;有些权利则不直接涉及原告的实体权利,如申请回避权.这种权利可称为“纯粹的程序性权利”。行政诉讼中原告与律师的代理关系一旦成立.代理律师即享有“纯粹的程序性权利’。至于代理律师在行政诉讼中是否享有原告的处分实体权利的诉讼权利,则要看行政诉讼中原告是否对代理律师有特别授权。
(二)行政诉讼被告代理律师的诉讼权利
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或与之发生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行政诉讼中的一大特征就是被告始终是行政机关。行政诉讼中被告的律师代理,是指律师接受被指控的行政机关的委托.担任其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相比,行政诉讼中的委托人、被代理人总是一致的、同一的,都是被控告的行政机关。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的委托人、被代理人则有时并不是同一人,如民事诉讼中的委托人可以是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则是当事人。
由于行政诉讼中的被告人—行政机关在诉讼前的行政管理关系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具体行政行为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原则上不停止执行,为了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中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受到了某些限制。在这一点上,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诉讼权利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被告人所享有的权利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同样,被告的代理律
师在行政机关参加行政诉讼时,其诉讼权利当然也受到了一些限制。具体如下:
(1)代理律师没有起诉权。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只能居于被告的诉讼地位。故作为行政机关的代理律师当然也不享有起诉权。
(2)代理律师没有反诉权。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提起诉讼之前,以及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执行,因此他不可能提出与本诉有牵连的反诉请求。
(3)代理律师没有收集证据的权利。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来作出决定.如果行政机关是在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作出的,进人行政诉讼阶段后,也不能再行收集证据,尤其是向原告收集证据。对此,《行政诉讼法》第”条
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也当然不得享有收集证据权利。

(a)代理律师没有和解权。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行政机关不能享有承认对方诉讼请求而与之和解权(行政畏权赔偿案件除外),代理律师也不可能因被告授权而享有实体权利的处分权。所以,行政诉讼被告的律师代理中,一般不存在被告对代理律师的特别授权,代理律师亦无权考虑提起反诉或与原告和解等皿大问题。
(三)代理律师的诉讼义务
根据《行政诉讼法》、《律师法》和《人民法院规则(试行)》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原、
被告的诉讼义务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几项:
(1)依法行使各项诉讼权利,不得滥用诉讼权利;
(2)遵守诉讼程序,服从法庭指挥,不得故意捏造或歪曲案件事实;

(3)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4)对于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依照法律规定保守秘密;
(5)律师不得提供虚假证据或者诱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6)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收取委托人的钱物

行政诉讼中,原告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等等。

行政诉讼被告的权利有:
1、申请回避的权利。
2、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3、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权利。
4、提出证据的权利。
5、经法院许可,有权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发问的权利。
6、有权辩论、查阅补正庭审笔录。
7、申请保全证据和延长期限的权利。
8、提出上诉和撤回上诉的权利。
9、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判决、裁定的权利。
义务有:
1、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不得滥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
2、在诉讼中,必须接受法庭的合法传唤,及时应诉。
3、必须遵守诉讼秩序,服从法庭指挥,不得妨碍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4、对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举证的义务。
5、必须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
6、法庭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被告不得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7、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8、不得因行政诉讼无原则迁就行政被管理一方而放弃行政管理。

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参
政议政的民主权利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
由。它包括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
会、结社、示威和游行的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享有选举与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
的代表或者某些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
3)公民对被选举的代表享有监督和罢免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除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所有的年满18周
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民族、种
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
居住期限的限制。

(二)言论自由
1.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著作及电影
、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自由权利。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言论自由是公民在公共场所发表意见或者讨论问题的权利

2)广义的言论自由则既包括在公共场所发表意见和讨论问题的权利
,还包括出版自由、学术自由和新闻自由等权利。
2.言论自由作为近现代宪法上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是资产阶级干革
命的产物。177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宪法最早规定了保障人民的言
论自由,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宣布“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
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
版的自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也同样重视言论自由,我国建
国以来的历部宪法都将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写入宪法之
中。
3.言论自由人作为公民的法律权利,其核心是指国家的任何立法与
行政活动都不得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
的,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保护个人不受诽谤或者对权利的其他分割;
2)维护社会道德水准的需要;
3)当国内发生暴力或者骚乱行为时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
4)当外敌入侵时为捍卫国家安全的需要;
※我国宪法第5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权利和
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具体表现为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
1)不得用言论进行反革命宣传、反革命煽动;
2)不得用言论进行诬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动;
3)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4.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范围、限制方式,许多国家都制定有专门的
法律加以调整,如新闻法、出版法、诽谤法、广播法等。宪法学
将各国不同的法律限制方式分为预防制和追惩制两种:
1)预防制是事前限制,即所有的演说、出版等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
行为在表达以前要受一定的国家机关的干预和审查,前者只有通
过后者的审查才能实现其表达言论的意愿。
2)追惩制是事后限制,即所有的言论与出版不受事前的审查,都事
先被假定为可以行使,只有在表达言论后构成违法的才依法定程
序予以制裁的制度。英国、美国等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这
种制度。

(三)出版自由
1.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扩展,是广义的言论自由。它指的是公民
有权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出版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
思想的权利。
2.在英美等国家,出版自由的观念根深蒂固。英国在1695年的时候
就取消了出版领取许可执照的制度;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
:“国会不得制定法律来剥夺出版自由。”我国的历部宪法都专
门规定了公民出版自由的权利。
3.但是,出版自由并非毫无限制,对于出版自由的限制方式主要有
追惩制、登记制和审批制。英美等国实行追惩制,我国则实行登
记制和审批制:
1)前者不受任何的事先审查,只在出版后构成违法才予以追究法律
责任;
2)后者在出版前要接受新闻审查,经批准并登记后才能出版的制度

3)从禁止出版的范围看,有伤风化的出版物为各国所普遍禁止。

(四)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1.集会、游行、示威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各国宪法大多赋予公民以
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经济、社
会、文化权利公约》规定:“和平集会的权利应被承认。对此项
权利的行使不得加以限制,除去按照法律以及在民主社会中为维
护国家安全或者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卫生或者道德或
者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需要而加以限制。”

2.我国的历部宪法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1989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对我
国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自由作了全面规定:
1)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2)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
活动;
3)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
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思的活动。
※ 集会、游行、示威具有如下特点:
1)它是由公民自发举行的,而非由国家机关组织进行;
2)它是在露天公共场所公开举行的,而非在室内秘密进行;
3)它的目的是表达某种意愿,而非为了娱乐。

3.由于集会、游行、示威是一种较为激烈地表达意志的方式,在客
观上往往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世界各国法律对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权利的行使都给予一定的限制,其方式有
三种:
1)申报制,即仅须在集会、游行、示威前向有关机关报告,无须经
过相关机关批准的制度;
2)批准制,即集会、游行、示威须取得有关机关许可方能举行的制
度;
3)追惩制,即在集会、游行、示威前不受任何机关的干涉,也无须
向任何机关报告,只有在集会、游行、示威中有违法行为时才依
法予以惩罚的制度。
※上述各种限制方式中,批准制限制最为严格;追惩制限制最为宽松
;申报制处于两者之间--它既不会不当限制公民集会、游行、示
威权利的行使,同时又使相应的维护公共秩序的国家机关可以有所
防范,能平衡秩序和自由的矛盾,所以是一种较合理的限制方式。
4.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公民在行
使这些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1)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
利;
3)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地点、路线等都要按事先批准的内容
进行。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采取的限制方式是批准制。

(五)结社自由
1.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而依照法律规定的手续组织某
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2.结社可分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结社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结社,不以
营利为目的的结社又可分为政治性结社和非政治性结社。以营利
为目的的结社如组建公司,政治性结社如组织政党,非政治性结
社如组建慈善机构。
3.在国外,结社自由包括组建政党自由,在我国一般不包括此项内
容,因为我国由共产党一党领导,其他八个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故不允许组建其他政党。
4.198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国家社
会团体依照其登记的章程进行活动,其他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
法干涉。对社团的成立登记、监督管理等基本问题做出了具体规
定,为公民行使结社自由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一)宗教信仰自由是欧洲在反对宗教压迫的斗争中确立的,是言
论自由的先驱。

(二)我国仍要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
1.宗教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
亡的过程,宗教存在的认识根源还远未消除,宗教的存在有其客观
基础;
2.宗教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有助于民族团结;
3.宗教信仰属于思想领域问题,无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
4.宗教具有国际性,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可以促进国际交往;
5.在现阶段,信教与不信教的公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是一致
的,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有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三)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
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
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
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
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四)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应当:
1.公开的、有组织的;
2.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不得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
序;
3.与行政、司法和教育相分离;
4.非封建迷信活动;
5.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不受外国宗教势力的干涉和控制。
※ 但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得信教。

三、公民的人身权利
(一)人身权利的范围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
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
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
搜查公民的身体。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侵犯,禁止采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
害。
1)人格是指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必须具备的法律上的资格;
2)公民人格权的范围:
①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荣誉权;
②人身自由权和健康权;
③个人隐私权与个人意见权。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4.公民的通信秘密与通信自由权利
1)通信自由是指公民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
的自由;通信秘密是指公民通信的内容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
不得非法拆封、毁弃、偷阅他人的信件。
2)扣押和拆封信件要依法进行:
①决定权--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②法定原因--国家安全需要或者刑事侦查需要;
③法定程序--出示搜查证件或者情况紧急的也要制作搜查笔录。

(二)对公民的人身权利进行限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1.合法的国家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及行使
公安机关权力的机关。
2.有法定的原因--包括现行犯罪、搜集犯罪证据、国家安全需要和
刑事侦查需要。
3.合法的程序--包括着装、出示证件、人数和笔录等。

四、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

(一)批评建议权
1.批评权是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态度与
作风有权提出要求克服改正的意见。
2.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有提出改进的主张和方案的权
利。

(二)申诉、控告和检举权
1.申诉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做出的决定不服,可向有关国家机关
提出请求,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它有诉讼上的申诉和非诉讼的申
诉之分。
(1)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当事人或者其他公民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
律效力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裁判不服,认为确有错误,依
法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审查处理的行
为。它一般在申诉主体、申诉对象、申诉期限、申诉理由和申
诉效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
(2)非诉讼的申诉是指公民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不服,向其上级
机关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处理的行为。它在申诉主体、申诉对
象、申诉期限、申诉理由和申诉效力等方面一般没有特别的限
制。
2.控告权是指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
有提出指控与请求有关机关对违法失职者予以制裁的权利。
3.检举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机关进
行揭发和举报的权利。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机关应当查清事实并处理,任
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同时,行使该权利的公民亦不得捏造或
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三)取得赔偿权
1.取得赔偿权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
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2.1995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详细规定了公民
取得赔偿的范围、程序、方式和计算标准等内容,从种类上看,国
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

五、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一)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
利。
2.公民有平等的就业权、选择职业权、劳动报酬权,国家要努力增 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他人劳动。
3.国家提倡劳动竞赛,提倡义务劳动,奖励劳动模范。

(二)休息权
1.休息权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规定劳
动者享受的休假或者休养的权利。
2.国家规定了休假制度,如八小时工作制、双休日制度、节假日制
度和探亲假制度等;同时,国家发展各种休息场所与设施。

(三)财产所有权
1.范围--公民可合法拥有的私人财产,包括合法的收入、储蓄、房
屋和其他财产。
2.保护途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国家赔
偿等三种。
3.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同时意味着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四)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1.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达到一定年龄、条件的
有权退休安度晚年。
2.上述人员退休后享有一定的工资待遇和其他生活待遇。

(五)物质帮助权
1.前提条件:①年老;②疾病;③丧失劳动能力。
2.具体措施:
①国家兴建和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②国家实行退休保障制度;
③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军属,优待军人家属;
④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
活和教育。

六、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一)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接受文化、科学、品德等方面教育训练的权利

2.受教育同时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主要包括九年制义务、岗前培
训义务。

(二)科研自由、文艺创作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科学研究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方式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工作
,同时也意味着公民有权在科学工作中自由地探讨问题,发表意
见,对各种科学问题和各种学派持有自己的见解。
2.文化艺术活动自由是指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从事各项
文艺活动,有权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的文化艺术风格。

主要的义务好像就是对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举证,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且这些证据应当是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就已经收集好了的。权利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差不多就是那些。


行政诉讼中原被告的法律地位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原告是指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是否正确?_百...
【错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5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因此行政机关作为被告时,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有什么特点
⑵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至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⑶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⑷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而无收集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判断证据。行政诉讼活动和其他...

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这一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第三十五条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

如何认定行政诉讼中的被告
⑵经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被告的确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二)共同行政行为中被告的确定。当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作出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时,它们是共同被告。(三)行政授权关系中被告的...

在我国的行政诉讼中,被告( )。 A.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 B.只能是...
B 试题分析: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是指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确认问题直接关系到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否顺利地行使诉权并及时有效的获得相关救济。故在我国的行政...

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谁应当出庭
法律主观: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可以是行政机关也可以是行政复议机关。根据《行政复议法》对于被告资格的相关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

行政诉讼中被告怎么辩护呢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

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被告
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后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改变或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行政行为,这些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行政诉讼法为什么确立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法律主观: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规定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诉讼法 》(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 法院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及《证据规定》中。行政诉讼中被告应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第32条、第43...

施甸县18995639493: 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中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
包律康瑞: 行政诉讼被告的权利有: 1、申请回避的权利. 2、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3、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权利. 4、提出证据的权利. 5、经法院许可,有权...

施甸县18995639493: 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有哪些义务?
包律康瑞: (1) 遵守法庭秩序,服从法庭指挥.现实中,有的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出现拒不 出庭应诉,咆哮公堂等妨碍诉讼正常进行的情况.因此,必须对诉讼中被告行政机关遵守 法庭秩序,服从人民法院指挥的义务加以特别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什么官贵民 贱,也没有任何人和任何组织能不受法律约束而任意行为.在这一方面,行政机关和其他 公民、法人和组织一样负有相同的义务. (2) 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被告有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事实依据和所依据 的规范性文件的义务. (3) 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败诉的被告必须认真履行.

施甸县18995639493: 行政诉讼当事人享有哪些诉讼权利?
包律康瑞: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各民族公民都有用...

施甸县18995639493: 被告人诉讼的权利和义务(民事)? -
包律康瑞: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享有以下诉讼权利和义务: 1、诉讼权利: (1)有权对原告的起诉进行答辩;有权提出反诉. (2)有权委托代理人替自己进行诉讼活动. (3)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4)有权申请审判员、书记员、翻译人...

施甸县18995639493: 行政诉讼中被告的权力 -
包律康瑞: 第五十八条 【上诉期限】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

施甸县18995639493: 债务经济纠纷要怎样处理
包律康瑞: (一)申请经济仲裁当出现经济合同纠纷,企业可以申请经济合同仲裁.经济合同仲... 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的行政诉讼义务,任何一方都作为...

施甸县18995639493: 行政诉讼中原告与被告的权利是什么呀?
包律康瑞: 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当事人、法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3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4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施甸县18995639493: 行政诉讼中的被告需要负哪些举证责任?
包律康瑞: 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采取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对此有极为明确的规定,即“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

施甸县18995639493: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
包律康瑞: 基本上是对的,因为行政诉讼都是老百姓告政府,也就是说被告一定是政府.为什么要告政府呢?因为老百姓认为政府作出的行政行为是错误的,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比如罚款罚重了.我们知道,政府在作出行政行为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而且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行,比如说你吐了口痰,被监视器拍了下来,警察当时就拿着录影带说:“你看,证据确凿,罚你200元.” 如果你对警察的罚款行为不服,那么你告到法院去,法院当然是问警察“你为什么要罚他款啊?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罚款的行为是对的啊?”这样做是合乎理性和逻辑的,是约束政府的,让他们在作出行政行为时能够严格依据法律并给出确实证据,从而达到保护老百姓的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