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

作者&投稿:郑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的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给您一个连接,下面是这个链接的内容:
  http://www.ywzk.com/Soft/UploadSoftlrl/200701/20070121100212487.doc

  八上文言阅读测试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2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 ○5便要还家( ) ○6皆叹惋 ( )
  3.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4.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 ) ⑵便要还家( )
  5.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7.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8.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9.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分)


  1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11..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 三 峡(郦道元) (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8.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四、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2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2分)

  23.【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2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参考答案:
  一、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5同“邀”邀请○6惊讶,惊奇
  3.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4.(1)咸(皆)(2)延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2)(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5)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7.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8.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9.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1.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二、
  12.(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4.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5.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三、
  16.(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17.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9.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四、
  20.(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21.莲,是花中的君子。
  2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24.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西宁市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9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1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
  11.(1)鱼的影子。(:)忧伤(的样子)。2分,各1分。

  1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各2分,共4分)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全写对给1分,写对1个或书写有错不给分,共1分)

  1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答案:
  5.(1分)
  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文学成就:诗:宋诗的代表。词:与辛弃疾齐名。是豪放派的开创者。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二、理解句子
  1、写月光如水景象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
  3、点睛之笔:闲人。
  4、本文结构: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5、表达方式:记叙‖景物描写‖抒情
  6、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山西课改)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案: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作者、作品: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大师,被称为亚圣,《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二)、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卑微到穷困而成长为明君贤臣。
  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5、第二段所论证的观点?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经历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
  6、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指的是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是什么?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论证方法?用三个事实论据,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9、三个正面的事实论据是什么?⒈人恒过,然后能改。⒉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⒊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三个正面事实论据论证的是什么?即使是一般的人也要在困境中经受磨难才能奋发进取。
  11、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是什么?⒈入则无法家拂士,⒉出则无敌国外患。
  12、正面事实论据和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的关系和作用?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正反对比论证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13、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6、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17、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本文论证方法?一、二段是归纳法,全文也是归纳法。
  沈阳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举: (2)任 :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0. 《孟子•告子下》或《孟子》

  11.(1)被选拔 (2)责任,使命

  12.D

  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

  14.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27、 曹刿论战《左传》
  新疆区
  文言诗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彼竭我盈 庶竭驽钝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③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 2.①指猪、牛、羊等祭品 ②赐福;保佑 ③倒下 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用完(尽)了。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 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 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 ④非常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 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
  长沙市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⑵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参考答案】
  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1.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3.A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附录一 名著引读(三)
  附录二 语法知识(二)

...
老师会发试卷的,
不用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文言文有哪些?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一共有16篇文言文,分别为:《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八年级语文所有文言文
1. 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文言文课文原文 我学的是人教版,别的版本我不知道!【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全部,要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全部,要原文。 5 明天就要开学了,急啊,求帮忙。答得好,我另外给分。... 明天就要开学了,急啊,求帮忙。答得好,我另外给分。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电视剧《王牌部队》有哪些槽点?匿名用户 2013-08-31 展开全部 陶渊明《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文言文大全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 三峡\/郦道元 自...

八年上文言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3.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礼记》)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文言文有哪些
1.《桃花源记》陶渊明 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3.《核舟记》 魏学洢 4.大道之行也 《礼记》 5.杜甫诗三首 6.《三峡》 郦道元 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 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8.《观潮 》周密 9.《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2016-09-0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文言文有哪些 436 2013-08-20 初二上册语文课本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古诗 32 2011-01-18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一般考课内的哪几篇文言文,课文 26 2013-08-16 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所有语文课文的文言文和课本后面的古诗 2 2014-07-0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文言文有...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工之侨带着琴回到了家,他与漆工商量这件事,请漆工帮着出主意,在琴面绘制了断裂的纹理;又与篆工商量,请篆工帮忙,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文字,(然后)装在匣子里埋进土里。过了一年(才)把它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恰好)一个大官从集市路过,看见了这架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醉翁亭记这篇 文章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八年级 上册语文课文醉翁亭记文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虚词注解 “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初二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
却红氧化: 26.《三峡》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郦( )道元 重岩叠嶂 ( )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飞漱( )其间 属( )引凄异 泪沾裳( ) 绝巘( ) 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 略无: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 (2)至...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初二上册语文古文练习
却红氧化: 一、1)不(独)亲其亲----------仅仅 2)矜、寡、孤、(独)、废疾者----------孤独的人 3)谋(闭)而不兴----------堵塞 4)外户而不(闭)----------关闭 二、 1)与------通--------举,解释:----------推举,选举 2)作------通--------坐,解释:----------犯...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课外文言文练习 八上 -
却红氧化: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求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 -
却红氧化: 仿佛 古:隐隐约约 今:好像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古:奏乐的声音 今:琴瑟,箫等乐器 阡陌交通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道路 无论魏晋 无论 古:不用说,跟不必说 今:联词,条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不...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八上文言文试题 -
却红氧化: 火拼泡泡龙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复习卷 -
却红氧化: 长歌行 野望 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鹤楼 送友人 秋词 鲁山山行 浣溪沙 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初二暑假语文古文练习(一)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 -
却红氧化:[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强迫)b.今为州学舍:舍(校舍) c.于楹间以揭之:揭(提示)d... 第二篇古文的含义很深,好好去搜索答案体会一下.在中国,类似子贡的人太多,看似为普通人树立了好榜样,事实上无形...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题目 -
却红氧化: 22. 古代神话三则:《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23.《愚公移山》. 24. 故事三则:《人有其宝》,《嗟来之食》,《许仲平义不苟取》. 25.《桃花源记》. 2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7.《中国少年说》.28.《橘颂》 我刚读完初二.嘻嘻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的答案 -
却红氧化: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

峨边彝族自治县15841575769: 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关于古今异义的选择题 -
却红氧化: 7.下列各组词语均出自课文《桃花源记》,它们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解析:这道选择题考查的是对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辨析.难度不是很大,使用排除法,四个选项中的八个词语,只有D项全部是古今异义词,它们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相同,答案是D.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B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D )(2分)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