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宋庆龄的评价

作者&投稿:夔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宋庆龄的评价?~

宋庆龄是近代中国最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她在斗争的每个重要关头都以远见卓识做出了独立的判断。
  孙中山在世时,宋庆龄是其忠实的助手。孙中山去世以后,她是孙的政治主张的继承人,坚守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广州和武汉革命政府中的积极活动家。她相信千百万人民将遵循孙中山的道路达到革命的最终目的。
  她独立于国民党,1931年12月9日在上海发表以《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为题的声明,指出“国民党以反共为名来掩饰它对革命的背叛,并继续进行反动活动。在中央政府中,国民党党员力争高位肥缺,形成私人派系,以巩固他们的地位;在地方上,他们也同样剥削群众,以满足个人的贪欲。他们和一个又一个的军阀互相勾结,因而得以跃登党和政府中的高位。”根据这些情况,宋庆龄断言,国民党作为一个政治力量已经不再存在了,它已经灭亡了。
  她也独立于共产党。她曾经长时期是共产党的忠诚的朋友,但不是党员。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初期,她曾经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革命的胜利,歌颂革命带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她的态度显然是有保留的。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紧跟政治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更是沉默不语,保留态度更显著了。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态度。我们往往听到有的人这样说,他违心地做了一些什么事。宋庆龄不是这样。她默默地从事她的工作,决不随声附和,做些什么违心的事。她坚持这个态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

1.“宋庆龄无论就其内在或外表来说,都是一位真正的现代中国人———她在少女时代是这样、在整个一生中是这样。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宋庆龄传》

2.李岚清表示,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政治家,也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誉的社会活动家,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他说,在宋庆龄逝世后成立宋庆龄基金会,既体现了对宋庆龄的纪念,也体现了对继承和发扬宋庆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的倡导和支持
1894年,孙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见到了一岁多的宋庆龄,当时谁也没料到这个可爱的女婴竟会在21年后,不顾父母亲的强烈反对,奔赴日本嫁给大她27岁的“革命之父”。
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她们的姐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没有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也许就没有宋美龄与蒋介石的结合,也许就没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结合;没有“四大家族”的结合,20世纪中国的历史也许就会是另一种样子。
宋庆龄从美国毕业后,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横滨,第二天就由父亲和姐姐陪着去拜访孙中山,这是宋庆龄长成后首次会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19年前,庆龄还在襁褓中时“见过”孙中山,她当然完全记不起来孙的模样。宋庆龄见到孙中山,极为兴奋,她也加入了父亲与姐姐的行列,协助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 1914年9月宋霭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姐姐,做了孙中山的秘书。
孙是革命家,年岁的差距显然无法阻止两个人急速成长的爱苗,即使孙已有妻室和三个子女。以《西行漫记》闻名的美国记者斯诺曾在30年代问宋是如何爱上孙先生的。她答道:“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敬仰。我偷跑出去协助他工作,是发自少女浪漫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宋庆龄一连写了好几封信给仍在美国求学的妹妹宋美龄,信中热情地述说她为孙中山工作的愉快与期待。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的同意,宋家上下像遭遇了大地震。宋嘉树夫妇更是震怒惊骇,破口大骂孙中山,宋母泪眼婆娑地劝导庆龄说:孙已有妻室,儿子孙科比你还大,两人年纪相差悬殊。意志坚定的庆龄始终不为所动,父亲决定将庆龄软禁在家。
孙中山的友人亦纷纷表示异议。孙却道:“不,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1915年6月,孙中山将元配从澳门接到日本办理离婚手续。10月的一个夜晚,宋庆龄在女佣的帮助下,爬窗逃走,来到日本。10月24日中午,孙到东京车站迎接她,第二天上午即在日本律师和田家中办理结婚手续,孙中山 49岁,宋22岁。当天下午在日本友人庄吉家举办婚礼,到场致贺的中国人只有少数几人。孙的革命伙伴胡汉民劝他悬崖勒马,孙拒绝和他们谈“私事”。
宋嘉树在女儿离家出走后,立即与妻子搭船追至日本拦阻。宋庆龄向斯诺回忆说:“我父亲到了日本,对孙博士大骂一顿,我父亲想要解除婚约,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征得双亲同意,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和孙博士绝交,并与我脱离父女关系。”庄吉女儿的回忆是,宋嘉树站在大门口,气势汹汹地吼道:“我要见抢走我女儿的总理!”庄吉夫妇很担心出事,打算出去劝宋嘉树。孙中山向他们说,这是他的事情,不让他们出去。孙走到门口台阶上对宋嘉树说道:“请问,找我有什么事?”暴怒的宋嘉树突然叭的一声跪在地上说:“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托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然后磕了三个头就走了。
宋庆龄晚年时提及当初违抗父命与孙结婚,说:“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宋氏夫妇阻婚未成后,仍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绸缎,给宋庆龄做嫁妆。这也许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
政治情势、政治利益和既成事实,都迫使持异议的人不得不接受这场划时代的婚姻。曾为宋家姐妹作传的美国作家露比亦认为:“宋嘉树当了自己老朋友和同辈人的岳父而感到难堪,但他还是孙中山的老朋友,在政治上继续和他共事。”

忠诚地为真理效劳”,这是宋庆龄生前回顾自己创办报刊活动历史时留下的肺腑之言。 作为二十世纪一位伟大的女性,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她为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革命遗愿,为民族 的解放,为创建新中国,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立下了不朽的伟绩。她是位杰出的政治社会活动家, 而不是职业记者、作家,但是在她光辉的一生中,却有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以其特殊的身份和横溢 的才华,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尤其是国际传播,唤醒民众,并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真理 的呼声,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的正义事业而奋斗。

当此世纪之交,回眸百年时,人们不难发现宋庆龄善于灵活应用新闻传播作为实现伟大理想的锐 利武器,而构成其革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宋庆龄的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是我们值得研究、学 习、继承的一份宝贵财富,对我们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更好地肩负起新世纪的新闻传播“为真理 效劳’的重任,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纵观宋庆龄光辉的一生,她与新闻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新闻传播活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她为多家中外刊撰写文章;为广播电台发表演讲;接受记者采访或会见新闻界;联络团结进步中外 记者,以至亲自指导和创办报刊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她先后为30多家报刊 撰写过稿件。在她周围团结有一批著名的中外记者,如斯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斯特朗、贝特 兰、雷娜、文森特·希恩、汉斯·希伯、伊罗生、格兰尼奇、爱泼斯坦以及邹韬奋、金仲华、史量才等 等。她支持创办的主要报刊《国民论坛》、《中国呼声》、《新闻通讯》及《中国建设》(即《今日中国》) 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很有影响的舆论阵地。

宋庆龄对新闻传播之如此重视,表现出高昂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坚定的原则性和灵 活性,重要的因素是孙中山先生的榜样影响与教诲,是所处的社会客观需要与可能促成的。当然这与 她个人品德、才干也是不可分的。孙中山先生是海内外共仰的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致力于中国 革命事业的斗争,十分重视报刊舆论的作用,早期就提出以报刊服务于革命,利用报刊宣传革命,以 唤醒民众,鼓舞人心,而且亲自指导创办过《中国日报》、《民报》、《建设》等著名的报刊,在推进革 命历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因而被新闻文化界人士称之为“中山先生为最伟大主笔”。孙中山先生这份 可贵的精神遗产,为他的伴侣与战友宋庆龄加以充分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说她比任何人都铭记着孙中 山先生临终留下的遗嘱:“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积极联合世界上以平 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从新闻传播角度考察,这是引导宋庆龄的新闻传播活动,对内“唤起民 众”,对外“联合平等待我之民族”的基本宗旨。

客观斗争的需要与环境的条件,形成了宋庆龄新闻传播活动的灵活多样的特点。对此,她在1951 年为《为新中国奋斗》一书所作的“序言”及1962年的《真实报道的传统》一文中作了较系统的回 顾。新中国成立不久,陈毅同志就建议宋庆龄将长期以来所发表的文章、讲话汇编成文集,当此书出 版时,她写了序言。她回顾从1927年到1949年5月这段时期“我所发表的文字许多是以外国读者为 对象的”。除了访问苏联所写的文稿,“其余的部分主要是我在中国通过英文报纸和其他国内外可资利 用的媒介写给英美人民的”。此外“便是通过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在中国所办的英文刊物”。她的序言 中,还解释说:“至于我当时为什么身在自己的国家,却使用上述方式,那是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的 由于我站在中国人民一方面,因此我向广大群众说话的一切途径都被封闭起来了。出版和广播都完全 操纵在反动派的手里。他们不是压制我的言论、就是歪曲和曲解我的意思。”她还进而说明“当我的意 见必须传播得越广越好的时候,我只好依仗外国报刊和其他外国媒介了。我这种办法有时使得当时被 控制的出版界不得不登载我的声明。而这种公开的传播方式有时也使得人民能够通过自己的途径而听 到”。这就是在反动黑暗统治下,她不得不采取的特殊舆论斗争策略和手段,以传播人民的真理和呼声。

这种特殊的手段,为革命斗争取得特殊的效果,也为革命的新闻传播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宋庆龄参与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她的革命斗争实践,从初期涉足到逐步成熟,从简单到丰富的过 程。青年时代的宋庆龄,赴美留学,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文学系,曾担任该校校刊文学编辑,当 时就发表了几篇文章,表现了她酷爱文学与写作才于,其中《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高度颂扬了辛 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洋溢着爱国热情和政论写作才华,其中从中国人一直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提出 “笔比剑更有力量”的观点。大学的学习生活无疑为她以后的英文写作和参与对外交往活动打下坚实的 基础。1914年大学毕业后;她接替大姐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她与孙中山结为伴侣,从此成了孙 中山的有力助手和战友。她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和推进孙中山的革命理想。1922年6月,宋庆龄以亲身 经历,写下了《广州脱险》一文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刊发,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具体有力地揭 露了军阀野心家陈炯明叛乱的罪行。

1925年,一代伟人孙中山不幸病逝,宋庆龄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遗志。不久发生了“五卅”惨案,她旗帜鲜明地向《民国日报》记者发表谈话,支持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并阐 述孙中山生前的反帝精神。她在讲话中还强调:对内“宜趁此时唤起全国人之民族精神”;“对外当以 言论唤起世界各国之人民主张公道。”也就是指出了舆论在反帝斗争中的重要作用。1927年,中国革命经历着重要时刻,由于国共合作,上半年北伐的军事胜利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民主革命出现大 好形势。宋庆龄随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武汉成了全国以至世界注目的地方,吸引了许多外国记 者。宋庆龄满怀信心,以无比热情,全心投入国民党政府的领导工作。她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除了培训妇女干部及卫生红十字会工作,她与鲍罗廷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并由陈友仁和雷娜·普罗梅协助开展 对外宣传具体工作。当时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对面的大楼里,成立了两个对外宣传机构——《人民论坛 报》社和《国民新闻》社、任务是用英语宣传中国革命,动员美国人民和一切正义的人们,开展制止 其政府对华武装干涉的活动。陈友仁是孙中山的支持者,从小受英国教育,是个爱国华侨,担任过律 师,在北京主办过英文的《京报》,被独裁者袁世凯逮捕几乎丧命。他写的东西说理明快,用字简洁, 反映了他曾从事法律和新闻工作的经历,因此在武汉除担任外交部长以外,又主持《人民论坛报》工 作。雷娜·普罗梅是来庆龄的亲密朋友,曾协助过陈友仁的办报活动。她丈夫威廉是左翼新闻记者,夫妇两人都支持中国革命斗争。在宋庆龄的指导下,雷娜作为主编,使《人民论坛报》成为武汉国民政 府的重要对外宣传阵地。宋庆龄的许多文章、讲话都发表在这个报纸上,然后,由雷娜以该报的名义 用电报给世界各大通讯社发稿。

与此同时,宋庆龄在武汉也开始团结一些进步的记者如斯特朗、文森特·希恩,通过他们向世界传 播中国大革命的情况。此时中国大地出现了背叛革命的逆流,从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叛变,到7 月汪精卫的叛变,中国革命出现危机。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联合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人于4月 22日发表《讨蒋通电》,之后又针对汪精卫的公开叛变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发表了著名的《七一四声 明》——《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这是一篇战斗的檄文。这份声明在雷娜的帮 助下,于7月18日在武汉的英文《人民论坛报》及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上首次发表,中文稿则印成 传单,遍贴武汉大街小巷,并刊登在7月24日的晨报上。声明的及时发表和广为传播,给叛徒以沉重 的打击,给人民以极大鼓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雷娜负责刊发宋庆龄声明的这期《人民论坛报》,成了最后一期,旋即被没收了,但革命的真理呼 声却已传播开了。

宋庆龄于1927年8月中下旬出访苏联,以实现孙中山生前的一个宿愿,感谢苏联人民对中国革命 的支持,同时她要亲自向苏联及全世界人民说明中国还有许多人将继续忠于孙中山所制定的三大政策, “把这次革命的性质和目的加以说明”并阐明中国革命必胜的前途。她到苏联后充分利用苏联报刊等新 闻媒体,发表谈话、声明和文章,揭露蒋介石之流的背叛罪行,宣传和捍卫孙中山反帝三大政策,介 绍中国目前的真实情况。在9月份一个月内,她就连续发表声明和文章达八篇之多。这些新闻媒体包 括《真理报》、塔斯社、《青年一代》、《女工》、《卅心》杂志等。她的这些传播活动大大有助于使“全 世界明了”中国的形势。她在9月6日的声明中强调,中国“在表面的混乱下,存在着一股根深蒂固 的、坚强地组织起来的、不可征服的革命力量,它的呼声很快就会响遍全世界”。



1931年,她又回到国内,但面临着更加险峻、艰难的环境,她面对反动派对革命者、进步人士的 残酷迫害,挺身而出,致力于反独裁、争民主,为保障民权,营救革命政治犯以及抗议德国法西斯对 工人和知识分子的迫害。她在开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活动时,也十分重视运用新闻传播的手段,其中 她支持创办的《中国沦坛》起着重要的战斗作用。

《中国论坛》创刊于1932年1月13日,该刊的主编是伊罗生,他本名哈罗德·罗伯特·伊赛克, 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30年来到中国,在上海两家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和 《大陆报》担任记者、编辑。他在采访中目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情和倾向中国革命斗争。他受共 产国际委托,支持中国共产党工作,筹办了这个英文刊物,受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是党在白区的 一份外国报刊。经史沫特莱介绍,他认识了宋庆龄。1933年宋庆龄创立民权保障同盟时,他成为同盟 的中央执委。宋庆龄还派了两位秘书史沫特菜和陈瀚生协助伊罗生办好这份报纸。《中国论坛》热情介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中共领导下的左翼文化活动,并配合民权保障同盟发表同盟的文件材料,对 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进行了及时的揭露和有力的抨击,发挥了类似于同盟机关报的战斗作用。当 时我党在白区的报刊不断被摧毁的情况下,《中国论坛》凭借在公共租界工部局办理的执照得以公开存 在,承担了其他进步报刊难以起到的新闻传播作用。宋庆龄当时则充分运用这一英文对外传播的阵地, 发表许多重要文章。如她在《中国论坛》第3期(1933年3月)刊发的《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 筹备会上的讲话》,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和“国民政府阻挠人民抵抗”的阴谋。她提出武装人民 团结抗日侵略者,并认为这与中国劳苦民众反对剥削的奋斗是不能分的,与中国民众要求言论自 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以及释放政治犯的奋斗也是不能分离的。她还强调:“只有唤起民众,使 他们觉悟现在时局的严重与未来工作的重大,可以产生民众的行动。”她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会议 上声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她在上海反战大会上的演讲《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也都是在 《中国论坛》上发表的。文章阐述了面对帝国主义挑起战争的灾难,“惟有全世界的人民的联合行动, 才能制止未来的屠杀。现在,全世界正在开展一个运动来唤醒群众,使他们了解迫在眼前的厄运;教 育受剥削的人们,使他们了解到自己的力量,只要联合起来,他们就可以决定自己的以及将来的人类 命运”。

《中国论坛》在民权保障同盟停止活动后还继续战斗了半年之久,才被迫停刊。虽然后来伊罗生转 向托派,与中共中央决裂了,但《中国论坛》曾经为中国的正义事业奋斗过的历史事实是不应否定的。 在三十年代,宋庆龄还支持过另一份英文刊物《中国呼声》。美国共产党的两位老党员格雷斯·格 兰尼奇和马克斯·格兰尼奇经史沫特莱联系,于1936年初春到达上海不久,就结识了宋庆龄、鲁迅。格兰尼奇夫妇同情与支持中国正义斗争。为此宋庆龄请他们出面,创办了英文半月刊《中国呼声》, 主要是宣传人民的抗战,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年3月15日出版了创刊号。他们在创 刊词中写道:“从纷乱复杂的中国发出了许多声音”。但是“比所有这些声音更响亮并向他们提出挑战 的是学生们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呼声,要求政府和人民团结起来,抵制侵略者,拯救国家。《中国呼声》希望倾听所有这些声音,并为全世界解释这些声音的含义”。

宋庆龄对他们办刊给以热情鼓励与指导,还亲自帮助他们收集材料,约请一些知名人士谈对时局 的看法。宋庆龄本人及不少国际进步朋友都为这个刊物撰稿。《中国呼声》自1936年3月15日起办至 1937年11月1日。第一期印发2000份,第3期增至5000份。据路易·艾黎回忆当时“《中国呼声》成 为中国第一份支持学生的呼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英文出版物”,“杂志一到报摊及被等在那里的学生成 捆的买了带回学校去”。“随着形势的恶化,《中国呼声》越益响亮和深入人心。从1937年3月号起, 增出了部分中文版,用中文刊发一些重要的文章。即使今天,重读它的篇页,其犀利的文笔、火热的 爱国情绪和大胆的报道,仍使人惊叹不已”。

宋庆龄在巾9办申年为纪念格雷斯不幸去世,写了《哀悼中国的有一位朋友》一文,文中对当年这两 位美国友人创办的《中国呼声》给予高度评价:“这个杂志把当时上海的少数几位进步外国人士团结在 它的旗帜下,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其他人士也都为杂志撰写文章。这些文章描述了东北三省如何惨遭浩 劫,全国如何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如何侵犯上海……。”

《中国呼声》于1937年11月1日出版了最后一期。这一时期发表了日本帝国主义几个月来的“侵 略录”和题为《为自由而战斗的民族》等文章及其他反映中国人民战斗意志的文章。在日本的铁蹄下, 这本杂志不可能继续办下去了。

这本刊物虽然才生存一年半,但是它为传播中国的声音,争取国际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支持起过 重要作用。因为“这本杂志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呼声——中华民族在蒋介石统治下为生存而战斗的岁 月里从痛苦和希望中发出的呼声”。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宋庆龄直接创办的影响最大的刊物则是保卫中国同盟的《新闻通讯》。宋庆龄 于1938年在香港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这个抗日进步团体,大力呼吁和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 助,同时又承担起国际宣传的重任。她说:“保卫中国同盟不但在为中国斗争争取国际同情、为前线与 敌后的战士争取援助方面负起责任,并且感觉到应该承担起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真实情况的职责。”为 此,在宋庆龄的亲自指导下,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的刊物——《新闻通讯》。她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 使这个传播中国抗日之声的刊物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对于世界上真正想了解中国斗争的人们来 说,这些出版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中国开拓对外传播事业写下了可贵的篇章。

《新闻通讯》创刊于l938年7月,开始是一份油印的英文简报,编印过6期。1939年4月,改为 铅印出版的双周刊。1941年初,为扩大在华侨中的影响,增出了中文版。到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 港,《新闻通讯》被迫停刊,新版共出版了36期。宋庆龄为办好刊物,邀请了进步的外国记者贝特兰、 爱泼斯坦负责英文编辑出版工作。中文版则由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金仲华担任编辑撰稿。《新闻 通讯》的任务是,向海外友人和华侨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和需要,通报“保盟”的工作和海外援 华活动的情况。关于刊物的报道内容,宋庆龄回忆说:“我们应用各种方法,通过中英两种语言,说明 了哪些地方真正进行着对敌斗争;我们刊登了描绘中国人民在战场上和在自力更生的生产运动中英勇 战斗的生动报道;此外,我们还记录了那些贪污腐化背信弃义的人们,他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行种 种罪恶活动来破坏这一场光辉的事业。”

宋庆龄视刊物为自己的战斗阵地,先后亲自撰写了8篇文章和评论,起了定下刊物的主要方针和 基调的作用。她通过刊物,高瞻远瞩地向国外朋友们阐述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关系,与 保卫世界和平的关系。她指出日本的侵略罪行不仅威胁中国的独立,也威胁着所有民主国家,威胁着 人类的和平和自由,由此中国人民奋起抗战,“中国不仅是为它自己而战斗,而且也为全人类而战斗”。 “中国的民族抗战,是为保卫全世界的民主而战”。她同时强调中国的反侵略斗争需要国际的援助,但 是世界人民帮助中国,也是帮助他们自己。她广为传播保卫中国同盟的响亮口号:“帮助中国人民,使 他们能够帮助他们自己一一并帮助你们。”这种国际主义思想对促成国际统一战线,使各国人民共同去 维护人类进步与和平的伟大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新闻通讯》在宋庆龄指导下,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良传统,它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勇敢 捍卫真理,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服务,致力于报道中国人民抗日的真实情况——“这真实报道的传 统”。这个对外刊物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善于组织外国友人,以其在中国各地前方与敌后的亲眼目睹的 经历,写出具体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报道或文章。《新闻通讯》开辟的“战地报道”栏目上,有许多 这样生动活泼的文章。正如当年的编辑爱泼斯坦所说:这些文章“它并不是用一般的语言来要求人们 给予支持,而是用那些在战地作实际工作的人写的报告,使读者犹如其身临其境,感到那些取得成功、 存在的问题,那些有创造性的战胜危险和困难的情景都是他们自己经历的事”。这种真实而富有感染力 的报道令人信服,因而中国人民的艰难斗争取得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奋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人民的新纪元。宋 庆龄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在国事繁忙中,仍然不忘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国际影响,创办一份向 世界人民介绍新生的共和国真实情况的外文刊物。这是她一生中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也是办得最出 色的刊物,它代表着新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这份刊物就是《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其创办是由周总理与宋庆龄商定的。这份于 1952年创办的对外英文刊物,现已发展为多语种(有五种外语及中文版)的综合性月刊,发行150多 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对外最有影响的一个刊物。

宋庆龄从1950年到1981年逝世的30多年间,从筹办对外刊物到如何改进共作,从杂志方针到对 外发行,留下的有关办刊信件和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二十多封(篇),其中最系统的专文是为纪念 《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而撰写的《真实报道的传统》。

为何要创办《中国建设》?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对宋庆龄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了,应当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建议由她创办一个对外宣传刊物,宋庆龄 欣然赞同,因为这也正是她当时思考的问题。最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50年宋庆龄正指导组建中 国人民救济总会和改组中国福利基金会(原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其中就考虑“继续致力于国际宣 传工作”,为此她在1950年5月至9月间三次致函周总理都提到国际宣传问题。而周总理从当时国内 外形势的需要出发,认为西方帝国主义不甘心于失败,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千方百计进行军事、政治、 经济、文化的封锁,开动自己控制的宣传机器,竭尽造谣诬蔑之能事,因此新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外 宣传。尽管当时国际新闻局已办了《人民中国)英文刊物,但周总理还是建议由宋庆龄出面再创办一 份英文对外刊物,由中国福利会出版,但又不限于救济福利工作,而是有人民团体色彩的综合性对外 刊物,向各国人民介绍新中国的真实情况,以增进他们对新中国的了解与支持。宋庆龄是最适合承担 此项重任的特殊人物。她是孙中山夫人,是杰出的女政治社会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之一,在 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与影响,而且有丰富的国际宣传经验。

周总理的建议和宋庆龄的愿望真是不谋而合,这两位伟人所见略同,导致一份新中国对外刊物 《中国建设》的诞生。由宋庆龄亲自确定刊名,含有纪念当时孙中山在上海创办的《建设》刊物,并制 定了办刊方针与原则。她邀请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陈瀚生、著名新闻工作者金仲华以及三十年代《新闻 通讯》的主要编辑爱泼斯坦参加筹办,并担任编委会领导和执行编辑工作。宋庆龄于1951年在上海中 国福利会主持召开的《中国建设》筹备会议上,确定办刊的五点纪要。其中主要的有“这本双月刊的 读者对象以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国家的进步人土和自由主义者以及同情和可能同情中国的人。它特别针 对那些真实要求世界和平,但政治上并不先进的自由职业者和科学艺术工作者”这年,当她看到杂志 的创刊号出版时,立即给金仲华写信,指出;“但愿我们所做的以及今后要做的努力将使我们的杂志成 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增进和平的强有力的杂志。”

在纪念《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的专文《真实报道的传统》中,她更系统地回顾和阐述了办刊的 宗旨和原则:“在1952年,中国福利会开始出版英文版的《中国建设》来继承并发扬她从创刊伊始, 就一直致力于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的成就,并且通过具体事实和形象化的报道 来阐明人民政府的政策。”

宋庆龄在指导这份对外刊物时,十分强调要保持自己的凤格,避免与其他刊物雷同。1958年有人 提出杂志要增加政治内容,但宋庆龄则提醒杂志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当时周总理很重视宋庆龄的意见, 于当年11月1日请齐燕铭传达他的批示:“总理对于宋庆龄所指示的要保持杂志原有风格一点特别注 意。总理的意见是,《中国建设》报道中国目前各方面经济文化建设的情况就已经具有了政治内容,如 政治化过多,改变原有风格就会与《人民中国》等没有多大区别”。

这本刊物在宋庆龄与周总理的关怀指导下,不断成长壮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主要对外国广大 中间读者;以人民团体的刊物身份出现;保持真实报道的传统,善用事实说话,内容丰富多彩,文章 通俗、图文并茂,办得生动有趣、有亲切感,以更好地对外介绍新中国的变化。

在《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她经常翻阅新出版的杂志,并不时给编辑部领导写信,提出评价和 改进的意见,使杂志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得到新改进。她要求“使杂志内容显得百花齐放,丰富多 彩”。她甚至对加强杂志的发行工作都很关注。她指出:“我们是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我们应该 利用一切可能和可以利用的方法来开展工作。”“必须仔细考虑在宣传促销领域我们做什么,如何去 做。”

宋庆龄直至晚年仍然关注这份刊物的发展。1980年《中国建设》中文版的创刊可以说是她光辉一 生中最后的事业。由于家庭的、历史的原因,她对海外华人、华侨怀有特殊的感情,对祖国统一大业 萦怀不忘。这与孙中山的理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1980年4月10日当杂志社向她报告要增出中文版 时,她高兴地立即表示同意;并且在同年10月的创刊号上亲笔签名题词。在她给《中国建设)写的这 篇文稿中,她引用孙中山早年赞扬华侨效忠革命、贡献祖国的话,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中文版将 为大陆同胞和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及港澳同胞之间添加一条联系的纽带,沟通消息、增进了解、交流感情。

1981年3月12日,宋庆龄在病中还给《中国建设》编辑部写了一生最后一封信,其中仍然提到 “中文版比较吸引人。希望此版的订户日益成为海外同胞、港澳同胞喜欢阅读的刊物”。 宋庆龄在生前亲自为这份刊物撰写了一批重要文章,据统计约有30多篇,有阐述党和人民政府重 大决策、政策,介绍我国各方面发展、变化,介绍我国外交政策和为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等内容。如 《人民的友谊与和平》(1954.1)、《第一个五年》、《福利工作与社会主义》(1958.6)《为人民服务四十年》(1978.6)、《新长征中的中国妇女》(1979.2)等。



宋庆龄有关新闻传播的基本思想。

首先她十分重视新闻传播在社会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她在继承孙中山革命思想原则中,很 注意孙中山积四十年之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她在1925年著文回顾孙中山的反帝斗争时就介绍当时 孙中山之重视“唤起民族之自决与世界之公道”。而唤起民众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进步的新闻传播与斗 争。1932年,她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会上对新闻界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新闻界同仁和民权保障同 盟盟员们应该并肩站在一起,共负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使命。”“我认为一个坚强勇敢的新闻界可以做 很多工作,来在舆论方面兴起一个有利于自由和正义的潮流。”进步的新闻传播的重要作用其力量在于 它是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宗旨,并构成这种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宋庆龄在回顾当年创办“保盟” 得《新闻通讯》时说的:“我们把报道实际情况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解释在新中国 成立以前的战斗岁月中发表的演讲和文章“反映了历年以来的革命潮流,反映了人民的力量的消长, 反映了人民的力量最后冲破一切,取得胜利”。她的文章就是在“参加中国解放斗争所讲所写的”。当 年在艰难的斗争中,她千方百计为报刊写文章,向新闻界发表讲话,以及广泛联络国际进步记者和自 己指导创办的报刊,都是为“真理效劳”,为民族解放和正义事业而奋斗,去冲破敌人的舆论封锁,向 人民大众以及国外朋友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去唤起民众,去争取国际友人对中国正义事

好像“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这样的话应该出自一个冲动的年轻人之口吧。
孙中山既是一个伟大的人,怎么会做出抛妻弃子,另娶他人的事呢?
糟糠之妻不可弃啊!

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

我想说的,琪货可居已经说了


中国人和外国人是怎样评价宋庆龄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

宋庆龄是什么样的人
撇开历史定位和评价,我觉得宋庆龄先生有如下特点:1、出身望族,造就了宋氏三姐妹。2、有个人主见,体现在她当年选择了孙中山。3、对形势有清晰的判断,选择与共产党做互动而放弃蒋介石。4、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唯一一位国家荣誉主席,体现了她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过人之处自不必解释。

在台湾,人们是如何看待宋庆龄的?
——由于台湾课本内容的变化,当年的宋家三姐妹中,现在的台湾学生知道宋美龄比较多,对于宋庆龄和宋蔼龄知之甚少。——基本上在台湾能看到的历史书或者是小说,对于宋庆龄的评价都是正面的。我们对于孙中山都很尊敬,对于爱国爱民的宋庆龄也都很尊敬。《台湾师生参观宋庆龄故居: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中新网...

关于"奋斗的另一面"这个故事
宋庆龄 她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精神的美是活的中国最卓越而辉煌的象征。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斯诺说:“孙夫人已自我证明,她是经过历史回旋加速器冲击之后不碎不裂的人类原子。这种冲击是很少人——男或女人—所能忍受的。”他们对宋庆龄在逆境中奋斗的坚强风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诗人丁玲在...

宋庆龄的性格是什么?
早些年,影片《宋氏三姐妹》热映期间,有一句流行语——“大姐爱钱,二姐爱国,小妹爱权”——高度概括了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的一生行状,这十二字的人物评价容或有偏颇的地方,却无疑抓住了核心要点。参考资料: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1\/57\/class014100024\/hwz1031827.htm ...

宋庆龄究竟有多美?
宋庆龄非常的美。但我认为她的这种美还是来源于她非常的有内涵。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种气质美。

宋庆龄简介
而在获得孙中山的绝对信任之后,除了英文信件,接待外宾等机要秘书分内的任务以外,孙中山也经常将美洲、伦敦等地的同盟会发出的机要文件及密码交给宋庆龄处理。宋庆龄个人能力强,对待工作又十分热情和认真,经常为了替孙中山分担一些工作而废寝忘食。孙中山侍卫武官郑卓这样评价宋庆龄:“宋庆龄是伟大的女性,是孙中山最好的...

宋庆龄家族分析
宋庆龄家族在上海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无人能超越。他们家不仅影响了当时中国的上海,也影响了全世界。宋家的孩子虽然性格各异,但在政治考量上都非常出众,在各方面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也许这就是他们家能够兴旺发达的原因。毕竟,一个家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人才是很难得的。后人对宋庆龄的评价是什么?众...

介绍宋庆龄的详细资料
有关权威部门也对该书做出了很高评价,认为“是一部集权威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阅读这部新著,感到它和以往的宋庆龄研究著述相比,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首先,《宋谱长编》收集并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不仅系统整理了公开发表过的资料,还刊布了不少未曾公开的,第一次面世的资料...

宋庆龄简介
宋庆龄简介: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

融水苗族自治县19591751096: 为什么宋庆龄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
太明瑞可: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

融水苗族自治县19591751096: 找一字读音,拼写.日月当头,下面一个空字.日月空这个字怎么读,怎么拼写. -
太明瑞可:[答案] zhào “瞾”为我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自造的字,她称帝后改名为武瞾.日月当空照时何种壮阔的景象,虽然不能实现,但这个字却暗示了武则天的志向和心胸. 到现在为止,人们对她的评价不一,但我更认同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

融水苗族自治县19591751096: 找一字读音,拼写. -
太明瑞可: zhào “瞾”为我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自造的字,她称帝后改名为武瞾.日月当空照时何种壮阔的景象,虽然不能实现,但这个字却暗示了武则天的志向和心胸.到现在为止,人们对她的评价不一,但我更认同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曌(照)”的讹字.

融水苗族自治县19591751096: 孙中山与宋庆龄做过哪些感人事迹?我在线上等,希望大家帮帮忙啊
太明瑞可: 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宋氏三姐妹合影(左一)[3] 1913年,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