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引申义,出处,感情色彩,解释的论语中的成语,30个

作者&投稿:闫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的成语 出处 引申义 感情色彩~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义勇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观色
以文会友
名正言顺
一言兴邦
欲速则不达
临危授命(见危受命)
以德报怨
怨天尤人
仁人志士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下不忍则乱大谋
当仁不让
有教无类

分崩离析
血气方刚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论语中的成语,总结如下:
1 不亦乐乎 《学而》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 犯上作乱 《学而》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 《学而》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 《学而》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 《学而》
原文:同上
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 《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 《学而》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 《学而》
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
9慎终追远 《学而》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 《学而》
原文: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 《学而》
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 《为政》
原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七十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出现违背规矩。
成语义: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 《为政》
原文:三十而立
翻译: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成语义: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 《为政》
原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 《为政》
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 《为政》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狗马也能做到饲养。如果对父母只奉养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
成语义: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成语义: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 《为政》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成语义: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19 随心所欲 《为政》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多含贬义。
20 温故知新 《为政》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会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成语义: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21 一言以蔽之 《为政》
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诗经》的内容,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内容。
成语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2 异端邪说 《为政》
原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研读邪说,那是残害自己。
成语义: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23 周而不比 《为政》
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绝不容忍。
25 哀而不伤 《八佾》
原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诗经》中的《关雎》篇的内容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成语义: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26 不咎既往 《八佾》
原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翻译: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责备了。
成语义: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27 尽善尽美 《八佾》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翻译:孔子谈到韶乐说:“美极了,又好极了。”谈到武乐时说:“美极了,还不够好。”
成语义: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28 了如指掌 《八佾》
原文:或问 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翻译:有人问孔子举行“ 祭”的由来。孔子说:“不知道。能懂这种道理的人治理天下,会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成语义: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29 杞宋无征 《八佾》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杞国去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宋国却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因为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也不多。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它来作考证的证明了。
成语义: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比喻事情缺乏足够的证据。
30绘事后素 《八佾》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31朝闻夕死 《里仁》
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32 恶衣恶食 《里仁》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33 观过知仁 《里仁》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孔子说:“人犯的错误,同他那一类人是一样的。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类人。
成语义: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34 见贤思齐 《里仁》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圣贤的人考虑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义: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看齐。
35 讷言敏行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而要敏捷地行动。”
成语义:语言迟缓,行动敏捷。古代儒家所奉行的一种修身之道。
36无适无莫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翻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
37 一以贯之 《里仁》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翻译:孔子说:“曾参啊!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贯穿始终的。
成语义: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38 造次颠沛 《里仁》
原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君子一刻也不能违背仁德,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照仁德的要求去做。
成语义:指匆忙不安定。
39流离颠沛 《里仁》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形容生活困苦而到处流浪。
40 安老怀少 《公冶长》
原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使老人们生活安定,朋友们互相信任,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和爱护。
成语义: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41不耻下问 《公冶长》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因为他聪明而又喜欢学习,遇见比自己差的人,也肯于向他虚心求教,不以为耻辱,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
成语义: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42不念旧恶 《公冶长》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翻译:孔子说:“伯夷、不记住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的仇怨因此减少。
成语义:不记住或不计较别人过的错误或个人间的仇怨。
43 斐然成章 《公冶长》
原文: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翻译:我家乡的学生们,志向远大,心气骄傲,而行为粗简,文采都有较高的成就。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教导他们。
成语义:①富有文采。多形容文章的文辞生动。②形容成绩或声名显著。含褒义。
44 计过自讼 《公冶长》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翻译: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过能够看到自身的错误而从内心自责的人。”
成语义:省查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45 善与人交 《公冶长》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翻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同别人交往,和他相处的时间愈久别人就愈敬重他。”
成语义:善于跟别人结成朋友。
46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
原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翻译:开始的时候,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对于人我是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成语义: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指看人是否言行一致。
47 闻一知十 《公冶长》
原文: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翻译: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测知道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测出两件事。
成语义:听到一点就由此此推求而知道十点。形容非常聪明。
48 朽木不雕 《公冶长》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翻译: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何必再去谴责他呢?“
成语义:①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②比喻人不堪造就。
49朽木粪土 《公冶长》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收拾的东西。
50 喜怒不形于色 《公冶长》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翻译: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三次担任宰相,没有表现出高兴的神情;三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愤怒的神色。每次罢免时一定把自己旧日的一切政令公务都告诉新任宰相。
成语义:高兴和愤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51 三思而后行 《公冶长》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翻译:季文子要三次考虑后才做某一件事情。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成语义:原指经过三次考虑,然后去做。后泛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
52 愚不可及 《公冶长》
原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宁武子,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聪明;当国家昏庸无道时,他就装愚蠢。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那种装愚,别人可就赶不上了。
成语义: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后指极其愚笨。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53博施济众 《雍也》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翻译: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施以好处,又能周济众人,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德吗?”
成语义: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
54 不改其乐 《雍也》
原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一竹筒粗饭,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不巷子里,一般人都无法忍受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成语义:不改变自己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
55 乘肥衣轻 《雍也》
原文: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翻译:孔子说:公西华到齐国,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贵重的皮衣。
成语义:驾驭肥壮的马,身穿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56 从井救人 《雍也》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翻译: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虽然告诉他:‘一位有仁德的人掉到井里啦。’他会跟着跳下去吗?”
成语义:跟着落下井的人下井去,以营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不讲方式、不计后果没给别人带来好处而徒然损害自己。比喻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拯救别人。
57箪食瓢饮 《雍也》
原文:同54
翻译:同54
成语义:一箪食,一瓢水。形容生活贫苦。
58 敬而远之 《雍也》
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翻译:孔子说:“专心倡导人民遵守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又要远离它不要沉迷,这就可以说是聪明啦。”
成语义:尊敬他而又有所顾忌而不去接近他。既不得罪他,也不接近。
59乐山乐水 《雍也》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长寿。”
成语义:
60 立人达人 《雍也》
原文:夫仁者,已欲立则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翻译:作为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呀。
成语义: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61 能近取譬 《雍也》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62 文质彬彬 《雍也》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把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成语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不仅文雅,而且懂礼貌。
63先难后获 《雍也》
原文: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翻译:有仁德的人,首先付出艰苦的努力,获得的结果放在后边全不计较,便可以说是‘仁’啊。
成语义:先辛苦而后收获。形容不坐享其成。
64 周贫济乏 《雍也》
原文: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翻译:我听说过,君子应救济急需要的人,而救济已经富裕的人。
成语义: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
65浮云富贵 《述而》
原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那些荣华富贵如同天上的云彩。
成语义: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的很轻。
66 诲人不倦 《述而》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接解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对于我有哪些呢?”
成语义:教导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导别耐心。
67 举一反三 《述而》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不到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点拔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点,他不能由此类推出相关三点,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68 乐以忘忧 《述而》
原文: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你为会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时,竟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就忘记了忧愁,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成语义:快乐的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69乐在其中 《述而》
原文: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翻译:吃粗食,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成语义:快乐就在这里。
70临事而惧 《述而》
成语义: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原文: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斗,没有船要趟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在一起。和我一起的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善于筹划谋略的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71暴虎冯河 《述而》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①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②比喻果敢勇猛。
72 求仁得仁 《述而》
原文: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翻译: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不有什么怨恨呢?
成语义:寻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理想、愿望都已实现,如愿以偿。
73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块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改正。
74 述而不作 《述而》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传述旧知识而不创作新知识,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成语义: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新,指没有新的见解。
75 信而好古 《述而》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信奉并爱好古代文化。
76学而不厌 《述而》
原文:同66
翻译:同66
成语义: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77一隅三反 《述而》
原文:同67
翻译:同67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即举一反三。
78饮水曲肱 《述而》
原文:同69
翻译:同69
成语义: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79用行舍藏 《述而》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翻译: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去;不任用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啊!”
成语义:被任命进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被任用时就退隐。
80 执鞭随蹬 《述而》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取的,就是去当一名拿着马鞭的驭者,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取,我还是做我爱好的事情吧。”
成语义:手执马鞭,跟在马蹬旁边。比喻追随左右,尽心效力。

8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追不上,追上了不恐怕再失去它。
成语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还怕又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8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同成语义。
成语义:不居于某种职位,就不用去谋划有关的事务。
83 笃志好学 《泰伯》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翻译: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治国做人之道,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有祸乱的国家,不在哪里居住。
成语义:一心一意爱好学习。
84 犯而不校 《泰伯》
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翻译: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学问多的向学问少的人询问;有才能却像没有,学问充盈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了也不去计较。我从前的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成语义: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是儒家提倡的恕道。
85 六尺之孤 《泰伯》
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翻译:曾子说:“能够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能够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坚守气节不动摇屈服。”
成语义:尚未长大成年的孤儿。
8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原文:曾子言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翻译:曾子说:“人到临死时,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形容临终嘱咐之言。
87 死而后已 《泰伯》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仁德的人,胸怀不能不宽广,意志不能不坚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仁’作为自已的任务,不也是很重要的吗?直到死了才停止,不也是很久的?”
成语义:到死才停止。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
88 战战兢兢 《泰伯》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翻译:曾子病重,召集弟子说:“看看我的脚和手,有没有毁伤的地方。《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就像站在深渊的旁边,又像走在薄冰之上。”
成语义: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89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泰伯》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好像面对深渊,又好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处于危险的境地,战战兢兢,提心吊胆。
90 不舍昼夜 《子罕》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说:“时间流逝就像这水一样,日夜不停的地奔流。”
成语义:不分白天黑夜。日夜不停。比喻夜以继日。
9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
原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成语义:原指吃米不满足于舂得细,吃鱼、肉不满足于切得细。后来形容食物精细做,极其讲究。
92 春风沂水 《先进》
原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土雩,咏而归。
翻译: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一路回来。
成语义:原意是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93 成人之美 《颜渊》
原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翻译: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做坏事。小人与这相反。
成语义: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实现其愿望。
9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原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95 驷不及舌 《颜渊》
原文: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成语义: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戒说话应当慎重。
96 驷马难追 《颜渊》
成语义:比喻事实既成或话已出口,不可挽回。
97 刚毅木讷 《子路》
原文:子曰:“刚、勇、木、讷,近仁。”
翻译:孔子说:刚直、勇敢、质朴老实,语言谨慎,接近于仁。
成语义:刚直果断,朴实慎重。
98 大言不惭 《宪问》
原文: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翻译: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实际去做就困难了。
成语义:说大话不知知道害羞。
99 谲而不正 《宪问》
原文: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翻译:晋文公诡诈不正派,齐桓公正而不诡诈。
成语义:诡诈而不正派。
100 一匡天下 《宪问》
原文: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
翻译: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
成语义: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引申为统一天下。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6�1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6�1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6�1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6�1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6�1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6�1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6�1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6�1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6�1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6�1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6�1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6�1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6�1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6�1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6�1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6�1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6�1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6�1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6�1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6�1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6�1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6�1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6�1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6�1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 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6�1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6�1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 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6�1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 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6�1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6�1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6�1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 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6�1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6�1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6�1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6�1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 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6�1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6�1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 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6�1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6�1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6�1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 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6�1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语故事
我要两个成语故事,要有故事的内容,故事的意思,故事的出处,最好是要有引申义... 我要两个成语故事,要有故事的内容,故事的意思,故事的出处,最好是要有引申义 展开 8个回答 #热议# 武大靖在冬奥的表现,怎么评价最恰当?布涵阳rS 2007-10-28 · TA获得超过21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纳率:0% ...

问成语出处,道理,(20分)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揠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长——生长 ③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④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有板有眼的引申义是什么?
有板有眼的引申义是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春》写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含义,出处,作者和与它相连的诗句?_百 ...
在这一句中,诗人又加入了自己对春风的感受,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杨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身姿,这又是诗人的视觉体验。 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是这样轻微,是这样细腻,一个“欲”则体现出了雨的灵性,若有如无,如隐如现;拂面而来的杨柳风,是这样和煦,是这样轻柔。诗人的体验则是感同身受,这是人与...

吾闻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盐,善美者不能掩其丑。是什么意 ...
这句话强调了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人们如何评价,真相始终是真相。这也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和证据,而不是仅仅依赖他人的评价或自己的主观感受。只有通过客观地观察和了解事实,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二、诗句出处 1、【出处】这句话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窗明几净的成语出处
庄子描述了他在逍遥自在的状态中,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与舒畅。在这段描述中,他说到了一个清凉明亮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环境窗明几净,没有一点杂乱和污垢,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这句描述正是“窗明几净”成语的出处。四、窗明几净的引申义 从《庄子·逍遥游》中的描述可以看出,“窗明几净”...

“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典故出处
“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出自清代的叶存仁,他为官三十余载,甘于淡泊,毫不苟取。离任时,僚属们趁夜晚用一叶扁舟送来临别馈赠,他即兴赋诗一首以拒赠: 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已知。古人因为信仰神如果遇到某方面的不尽如人意,就会去相应的祭祀...

翻译文言文(望洋兴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出自哪里?
出处:《周易·系辞》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释义:以敬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义德规范外在的行为。注音:jìng yǐ zhí nèi,yì yǐ āng wài。引申义:以敬的态度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取得对方的共鸣和回应。

人间世的“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啥意思?
山木自寇,膏火自煎:山上的树木被做了斧头的手柄,返回来砍伐自己;油膏引燃了火焰,结果将自身烧干。引申义为:世间万物因其有用而被物尽其用所以不可避免要遭到祸害。所以我们好肢应该无为无功选自《庄子·人间世》示例《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

武陵区18838464607: 带有引申义,出处,感情色彩,解释的论语中的成语,30个 -
野恒感冒: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

武陵区18838464607: 带有引申义,出处,感情色彩,解释的论语中的成语,30个
野恒感冒: http://www.dffy.com/cy/search.asp?page=2&select=content&keyword=论语 上面的网址可以帮你,但要注意有些不是成语,可以到汉典里查一下,感情色彩要看语境,自己分析吧

武陵区18838464607: 《矮子看戏》这个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是什么 -
野恒感冒: 【成语词条】矮子看戏 【成语拼音】ǎi zǐ kàn xì 【常用程度】一般 【成语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贬义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没见识、人云亦云 【典故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7卷:“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应用举例】请不要学~,人云亦云 【近义词】矮人观场 本义:矮子挤在人群中看戏,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随着别人评论戏的好坏 引申义: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武陵区18838464607: 相濡以沫什么意思 -
野恒感冒: 相濡以沫的原意是指两条鱼,被从水中捞了出来,由于没有了水,所以它们互相吐口水,让彼此保持湿身,以便于活下去.

武陵区18838464607: 回味无穷的成语引申义 -
野恒感冒: 回味无穷 huí wèi wú qióng成语解释 回味:吃过好的食物以后的余味;指从回忆中体会到的意味;穷:穷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也比喻读过含意深长的文艺作品后;体会到无限的意趣.成语出处 宋 王禹偁《小畜集 卷六 橄榄》...

武陵区18838464607: 高雅有意境的四字成语 -
野恒感冒: 空谷幽兰、典则俊雅、冰清水冷、纯一不杂、高情逸态、冰清玉洁、郢中白雪、才望高雅 一、空谷幽兰 [ kōng gǔ yōu lán ] 【解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出自】: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空谷...

武陵区18838464607: 语文基础知识都包括哪些? -
野恒感冒: 汉字的识记与书写 1常用字的读音和形体 2形近义异字的识记 3音同异体字的识记 4多音多议字的识记 5音序和偏旁检字法 6正楷字的书写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7词的本文,引申义,比喻义 8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9词语的感情色彩 10成语知识(出处...

武陵区18838464607: 田,猜一成语 -
野恒感冒: 挖空心思[wā kōng xīn sī] 【解释】: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出自】: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例如问《十三经》是什么,文天祥是那朝人,全用不着自己来挖空心思做,一做,倒糟糕.”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武陵区18838464607: 举世闻名感情色彩的成语? -
野恒感冒: 举世闻名的解释 成语拼音jǔ shì wén míng 成语解释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成语繁体举丗闻名 成语简拼JSWM 成语注音ㄐㄨˇ ㄕˋ ㄨㄣˊ ㄇ一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武陵区18838464607: 滥竽充数现已成了一个成语,请你查询典写出它的引申义. -
野恒感冒: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浑水摸鱼.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发 音】làn yú chōng shù 【出 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感情色彩】贬义词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多贬义 .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1]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