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无鱼的下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泰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并指责人们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扩展资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出处:
东汉班固的《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原文: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译文:《诗经》上说:礼貌是没有错误的。为什么人们不敢讨论它?因此,据说当水清澈到极点时,就没有鱼了。如果人们要求太高,就没有伴侣。头冠挂在头冠前以遮盖视线;用黄丝塞住耳朵以减少听力。
眼睛明亮而看不见,耳朵明亮而有听不见的声音,赞美大德,原谅小德,不要求一个人的仁完整。弯曲应该使他挺直身子,但让他自己去拿;让他舒服些,但让他自己去找;这是合理的,但由他自己去探索。
也许圣徒的启蒙是这样的,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寻求并得到它。如果你为自己寻找它,你将是聪明和伟大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至清则无鱼

完整地说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但是,时下总有一些人喜欢背离这句俗话的本义,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见了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或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宽也宽。这就有必要议一议了。

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时下有些同志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理解这句俗话的积极意义,而是把它当作“慈悲”为怀的处世哲学,在当“察” 的时候也一味宽容迁就,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和矛盾时,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当“老好人”。殊不知,这种“慈悲”非但不能赢得多数人的好感,换来所谓的 “人缘”,反倒容易让大家反感。因为回避问题和矛盾,纵容缺点和错误,最终必然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人们对这种不讲原则的“老好人”,怎么会发自内心的真正信服呢?

“察”,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而“至察”就超出了一定的度。“察”而及时适度,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无论对同志、对部队建设,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察”要有道,一方面“察”要注意范围与重点,事关政治立场、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人品道德等原则问题,就应该细察真究,决不含糊;而对那些鸡毛蒜皮、无关宏旨、纯属个人性格方面的枝节问题,则不必“察”之过细、责之过严。另一方面,“察”要实事求是,力求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不捕风捉影,不无中生有,不夸大其辞,不无限上纲,不简单粗暴,不以权压人。总而言之,处理事情,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绝对化;对待同志,既要真诚批评帮助,又要注意团结。“察”到如此境界,自然就不会有“无徒”之忧了。

在“察”的问题上,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遇事消极应付,“难得糊涂”,当清不清、当察不察者,其举动看似宽容豁达,实则有悖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身处领导岗位的同志,肩负着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军队建设加快发展而带领官兵不断修正错误、不懈追求真理的神圣使命,责任和义务都要求我们既要有宽广的胸襟,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又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面前,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私情,敢于直言不讳,勇于较真碰硬。有道是,“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宽则宽、当察则察,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情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吼~

人贱无敌,〈只是路过〉


俗语:“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是什么?
现在我们都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就是“人至察则无徒”了。下半句话才是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太过精明。和成语“过犹不及”的意思相近,都是强调凡事要有一个度,一旦这个“度”过了,那么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还有可能给自己引来灾祸。“人至察则无友”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现在就是指 “朋友”。 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原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译...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1、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2、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并指责人们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人至察则无徒。全文节选: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译文节选:《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才是精髓,道出为人处世大道理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哈哈,我之听过这个啊!这句话的意思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

千古名言“水至清则无鱼”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所在,却十有九不知_百度...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出自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铁力市13474697827: 水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什么 -
连萧萨典: 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释义: 察:精明苛察.徒:同类或伙伴.也说“水清无鱼” . 详解: 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

铁力市13474697827: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
连萧萨典:[答案]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 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

铁力市13474697827: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
连萧萨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出自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

铁力市13474697827: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 -
连萧萨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译为: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铁力市13474697827: “水至清则无鱼”,请问下一句是什么?谢谢 -
连萧萨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朋友,请【采纳答案】,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谢谢.

铁力市13474697827: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什麽?? -
连萧萨典: 人至察则无徒

铁力市13474697827: 宁水清无鱼,求下联! -
连萧萨典: 不池臭养虾,宁水清无鱼

铁力市13474697827: 有水念做清,无水念做青,去了清边水,加米变是精.下一句是什么
连萧萨典: 有水清无鱼,缺水山不青.流失清边水,添米何处寻?

铁力市13474697827: 水清无鱼是成语 -
连萧萨典: 是 水清无鱼 shuǐ qīng wú yú [释义]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语出]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近义] 水至清则无鱼; [结构]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铁力市13474697827: 上联,清水养鱼天天瘦,下联是 -
连萧萨典: 清水养鱼天天瘦 宽察有度方有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