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作者&投稿:钭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初二上主要是讲长度测量、实验步骤、声、光、物态变化、密度,是比较简单的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³kg/m3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计
(1)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3) 量程: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 分度值:一个最小小格代表的值。
(5) 最基本注意点: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温度的高低:
(1) 摄氏温度:符号为t,单位符号℃,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
(2) 正常人的体温是37℃。
3,体温计:
(1)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细管,水银收缩时,缩口水银首先自动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故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应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内。
(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待示数稳定后再读书。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提醒: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水结成冰属于凝固。 提醒: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有固态变成液态;后者表示一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2,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2)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是( C )
A海波、石英、玻璃 B食盐、萘、沥青 C海波、冰、水晶 D松香、玻璃、沥青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 晶体熔化特性:熔化过程吸热,温度(熔点)不变。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从外界吸热。
(2) 非晶体熔化特性: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3) 晶体凝固特性:凝固过程放热,温度(凝固点)保持不变。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不断向外界放热。
(4) 非晶体凝固特性: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现象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如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了一会变干了;湿衣服经过太阳的照射变干了等。
(2)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如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烧开水时常看见的“白气”等。
2,沸腾现象
(1)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3) 沸腾的条件:①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②液体沸腾时要保持沸腾,必须对液体加热,但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不升高。
3,蒸发:
(1) 蒸发的条件:在任何地方,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 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的表面积。便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流动的越快,蒸发越快。
(4) 控制蒸发快慢的方法:加快蒸发: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采用相反措施。
(5) 蒸发有制冷作用:蒸发式吸热过程,会导致液体和自身温度降低。
练习: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C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
4,液化
(1) 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2) 液化时要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则放热。
5,液化现象的判断
(1)“白气”“雾”是液化现象。如: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雾,是放热过程。
(2)“汗”是液化现象。如:自来水管表面上挂有一层水珠,是放热过程。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现象:物质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如舞台上笼罩的白雾,是由于干冰遇热升华变为气体。升华吸热,使附近空气中的水汽化为小水滴——白雾。
2,凝华现象: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如冬天树枝上的“雾凇”现象,窗户的内表出现冰花现象等。 3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判断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一、眼睛与光源
  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萤火虫、蜡烛等。但人眼不能发光,不是光源。它只能让物体射来的达到一定强度的光,经其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该像刺激感光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人的视觉。所以我们在白天或夜晚有光的地方能看见许多物体,而在漆黑的夜晚却什么也看不见。
  二、光年、光线与法线
  光年不是年,并非是一个时间单位。它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所以它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在天文学中。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 =3.0×108m/s,所以1光年=9.46×1015m。
  光线是人们为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而引进的一个物理学概念,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但不能就此认定光源发出的光就是由一根根的线条组成的,光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
  法线也是为了研究问题而假想的一条直线,它是决定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间关系的一条辅助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在作光路图时,法线要画成虚线。
  三、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几何光学中的这三类角都是指某种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能误看成是与反射面的夹角。所以,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反射面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与法线重合,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0°而不是90°。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情况。当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会沿同一方向平行射出,这就是镜面反射,比如黑板反光。而发生漫反射时,因其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当平行光射到这种粗糙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会朝向各个方向射出,看似很乱,但是每条光线仍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漫反射不是“乱反射”。
  五、像与影
  像是物体射出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界面直射、反射或折射后会聚成的与原物的形状、颜色相似的图形。如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像有虚、实之分。
  影子的形成则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挡住了光线),而在该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它反映的是物体的边缘轮廓而不是物体的具体形状。它不但没有色彩,也不能判断物体的相关性质、特征等。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水中的倒影”、“电影”中的“影”,实际上是物体的像,并非影。
  六、实像与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直射光线、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既能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看到。因直射光线、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发生了上下变化,故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投影仪和照相机成的像。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成虚像的位置并不存在实际光线,因此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观察。虚像都是正立的,并且像与物的左右相反。如用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平面镜和球面镜里所成的像。
  七、会聚与发散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用,这里的“会聚”、“发散”具有相对意义。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体现在除穿过光心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外,其它光线经透镜后,相对于入射光线都有向主光轴靠拢的趋势,但并非一定要聚成一点才算会聚。如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发散光线经其折射后变成平行光,虽未聚成一点,但相对入射光线已经聚拢了许多。同样,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要发散一些,也不能机械的理解为“一定要使光线发散”。如指向凹透镜另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为平行光,并非是发散光。
  八、正立与倒立
  像的正、倒都是相对物体说的,不是相对观察者而言。以物体的状态为标准,若像的状态与物体的状态一致,则说像是正立的(如人在穿衣镜里所成的像);若颠倒,则说像是倒立的(如景物在照相机里所成的像)。另外,实像相对于物体,不但上下是倒立的,而且左右互置。
  九、“缩小的像”与“像变小”
  这二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缩小的像”是像与物之间的比较,是指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相对于原物而言,像比物体变小了;而“像变小”是指物体后一次成的像相对于前一次成的像而言变小了,这是像与像之间的比较。同样,“放大的像”与“像变大”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这些是易混淆的!要记住

是要考试复习的资料吗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②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③物体在焦距之内。⑸光路图。⑹作光路图注意事项:①要借助工具作图;②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③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④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2.机械运动的形式 运动、静止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常见的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常见的单位是: 。 2.正确使用刻度尺:(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 及 的尺子;观察零刻度线是否 ;(2)放:刻度尺要...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梳理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高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3.高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简明易懂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整理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我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供参考!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3.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的知识点 -
邱京辛芩: 物理复习提纲1、物体靠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播不停止2、声音通过气体,团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物质叫做介质.】在固体中出传播最快3、温度影响呻吟传播的速度4、声以波的形式转播这,我们把它叫...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重点 考点 知识点 归纳 -
邱京辛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计 (1) 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3) 量程: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 分度值:一个最小小格代表的值. (5) 最基本注...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初二上学期物理)
邱京辛芩: 1、先测出一个台阶的高度2、数出整座楼的台阶数目3、然后用台阶高度乘以台阶数目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邱京辛芩: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光的传播、 透镜及其应用、温度计原理、汽化和液化、质量与密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的重点、考点、知识点的归纳? -
邱京辛芩: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计 (1)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3) 量程: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 分度值:一个最小小格代表的值.(5) 最基本注意点:被测物体的温...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
邱京辛芩: 人教版8年级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八年纪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
邱京辛芩: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初二物理期末考该怎么复习? -
邱京辛芩:[答案] 把概念好好看一看,初中物理主要就是靠记,抓住细节,分就是你的,书上的一定要懂的彻底,考试不会难的基本功扎实了,便可以不变应万变.祝你考个好成绩,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 复习资料 -
邱京辛芩: 声现象和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有关.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合______km...

万柏林区13825671178: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复习提纲 -
邱京辛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