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诗中的"床"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文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睡觉用的床!诗人夜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看到月光照下来,抬头看看月亮,已是深夜,但是却因为思念家乡而无法入眠。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指什么
  陈志刚《文史天地》 2009年第2期
  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及其《新解》一文中称,李白《静夜思》诗中所描写的床是胡床,这只是一家之言。按照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历史与古人坐行姿势的变化来看,这一说法并不太符合历史的实际。
  在唐代中期以前,中国古人的坐主要是一种类似今天“跪”的坐姿,这种坐姿在现代的韩国和日本仍可以看到。古人之所以采用这一坐姿,与最初的穿着分不开。汉代之前,古人所穿的是上衣下裳。裳像一条围裙,在裳里面穿的是只有两条裤管的胫衣,即所谓的“开裆裤”,目的是为了保暖腿部。古人采用跪坐的方式,主要是为了端坐,避免露出下体。在汉朝前后,人们开始穿合裆之裤,但由于习俗,依然采用那种不舒服的坐姿。踞坐(蹲坐,两足及臀部着地或物,两膝上耸)与跏趺之坐(盘腿而坐)均被认为是一种不合礼节的姿态。例如,《后汉书·鲁恭传》明确指出:“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每一种家具形式都是当时社会生活文化的具体反映。在唐代中期椅子出现之前,伴随席地而坐而使用的传统坐具是筵、席、床、榻。东汉郑玄注《周礼》时解释说:“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床,与今天的床不同,是略微高出地面的一种坐具。西汉后期,出现了“榻”,最初与床没有分别,后来在大小上则有了变化。床逐渐向高处发展,而榻则高度基本不变。
  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生活中心亦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社会上也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人待客方式:床、榻的主要功用不是睡卧,而是待客。当时的床主要有罗汉床、架子床。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床的四角安立柱,顶部有盖,床的三面装有围栏。
  唐朝建立后,人们的起居活动中心与习俗延续前代,依然围绕床榻为核心。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床、榻为坐具的时代,榻(榻大多无围栏,又称“四面床”)和床均可以称为床。古时的床只是一个类概念,是指供人坐、卧的一切用具的统称。其中的坐具主要指榻(四面床)和罗汉床。那时的“坐”即是“跪坐”,决不是胡床之上的“垂足而坐”。
  李白是唐朝前期诗人,在尚礼的古代社会中,李白不太可能违背社会习俗。马先生称,在床榻上喝酒不舒服,这显然是不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性。唐代之前,古人待客、饮酒经常在床、榻上进行,只不过这种床并非马先生理解的睡觉之床。笔者认为,李白诗中所描绘的床依然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坐具,主要是一种榻或罗汉床,可以随意放置于住所前厅或窗户旁边,而非睡觉之床。以此而解《静夜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作品的内容。马先生在文章中还引用李白《长干行》中“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诗句证明自己的分析,称如果围绕顶着墙放的床,根本不能转圈。此是以今度古,当时的榻与罗汉床根本不靠墙。我们可以在唐代许多名画中清楚地看到宫女、侍从围绕着坐在床榻上的皇帝或主人在殷勤地服务着。马先生还称杜甫诗《树间》中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诗句,是对李白《静夜思》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杜甫的诗与李白诗境界不同,两人所处时代不同,不能简单类比,这样诠释《静夜思》,显然不妥。
  随着宋代家具样式的变化,据记载,时至南宋之后,不少读书人已经看不懂李白的《静夜思》了。由于当时床已经成为人们真正的卧具,放置于内室,不再靠近窗户,难以看见月光,所以,有的人甚至将李白诗中的“床前”之语改写成“窗前”。
  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从当时的时代出发,否则极易出现曲解与误读。这一现象在文学作品理解中经常出现。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之句,我们的语文课本和许多作品欣赏丛书在解读该句时,均解释为路人看见罗敷那么漂亮,不由自主地手捋胡须,赞叹罗敷之美。实际上,中国古代习俗以男子“蓄须”为美(至宋代才改变),该句实际是指路人在罗敷面前展现自己漂亮的胡须,暗含吸引罗敷注意、“我就是你的意中人”之意。
  总之,李白《静夜思》诗中所谓“床”主要指床、榻之类的坐具,当时人们观念中的坐具并不包括胡床。

李白的《静夜思》中头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很多人似乎从未对其产生过疑问,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床榻之床。这一点进一步搞搞清楚应该很有必要。

理解为,或者不假思索想当然地认为此处的床就是床榻之床,这首诗的画面就会让人产生某种疑惑,有种嬉戏感,与思乡之情不那么协调:飘飘欲仙如李白者,睡眼朦胧中看到床前的月光,就疑是地上霜了;或者思乡的李白睡不着,辗转反侧间看到床前的月光,就疑是地上霜了,这样未免显得不那么超凡脱俗,不那么仙,不符合李白在诗中一贯自我形象的塑造。

李白诗中的另一个床,《长干行》中“绕床弄青梅”的床,公认为井床之床,这一点应无歧义。以一个作者所用之词词义的一贯性,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似也应为井床之床。

如理解为井床之床,此诗的情景就有了变化:诗人李白因为境遇、情感、理想、思想上的问题,总是易于无眠的,这符合我们对于“诗人”这个概念的想像。既无眠,古人一般总有一个院子,或大或小,总要去走走的。院子里一般而言有一口井,有井一般而言就有井栏,是为井床。就是床前明月光里的床。月光撒在此处,似乎更为妥当。无眠独步,诗人一般总是低着头,因此才能先看到“床前明月光”,后“举头望明月”。如果诗人躺在床上,先看“床前明月光”,再“举头望明月”,不说动作次序上的不自然,由于他在“床上”,举一下头就能望见明月?这非常值得怀疑。
以上确实只能算猜度,无“真凭实据”。这里我们还有一个更“确凿”一点的“证据”,就是理解为井床后,能更加符合作品的主旨。该诗的主旨是思乡,而井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指代故乡。明月和井,有两个抒发主旨的要素,是否使该诗的主旨表达的更为完整和彻底呢?
然而,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说,李白《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白帝”被他小时候误解为身着白衣的帝王,而非白帝城,虽是误解,但增添了诗景,以致恋恋至今。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如果理解为床榻之床,较之诗人月下独步会产生一丝谐趣,弃之未免可惜。但既然不能让白帝的误解持续下去,床之误解也应当正名,不能让诗人永远躺在床上。

李白的《静夜思》原来是被篡改的,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指睡觉的床



睡觉的床. 屋子窗户边有张床.

最近有人新解说这句诗里的床 是胡床 就是可以坐的那种
而旧解是指我们睡觉的床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到底是什么地方?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这三首诗中的“床”,王琦都注云“井栏也”。而《静夜思》中的“床”没有“井”字与之关合,而且王琦也没有作注,可见在他看来也不是指井床。其次,如倪传龙所说...

在李白的《静夜思》一诗中的每个字后个填写三个字,组成十二个成语_百 ...
【眼高手低】【轻而易举】【半信半疑】【夜雨对床】【大难临头】【独占鳌头】【实事求是】【勇往直前】【挖空心思】【东张西望】【必争之地】【黑白分明】【平白无故】【正大光明】【扶摇直上】【吴牛喘月】【背井离乡】【长年累月】【雪上加霜】【鼠目寸光】正大光明,花好月圆,光天化...

李白写的《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霜”指什么?
李白写的《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霜”指的是白色的冰霜。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诗人由此联想到白霜,并用“疑是地上霜”的比喻来形容月光的明亮和窗户的洁净。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地上到底是“霜”还是...
承句,疑是地上霜。这句借鉴了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中有一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江上白沙看不见”,为什么会空里流霜呢,因为在静谧的月光里,没有繁杂的人流攒动,月光直射下来,淡淡的白,如薄霜一般,说明当时的环境里人很少,或者就只有作者一人而已。用“疑”说明,月光不仅与霜的颜色一致...

李白诗歌中的白色意象
月亮 思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

《静夜思》中李白对月的理解吃什么?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指什么意思
意思: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出处:《静夜思》唐代:李白 诗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翻译:月明之夜正是迷离未醒的时候,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我”从迷朦转为清醒,翘首凝望着月亮,思念起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和家乡的种种。

唐人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请你补出下面20个成语,每个成语的第...
1、床(第之私)前(呼后拥)明(日黄花)月(白风清)光(宗耀祖)2、疑(神疑鬼)是(是非非)地(动山摇)上(窜下跳)霜(行草宿)3、举(重若轻)头(重脚轻)望(穿秋水)明(心见性)月(黑风高)4、低(三下四)头(头是道)思(前想后)故(剑情深)乡(书难寄)...

哪些诗有颜色
包含颜色描绘的诗有很多,以下列举几首:1.《咏鹅》这首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描绘了鹅的羽毛和周围的环境,其中包含了白色、绿色和红色。2.《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虽然未直接提及颜色,但读者可以感受到月光的明亮洁白。3.《望庐山瀑布》在...

辛弃疾一首《静夜思》,竟融入了25味中药材名,你都听过几种?
他的军旅生涯远比常人想象中还要短,而《满庭芳·静夜思》中的人明显不像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少年将军,明显是一个“乌发转白”的中年将军。何况,在辛弃疾起事的第二年,他就已经和南宋取得了联络。在这种关头,他也绝对不可能生出归乡的念头。辛弃疾回归南宋时二十五岁,因为南宋皇帝对“归正人”持怀疑...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静夜诗中的"床"是指什么?"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指什么?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出的问题. -
堂泳晶安:[答案] 李白的《静夜思》中头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很多人似乎从未对其产生过疑问,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床榻之床.这一点进一步搞搞清楚应该很有必要. 理解为,或者不假思索想当然地认为此处的床就是床榻之床,这首诗的画面就会让人产生某种疑惑...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诗《静夜思》中的"床"指啥?
堂泳晶安: '床前明月光'一句的'床'理解为井床,而井床是井台上的围栏.《辞海》“床”一词的注释.其中,就有一项释义为“井上围栏”.“诗人背井离乡,在冷落的深秋时分,一个人站在井台上,望着天上明月,看到围栏处洒落的月光,勾起思乡之情.显然,这样的解释更为妥当.”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么意 -
堂泳晶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易被错误理解.正确解释: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名诗《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作何解释 -
堂泳晶安: 1.胡床,即马扎,古代座具2.井床,即井边的围栏.反正绝不是睡觉的床,否则“举”头望明月是解释不清的,例古诗“绕“床”弄青梅”,孩子应围着马扎而不是井.井边玩是很危险的,所以此处应解为前者,望采纳.

山东省15288441263: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什么
堂泳晶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但恰恰就是这样一首诗,却在近日引发争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马扎(小凳子).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解释长期被误读,李白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以李白的《长干行》来证明这个观点,“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意思是小女孩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女孩绕圈.所以文中的“床”并不是睡觉的床而是凳子,“屋里有张大床,小男孩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就不是李白的原意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指什么 -
堂泳晶安: 床在这首诗中是窗的意思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么意思? -
堂泳晶安: [编辑本段]关于“床”释义的争鸣 1)指井台.参考资料:《新课堂作文》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退休教师重解李白“床前明月光”,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静夜思诗意图》 . 2)魏...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是什么意思? -
堂泳晶安: 马扎,马扎唐代叫胡床,杜甫有一首写景的诗对李白的《静夜思》里的“床”字做出了解释,杜甫的《树间》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山东省15288441263: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的是什么?
堂泳晶安: 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传统的解释是睡觉用的床.可在有些资料上把“床”解释为“井栏”(古汉语中确有其解),说古人用井代表家乡,人与井是不可分离的,有个成语叫“背井离乡”.有些教师看到这种说法后,认为...

山东省15288441263: 李白的《静夜诗》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 -
堂泳晶安: 李白“床前明月光”被误读千古?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马扎(小凳子). 有人发文称唐朝的门窗很小,不透光,月亮是不可能照入室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但恰恰就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