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诗是写的关于大陆和台湾的,帮我找找吧!!!

作者&投稿:符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大陆和台湾分离的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一节写“邮票”,是说自己小时候离家外出思乡想念母亲时只能通过写信与家人联系表达乡愁;第二节写“船票”,是说自己成家后在海外漂泊不能与妻子家人团聚,只能是在逢年过节时坐船回家与家人相聚;第三节写“坟墓”,是说当自己长大成家立业了,而母亲却去世了,不能报答老人家的养育之恩,只能在祭奠的日子在母亲坟前寄托自己的哀思;第四节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说自己与家乡之间隔着台湾海峡,因为时局的原因却不能回乡探望,于平静中透出对台湾当局人为地把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割断开来表示的愤怒和不满。
前三节写的是诗人离家在外以及到海外漂泊求学奋斗的经历。最后一节诗人比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是因为:本来并不深的台湾海峡可以成为海峡两岸相互沟通的便捷通道,但却因为人为的阻隔使得海峡犹如天堑一般割断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亲人不能相聚,家乡无法探望,只能隔海遥望寄托思念之情。诗人在这里用“浅浅”一词,更能衬托出自己对当局的不满和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编辑本段]【余光中的《乡愁》】
【诗歌全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编辑本段]【席慕蓉的《乡愁》】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编辑本段]【三毛的《乡愁》】
【全文】
二十年前出国的时候,一个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人看重乡土的东西。还记得,当年的台北也没有成衣卖。要衣服穿,就得去洋裁店。拿着剪好的料子,坐在小板凳上翻那一本本美国杂志,看中了的款式,就请裁缝给做,而纽扣,也得自己去城里配。那是一个相当崇洋的时代,也因为,那时台湾有的东西不多。当我接过照片左方的那一串牛铃时,问女友哪里弄来的,她说是乡下拿来的东西,要我带着它走。摇摇那串铃,它们响得并不清脆,好似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似的,一碰它们,就咯咯的响上那么一会儿。
将这串东西当成了一把故乡的泥土,它也许不够芳香也不够肥沃,可是有,总比没有好。就把它带了许多年,搁在箱子里,没怎么特别理会它。
等我到了沙漠的时候,丈夫发觉了这串铃,拿在手中把玩了很久,我看他好似很喜欢这串东西的造形,将这三个铃,穿在钥匙圈上,从此一直跟住了他。
以后我们家中有过风铃和竹条铃,都只挂了一阵就取下来了。居住的地区一向风大,那些铃啊,不停的乱响,听着只觉吵闹不如没风的地方,偶尔有风吹来,细细碎碎的洒下一些音符,那种偶尔才得的喜悦,是不同凡响的。
以后又买过成串成串的西班牙铃铛它们发出的声音更不好,比咳嗽还要难听,就只有挂着当装饰,并不去听它们。一次我们住在西非奈及利亚,在那物质上吃苦,精神上亦极苦的日子里,简直找不到任何使人快乐的力量。当时,丈夫日也做、夜也做,公司偏偏赖帐不给,我看在眼里心疼极了,心疼丈夫,反面歇斯底里的找他吵架。那一阵,两个人吵了又好,好了又吵,最后常常抱头痛哭,不知前途在哪里,而经济情况一日坏似一日,那个该下地狱去的公司,就是硬吃人薪水还扣了护照。
这个故事,写在一篇叫做《五月花》的中篇小说中去,好像集在《温柔的夜》这本书里,在此不再重复了。就在那样沮丧的心情下,有一天丈夫回来,给了我照片右方那两只好似长着爪子一样的铃。我坐在帐子里,接过这双铃,也不想去摇它们,只是漠漠然。
丈夫对我说:“听听它们有多好,你听——。”接着他把铃铛轻轻一摇。那一声微小的铃声,好似一阵微风细雨吹拂过干裂的大地,一丝又一丝余音,绕着心房打转。方要没了,丈夫又轻轻一晃,那是今生没有听过的一种清脆入谷的神音,听着、听着,心里积压了很久的郁闷这才变做一片湖水,将胸口那堵住的墙给化了。
这两只铃铛,是丈夫在工地里向一个奈及利亚工人换来的,用一把牛骨柄的刀。
丈夫没有什么东西,除了那把不离身的刀子。唯一心爱的宝贝,为了使妻子快乐,换取了那副铃。那是一把好刀,那是两只天下最神秘的铜铃。
有一年,我回台湾来教书,一个学生拿了一大把铜铃来叫我挑。我微笑着一个一个试,最后挑了一只相当不错的。之后,把那两只奈及利亚的铜铃和这一只中国铃,用红线穿在一起。每当深夜回家的时候,门一开就会轻轻碰到它们。我的家,虽然归去时没有灯火迎接,却有了声音,而那声音里,唱的是:“我爱着你。”
至于左边那一串被女友当成乡愁给我的三个铜铃,而今的土产、礼品店,正有大批新新的在卖。而我的乡愁,经过了万水千山之后,却觉得,它们来自四面八方,那份沧桑,能不能只用这片脚踏的泥土就可以弥补,倒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编辑本段]【电影《乡愁》】
【影片简介】
原名 :Nostalghia
又名:乡愁 / 怀乡 / Nostalgiya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主演:Oleg Yankovsky / Erland Josephson / Domiziana Giordano
上映年度:1983
语言:意大利语 / 俄语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 前苏联
【剧情简介】
一位俄罗斯作家Andrei Gortchakov(Oleg Yankovsky),与他美丽的女翻译Eugenia〔Domiziana Giordano〕去往意大利进行语言研究,他们在路上的经历:一个乡村教堂,女人们在圣母玛利亚像前祈祷;一个天然温泉,村民每天沐浴其中,以求恢复青春;一个名叫Domenico〔ErlandJosephson〕的古怪老人在一次天启式的错觉下将他的家人囚禁了七年。
Domenico被村民认为精神失常,曾试图擎一支点燃的蜡烛渡过温泉,作为赎罪计划的一部分,但无法完成,他请求Andrei替他完成这一项表面上无害的任务,Andrei非常不情愿答应他这不合逻辑的请求,但被支离破碎的前兆激起了兴趣,因此没有拒绝他。他拒绝了性感的Eugenia,她不可避免地离开了他。他使自己沉浸于超越现实的孤独和模糊的会话中。在青葱的意大利风景和俄罗斯乡下沉默色调间的色彩转换,揭示了他的乡愁,揭示了他对一直躲避他的精神之光的普遍深入的渴念。他与家人分离,远离祖国,如今孤身一人,开始执行这一存在主义的任务...
[编辑本段]【名曲《乡愁》】
《乡愁》同时也是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一首名曲.
[编辑本段]【有关乡愁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作者:钮宝国

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让咱娘气瞎了双眼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然而娘撑到了最后
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东方
无奈地撒手人寰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子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
咱俩早该摈弃前嫌
我知道你虽然富有了
我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但是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梦回唐朝
咱家门外的豺狼
贼心不死
随时都想闯进门来
祸害咱家的牲畜
偷吃咱家的牛羊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第三次握手
再铸辉煌


关于大自然的古诗
1、《青溪》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2、《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

关于大自然的 诗歌
1、《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2、《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哪一首诗?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

描写大自然的诗〔要有山有水有桥〕
1、《桃花溪》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释义: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渔人。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2、《行香子·树绕村庄...

鹿柴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什么之情?
《鹿柴》是一首山水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全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翻译: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关于写大草原的一首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关于大自然风景诗句的句子优选好句292句
1、——王勃·《滕王阁序》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3、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5、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6、呐,盛唐的三座丰碑,王维、李白、杜甫,三首描写自然之美的...

我要一首现代诗集,关于大自然或大海或四季的,什么都行,最少五行。_百...
要的是诗还是诗集... 大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

写一首儿童诗.关于大自然,小动物,的诗歌
《春天的颜色》(原创)春天是绿色,因为小草长出来啦.春天是白色,因为梨树开满白色的花.春天是黄色,因为迎春花正在盛开.春天是红色,因为桃花开得像彩霞.春天五彩缤纷,因为它是小朋友心里的图画.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

乐至县17277935421: 大陆与台湾的友谊的诗,急求! -
嬴侄邦诺: 乡愁 [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乐至县17277935421: 这首诗把(台湾)与(大陆)紧紧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
嬴侄邦诺: 乡愁 席慕容

乐至县17277935421: 闻一多先生有关台湾和大陆的诗有哪些 -
嬴侄邦诺: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乐至县17277935421: 盼望祖国统一的诗歌 -
嬴侄邦诺: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乐至县17277935421: 七十年代有一首诗叫做《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描述台湾的,谁有收藏到? -
嬴侄邦诺: 总是在那木棉初绽的春末,雨纷纷,缅怀,拜.有些地方很近,但感觉陌生,遥远得不触及感情.有些地方很远,需长途跋涉,却像闻到一朵花的芳香.我的心 属于那落叶归根之情的故乡.故乡里埋葬的回忆,是外婆留下的超越时空的轮盘.指针在一个地方留下痕迹,就是永远.在网上搜的,这个比较像!

乐至县17277935421: 请帮我找三句关于台湾的诗句. -
嬴侄邦诺: 往事 丘逢甲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天涯 丘逢甲 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番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望大陆》于佑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乐至县17277935421: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台湾那位诗人的诗句 -
嬴侄邦诺: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为许多人所熟知的《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写这首诗时,他44岁,离开大陆已经20多年.

乐至县17277935421: 望大陆诗意? -
嬴侄邦诺:]《望大陆》全诗共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去世后站在台湾的高山顶上望祖国大陆、望故乡的所见所想. 第一节,起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安葬意愿,直白而深沉.“望我大陆”紧承...

乐至县17277935421: 郑愁予的《错误》的深程内容和背景是什么 -
嬴侄邦诺: 深沉内容是:这首诗其实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之情,但又不知思想这么简单,当时大陆和台湾关系非常不好(因为这首诗写于1953年),诗人当时在台湾有家不能归,不能亲人团聚.

乐至县17277935421: 求一首关于台湾现状和前途的诗词. -
嬴侄邦诺: 思宝岛 峥峥大中华,东南缺一足.隔海遥相望,同胞海外孤.本是同根生,黑发黄皮肤.母亲已掘起,时刻思明珠.可恨几逆子,弃亲又悖祖.狂妄搞独立,认贼作为父.明着要民投,暗里当叛徒.岂知螳挡车,自己掘坟墓.蠢蠢小扁虫,早已激众怒.刀枪已擦亮,打劲已憋足.只等一声令,雷霆倾刻出.但看统一日,神洲齐欢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