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贝多芬交响曲的英雄性和革命性

作者&投稿:仇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评论!~

  《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作曲家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上的一部无比辉煌的作品,它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艺术的一次大变革,成为贝多芬交响曲创作和整个交响曲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完全确立了贝多芬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这部交响曲全面而广泛地体现出贝多芬的英雄性构思——革命斗争和胜利的形象。

  罗曼·罗兰的描绘: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象洪水前的大晰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生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在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被打倒的勇士想要爬起来,但他再也没有力气,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经频临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来。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德国、奥地利古典交响乐中的一篇宏大巨作。它强烈的英雄气质以及思想上艺术上激烈的革新精神震动了当时的维也纳乐坛。在《英雄交响曲》问世之前,没有一位作曲家或一部交响曲作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题材和规模,含有如此多样而激烈紧张的内容,而且获得这样强大的戏剧性力量。贝多芬曾说:“我一生热爱自由,超过一切。”这正是贝多芬能够写出《英雄交响曲》并确立自己创作风格的力量源泉。有人称“贝多芬是伟大的天才”,有人惊呼他的音乐“太古怪”,但贝多芬却坚定地说,一切都“不能阻挡一匹勇敢的马继续向前奔驰”!

〈英雄〉是贝多芬深陷于痛苦的时候的创作,这阕交响曲表现了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象徵。《英雄》的完成,表现出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乐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第一乐章用带有大型尾声的奏鸣曲式写成。全曲的前奏是两个坚定有力的大三和弦,象征着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精神、象征英雄的性格和力量,具有英雄出场之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呈式部主题表现了英雄的基本形象,他用了习惯上象征男性的大提琴,给人一种“温和的”、“初生的”的形象感,第二次出现时的主奏音色是圆号,显得英武豪迈;第三次出现时是乐队全奏。显得强大、丰满、辉煌而充满英雄气概。呈式部副部的三个主题都展示了英雄的一个侧面。副部第一主题先后由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小提琴演奏音乐和谐而安详,是英雄心中的理想、自由、和平、幸福的象征;副部第二主题生动刻画了一位身先士卒的将军,率领着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形象;副部第三主题力度轻微,音响柔和而稳定具有某种人道主义或大众性的特点,它代表了英雄的人格,也揭示了英雄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所在。结束部的音乐粒度刚劲,斩钉截铁,具有无坚不摧的性格,显示了英雄的力量,并构成了呈式部的高潮。
乐章的其余部分以一种戏剧化的形式把英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辛旅程描写了出来。比如说:第二乐章的葬礼进行曲表现出人们为自由而献身的英雄们的沉痛哀悼。第三乐章的表现了英雄的坚定信念即使是死亡也无法使他们动摇。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以乐观的情绪为终曲的胜利狂欢作好了准备。第三乐章的第三主题它具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歌曲风格以强劲的力度和连续的附点节奏,显示出一种一往无前的的力量。最后以暴风雨般的结尾来表现英雄们的胜利和狂欢。 音乐按照英雄的斗争、牺牲和最后取得胜利的顺序发展,充分表现出来英雄性和戏剧性使全曲成为一个逻辑鲜明的整体。这些特点在以前的交响曲中从来没有过。所以不的不说这是第三交响曲的一个突破。
第三交响曲把贝多芬人生的英雄性和戏剧性也表现了出来,总所周知,在贝多芬的晚年耳疾的毛病使他痛不欲生,几近宣布音乐生活的结朿,作为一位音乐家,丧失了听觉就像画家丧失了视觉一样,如何能忍受得了命运的支配,可能不向命运低头吗?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意味著什么?贝多芬把对耳聋的残酷事实看作是死亡对生命的威胁,在处于极度悲哀和恐惧之中暗自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城遗嘱」。贝多芬曾表示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没有听觉的活著,痛苦的逼他走向绝望的边缘,像一个失去所有的人,无权再追问关于生存的希望。对作为音乐家的他,耳聋的事实是艺术中断的事实,艺术中断了创作的生命,即是无缘于生命,也就是死亡的事实。所幸贝多芬对艺术的坚持和强力意志使他走出痛苦的阴霾。艺术中存在著求生的意志,《英雄》交响曲就在这个求生的意志下点燃起生命的火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敲开了浪漫之门。因此《英雄》不只是贝多芬个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音乐史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也正是展现生命的美学。
还有贝多芬的这部《第三“英雄”交响曲》就 必须提到一个人——拿破仑。在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风云的人物当属这个法国人,从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拿破仑当作这部鸿篇巨著的主角。当然,也不能完全那么理解。
贝多芬十一岁的时候就因为热爱音乐而辍学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新知的机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很早就接触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0岁不到的时候,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学习过一阵子伦理哲学,当时也正逢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自由、革命”的口号充斥着校园,作曲家从那时起就打心眼里向往这种精神和宗旨,并逐渐成为贝多芬的一种人生理想。就此,他成为了一个时刻关注革命、向往自由的人。
贝多芬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同样他又从一个法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共和”的希望,那个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并且几近获得成功。所以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乃至神的化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1798年的时候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而交谈间贝多芬也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重,所以那位将军便提议,是不是可以写作一首名为“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自然欣然应允。
但是直到1803年,距离上一部《第二交响曲》一年不到,贝多芬才开始正式写作这部策划已久的交响曲。这年夏天,作曲家来到维也纳郊外杜布林中的一个葡萄园,在一间农舍中开始了创作。宁静的田园几乎与世隔绝,就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一部大作悄然问世。《第三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最终长度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而在此时,发生了一个变故——拿破仑背叛了革命。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拿破仑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更加丑陋的是,在加冕典礼上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而这个消息传到贝多芬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并且特意命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此刻,当得知拿破仑如此卑劣的行径之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贝多芬冲动的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大骂拿破仑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经过了这次打击,贝多芬对拿破仑的好感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据说为此还病了一场,所以也就耽误了《第三交响曲》的发表。一直到1804年4月才在维也纳第一次上演,1806年总谱出版发行,而这部曾经是为拿破仑“夺身定做”的交响曲标题也被改为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后来有人分析说,虽然拿破仑不再是贝多芬心中的“神”,但是在某些方面贝多芬依然尊重他。
虽然拿破仑背叛了革命,但拿破仑只某种意义上只是贝多芬心目中一个英雄的代表和理想的寄托,而真正的英雄形象并没有倒塌。这部为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革命的精神。这部长达40多分钟的作品,可以说塑造了一群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雄雕像。曲调中时刻洋溢着战斗的气息,自由的理念。《第三交响曲》中崇尚的英雄主题、自由气息,它第一次把音乐和重大的政治题材向结合,这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通常认为,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革命性音乐至高无上的偶像,在很多方面是他所在那
  个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已蕴育着19世纪中叶柏辽兹和舒曼爆炸性的对交响乐的发展。往
  前看,他们无疑有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凯鲁比
  尼·高塞克和梅耶尔。无疑地, 如果没有他们的影响, 贝多芬交响曲就不会是今天这
  样的形式。
  在实际意义上,莫扎特的精神渗透在贝多芬早期音乐中, 特别是第二交响曲,如终曲第
  二小节中突然的八度变化,是从莫扎特<哈夫纳》交响曲的开始部分得来的。人们从英雄
  交响曲中也能得到同样的感觉, 只是更强烈。很多旋律的、节奏的、甚至和声的特点,
  都是直接从莫扎特那里来的, 不仅主题是从莫扎特第]9交响曲的开始部分借来的,而且
  当人们听到第一乐章中那种典型的巴拉维式的痛苦、粗糙和不和谐, 那种一个个探起来
  的ACEF和弦时, 听者一定以为这是他个人的独创。其实不然,请看上述莫扎特降 E交响
  曲 (K5432)的引子部分, 那里你就找到差不多相同的类型。只不过莫扎特的方式, 没
  有达到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中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我认为这是关键。 贝多芬对于交
  响乐队声响的概念是:能立刻吸引、捕捉到人们的注意,这种声响甚至可以 是光怪陆离的。
  贝多芬创造了交响乐独特的形态。他可能从别的作曲家那里得到某些素材?他可能吸取别人
  的节奏的形式、别人的主题、和声作为跳板,但他对这些材料的处理是全 新。例如, 他
  用管乐器提供连续对话的方法,使旋律呈现一种片断状。在对话中,有一 种水银泻地式的、
  类似万花筒似的质地,这是在以前的作曲家的作品中找不到的。
  贝多芬不仅对演奏者的要求是无情的, 而且对听众也是如 此。他根本不关心演奏者可能
  发生的错误或技术上的困难,这在别的作曲家可能是出于不尊重或者是粗心, 但在贝多芬
  的情况,由于他的作品中极大的能量和人性,使这些都无足轻重了。甚至于在他那些创作技
  术上比较别扭、演奏起来令人精疲力竭的部分, 因为其包含着丰富的音乐实质, 令人吃
  惊的充沛感情, 也迫使着音乐家克服技术上的困难,以求跟上音乐的精神。
  当然, 没有什么比一个乐队在演奏贝多芬音乐时更需要多方面的素质,特别是在演奏第七
  交响曲时, 他给你一种激动和力量的感觉。 人们从早期乐器( period instrument)能得
  到的是额外的清晰, 每种乐器的特殊分量能够使贝多芬交响曲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被清晰
  地感受到, 特别是在节奏的轮廓有很尖锐的棱角时, 带点的音符的节奏不会像通常那样
  退化为双倍时间。在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部分,人们听到号角高声吹响, 同时定音
  鼓好像进发出整个乐曲的节奏能量,把乐队推动向前, 在同一时间内, 有神奇的、多种
  色彩的声音来自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而弦乐器则快速地演奏着。我相信贝多芬用的早期乐
  器不仅帮助我们听到更多的东西, 而且加强了他的天才的革命性的一面。对L[地来说,
  后来的乐器在19世纪经过改造以后, 产生一种使音乐边缘模糊的作用。它们和以后的音乐
  的表达方式有不可避免的联系。所以,现代乐器在技术上的额外流畅和放射出额外的音量是
  需要代价的。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 贝多芬时代的每一种乐器都有其完全独特的声音与个
  性,能比现代乐器更方便, 更直接地传达出贝多芬的思想倾向。你失去了朦胧陇,得到了
  额外的透明度和修辞式的表达。假如有一种乐器被贝多芬用全新的办法使用,那就是铜鼓
  ( Kettle drum)。 贝多芬时代的铜鼓,和现代交响乐队所用的塑料皮定音鼓完全不一样;
  因为它们更小, 有一个动物皮的蒙子, 发出一种完全不同的音响, 更便于转调变音?
  更富色彩;而当代定音鼓则丰满、 圆润。贝多芬令我非常吃惊的是他对定音鼓的使用,
  特别是在第九交响曲中, 他的处理达到一个令 我震撼的程度,使定音鼓成为作品动机和
  内容的载体。在谐谐曲部分有极好的一段, 开始时有九节由管乐器吹奏 E小调, 用类似
  门德尔松的风格,接着又有九节A小调加在 A小调的属七上, 都是轻声的, 然后突然定
  音鼓在八度上发出强音,这种定音鼓 F大调介入的效果是迫使管乐器突然转入 D小调。所椰
  定音鼓是使变调发生的手段。在贝多芬之前, 没有人梦想过这样做。这一段令人着迷的地
  方是, 贝多芬在乐谱上的定音鼓部分注释是减弱而不是加强, 其效果是神奇的。这不是
  音量的减低, 强音之后出现弱音, 而从乐曲总体角度看是一个后退的声音,好像声音的
  来源离我们越来越远, 为这段音乐对话增添了强烈的戏剧色彩。这些好像是无足轻重的细
  节,但非常重要并且预示了最近一些学者如约翰·德尔马和克里布朗在他们工作中所做到惮
  即转变了我们对这些名乐曲的理解。
  几乎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十分出名的作品, 经常不是按贝多芬自始至终的愿望来演奏
  的,像他在亲自签名的乐谱或他亲笔修改的第一个版本的乐谱中所规定的那样。我们在此次
  演奏中, 希望给以改正。或迟或早,任何一个贝多芬的阐释者都必须面对速度这个重大问
  题。在贝多芬的谈话记录和同时代的报导里, 贝多芬非常怀疑当代的演奏家是否具有实现
  他的要求的能力, 因此他很欢迎节拍机的发明。先不管他那个节拍机是否有时会有问题,
  贝多芬头脑中所听到的速度比一个庞大的乐队在有回声的演奏厅、在正常情况下所能奏出的
  要快。有这样的证明,当贝多芬面对一个比他要求大得多的乐队时, 速度就降了下来,这
  使他很烦恼。他更喜欢一个由大约60人组成的乐队所发出的凝聚而精练的声音, 我们现在
  的演出也是如此。
  贝多芬同时要求他的演奏家拼命到了极限,这是他的美学整体的一部分。以第八交响曲的最
  后乐章为例, 那里充满了能量、幻想和光采, 要想把极快的三连音段落准确地演奏出垃
  不管是用现代的乐器还是早期的乐器都是极端困难的,但这不是主要问题。当你指挥——个
  由早期乐器组 成的乐队时,很大的优点是那些乐器所发出的音响不会互相冲撞, 形成音
  响的交通阻塞, 像指挥现代乐队很容易发生的那样。你可以清晰地听到每个三连音的节赚
  这样一个乐段的速度已到了演奏者的极限, 而这正是贝多芬所追求的。如果一个人不是绝
  对地、丝毫不差地表现出贝多芬的这种速度, 他就是逃避责任。我认为关键的是, 必须
  将他对节拍的注解看成他对音乐的整体表达的副产品,并不是作为一种万能药,单纯
  地为了改正过去解释者的误读。以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的 Alla Marcia部分为例,
  有两件事容易引起解释者的错误:首先, 现在很明确, 贝多芬对他的侄儿卡尔讲 速度时,
  卡尔写错了。但这不是节拍的速度错了,而是用以衡量此速度的时间单位
  错了。贝多芬说:6/8二84,卡尔似乎解释为每小节由两个带点的 l/4音符组成两 拍,
  但贝多芬的意思是整个小节是84。这个解释完全符合当合唱再重现时在
  Allegro energico也标出84。贝多芬说 "Sempre istesso tempo(一直用同样速度)",
  但这个指示一直被指挥者忽略了。这似乎也符合当时法国军队进行曲的标准节拍,
  你在 Alla Marcia部分所听到的首先是用奇怪的打击乐器奏出的狂野的音乐, 这是
  典型的18世纪后期土耳其风格的音乐。它最初出现在格鲁克的歌剧里, 然后又在莫
  扎特的作品里, 也出现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音乐中。这里他运用乐器暗示军队的走
  近,效果是全新的。独唱男高音好像是一位信使, 来自城市的那一边或另一个世界
  带来那里令人兴奋的消息。接着一个 Fugato, 充满了极大的能量, 在贝多芬的音
  乐中, 只有作品133"大赋格"和庄严弥撒( Missa solemnis)的最后部分可与之比拟。
  非常有意义的是, 贝多芬的第一部交响曲都是他自身的小型戏剧, 有他自己的哲学
  信息,有时也有政治的层面。以第五交响曲为例, 贝多芬把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推向前
  台,通过使用那时的主题、进行曲、甚至于诗歌, 作为他的音乐的内容。一个明显的
  例子是, 第一乐章中他引用了法国诗人卡罗赛尼的诗句:"抬着英雄的棺木, 我们所
  有的人将手 中拿着武器去为共和国而献身,去为人类的权利而献身。 "诗句的美好节奏,
  与整个交响曲的主题非常吻合。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革命与浪漫交响乐队是接着巴
  黎音乐学院乐队的模式形成的。该乐队成员是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和有荣誉地位的音
  乐家们,巴黎音乐学院乐队由赫伯耐克于1828年建立。 这个乐队已获得了几方面的成就:
  他们把贝多芬据为已有,演奏贝多芬交响曲的准备工
  作无可挑剔, 远非贝多芬在他有生之年所能见到的。该乐队第一次采用同样弓法,
  而且对乐曲的演奏准确到令人不习惯的程度。乐队接着典型法国方式, 抓着命运的脖
  子, 告诉音乐世界音乐的未来。这个演奏对于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以及无数听到
  这些演出的音乐家们的冲击是极大的。其目的显然就是要表达贝多芬的革命的浪漫精神,
  正是为表达贝多芬的革命和浪漫的性质, 1989年诞生了我们的乐队(虽然当时还没有公
  开叫这个名字), 录制了贝多芬的《庄严的弥撒》, 作品123号。我认为没有什么能
  比指挥这九部贝多芬交响曲对一个人的整个指挥成就更为重要, 更为核心。要接受和
  掌握这些音乐,对任何一个指挥家都是有吸引力的挑战。在和一群非常投入的音乐家进
  行录制时, 为了这个音乐,他们置生死于度外, 作为集体和个人, 他们做到一切
  必须做的,以求准确地掌握贝多芬的音乐。这好像是一次探险旅行,参加者感到非常荣
  幸, 没有什么能削弱这种兴奋感,没有什么能减弱面对贝多芬的恐惧和敬畏, 而你
  所面对的是那样一个没有人能降服的人物和他那了不起的创造, 以及他大量注入在技
  巧方面和音乐方面的许多困难。对我来说,这是重要和颇具讽刺性的, 正是研究贝多
  芬的著名专家奥托科兰坡尔多年以前曾经说过: 我告诉你, 没有什么比指挥演奏贝
  多芬交响曲更困难了, 因为自从他写了这些乐谱以后, 乐器就改革了, 而且什么
  都变“大”了。贝多芬绝不应该现代化。阿门。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的人道主义内容集中体现在:这部作品热情的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贝多芬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既没有单纯去歌颂拿破仑本人,也没有去具体描绘法国革命,而是一个德国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理想化了的法国革命精神的艺术概括。   
“不管资产阶级社会怎样缺少英雄气概,它的诞生却是需要英雄行为、自我牺牲、恐怖、内战和民族战斗的”。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贯穿全曲的是一位伟人的英雄形象,音乐在充满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体现了这些英雄人物在为自己的革命目标斗争中的豪迈、自信、英勇;他们的牺牲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沉痛哀悼;以及他们胜利凯旋时的壮丽情景。《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德国市民阶级对法国革命的赞颂,同时是对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的讴歌。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出现,标志者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这是贝多芬的重要贡献。海顿、莫扎特式交响乐的艺术形式,已经完全不可能容纳《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所表达的那种在当时来说是崭新的社会内容。《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构思的大胆、手法幅度的宽广、结构的缜密上确实使别的作品相形之下显得逊色。贝多芬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的就框架,使主要形象在充满了在紧张的戏剧性矛盾的冲突的广阔范围中发展。这种发展必然促使整个奏鸣曲式的规模扩大,原来各部分间相当机械的、程式化的关系,被新的,富有展开性质的贯穿发展所代替,和声功能网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调性布局出现了未曾有过的复杂化。贝多芬不仅使代表中心形象的主题成为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的核心,而且使它贯穿交响曲的各个乐章,形成整个交响曲内部的有机统一,这种贯穿发展把乐曲一步步推向最后的高潮。与此同时,贝多芬还把革命的法国经常为牺牲者们举行群众性葬礼时采用的音乐体裁引进这部交响曲作为慢乐章;用充满清新活力的、泼辣的谐谑曲代替了通常作为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宫廷典雅风格的小步舞曲。这样,整个交响乐套曲的面貌焕然一新。《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说明了音乐中新的内容会在何等程度上促使艺术形式发生变革,这两种变革又会在何种程度上反过来促进内容的深化。   
从作曲技术上讲,它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长度和复杂度前所未有,“当时初听觉得难以理解”。在两个序奏和弦之后,它以一个简单得难以设想的、建立在降E大调三和弦上的主题开始,但是又忽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升C,在整个乐章进程中带来了没完没了的变奏和展开。除了常用的第二主题和结尾主题外,还有许多过渡性的动机,在整个乐章中十分醒目。但是和贝多芬的其它作品一样,这一乐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既不是曲式格局也不是丰盛的乐思,而是所有的素材不断向前推进,从一个主题化出另一个主题,充满活力稳步上涨,抵达一个又一个高潮,以非此不可的锐势推向结束。正主题处理得象戏剧人物,受尽反对和镇压,挣扎不已,最后得到胜利。   
一个C小调的葬礼进行曲取代了常用的慢乐章,有一个C大调的对比段,悲壮宏伟,激情迸发。末乐章是一组变奏,有时相当自由,含有赋格式展开的插部和尾声。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英文名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英文是什么?好像不是HERO
正式名称是“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标题是“Eroica”。最初贝多芬将此曲标题定为“”,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愤然撕去标题,将其改为“Sinfonia eroica, composta per festeggiare il sovvenire d'un grand'uomo ”(heroic symphony, composed to celebrate the memory ...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为哪个英雄人物创作的?
1803年贝多芬开始创作《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又名《英雄交响曲》。关于该曲中“英雄”一词的指代对象,历史上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它是为当时的法国著名领袖拿破仑所作,但在歌曲出版时,贝多芬改变了主意,宣称创作这首交响曲是“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贝多芬生于1770年...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英文是什么?好像不是HERO
正式名: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Op.55)贝多芬第三号交响曲,Op.55是作品编号 也称:Eroica(意大利文形容某人\/物‘英雄般的’),英文里也是叫Eroica的 Symphony:ˈsɪmfəni flat: flæt major:ˈmeɪdʒər 我自己不会音标,不过Eroica...

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
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 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 在他的...

贝多芬 英雄 其中音乐内容表达出了什么(用文字描述)
为平等、自由、博爱而追求的人对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与壮丽凄惨的哀歌和贝多芬内心的就激情

贝多芬的交响曲有哪些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Eroica" Op.55,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2,《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的代表作有哪些?
1.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这部作品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和对英雄主义的赞美。2.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结构而闻名。3.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这部交响曲以其宁静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和谐...

贝多芬的交响曲有哪些
贝多芬的交响曲有:1、C大调第一交响曲 Symphony No.1 in C major,Op.21 2、D大调第二交响曲 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 3、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Eroica”Op.55 4、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Symphony No.4 in B flat major,Op.60 5、C小调第五...

贝多芬交响曲的全部名称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交响曲有四部,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名称和风格。首先,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以其激昂的旋律被誉为《英雄》交响曲,仿佛在诉说英雄的壮志。接着,c小调第五交响曲,即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象征着人生无常和坚韧不屈的命运主题。田园的宁静与和谐在F大调第六...

珙县17774502207: 如何评价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
荡豪清肝: 《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作曲家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上的1部非常光辉的作品,它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艺术的1次大变革,成为贝多芬交响曲创作和全部交响曲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之1,它完全确立了贝多芬自己的音乐创风格格.这部交响曲全面...

珙县17774502207: 如何理解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如何理解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
荡豪清肝: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1770.12.16— 1827.3.26)出生在德国波恩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祖上来自比利时. 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后师从宫...

珙县17774502207: 您知道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么?
荡豪清肝: 交响乐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九部交响曲代表了他与苦难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 . 第一、二交响曲具有明显的维也纳古典主义特点,受海顿影响最大第三、五、七、九交响曲集中体现了贝多芬的艺术风格,具有英雄性、斗争性,在创作...

珙县17774502207: 简述贝多芬三个时期的创作特征和代表作品 -
荡豪清肝: 1、维也纳初期是1794—1802年.这一时期他写了13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音乐风格中最有代表意义的“英雄性”在这些作品中有了初步的体现.诞生于该时期的《悲怆》则是他受到耳聋威胁时的痛苦内心的表白.2、成熟时期是1803—1814...

珙县17774502207: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
荡豪清肝: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早在 1805年,即在创作《第四交响曲》之前,贝多芬已经开始《第五交响曲》的构思,但是这部作品一直到1808年才最后完稿.《第五交响曲》...

珙县17774502207: 贝多芬的作品对西方音乐的伟大贡献是什么 -
荡豪清肝: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他继承了海顿、莫扎特所奠定的古典交响曲体裁和奏鸣曲式的音乐形式,然而他以崭新的时代精神充实丰满了这些音乐形式体裁.他在第三、五、九交响曲中,从不同的角度一再追寻“斗争——宁静沉思——...

珙县17774502207: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
荡豪清肝: 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珙县17774502207: 第九交响曲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
荡豪清肝: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

珙县17774502207: 贝多芬的成就 -
荡豪清肝: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望采纳】

珙县17774502207: 怎样形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荡豪清肝: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是一首壮丽的充满英雄气概的篇章,它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欲以斗争赢得自由,希望摆脱苦难,走向光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全曲通过两个对立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