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陶瓷发明上有哪些重大成就?

作者&投稿:郴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说我国早期人类在陶器制作方面有哪些成就~

陶器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瓷艺术就是指烧制工艺及其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

简单说,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风格粗犷、扑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瓷器创制于东汉时期,唐代在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上达到了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超过前代。中国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均闻名于世。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可靠的材料予以详尽地说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注引中指出:“古奎是九世纪最早提出陶器发明的第一个人,即人们将粘土涂于可以燃烧的容器上以防火,其后,他们发现只是粘土一种可以达到这种目的。因此,制陶术便出现于世界之上了”。思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都能各自独立创造出来。

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红陶,质地较粗糙,外表饰绳纹。公元前5500~前4900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器形有杯、碗、盘、钵、壶、罐等,其中以三足钵、双耳壶最有代表性;其纹饰有篦点纹、弧线纹、划纹、指甲纹、乳钉纹、绳纹等。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的陶器除仍用泥条盘筑法外,还出现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时出现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部分器物表面饰有绳纹、篦纹、剔刺纹、划纹、乳丁纹等。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较之上述陶器不同的是大地湾文化陶器中,部分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较为别致;其纹饰有网状交叉绳纹、锯齿纹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绘陶器等。

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早期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其纹饰主要有:①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采,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见彩图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西安出土)。②几何纹,多以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另外,在彩陶钵口沿的黑色宽带纹上,饰有各种符号,可能代表着各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特定的记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葫芦形人面纹彩陶瓶(陕西临潼出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 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其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形体多呈倒三角形,给人以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定的感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3900年前后。其纹饰有:①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②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④几何纹,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的带状花纹。

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其纹饰有:①人物纹,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绘有15人分3组手拉手跳舞的形象(见彩图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青海大通出土);②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见彩图螺旋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甘肃永靖出土)。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2650~前2350年。纹饰有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尤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另外,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省。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较之半山显得高耸、秀美。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2350~前2050年。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

另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但其数量、规模和艺术水平已与上述文化类型有一定的差距。

黑陶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分布区域以山东和苏北地区为主。黑陶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 器形品种较之彩陶更加丰富,亦渐规整。主要有罐、盆、鬲、豆、杯、鼎等。其造型较彩陶亦有所不同,更多从生活实用出发,设计新颖巧妙,讲求实效,且更具美感(见彩图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龙山文化) 山东日照出土)。如鬲是在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变鼎实心三足为空心三足,足底中空,在煮水和食物时扩大了与火的接触面积,缩短了炊煮时间;而鬲的造型也因3只丰满的袋足显得尤为稳定和匀称,并在稳定中透露出灵活的韵味。而由鬲演变来的□不仅形体奇特,且更能给人以美的意趣。造型上它可能受鸟类的启示,很像一只伸着长喙的鸟,亦有3只丰满的袋足稳定而立,然在形体结构上与鬲有所不同,它一侧鸟喙式长流向上、向外伸展,显得非常活泼、灵巧,与曲线的□相呼应,形成新的平衡,而使它既便于握持和提取,又便于倾倒器中之物,并富于形式美,成为黑陶工艺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山东龙山文化的发达水平和制陶匠师高超的设计能力。其他像杯、豆、簋等器物的设计制作亦颇具匠心。器物各部附件较之彩陶亦丰富多样,如器盖的增加,一盖两用,以动物作盖等。

黑陶的制作,早期以手制,用泥条盘筑法,其器胎较厚重,表面亦少光亮。至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已普遍采用轮制,加之陶窑的改进和封窑技术的掌握,使工艺有了极大的提高。因而使所制黑陶,器形多呈正圆形,胎体极薄且匀,具有黑、薄、光等特点,故有“蛋壳陶”之誉。黑陶的装饰极简朴,除早期采用泥条盘筑法而留有编织纹、篮纹、绳纹及某些以镂空的手法雕镂出的花纹外,一般不重装饰,而是以器体造型的丰富多变和设计新颖巧妙取胜。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在轮制过程中,在器体上留下了许多意外的凹凸线条(亦有人称为轮纹或弦线),也具有一种韵律美。

其他文化类型黑陶 ①早期龙山文化黑陶,器形有鼎等,制作方法多取泥条盘筑法。器体色灰质粗,纹饰有篮纹、绳纹、划纹及堆贴装饰。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陕西关中等地。②晚期龙山文化黑陶,以河南后岗二期文化和陕西客省庄二期文化为代表。这时器形增多,有甑、鬲、罐、杯等, 鼎减少。典型蛋壳陶出现,纹饰以篮纹、绳纹为主,制作方法除泥条盘筑法外,亦有模制和轮制。③良渚文化黑陶,分布于浙江北部、江苏南部,良渚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与龙山文化有相同之处,其黑陶亦较发达,器形有豆、盘、尊、鼎、簋、壶等,多以轮制,表面打磨,黑而有光。

白陶
用高岭土烧制,质地洁白细腻。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因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烧制火度的掌握也恰到好处,因而使所烧器物愈加素净可爱。白陶的器形多为生活用品,有壶、卣、簋等。其纹饰主要吸取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如兽面纹、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其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白陶的装饰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据残片复原的商代白陶壶,其主体以浅浮雕雕出相对的双夔,底层按空白地位的大小施以云雷纹,底纹与浅浮雕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而又彼此和谐,使器物显得庄重华贵。

白陶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使用的一种生活器皿,至西周已渐消失。

印纹陶,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又有泥质与细砂质之分,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以前;后者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系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出现年代约在商代以后。印纹陶的器形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等器皿。制作方式为手制、模制和轮制。其纹饰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最初只是出于防止器物变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纹陶上多留有布纹、席纹和绳纹的痕迹,后随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逐渐使纹样趋于丰富、精美。印纹陶的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其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较粗犷的纹样,多用于瓮、坛及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钵等多饰以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纹饰线划均匀,结构严谨,且富有韵律感。

印纹陶的装饰工序,寄寓于器物脱坯后的压印过程中,制作较为简单,且一旦制成模具,即使不会刻画的人,也能从事捺印。因此,简单易行,适合大量生产,故它在一定区域内获得极大发展,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一种制陶工艺。它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江西、安徽等省区,盛行于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暗纹陶、彩绘陶器等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而走向衰落,至汉代以后逐渐消失。

彩绘陶器即陶器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等彩色纹饰,色彩易脱落,兴于战国、盛于汉代。器形多为仿青铜器及陶瓷器皿,主要有杯、盘、碗、壶、盒、鼎、炉、豆、敦、罐等。制作方法分轮制和模制两种,以轮制居多。胎色有灰、褐两色。灰胎多敷黑色陶衣,后再敷白粉一层,然后用黑线、红色及其他色彩彩绘。褐胎多敷白粉或黄粉,后多用红色彩绘,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另外还有用金银绘线的。到了汉代,其色彩又有所增加,使用红、灰、褐、绿、蓝、黄、橙等色彩彩绘。纹饰有:①几何纹,占比重最大,包括弦纹、菱形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圆圈纹等;②云纹;③花瓣纹,有梅花、柿蒂、卷草等纹样;④鸟兽纹,有龙、凤、铺首等纹样。其纹样组织多为二方连续,加之鲜明醒目、对比强烈的色彩,使彩绘陶器更为灿烂丰富。

彩绘陶器主要作为明器,用于陪葬。故在盛行厚葬之风的汉代尤为流行。它产生于中原,后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河南洛阳、辉县、陕县,湖南长沙、常德等地出土较多。

商代以后,出现了用高岭土烧制的原始青瓷,由于瓷器在质量及使用寿命上均优于陶器,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至南北朝时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器皿,特别是唐宋以迄明清直至近现代,由于技术的提高,瓷器更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在这种情况下,陶器已渐失去了以往的规模,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上较之彩陶、黑陶等,已相去甚远。唯战国的暗纹陶,秦汉的釉陶和作为明器用的陶制建筑、舟车,唐代的三彩等以其各自的造型、纹饰反映了所处时代的艺术特征和生活风貌。其中唐三彩是一种施挂彩釉的低温铅釉陶器,多用黄、绿、褐等色彩,故称三彩;其品种有器皿及人物、动物俑等,其中器皿种类繁多,造型新颖别致,设计巧妙,加之绚丽的色彩,遂使唐三彩成为中国陶器工艺中的一枝奇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直到现代仍有仿唐三彩的生产。另外,战国、秦汉、唐等朝代的瓦当、砖、陶俑以及近现代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四川荣昌等地的民间陶器,也以其精美的纹饰、生动的造型和清新质朴的风格,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
2、“蛟龙”号第五次下潜创7062米新纪录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3、发布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月球影像图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12年2月6日在北京发布“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4、国产CPU搭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
2012年9月11日,“神威蓝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5、全球首个"戊肝"疫苗研制成功
2012年1月11日厦门大学、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这是全世界戊肝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6、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来自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38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
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7、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通信100公里隐形传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组成联合团队,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8月9日重点介绍了该成果。

8、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正式落成
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在亚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据了解,这个射电望远镜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任务 。
9、首次揭示“乙肝病毒感染”关键过程
2012年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10、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该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变成现实,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每年可将近百万人从死亡线上救出。
11、“辽宁舰”入列 歼-15飞机完成航母起降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国军事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12、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的最后落定,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成。此次发射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

扩展资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成就

中国陶瓷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艺术特色浓郁,技艺精湛而著称于世,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瓷器的发明也有近四千年的历史。陶瓷原料硅酸盐无毒的特性,特别是瓷器造型的典雅适用、釉面光滑,便于拭洗等优点,现在已成为世界使用得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生活用具。中国发明瓷器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被世界人民誉为瓷器之国。中国陶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宗巨大的财富,吸引着各国的历史、考古学家、陶瓷学家、工艺美术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研究中国陶瓷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在中国,陶瓷学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人们主要是从爱好古董的角度加以鉴赏,谈不上什么研究。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系统的古窑址调查和发掘。有关学者以陶瓷考古学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硅酸盐科学工作者、陶瓷工厂等也积极配合,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测试,工艺模仿试验,从宏观到微观研究都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就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及艺术成就,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手工业部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在陶器发明以前,人们为了取得熟食,或以篝火烧烤食物;或用石头砌成坑穴,把猎物去皮,放进坑内,上盖热灰,直到焖熟取食;或用灼热的石块将兽肉烫熟;或把兽肉放入网中,泡入高温的泉水中,泡熟后食用。长期以来,人们为取得熟食,在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用具,用以煮熟、储存、饮食之用。中国历史上,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在先秦的一些文化典籍和后来的神话故事中,也有不少关于发明陶器的记载。例如战国秦汉之际的《逸周书》,在《文酌解第四》中就说:“民生有欲……七陶八冶归灶。”古人注云:“灶善则陶冶良也”。《太平御览》卷78引《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的记载。《搜神记》里还记载了一段古老的民间传说:“宁封子,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这些记载和传说保留着远古时期陶器发明和制作的历史影子。

一、陶器的发明时间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陶器的发明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究竟在什么时候发明了陶器?这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大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陶器,但是可以肯定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至四千年前)确实具备了制陶的各种条件,并且有大量的实物出土。

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人们能够比较有把握地控制和扩大食物的来源,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饥则求食,饱则弃余的生活状况。这有利于人们定居生活,而定居的人们对煮熟和储存食物的用具则有强烈的要求。定居有利于生产得到发展,就有可能分出人力来专门从事陶器的制作,促进制陶业的兴起。远古的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特别是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渐对泥土的粘性、可塑性有了认识,了解到泥土加水调和后可以捏塑成各种器皿;同时人类对火经过长期使用,认识到火能改变某些物质的性能,并且掌握了控制、应用火的经验。这一切都为陶器的制作准备了先决条件。

虽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已有大量出土,但是考古工作者仍然怀着极大的兴趣探求中国最早的陶器。对此,人们于70年代以来,开始发现了一些线索。例如1974年在江苏溧水县神仙洞洞穴遗址发现了一块长2.5、宽1.8、厚0.5cm的陶片和一颗更小的陶粒。它们在制陶工艺上表现得十分原始。在放大镜下观察,该陶片是用普通粘土制作的,粘土中掺有细砂,素面,一面可以看到制作过程中用手指抹平表面时留下的纹路。陶片颜色一面为黑褐色,有黑色炭粒分布其间;中间夹层基本是紫红色,另一面为黄褐色,间或杂有深灰、浅灰色。坯体中有许多气孔和细小的断裂痕迹,有一定的硬度和抗压强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都是这样的小块残片。这块陶片的弧度极小,所以估计该器物比较大。这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陶片,据化验分析当距今11200±1000年,说明中国陶器的发明至少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二、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广泛地使用了陶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如中原地区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华南地区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等,所出土的陶器都还比较原始,陶质比较疏松,烧成温度也较低。不过这时已经出现了横穴窑。这种陶窑同后来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仰韶文化的陶窑很相似了。所以说,这时的陶器还都不是最早的陶器,因为陶器从露天架火烧制到采用陶窑烧制,一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在这些陶器之前,一定还会有更早、更原始的陶器。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生产在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时期发展到顶峰,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工艺水平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无机盐类,它们无毒、无味,是制作生活用具的良好原料。当时人们都是就地取材,在黄河流域主要采用适宜的天然土,如红土、黑土、河谷中的沉积泥土等。

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多种陶系,如分为灰陶、红陶、彩陶、彩绘陶、黑陶以及印纹硬陶等等。陶器本身有一定的颜色,是由于原料中含有呈色金属元素的关系,也是由于人们掌握了在烧成后期控制各种火焰的技术所取得的结果。如果烧窑后期烧还原焰(指燃烧时令其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或低价氧化物),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成FeO,还原比值很高,陶器就成灰或灰黑色,是为灰陶。如果是烧氧化焰(指燃烧时供氧充足,可完全燃烧,温度高,具有氧化作用),陶土中的铁大部分转化为三价铁,成Fe2O3,还原比值低,陶器就成为红色,是为红陶。如果以金属铁、锰等矿物质与泥土配成彩料,在红陶和灰陶上施以彩绘,经800—900℃高温烧成,其彩绘永不褪落,就成为彩陶。如果是在烧成的陶器上画彩,彩绘颜色附着在陶器表面,一旦受潮或经水浸泡,颜色会变淡或褪落,这就是彩绘陶。彩陶同彩绘陶的区别就在于颜料是否经火烧和褪色与否。黑陶就是黑色的陶器,其胎体上有大量的炭微粒。黑陶是在烧窑后期用燃烧不充分的黑烟薰炙,再经打磨光亮制成的。有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应用快轮制作,工艺水平很高。在江南广大地区发现有一种陶器,上面用陶拍子打印出各种图案,称为印纹陶。如果其中掺入细砂等强煅料,经1000℃左右的高温焙烧,陶质更为坚硬,称为印纹硬陶。这种硬陶一直到商周秦汉时期,在南方仍有生产。

新石器时代制陶成形可有手制和轮制两种方法。手制法包括捏塑法、模制法、泥条盘筑法(将一根长泥条连续向上盘筑,再把里外抹平制成器形)等。轮制法的技术更为先进,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这是将泥料放在陶轮上,利用陶轮快速转动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的一种方法。

随着制陶工艺的不断进步,陶器成形以后,还要在陶坯上进行修饰加工。例如用砾石或骨器在陶坯表面压磨,烧好后的陶器可呈现光亮;有的是在陶坯表面涂一层调好的泥浆,烧好后器表就附着一层陶衣。由于调泥浆的配料不同,陶衣可有红、棕、白等颜色。此外还可以在器表上施以彩绘,刻划或拍印出各种花纹图案,甚至镂雕出方、圆、三角等孔形图案来作为装饰。

三、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艺术成就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随着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其种类越来越多。就出土的器形看,有碗、钵、勺、杯、小盒、瓶、罐、盆、瓮等类。据其形状判断,它们大都属于饮食用具,也有一部分是生产工具,如陶纺轮、网坠等。这些陶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造型适宜实用。通常采用圆形、对称、规整的结构,而不用多角、多边或不规整的形状。有足的器物也多是三足,很少有四足的,四足以上的更未出现过。采取这些结构,便于制作,而且比例协调,容易取得力量均衡,也符合美学原理,可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实用工艺中的成型规律。这些规律在几千年后仍然被人们运用。

生活是制陶工艺的艺术源泉。人们往往把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各种植物、动物及自然界的其它形象作为模仿对象。很多器物模仿植物,如瓜果、葫芦、竹节、叶子、花朵等,模仿动物的有猪、狗,还有鹗、长嘴鸟、水鸟等,模仿虫类有田螺、蜗牛等,还有的模仿人类最早的水上行走工具独木舟,甚至还有模仿人穿的靴子等。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不少的艺术手段来美化陶器,例如拍印、刻划、绘画、捏塑等。其绘画是用类似毛笔一类的工具,沾上用金属矿物原料配成的画图原料,在胎体上画出图案、植物、动物或人物形象的画面,内容丰富又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就图案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图案构成的美的法则,创造了迄今仍然能在生产中使用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图案形式原理,如构图最主要的均衡、整齐、对称、连续、反复等法则,完全符合装饰图案的基本要求,没有轻重悬殊、画面失调、杂乱无章的现象,收到了极好的美学效果。

图案服从器形。人们为了美化陶器,注意把装饰美和实用美统一起来。因此往往把图安排在器物的肩、腹最突出的部位,使得目光容易接触到,最便于人们在使用中欣赏,又能增强器物端庄、饱满、挺拔的质感。这些图案以艺术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形体、运动产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规律性,灵活而又美观。

陶器上有许多植物图画的画面,它反映了当时的采集、农耕经济水平。有的画出了阳光照耀下禾苗的生长状况,还有很简练的卷枝、花瓣、籽实。植物纹样画得很活泼,婀娜多姿,既写实又富于装饰性,这说明劳动实践是艺术营养的源泉,表现了我们的祖先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精神。

陶器上的动物形象,有的画在器物上,有的却是塑出来粘贴在器壁上的,还有的作为器物的组成部分出现。动物形象写实性很强。人们在长期的捕鱼、狩猎、饲养以及生活实践中接触到了动物,掌握了它们的形态和习性的突出特点,便将其形态和神态简练地制作出来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黑陶钵上刻划的猪,是由野猪培驯为家猪过程中的形象,形态结构尚残留野猪的特点,但肥胖的体态、温驯的性格又酷似家猪。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中出土陶片上的壁虎,不但准确塑出了壁虎的形象,而且栩栩如生地刻划出其精神状态。壁虎爬伏在罐的口沿和肩腹之间,有明确的方向感,前肢卷曲,缩颈抬头,背微弓起,两眼紧盯前方,似乎发现了前面的猎物,准备一跃而起,猛扑上去,但其前爪已经接触罐口,似乎又感到会坠入深渊那样的警觉。简练的几根线条,在静与动的一瞬间把壁虎的精神状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从大量的动物形象能看出当时已经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例如蛙的形象,有的就将蛙的四条腿夸张到主要部位,其他如鸟纹也有由夸张到变形,乃至图案化的程度。

当时的人物形象,有人的头像,有将器盖塑成人头形,也有在陶器的一面塑出人头形,但最多的是在器物壁上用黑彩画出人物形象。1973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一件舞蹈纹彩陶盆。内壁最大腹径处绘四道平行弦纹,上端紧接口沿处绘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人物舞蹈画面三组,每组两边是五至八道并排的弧线。在相反两组弧线纹之间,各有一条斜行的柳叶形宽带纹。人物舞蹈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随着舞蹈的节拍,发辫顺势摆向一侧。外侧之人不拉手的一臂画为两道,表明跳跃动作较大,接触地面的两竖道是人的两条腿,成一定角度垫起全身,有运用脚尖起舞的意味。表明跳的是踏着欢快舞步的舞蹈,显示出舞蹈的旋律。每个人在臀部下端有一略为上翘的尾巴状装饰,这是原始社会里人们通常喜爱的打扮。《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这可能就是装饰着兽尾的人们,在劳动之余,围着水塘,在树荫下面,手拉手翩翩起舞情景的生动写照。陶盆上的人物群舞画面,用流畅的实线条来表现,人物突出,形象写实。陶盆是澄黄色,装水使用时,水映陶色更加美化和丰富了舞蹈的形象。这样的装饰反映了原始社会精神生活的内容多么丰富,多么深刻,也说明了陶器的装饰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http://www.zh5000.com/JS/daqi/dq-online-0003.htm


中国瓷器最早产生于什么时期?
瓷器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虽然远古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的发明,大大地改进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质量。\\x0d\\x0a 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上,这时的陶器制造还处于一个蒙昧时期,尽管它是那样的五光十色,那样的绚丽多姿,但相对精美的瓷器制造工艺而言,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的初级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

中国最著名的瓷都是哪里?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

中国瓷器的发展过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

我国陶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几类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制品?
明清时代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超过前代。中国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均闻名于世。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请你举例简述中国陶瓷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陶器工艺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4.【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 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用品;至迟从唐代 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3.【南北朝】烧出白瓷 5.【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6.【元代】开始彩瓷生产时期(青花,釉里红)7.【明代】...

中国有哪些地方做瓷器,哪些地方有哪些瓷器,盛产哪些,最好有做法
唐:邢窑--邢窑可以说是中国白瓷的发源地,窑址在今天邢台市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邛窑--该窑虽始开于隋,但却是在唐朝被发扬光大,之后的宋也有烧造,主要有青釉、褐釉和绿釉等,窑址在今天的四川省邛崃县代方堂 。五代十国:柴窑--为周世祖柴荣所定官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

中国八大瓷都分别是哪?最早生产瓷器的又是什么地方?
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瓷器是不是由我国独享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吗?
中国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及出口国。宋以前高档瓷器主要用于皇室的生活,在中国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越窑青瓷名品——秘色瓷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瓷器制艺的颠峰。宋代有五大名窑,北宋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不断上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瓷器出口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

延平区15671485381: 我国制瓷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
终段抗感: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常识文化篇.

延平区15671485381: 如今中国的发明科技的成就 -
终段抗感: 1、激光技术.我国激光技术世界第一,领先全世界15年. 2、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超级稻被世界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3、陶瓷技术.陶瓷技术是我国传统的领先技术. 4、反卫星武器技术.我国已经发明寄生星多年.现在开始向...

延平区15671485381: 中国历史上领先世界的成就有哪些 -
终段抗感: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早已为世人熟知,但中国古代科技中可以确认居世界之最的发明制造,其实还有不少: 一、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泾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烧制红、灰色的多种形状的陶瓷器具. 二、太阳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

延平区15671485381: 列举我国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个 -
终段抗感: 1,冶炼业.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2,丝织业. 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发明提花机,汉代使中国获得“丝国” 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3,陶瓷业.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等;制瓷技术: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烧出的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延平区15671485381: 新石器时代陶瓷的主要成就和特征 -
终段抗感: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最早发现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从工艺上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上区分,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

延平区15671485381: 江西制瓷业取得了哪几项重大发明?元代时.江西制瓷业取得了哪几项重
终段抗感: 元代景德镇的制瓷业,在宋代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成就,主要表现为生产技术和制瓷工艺上的突破.生产技术的突破在于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

延平区15671485381: 有关瓷器的资料 -
终段抗感: 中国是世界上制造瓷器最早的国家 在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百花丛中,还有一朵绚艳夺目的花朵,那就是瓷器之“花”.瓷器是我国重大的发明之一,远在夏商时已有原始素烧的瓷器,后经我国劳动人民历代的研究、改进,制瓷技术逐渐有了提高...

延平区15671485381: 汉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是什么的烧制成功 -
终段抗感: 汉代陶艺最高成就可以说是铅釉陶的生产.我国带釉陶器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发现,但生产少.西汉宣帝以后,在关中、河南等地较多出现,东汉普及全国,数量大增,成为汉代一个非常重要的陶器品种.这种釉陶器,胎体是陶,釉是以铜和铁的...

延平区15671485381: 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 -
终段抗感: 1、冶金技术 商周时期青铜冶炼鼎盛,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开始发展,两汉时期已经高炉炼铁、炒钢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2、制瓷业 新石器时期开始制作陶器,到了东汉技术成熟,开始生产青瓷;魏晋南北朝制成白瓷,为制瓷业...

延平区15671485381: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世界之最是什么? -
终段抗感: 一、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泾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烧制红、灰色的多种形状的陶瓷器具. 二、太阳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三、铸造.我国在古代就已利用泥灌、铁灌、蜡灌等三大铸造方法和技术?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