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计算机的问题

作者&投稿:松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关的问题~


在数据密集的计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对超级计算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
这些应用构成了研究未来并行计算机所需的技术基础。在过去的10年里,单节点性能的提
高是靠制造速度更快的器件和采用越来越多的隐式并行操作来实现的。未来器件的速度
虽会继续提高,但从中获益会越来越小。速度的提高将主要取决于有效开发并行性(包括
隐式和显式)的能力。日益提高的单节点性能对网络带宽具有重要的影响。高网络带宽的
需要和可伸缩设计的商业限制,使人们联想到一种分级互联网络,而对称多处理器设计中
的最新进展,使其成为分级网络中节点的理想选择。可编程性的种种限制需要开发具有更
强的高速缓存一致性的模型和其他的编程范式及语言,机器的并行要求和分级结构为重新
考虑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依据。可编程性和伸缩限制迫使开发在应用中能产生最大
局部性的、抽象的分级算法设计模型,这是使机器获得实际性能的关键。由于在这样的系
统中处理器数量庞大,因此必须重视并行算法可伸缩性的各个方面。
一、可供选择的单节点结构
1. 传统的处理器
当前最快的微处理器时钟周期为2ns 至5ns,而今后10年时钟周期不会再有很大的减
少。未来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必须通过CPU上多功能部件来实现,这就需要开发程序中的隐
式并行性。与处理器相比,存储器速度变化不大,因此需要采用深存储器分级、宽存储器
和线程化结构,以防处理器处于饥饿状态。存储器除有等待时间外,其芯片上有限的引脚
还要求使用高级的存储体,否则从存储器到处理器的带宽就会成为限制因素。另外,通过
重用高速缓存中的数据也可克服带宽的限制。
2. PiM处理器
PiM是指在存储器芯片内可获得高得多的带宽。因此,把处理器放在存储器里可以大
大缓解带宽瓶颈。研究表明,这样的结构更加有效,具有更好的连通性。多个PiM芯片可以
连成一个大的多处理器,把处理器放在存储器内还可大大减少等待时间。
3. 超导处理器
在超导方面的新技术支持这种速度极快的处理器。不难想象,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制造
出速度为100GHz的处理器。但由于这种器件的集成度低,不能用来制造存储部件,因此它
需极大地依赖高速缓存的分级结构,才能给速度极快的处理器提供其所需的数据。在这种
情况下,从应用中抽取空间和时间局部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文章中所提出的结构是基于传统微处理器的。超导节点虽然提供了极好的节点性能
,但它依赖极深的分析结构和等待时间隐藏技术。事实上,以超导处理器制造的系统,其实
际性能甚至远远低于使用传统微处理器获得的峰值性能。对于PiM这种情况,如果程序和
数据不能驻留在一个芯片上,那么PiM结构与拥有大容量高速缓存的传统微处理器相比则
无法呈现出任何优势。另外,由于PiM依赖大量简单的处理器,因此其应用程序中需要的并
行度要高得多。显然,超导处理器在近期内还无法成为商品化的处理器,而且最终PiM能否
成为商品化的处理器,目前尚不得而知。实际上,随着器件集成度的提高,传统的微处理器
将拥有更大的片上高速缓存,它们的性能将逼近使用复杂处理器的PiM性能。
4. 多处理器的拓扑结构
影响网络结构的选择有多种因素。
(1) 经济性
在一种可伸缩的设计中,一台大型超级计算机可由数量众多的小型部件构成。这种数
量级的工程在经济上必须要有生命力。目前,SMP和群计算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说
明,随着它们的编程环境和应用程序库的增多,这种计算机将更加流行,从而使其成为构成
更大机器的理想积木块。使用SMP作为处理器节点来设计更大的机器,将会从它的商品价
格和由低端市场产生的软件库中得到好处。当前,具有这样一种模式的机器有Sun S3·m
p、Power Challenge Array、Alpha Server 8100。LAN技术的发展可以提供性价比好的
松散耦合网络来连接这些处理节点或节点群。
(2) 可伸缩性
文中介绍的这种结构将拥有大量的处理器。虽然低级网络在硬件上可以很好地伸缩
,但这些网络对于可伸缩的实际性能并不理想,完全连接的网络(例如纵横制网络)是比较
理想的,但当处理器数量很大时,其价格也很昂贵。
(3) 可行性
当处理器很少时,无阻塞开关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多级网络中可以用这些开关构成
一些集合体,然后使用高带宽网络把这些集合体连接起来形成群。在最高一级使用高带宽
、高等待时间的网络连接多个这样的群。实际上分级网络早已用在各种机器中。考虑到
上述因素,这里介绍一种10年内可实现接近Pflops(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级计算
机结构。
5. 可伸缩的分级结构
在分级结构的最低一级,单个PE连成节点。10年内PE有望达到10Gflops(每秒10亿次
浮点运算)。出于对一些数值方法稳定性的考虑,适用于这种机器的应用程序将要求128位
的运算,因而处理器将有128位宽的字。一个节点的互联网络采用完全连接的纵横制网络
。纵横制网络中的各个链路以5Gb/s的速率工作,它还支持节点外的速度为50Gb/s至100G
b/s的通道。此外,每个纵横制网络还有一条链路通到磁盘子系统,这样就能实现节点数据
的高速访问。以这种速度工作的纵横制网络不难从当前的技术水平上发展起来。据估计
,10年内这些100 Gflops 至200Gflops的节点就是小型超级计算机,它们将实现商品化,就
像DEC、HP、IBM、SGI和Sun目前基于总线的SMP一样。这种节点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想开发
一种具有重要商业市场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因而需要特别强调节点的可编程性。对于
一般应用,程序员不必去处理错综复杂的数据安排,存储器需要高带宽、低等待时间的互
联网络。当处理器数量比较少时,无阻塞纵横制网是一种理想的网络。处理器只通过纵横
网络就能访问系统中的所有存储器,这就给位置独立性提供了一种手段,当然这是在存储
器访问时以增加纵横制网络的等待时间为代价的。但是,由于开关和计算速度的提高比存
储器速度的提高快得多,因此,当纵横制网络的等待时间由于存储器的等待时间而增加时
,不希望出现过大的开销。纵横制网络还支持给其他网络提供连通性的链路,这种节点结
构支持顺序一致性模型。SMP设计中出现的趋势表明:目前已经开始了这种设计的研究。
比如,基于纵横制网络的机器(或机器节点)有Cray T90、Convex VPP、Alpha Server 21
00、RS/6000 SMP Server、UltraSparc SMP等。当然,在这种节点结构中,如果处理器超
过20个就会牺牲网络的性能。这是因为存储器和PE之间的通路势必很宽,才能保证10Gfl
ops PE的良好性能。因此必须求助于一种在较高级上使用稀疏网络的分级网。在这种结
构的下一级,把50~100个节点经三维环形网络连接形成一个超节点,一个超节点的性能可
达5 Tflops ~20T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网中的单个网络链路以50 Gb/s ~100
Gb/s的速率工作。一个超节点不支持嵌入的路由器网络,路由器经高带宽开关提供对其他
超节点的高速访问。具体地说,一组4个节点共用一个网络路由器。在单个超节点的系统
上,还可使用路由器节点对I/O设备提供附加带宽。希望这些超节点就是当前的MPP系统。
超节点支持全局可寻址存储器。使用一个极高带宽、高等待时间的互联网络,把这样的超
节点(5~20个)连成一个群。这种结构是一种可伸缩的设计。对100Tflops的机器特别有
效的唯一部件就是高带宽、高等待时间的网络。如果希望其他部件都能实现商品化,其开
发成本至少有一部分应由市场来承担。甚至用于群的高带宽网络也能由使用当前和未来
LAN构成的现有积木块来构造,更高的带宽则通过更宽的通道来获得。但不管哪种情况启
动时间都比较长。因此,在群这一级只使用粗粒度的并行操作。为了有效利用这种分级结
构,需要一个分级的软件支持。
二、编程环境
分级结构的分级特性是:编程工具应允许分级的编程模型。这样一个编程环境必须允
许编程人员把精力放在开发一特定级的软件上,而不必顾虑整个分级的结构细节。由于分
级模型的各个级均基于易理解的编程方式,因此开发并行应用程序就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并
行算法资源。
1. 支持单个PE
当前RISC处理器的峰值性能和实际性能之间的差别,特别需要在存储器分级的代码优
化上下功夫。从目前优化的代码中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有效的串行算法是基于有效
的并行算法的。比如,大多数的矩阵算法是基于矩阵分块的。根据分类和很少要求通信的
FFT并行算法也得出一些具有更好高速缓存特性的按序算法,因为远程访问局部化的核心
目标对串行和并行算法都是共同的。这有助于开发一种能用于开发高速串行算法的机器
模型,然后根据抽象的机械模型建立有效的编译器。
2. 支持节点
分级结构的节点类似目前的具有高速缓存一致性的SMP和PVP,而这些SMP和PVP具有丰
富的、易理解的编程工具。使用自动并行化工具和增添了显式并行化指令的串行编程工
具,或显式共享存储器编程语言就可开发程序。
3. 支持超节点
超节点是分布存储器、全局可寻址、非高速缓存一致性的并行计算机。它们的结构
类似现有的MPP系统。虽然软件支持这些系统不像支持节点那样有效,但可使用现有的编
程模型对这些超节点进行有效编程。这一级将使用SPMD编程模型进行编程,使用类似HPF
和HPC++数据并行语言开发有效的并行程序。这些语言将提供显式的数据安排和并行支持
,但采用库调用的形式也允许隐式表达计算。这些库调用本质上是由这种结构的节点执行
的并行程序。
4. 支持群
群这一级的形式是一个分布存储器并行计算机。对于这样一种结构最适宜的编程模
型是显式消息传送,它将为群的超节点之间通信提供编程库,如MPI。这些消息传送库将表
达超节点之间的数据传送,就好像这些超节点是单处理器似的。与超节点这一级的编程工
具情况一样,计算将根据库调用来表达,库调用对应这些超节点的并行程序。为了方便编
程,希望机器支持全局寻址。
5. 调试和性能评价工具
开发调试和性能评价工具对于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及改进并行程序性能十分关键。对
于分级结构的每一级都需要提供这些工具,而对于程序员则需要隐蔽整个分级细节。
三、算法设计和分析
分级结构的优点之一是能开发一种可伸缩结构。因此,为这种结构设计的算法也必须
利用每一级的特性。这种新的分级算法开始作为消息传送算法执行计算和通信,而每个计
算阶段又是可以通过数据并行风格来表达的、由另一些执行计算和通信的交叉阶段组成
的另一种并行算法。最终,计算在这一级上表达成利用这种结构每个节点上紧耦合处理器
的、纯粹的共享存储器并行算法。因此,这种分级算法从本质上说有3个不同的级,可选择
最适宜该结构的算法。对于某些问题,这些算法对所有的级都是相同的。但在有些问题上
,不同的算法对于紧耦合的结构要比分布存储器系统执行得更好。具有数据或任务并行性
的应用可使用这种算法设计方法。开发分级的算法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因为对于许多问题
适用于每一级的优秀算法是大家共知的。另外,由于使用深存储器分级结构,为了获取单
个PE的良好性能,也需要它们中一些优秀的并行算法。分级算法不仅易于开发,而且还允
许开发每一级的可重用库。因此,不同的应用可从这些现有的、能满足许多应用共同计算
要求的高度并行和高性能子程序库中获得好处。
1. 数据局部性的作用
数据访问的局部性不仅在并行关联中需要,而且在串行关联中也需要。存储器和处理
器速度之间的差距需要深存储器分级结构,DRAM放在最低一级,接着是L2和L1 Cache。当
Cache未命中时,一个Cache行则从DRAM取到L2 Cache。这一访问需要m个ts+tw周期。ts对
应等待时间,tw对应带宽。同样,从L2到L1的传送也受等待时间和带宽的影响。一般来说
,DRAM访问的等待时间支配着带宽。根据访问时间的表述,可以想象下面两种形式的数据
局部性:
(1) 空间局部性由于等待时间往往很长,因此需要在规定的时间窗口内访问一个字后
紧接着访问相邻的一些字。我们称一条程序的这种特性为数据访问的空间局部性。如果
一条程序不具备这种局部特性,那么就要为每个字的访问付出等待时间,因此CPU的有效解
题能力就变得很差。
(2) 时间局部性一旦一块数据被取到Cache,考虑到有效带宽,则希望数据被重用。我
们称算法的这种特性为时间局部性。在并行关联中,早已考虑到了这些形式的局部性。基
于等待时间和带宽的并行算法设计模型的使用也有很长时间了。在并行关联中,空间局部
性从远程处理器采取成批数据访问的形式,而时间局部性对应尽可能减少处理器间的通信
量。串行和并行算法设计模型间的明显一致性意味着:有效的并行算法也必然是很好的串
行程序。在FFT、分类、矩阵运算等算法中都反应了这种一致性。例如:一个稀疏矩阵乘
一个向量,乍一看,这种应用似乎需要大的随机跨距访问(因而空间局部性较差)。但是通
过使用图划分技术并将节点重新编号,就可产生高度的空间局部性,并可获得更好的Cach
e性能。这些说明:特别需要适用于串行和并行计算机的统一的分级设计模型。
2. 算法分析的度量
系统中大量的PE给算法与结构结合的可伸缩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适用的、可分解
的、并行计算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上千个处理器的这一性能特征。处理器数量还会在
文中提出的这种结构范围内继续扩大。显然,随着处理器数量的增多,只有问题规模的增
大才能保持较好的效率。这就是说,系统中总的存储器要有一定的增长率。另外,随着处
理器数量的增多,解题时间也可能延长,但又不允许任意延长,解题时间必须成为可伸缩性
分析的因素。因此,可伸缩性的度量必须包括可用的 存储器、解题时间、性能、应用中
固有的并行性等因素。

人口迁移和农村养老问题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是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给农村养老等模式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是在阐述人口迁移的基础上,考察它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归纳它所带来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口迁移 农村养老问题 对策建议

一 背景资料

中国自从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是一个重要现象。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的数据,2001年全国外出打工农民达到780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3%。据专家测算,2001年我国农村待转移的劳动力在1.3-1.5亿之间,农村劳动力外出每年将以800万以上的速度逐年增加,五年内将形成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高峰。而五年后的今天,根据中国人口网的统计数据,我国现在流动人口大约是1.5亿,主体部分是务工、经商人群 。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 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实际上,中国在1994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17亿,占人口总数9.76%,接近人口老龄化的警戒线。在1998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32亿,并以3.32%的速度增长。在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进入老龄社会 。大量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青壮年人口离土又离乡的持续外流,对于农村的家庭养老保障却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照料者缺乏,养老观念淡化等,使得农村家庭养老保障面临困境。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人口养老问题逐渐从一个隐性问题变成一个显性问题。众所周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但迄今为止,城镇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对于城镇农民工基本上没有考虑(虽然现在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开始了农村工人的养老保险实践)。而养老保险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城镇形成了一个农民工阶层,他们已经成为城镇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养老保险的受惠期要在保险建立十来年后才可以发挥左右,所以他们的养老保险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而且,转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他们的父母的养老问题、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照顾等等各个方面也急待解决,考虑到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0-80%左右,那么这个总量最保守也在1亿左右,是影响农村安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但是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溢出效应,他们的养老很大部分由子女而非国家的养老制度体系承担了,这种非制度化的和传统的养老模式在短期内是可以延续和有效的,而且也是现实的无奈选择。但是对于面前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未来养老问题,由于各种下面将要论述的原因,这种模式很难继续下去。所以现在要未雨绸缪,在分析问题和未来形势的基础上,努力探讨建立和完善一种可持续、制度性的养老体系。

二 农村养老问题综述

巨大的社会变迁使得农村人口养老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机遇也有危机。主要的几个现在和未来社会保障的问题是下列几个方面:

1、 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老龄总人口数量较以前有大幅增长。

如前背景资料所述,农村老龄人口近亿,且以3.32%的速度增长,且预计到2020年左右,老年人口总数将到2.3-2.4亿左右,按照农村老年人口占70-80%的比例,就是近16-19亿左右,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为严峻。西方国家是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先富后老”;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未富先老”。这就给社会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养老保险受到的冲击最大。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9月7日发表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已经从1998年的100多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00亿元左右。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恰当的解决对策,不仅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平稳运行,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这只是在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内部的资料,算上很多的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数量,其绝对数量是相当惊人的,对于制度配套和资金配套等各个方面要求都是很不容易解决的。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探讨的是未来的农村人口养老问题,但是不能忘了现在的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父母都需要赡养,他们的数量目前已经近亿,而且在养老制度没有普及到他们的情况下,他们的赡养问题必须在大部分上要靠他们的子女来解决,这无疑给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经济状况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造成了一个位移效应,使得以后这些劳动力在进入老年后的经济状况更为窘迫。

2、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和核心化,传统家庭保障模式负担变重。

随着社会思想的进步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施,农村家庭规模已由原来的大家庭或较大家庭转向小型化家庭(即核心家庭),大家庭的减少和小家庭的增多的后果是传统的养老模式的保障负担特别是养老负担将使小家庭不堪重负。就农村养老而言,在社会化养老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之前,主要依靠的是儿子。家庭若只有一个儿子,几十年后负责养老,负担很重。考虑到农村的习俗是养儿防老,农村的纯女户在生产经营中由于难以承担重体力劳动,不能为父亲分担,而且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出嫁,使家庭失去劳动力。因此,独女户在女儿出嫁使家中失去了年轻劳力,而养老又未实现社会化的情况下,老后所养就成了独女户最为棘手的问题。可见,农村家庭小型化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家庭自我保障的能力。另外,还应看到的是,我国还有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因收入低、负担重,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甚至通过“借”、“讨”来维持生活,这些家庭根本无力实现家庭保障功能。可见,使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由家庭承担逐步过渡到社会化,不仅是实行计划生育、更新农民保障观念的需要,而且也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需要。

3、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广大农村人口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范围之外,农村人口的社会权利没有得到如城镇居民一样得到保证。民政部早在1991年就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但是由于制度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其真正的启动和运作也就是在这几年才在大规模地进行。从十几年来的实施情况看,开展养老保险的大多是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几乎都是比较富余的农村居民。而进城打工的农民,绝大多数来自中、西部不发达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实际上养老问题更为严重和紧迫。而按现行办法,收入低微的农民工很少有这个条件加入养老保险。国务院在1997年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农民工是否属于此种养老保险范围,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现实的执行中,由于社会歧视和传统的社会心理影响,都是不包括农民工的,他们没有“准保”身份,也也少有企业会自愿为农民工“投保”。广大的农民工群体在这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面前,一种是“不能”参加,另一种是“不准”参加,他们无可奈何地处于这两种保险制度的边缘状态。由此可见城镇农民工是群体性大规模性地被排斥在了养老保险的体制以外的。

4、产业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而新的保障来源还没有成形。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之一是使得几千年来依赖土地讨生活的农村人口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生活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已走向多样化的格局,广大农村劳动力人口长期活跃在餐饮业、建筑业、加工制作业及交通运输业等等,但是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总数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 土地的保障能力日益下降。即便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由于其农业生产已纳入了商品生产的轨道,市场风险对他们同样构成威胁,尤其是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今天,社会保障对他们来说便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网。而正如上文所述,广大的农村劳动力群体“不能”或者“不准”参加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模式,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模式就是应有之意。

5、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叙述有一下几点:〔1〕制度上的不稳定性:各地养老体系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在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行为形成的有效体系;〔2〕养老保障水平过低:根据国家"七五"社会发展规划关于"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民政部早在1986年就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1992年,制订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民办发[1992]2号),并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其月交费标准分为2元、4元、6元、8元到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缴费标准底带来的收益底、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其制度的推广有阻力,且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3〕从根本上说其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三 对策建议

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认真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的养老方式,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主要有四种养老模式:(1)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2)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笔者认为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3)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以上数字对于8亿农民来说,社会化养老保险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还是离他们较远。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较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与现实情况相脱离。(4)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据笔者对河南省部分农村的调查,15%的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但是,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所以比较来看,社会化养老,建立广覆盖、有效、长期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必然也是最现实的选择。[论文 LunWenNet.Com]

国外的经验表明,一国必须在老龄化高峰到来20-30年左右之前就搞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否则在老龄化高峰成为社会事实之时,人口养老问题就积重难返,不容易解决。而且,目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新出生的人口和老龄人口比例都相对来说很低,整个社会的抚养负担也比较低,且劳动力供给充足,这就为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相关制度的建设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机会,这在在人口学上被称为"人口红利"。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司长的于学军撰文称,中国的人口红利时段为从1990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前后持续大约40年。海外有观察者甚至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归功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而历史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几乎无一不是利用了这一"红利"。因此,目前的现状允许在人口红利期耗尽之前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有所作为,并要求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真正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所以,针对上述关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几个建议和措施,以应对这一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挑战。

1针对现在农村老年人口,建立对他们的暂时性社会保障体系,分担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养老压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7年1月25日的报告,2006年初步核算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9407亿元。而且根据人民银行的报告,2006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这两个数据表明,中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有所作为。具体的建议做法可以是,针对65岁以上的没有参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村老人,把他们按照具体的情况分成若干档次,以实物或者货币的形式给予帮助和补贴。这样,他们赡养问题给他们的子女造成的压力就大大减少,使得未来养老问题的一部分难题就此解决。

2 加快农村医疗体系建设,为农村人口减少后顾之忧。建国后,中国农村按照“面向农民,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方针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确立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构成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障了亿万农民的基本医疗需要。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人民公社时期的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的集体经济基础上发展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体,众多农民又回复到“谁看病,谁付费”的老路上,原本免费提供的预防服务现在也成为了自费医疗的内容。失去了这样的共济性和互济性的、费用较低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受害者主要是农村中的老年人。本应受到更周到更细致的医疗保护的老人,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医疗费用,子女亦是难以——不愿或不能——支持,小病不愿治,大病治不了也便成了极为普遍的事情。而且目前90%农村人口要自费看病;农村中因病返贫或致贫的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0-40%,有的地方甚至在60%以上 。医疗体系的建设滞后给现在农村老年人口的安居乐业和未来老年人口的养老和医疗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具体的建议做法可以是:⑴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要求,继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县镇乡医院卫生院与药店,乡村地区的诊所,防疫站, 农村计生站,卫生室等,对农村人口医疗进行保障。⑵解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问题是建立健全此体系的关键问题,要增加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目前的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仅仅是象征性的,从1991-2000年,中央政府每年的投入仅仅是50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投入也是每年500万元,这样的投入平摊到8亿农村人口头上,平均每年每人就1分钱 。另有数据表明长期以来中国的卫生资源放在城镇,城乡差距很大,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2/3集中在大医院,2000年农村人均卫生事业费12元,仅为城市人均卫生事业费的27.6%。中国农村花费的卫生费用只占卫生总费用的33%,1991年到2000年,全国新增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而其中专项农村卫生经费只有1.3%。 这样,医疗费用很大程度是由集体和个人解决了,给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带来很坏的影响。所以,要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必要时,可以发行公共卫生方面的公债以解决资金压力。当然,现在也有新的形式在试点,根据中共芜湖县政府的网站信息,芜湖市县在完善农村新型合作
医疗体系建设,其中农民缴纳10元,政府补贴40元.这都是好的发展方向.

3 继续计划生育政策,从源头上解决人口多,社会保障压力大的难题。人口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会事实之一,要解决社会保障的难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历史的教训是,中国在建国后,50年代到70年代末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总数从1949年的5.4升到1990年的11.6,猛翻一番,使得如今的人口总量不能有效控制,各项资金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必须要紧抓计生工作,不能急于开口子,否则多年的努力白白浪费,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反弹,使得以后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开展。但是,同时也要做好计划生育的补偿工作,使得国家和个人双赢。而且,从城镇的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来看,很大部分是因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得城镇居民没了太多的后顾之忧才能顺利实现一胎政策,消除了他们的“老无所养”的顾虑。具体的建议政策是:⑴减免独生子女的教育费用;⑵建立养老和医疗保险资金政策向独生子女家庭倾斜机制;⑶为独生子女家庭按照经济状况划分等级,以一次性奖励或者按某个时间段分次奖励的形式给予激励。

4 多渠道、多方式地尝试更多养老模式。养老问题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要有医疗救助、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补充。医疗保障方面目前农村中存在以下几种类型:合作医疗型;类似城镇的家庭账户和大病统筹结合,首先保护老人和儿童的重点人群型;以防贫济贫为主,以政府投入、大病统筹为主的贫困救助型;使不同条件的农户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障层次的不同层次型,和贫困地区对老人的服务费用减免型。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环境和特色,具体的参考性做法可以是:⑴根据调查,想进入专门养老机构养老的人有1400万左右,占全国老年人口约10%左右。而现在的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床位数不足老年人口的0.8%,与发达国家的5-7%的数字比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政府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赢利性养老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合适的情况下走向社会化养老。⑵发展社区服务,通过“时间银行”的形式来互相提供服务。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建立社区服务银行,把加入此银行的人员服务的次数、时间和内容等信息登记在册,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可以按照溢价或者等价原则进行提取。这样,养老和医疗服务的家庭化和政府化就可能变成社区化,政府和家庭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3〕“以土地换社保”。 本质在于将失地农民原有的土地资产转化为市民的社会保险账户,也就是如何对这一部分社保账户进行合理的投资管理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投资意识培养,同时适合他们的投资产品目前也并不多,因此他们高度依赖这一部分社保账户的投资管理以保证其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投资方案,对失地农民的未来生活影响很大。简而言之,就是社保管理机构代理失地农民对开发区占有的土地价值进行监督和维护,失地农民和社保管理机构之间是债权关系,因此未来的养老保险年金给付能够在购买力上有所确定;而社保管理机构对开发商可以选择股权投资,也可以选择债权投资,保证了投资的收益。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农民通过上交土地使用权,获取未来养老保障的年金给付;社保管理机构汇集这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开发区的运营和管理,从而保证该部分资金的保值增值;开发商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利用该部分资金进行经营活动,并雇佣当地新增市民参与建设,加快开发进程。这个制度安排使得失地农民在原有土地的市民化进程,也即参与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间接地和自身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产生相关性,这就实现了所谓的“以社保投资土地”。〔4〕“以房屋倒置抵押养老”。其标准提法叫

做反向抵押贷款。就是老人有一套房子,在他生前把这套房子抵押给一个机构,比如金融机构或者保险公司,由这个金融机构按月向老人支付一部分钱来补充养老金的不足,这样就可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补多少需要计算,比如房子值多少钱,要领多少年等等。这种做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而且也符合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现实,具有一定的可行之处。

四 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和人口迁移问题的关系错综复杂,不是本文就可以完结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本文的建议对策也是作者在不完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定有其有待改进之处。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完善,农村养老问题会与时俱进,在不久的未来得到妥善的解决,其结果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问题 懂得进
这个专业对于数学的需求是必须的,因为里面用到的计算大多用到数学的东西,特别是现在的云计算方面的,对于物理也是需要的,因为在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上要用到物理方面的知识。如果数学和物理学不好,那么想要学好计算机是很难的,不过不要怕,初高中学不好数理并不代表大学都学不好。计算机中用到的数学思想...

每晚关闭计算机科学吗
其实关闭计算机的时候完全可以每天关闭的 而有些机子做为服务器的话,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关的 家用的机子是允许这么做的 每过五至十分钟可以开关一次 这是最少的间隔时间 你所说的是科学的

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问题
理论上应该是在江北校区的C区 寝室是6人寝室 上下铺,C区住宿条件还可以 比B区好,上网没问题 有网线就行了人多就弄了路由什么的都可以 环境不错,就是离主楼稍微远那么一点 还有啥要问的

科学计算机的M怎么消除
有关科学计算机的问题 人口迁移和农村养老问题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是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给农村养老等模式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是在阐述人口迁移的基础上,考察它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归纳它所带来的问题,并...

计算机科学是关于什么的科学?
计算机科学分为理论计算机科学和实验计算机科学两个部分。在数学文献中所说的计算机科学,一般是指理论计算机科学。实验计算机科学还包括有关开辟计算机新的应用领域的研究。逻辑运算又称布尔运算。布尔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问题,成功地建立了逻辑演算。他用等式表示判断,把推理看作等式的变换。

科学家为什么说计算机不可能拥有意识?
不能再提高。当然,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怎样,现在是未知数。 但是,人工智能在自我意识产生之前,肯定会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帮助。 人类发展得更快,更快成为星际文明,可以帮助我们离开太阳系前往星际。 对于人工智能向终极阶段发展产生自我意识的问题,未来的科学家可能有解决的办法。

离散数学相关集在计算机科学中有何应用?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涉及到许多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主题,如算法、数据结构、计算理论等。在计算机科学中,离散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1.算法设计:离散数学为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都是基于离散数学的理论。2.数据结构:离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数学能力要求高吗?
如果说信息工程是造电脑的。那《电子科学与技术 》就是给电脑造硬盘造CPU的。 《信息与计算科学》比前面那些不但基层,而且抽象。说简单点就是算数了,计算顾名思义,但是一些复杂的计算仅仅通过加减乘除是难以算出来的,比如我们要算天上星星有多少,一亿个小明的月薪有多少等复杂的问题就要依靠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 ...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两篇
目前各国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方面逐渐加大了投资力度,计算机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谈谈自己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突破:它最初的设计是单纯的来提高处理速度的高速计算器,到目前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大多数问题的...

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培养计算机科学思维呢?
计算机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方法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五个方面。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创设问题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营造主动参与、合作...

李沧区17710144601: 有关计算机发展的问题,每题60、70个字左右,不要太多. -
牢姬盐酸: 计算机发展历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

李沧区17710144601: 计算机科学技术目前发展的难点? -
牢姬盐酸: 当前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首先是复杂性的问题.计算机科学的实质是动态的复杂性问题.一个芯片的晶体管有上亿甚至几十亿个,这个数目已和大脑里的神经元的数目一样多,如何保证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而不出现...

李沧区17710144601: 关于计算机的问题 -
牢姬盐酸: 简单来说 云计算就是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工作,主要是对付 超大的数据,比如移动每天的数据量很大,用云计算很适合.基本概念和特点英译:clou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er;cloud-based.“云计算”概念由Google提出,一如其名...

李沧区177101446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问题 -
牢姬盐酸: 如果学的计算机东西是为了找编程,软件设计方面的工作,建议计算机应该技术,面比较广,学着比较容易上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理论都是基础知识比较多,但是如果学好了,前途比较好,看自己需求了.

李沧区17710144601: 什么是计算科学
牢姬盐酸: 计算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答:计算学科(通常也称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标志,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如何认识这门学科,它究竟...

李沧区17710144601: 怎样解决计算科学的问题 -
牢姬盐酸: 计算科学的根本问题,是计算学科领域最为本质的科学问题,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要认识什么是计算科学的根本问题,就必须分析人们对于“计算”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学者就认为,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只有当确定了其可...

李沧区17710144601: 计算机的经典问题与回答 -
牢姬盐酸: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

李沧区17710144601: 有关计算机的问题推动计算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牢姬盐酸: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