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禅形象

作者&投稿:夙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的刘禅人物简介是什么?~

  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于是在我们国语的形容词中,又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预言,这个形容词将流传千年。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看看刘备和孔明都是怎么评价刘禅的: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不是一个阿谀承迎的大臣,刘备也不是徒好虚名的君主,他们是不会把一个平庸的人硬说成“智量甚大”的。

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有容人之量

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呼,“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治国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

诸葛亮带兵出外征战,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和语感,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地调教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对这些,刘禅一让在让,不想引起国内的政治混乱。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刘禅虽然不赞成,但还是为诸葛亮鼓劲加油。可以说,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这样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难怪有人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政治家宽容大度的胸怀。

刘禅不仅对诸葛亮宽宏大量,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乱被杀,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刘禅生活腐化时,学者周谯和老臣董允上书劝柬,刘禅最多也就是无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后主刘禅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

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此时头脑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又不好直接反对,只能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执意北伐,没有听从刘禅的劝告,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在人事任免上,刘禅也表现出过人的一面。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任官封爵,要刘禅同意;人事任免,要刘禅同意;出兵征讨,要刘禅同意,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刘禅同意。刘禅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系列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曹爽与司马懿争权被杀后,夏侯霸害怕受到株连而入蜀,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老将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足见刘禅绝非平庸之辈。

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君主,刘禅有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绝对不是昏庸低能之辈。

乐不思蜀≠没皮没脸

历来各方专家对后主刘禅的评价一直囿于暗弱无能、贤愚不辨,其中最大的一个诟病就是不战而降、苟且偷安。

“乐不思蜀”一个词语让刘禅彻底被定格为一个反面人物,被认定是个没皮没脸的窝囊废,从而对其进行口诛笔伐。

话说曹魏兵围成都,刘禅心里很清楚要是抵抗,士兵的伤忙一定会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让百姓遭殃。为了保全子民,刘禅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开门投降。刘禅投降后,北上到达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这样一来,刘禅多了一个卖国的骂名,却保全了百姓的姓名财产,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对于刘禅不战而降,实乃“全国为上之策”。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他没有为一己私利,而不断地鼓动老百姓为自己卖命。

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刘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某个西方的著名文学家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在刘禅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

刘禅降魏后,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听后无不现出悲慽之容,只有刘禅一人不悲反笑,开心得不得了,活脱脱是一个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从此诞生。说完这个话以后,刘禅带来的一个旧臣就跑去找他说,不能这样说呀,这样说实在太没心肝了,下回司马昭再问你,你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想,然后把眼睛闭起来。果然,不久司马昭再次问刘禅,说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啊呀,先人的坟墓都埋在那儿,我没有一天不想。司马昭说不对啊,这话我怎么听着不像你说的,像你某个大臣说的。刘禅马上把眼睛一睁:哎,对啊,就是他说的,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乍一看,刘禅的确是一幅没皮没脸的嘴脸,而且无耻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可细细一想,刘禅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司马昭的阴险毒辣是出名的,不光专权夺势,且欲谋篡帝位,就连魏帝曹髦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须让司马昭觉得他懦弱无能、不足为虑,而“此间乐,不思蜀”正是刘禅所释放的一个烟雾弹,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堪称上上之策。在这个问题上,刘禅实在是一个能称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

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主导文化氛围里,人们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只有干得轰轰烈烈的人才是英雄。刘禅投降后在洛阳的一段表演,为他博得了“全无心肝”的臭名,从此“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就算牢牢地戴在了他的头上,甚至连他的名字刘禅(Shàn),我们也经常错误地读成Chán,可见世人对他的误解之深了。

历史也好,现实也罢,你越是正着看,越看越是雾里看花,糊里糊涂;假若你颠倒过来,倒也能看出个一二来。在委蜀吴三个企业集团中,刘禅领导的蜀汉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处于弱势,然而41年来,刘禅能知人善任,公司稳固发展,重现实轻面子,使百姓免受战争涂炭,要是阿斗真的扶不起,又怎能做到这点?
  综上所述,蜀汉皇帝刘禅有容人之量、头脑清楚、知人善任,而且,乐不思蜀并不等于没皮没脸,所以,刘禅不是昏君。

你说的应该是刘禅把,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职位:蜀国皇帝(后主) 谥曰思 晋之安乐公
生卒:207 — 271(6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刘备 母亲 甘氏 配偶:张飞之女
兄弟姐妹:刘封 刘永 刘理
相关人物:赵云 诸葛亮 孙尚香 蒋琬 黄皓 谯周 邓艾 姜维 张飞
所属势力:蜀国 西晋 [编辑本段]刘禅-简明历史传记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一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於吴,据郡不宾,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是岁,主皇后张氏。遣尚书郎邓芝固好於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一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
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十二月,亮还成都。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一
一今巴郡故城是。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一
一诸葛亮集载禅三月下诏曰:“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残类余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讬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沈不反,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
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
秋八月,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一
一汉晋春秋曰: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十年,亮休士劝农於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是岁,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一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於广都。
一臣松之案:湔,县名也,属蜀郡,音翦。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
二年春三月,进蒋琬位为大司马。
三年春,使越隽太守张嶷平定越隽郡。
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祎至汉中,与蒋琬谘论事计,岁尽还。
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
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
秋九月,祎还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
十二月,大将军费祎至汉中,行围守。
九年夏六月,费祎还成都。秋,大赦。
冬十一月,大司马蒋琬卒。一
一魏略曰: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十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往讨,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秋,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夏四月,大赦。秋,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不克而还。将军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十四年夏,大将军费祎还成都。冬,复北驻汉寿。大赦。
十五年,吴王孙权薨。立子琮为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于汉寿。夏四月,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
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夏六月,维复率众出陇西。冬,拔狄道、(河间)〔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
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雍州刺史王经战于洮西,大破之。经退保狄道城,维却住锺题。
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吴大将军孙綝废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岁,姜维复率众出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於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为炎兴。
冬,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於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一绍、良与艾相遇於雒县。艾得书,大喜,即报书,
二遣绍、良先还。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艾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三因承制拜后主为骠骑将军。诸围守悉被后主敕,然后降下。艾使后主止其故宫,身往造焉。资严未发,明年春正月,艾见收。锺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一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二王隐蜀记曰:艾报书云:“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皆前哲归命之典也。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禅又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遣太仆蒋显有命敕姜维。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三晋诸公赞曰:刘禅乘骡车诣艾,不具亡国之礼。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乃者汉氏失统,六合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于时乃考因群杰虎争,九服不静,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来,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将五纪。朕永惟祖考遗志,思在绥缉四海,率土同轨,故爰整六师,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言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钖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籓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
一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阳。二
一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二蜀记云:谥曰思公子恂嗣。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一
一华阳国志曰: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原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於治!”臣松之以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於“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盖何足云?岂别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殁后,延熙之号,数盈二十,“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编辑本段]刘禅 - 著名典故
“单骑救主” 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军将刘备击溃,刘备妻离子散,狼狈遁逃,但妻子和儿子阿斗却落入了曹军的手里,蜀名将赵子龙奋不顾身单骑突入曹百万大营只身救出刘阿斗,为了不拖累赵云,刘备的妻子投井自杀,而赵云也携带着襁褓中的阿斗拼死杀出重围,为此刘备曾怒摔阿斗以报子龙之恩。并说即便丢了儿子也不能失去子龙。由此传为佳话。
“截江救阿斗” 三国演义中刘备之子阿斗被刘备之妻孙尚香私自抱回江东,面对此种政治形势和东吴的一步狠棋,蜀将赵子龙亲自渡江追阿斗,英勇的赵子龙只身闯入孙尚香的船上,战胜孙尚香的众多侍卫,成功将阿斗救回蜀营,避免了被东吴挟持皇子的局面。
“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权给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随着刘禅对军国治理的深入了解,开始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进行独力北伐导致国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宗师室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国内的崇高威望,刘禅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 刘禅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的拖慢了北伐的进度。
可是由于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而且刘禅对于宦官黄皓也颇为宠信,最后蜀汉于263年亡国。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晋谥安乐县思公,刘渊谥孝怀皇帝。
[编辑本段]刘禅 -- 历史评价
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于是在我们国语的形容词中,又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预言,这个形容词将流传千年。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
《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诸葛亮对射君(身份不可考)称赞刘禅,射君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刘备遗诏)意思是连诸葛亮都称赞刘禅“智量甚大”,比想象中聪明,我还有啥担忧的?表示鼓励。诸葛亮不会阿谀奉承,刘备不会不识人,陈寿也不会弄虚作假,所以,刘禅绝不是像传统观念中那么无能。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有容人之量

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呼,“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治国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
诸葛亮带兵出外征战,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和语感,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地调教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对这些,刘禅一让在让,不想引起国内的政治混乱。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刘禅虽然不赞成,但还是为诸葛亮鼓劲加油。可以说,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这样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难怪有人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政治家宽容大度的胸怀。
刘禅不仅对诸葛亮宽宏大量,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乱被杀,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刘禅生活腐化时,学者谯周和老臣董允上书劝柬,刘禅最多也就是无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后主刘禅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
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此时头脑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又不好直接反对,只能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执意北伐,没有听从刘禅的劝告,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在人事任免上,刘禅也表现出过人的一面。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任官封爵,要刘禅同意;人事任免,要刘禅同意;出兵征讨,要刘禅同意,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刘禅同意。刘禅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系列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曹爽与司马懿争权被杀后,夏侯霸害怕受到株连而入蜀,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老将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足见刘禅绝非平庸之辈。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编辑本段]刘禅资料
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职位:蜀国皇帝(后主) 谥曰思 晋之安乐公
生卒:207 — 271(6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刘备 母亲 甘氏 配偶:张飞之女
兄弟姐妹:刘封 刘永 刘理
相关人物:赵云 诸葛亮 孙尚香 蒋琬 黄皓 谯周 邓艾 姜维 张飞
所属势力:蜀国 西晋
[编辑本段]刘禅-简明历史传记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
百度百科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编辑本段]刘禅资料
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职位:蜀国皇帝(后主) 谥曰思 晋之安乐公
生卒:207 — 271(6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刘备 母亲 甘氏 配偶:张飞之女
兄弟姐妹:刘封 刘永 刘理
相关人物:赵云 诸葛亮 孙尚香 蒋琬 黄皓 谯周 邓艾 姜维 张飞
所属势力:蜀国 西晋
[编辑本段]刘禅-简明历史传记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
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1.《三国志》,《易中天品三国》,佛教历史等

典型的二世祖形象

二世祖
解释
指上一代有权有势有钱,下一代只管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纨绔子弟)。通指那些有不少家产,只会花钱享乐,一事无成的二百五!比一般的败家子有钱!
典故
①据坊间流传是因为秦始皇死后,把帝位传给他儿子胡亥称为秦二世,大奸臣赵高指他年轻识浅,最好是避见群臣,以免自暴其短,朝政由赵高代办,秦二世乐得躲在后宫沉迷酒色,尽情享乐,短短三年间就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败个精光,所以后世指败尽家业的败家仔,就如秦二世这样败家的我们就称他为二世祖。
②或是指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把他老子连蒙带骗、费尽心机创的蜀国败了个精光,经典名言: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编辑本段]刘禅资料
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职位:蜀国皇帝(后主) 谥曰思 晋之安乐公
生卒:207 — 271(6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刘备 母亲 甘氏 配偶:张飞之女
兄弟姐妹:刘封 刘永 刘理
相关人物:赵云 诸葛亮 孙尚香 蒋琬 黄皓 谯周 邓艾 姜维 张飞
所属势力:蜀国 西晋
[编辑本段]刘禅-简明历史传记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
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1.《三国志》,《易中天品三国》,佛教历史等

典型的二世祖形象

二世祖
解释
指上一代有权有势有钱,下一代只管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纨绔子弟)。通指那些有不少家产,只会花钱享乐,一事无成的二百五!比一般的败家子有钱!
典故
①据坊间流传是因为秦始皇死后,把帝位传给他儿子胡亥称为秦二世,大奸臣赵高指他年轻识浅,最好是避见群臣,以免自暴其短,朝政由赵高代办,秦二世乐得躲在后宫沉迷酒色,尽情享乐,短短三年间就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败个精光,所以后世指败尽家业的败家仔,就如秦二世这样败家的我们就称他为二世祖。
②或是指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把他老子连蒙带骗、费尽心机创的蜀国败了个精光,经典名言:此间乐,不思蜀!

重新审视观照《三国演义》中刘禅的形象
文学的审美特质突出表现为它反映生活的形象规定。任何文学作品传播信息载体就是一系列人物形象。[1]而文学接受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对某一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2]《三国演义》演绎了一幅英雄艰苦创业的壮丽的历史画卷,也演绎了一幅英雄艰难守业的悲壮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如刘备、曹操、孙坚、曹丕、孙权等人。《三国演义》中的创业者艰苦,守业者艰难,似乎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如刘备由“织席小儿”转战大半个中国,最后在三分天下时分得益、荆两州;曹操在刺杀董卓未果之后,在被通缉的情况之下,辗转回到山东老家,开始了长达二十五年的创业,并最终统一了北方;孙权继承父兄基业苦心经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县,多次挫败曹操的南征和刘备的东征等。可是唯独刘禅——这位蜀汉政权的继承者,这位艰难守业者,这位称帝在位长达四十一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最长的一位,却得不到大家认同。而且,大家还紧紧咬住“亡国”和“乐不思蜀”这两条原因不放,认为刘禅是一个昏君。仅由以上两个原因就认定刘禅是一个昏君证据不足,过于牵强。本文将从主客观等几个方面对刘禅的形象做些探讨,以求还其本来面目。
一 、历代认为刘禅是昏君的原因
(一)关于刘禅“亡国”的辨析
小说第一百十八回写道,邓艾、钟会分兵伐蜀,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兵临城下“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百十八回1981年版,以下凡引《三国演义》只注回目。)这是《三国演义》中少有的明记于刘禅名下的事迹。于是乎,后来的学者们都把它当成是刘禅的一个错误,一个罪状。因为“成都之兵,尚有数万;姜维全师,皆在剑阁,若知魏兵犯阕,必来救应:内外攻击,可获大功。”(第一百十八回)刘禅没有利用现有的实力,与魏军作殊死搏斗。学者们在历数刘禅的罪过的时候,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这一点,即刘禅是投降派,是亡国之君,他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认为刘禅必须与魏军决一雌雄,血染成都城,最后鱼死网破,战死沙场,才能算是明君。
然而,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并不全面。让我们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寻找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吧。
首先,蜀汉立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就有重大错误。
在小说第三十八回中,孔明指出: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也。惟将军图之。
这就是被千古颂扬的“隆中对”。诸葛亮的“隆中对”十分有名,是他在出山前为刘备所提出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所陈述的对策。后人对“隆中对”评价甚高。然而我们认为,正是“隆中对”的战略指导思想的重大错误,为蜀汉的早早灭亡种下了祸根。
诚如孔明所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就说明了敌强我弱。在这种情况下,仍要“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秦川是走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老路;走宛城、洛阳则是袭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打算。而事实上,刘备在占据荆州之后又西取益州,荆州由关羽驻守;占成都后,诸葛亮又进军汉中,分散了兵力。三分兵力使本来就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能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而且是最先灭亡。

典型的二世祖形象

二世祖
解释
指上一代有权有势有钱,下一代只管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纨绔子弟)。通指那些有不少家产,只会花钱享乐,一事无成的二百五!比一般的败家子有钱!
典故
①据坊间流传是因为秦始皇死后,把帝位传给他儿子胡亥称为秦二世,大奸臣赵高指他年轻识浅,最好是避见群臣,以免自暴其短,朝政由赵高代办,秦二世乐得躲在后宫沉迷酒色,尽情享乐,短短三年间就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败个精光,所以后世指败尽家业的败家仔,就如秦二世这样败家的我们就称他为二世祖。
②或是指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把他老子连蒙带骗、费尽心机创的蜀国败了个精光,经典名言: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中表现刘禅昏庸的事件
是岁魏黄初四年也。《三国演义》中刘禅的第一次露面就显得无心无肝,因为赵云为了救他,在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差点把命搭上,他却能呼呼大睡。往后的记载就是宠信宦官,拖诸葛亮和姜维伐魏的后腿。而《资治通鉴》则是贡献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并成功塑造了一个“二傻子”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单个人物分析及评价 50字左右 跪求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中描写,阿斗是被刘备摔傻的吗?
在历史上,刘备其实并没有把刘禅摔傻,刘禅的智愚主要表现关键与他后天性文化教育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情况。刘备并没有摔傻刘禅大伙儿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有段描绘,赵云在曹军的围攻中七进七出,维护幼主刘禅杀出重围3,回到刘备身旁,把刘禅交到刘备,结论刘备却将刘禅丢在一旁,以...

刘禅 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诸葛亮给他写出师表为了什么```?(我没看过3...
...【关于刘禅】"扶不起来的阿斗"--这个称号,是老百姓送给刘备之子刘禅的一顶帽子,用来形容刘禅的懦弱昏庸。但是刘禅是不是真如人们形容的那样愚钝呢?《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刘备似乎只有刘禅这一个有点弱智的儿子。所以刘备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实在是无奈之举...

三国时期你是如何评价的刘禅这个历史人物的呢?
有人赞誉诸葛亮是千古明臣,谁会想到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后主刘禅,如果没有刘禅,那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流芳百世的美名,红花还需绿叶衬,刘禅就是那朵绿叶,是刘禅成就了诸葛亮。二后期支撑了蜀汉政权尽三十年,以无为而治撑起了这风雨飘摇中的政权,蜀汉后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名的大将,也难为了...

历史上得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禅(shàn)(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

历史上的刘禅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无能吗?
阿斗并不是真的扶不起来,历史上的阿斗大名刘禅,他是刘备的儿子。他的父亲英雄一世被世人当做一个枭雄,从一个卖席子草鞋的小贩奋斗成为大汉皇帝,叱咤风云风光了一阵子。相比之下阿斗倒也不是无名之辈,一句“乐不思蜀”使他以昏庸帝王的形象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父子二人相比,一个英雄盖世,一个...

一、第118回~120回 1.后主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书中司马昭的话回答...
《三国演义》第119回原文中,司马昭评价后主刘禅的文字如下: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意思就是,刘禅这个人真是差劲到极点(家国灭亡却仍然嬉笑自若贪图享乐),即便诸葛亮那样的高人还活着,也无法辅佐这号人长久地保全国家,更何况是姜维这种...

刘禅真的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信任和尊重诸葛亮吗?
诸葛亮在自己的后半生也一直兢兢业业的为蜀汉做事,特别是《三国演义》里呕心沥血的辅助老刘家那个不成器的阿斗,让多少人感动。但是刘禅对诸葛亮的真正感情是怎么样呢?拜三国演义所赐,在很多人心里刘禅就是一个不理朝政宠信奸臣的昏君,但是诸葛亮曾经也在《与杜微书》中提到过一句“朝廷年方十八,...

对刘禅的评价
孙盛认为刘禅是“庸主”。受《三国演义》故事影响,刘禅小字“阿斗”被后世意指政事无才干者,产生“扶不起的阿斗”成语。晋朝张华问李密:“安乐公(刘禅)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

浦北县15840624740: 三国演义中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雕国佳乐:[答案] 刘禅很聪明,大家看到的乐不思蜀,这只是表面的,大智若愚,刘禅能装的让大家以为他糊涂,说明他有多NB,的确,诸葛死后,刘禅亲自打理国政将近20年,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浦北县15840624740: 你眼中三国时期的『刘禅』是怎样的? -
雕国佳乐: 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于是在我们国语的形容词中,又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预言,这个形容词将流传千年

浦北县15840624740: 真正的刘禅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三国演义里把他讲的那么无能 -
雕国佳乐: 其实刘禅的手段很高明. 要知道刘备并不是只有刘禅一个儿子的,刘备亲生儿子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立刘禅为太子?这证明刘禅是非常有能力的. 然后就是刘禅的御臣之道,让诸葛亮、姜维、蒋琬、费祎、董允、李严等等握有实权的大臣甘心为他卖命这不是手段是什么.最后就是“乐不思蜀”的典故了,这恰恰就是体现刘禅聪明之处了,刘禅那时候投降了魏国,如果再摆出一副留恋蜀国留恋皇位的样子那他怎么会有好下场,恰恰就是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把自己刻画成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而得到了善终.

浦北县15840624740: 面对风雨时,懦弱的历史人物、一蹶不振的历史人物.最好要有名一点,要有名句! -
雕国佳乐:[答案] “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

浦北县15840624740: 急~~~求《三国演义》一书中对刘禅的具体描述和评价,最好由原句(要《三国演义》中的,不要史实什么的) -
雕国佳乐: 115回诏班师后主信馋 托屯田姜维避祸118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都有关于刘禅的描写

浦北县15840624740: 《三国演义》中单个人物分析及评价 50字左右 跪求 -
雕国佳乐: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

浦北县15840624740: 关于三国演义的概括乐不思蜀50~100字. -
雕国佳乐:[答案] 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蜀国的后主.由于他昏庸无能,最终导致国家败亡,被曹魏吞灭.刘禅作为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可谓登峰造极,也正是这一点让他在众多的古代昏庸君主中“脱颖而出”,十分有名.本文写刘禅被俘至洛阳后竟然乐不思蜀的事...

浦北县15840624740: 刘禅真的像三国演义中那么昏庸吗 -
雕国佳乐: 不是的..在正史中,刘禅虽然不是个很英明的君主,但他肯定是个很聪明的人,刘禅在位时,诸葛亮的多次伐魏,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铸造强大的国力,绝对有刘禅的一份功劳,正史中说:在刘禅小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他是个大智慧的人.诸葛亮是不会阿谀奉承的人,而刘备也这样夸过自己的儿子.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他的昏庸只是为了衬托别人,和正史是不一样的.

浦北县15840624740: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赵云.鲁肃.刘禅的性格特点和所有故事情节. -
雕国佳乐: 人物 性格 益(勇)事 恶(错)事刘备——反复无常 三顾茅庐 害死吕布 关羽——赤胆忠肝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张飞——勇猛暴躁 一吼退千军 鞭打士兵诸葛亮-机智勇敢 七擒孟获 无 曹操——天下奸雄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孙权——青年有为 英明联刘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帅气英勇 赤壁之战 嫉妒诸葛亮赵云——智勇双全 截江救阿斗 无鲁肃——忠厚老实 促使孙刘联合 不了解刘禅——昏庸至极 无 乐不思蜀 有不足的地方请加以改正.

浦北县15840624740: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介绍,好写日记! -
雕国佳乐: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