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作者&投稿:锁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这又是个假设的问题。既然是假设,就只能按当事人自身的条件,所处的环境,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来分析推断。
先回答问题:
既使生辰纲不被晁盖等人劫去(当时晁盖等人还没上梁山),杨志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依旧会是个不被人重用的下场。理由如下:



一、杨志属于一条道跑到黑的直肠子类型,处理事情不擅于变通,总是自己把自己送上绝路
在作者施耐庵先生的笔下,作为三代将门之后,五候杨令公之孙的杨志,空怀壮志,报国无门。
可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尽管他身怀一身武艺,也想高官厚禄,青史留名,但遇到事情总是一副小家子气,目光短浅,窝窝囊囊,与武松鲁智深等好汉的豪气云天差之千里。



1、当初押运花石纲,朝庭派出十个制使分头押送,不料他押运的货物在黄河里翻了船。这应该属于天灾,与他个人关系不大,回去顶多落个失职的罪名。可杨志就是转不过这个弯,见到情况不好,撒丫子跑了。他也不想想,你跑了和尚能跑了庙么,这一跑反倒把事情弄大了!退一步说,如果从此再不涉足官场,跑去山上落草为寇,也算是一条出路。可他偏偏又舍不得官场,弄些钱又回去贿赂上层,打算官复原职。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当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疏通关系,把一担子金银财宝全打点干净,才算进了殿帅府见到高俅。结果,高俅一看他的简历,大怒到: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反倒逃走,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难以委用。说完,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不管高俅坏到什么程度,这段话说得还是占理的。也就是说,你杨志当初失职不来交差,反倒私自逃跑,官府捉不着你。如今你还来要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可见杨志的智商确实有点儿问题。
2、大名府的梁中书看好杨志,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让他押运生辰纲。结果杨志又是老调重弹,旧戏重演。在黄泥岗被晁盖等人把生辰纲劫走,杨志觉得对不住梁中书,没脸回去见人,想来想去,竟想到跳崖自杀。

一、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与此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四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五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前面说到“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后得梁中书抬举,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任务交托给他。谁知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由刘唐开始,串珠子一般牵出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贵重的财宝,并由吴用定了一条智取之策。至于是什么计策,作者留下一个悬念,并不着墨,而是宕开一笔,写杨志如何接受任务,如何押送等情状。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此行的凶险,他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这也“特写出杨志英雄精细”,事实也证明他的顾虑和准备都是必要的。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的,这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

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

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是好酒)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蒙汗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枪,自始至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那几个贩枣子的客人就是晁盖等人,而他们之间的斗争也被表面上的“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杨志处在不听话的想喝酒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晁盖等人“计”高一筹,无论杨志怎么猜测,怎么提防,他们都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边。

二、问题探究

1.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汉如何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掣肘,虞候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了,但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读者也如坠五云雾里,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

2.这篇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七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水浒》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于是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暴躁的性格,终于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的激化,饶是精明能干,却也不由自己,最终不免失败。而集中笔墨描写杨志的精明,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3.杨志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生辰纲最终被夺,这是否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其实结合《水浒》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所以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4.这篇小说是否存在两条线索?

传统的分析认为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写吴用等人智取的经过。那么事实到底是否如此呢?一位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认为该小说不存在暗线(滕伟明《〈智取生辰纲〉不存在暗线》,发表于《语文学习》1983年第6期)。他认为:

如果说杨志一行在明处活动,吴用等人在暗处活动,因此线索也有明暗之分,那就把情节和结构混为一谈了。如果说“智取”一节并未写明吴用等人的姓名,因此算暗线,那么暗线与补叙的运用也就没有区别。……“不出场”“不交手”和“暗示意义”,是暗线的主要特点。让我们检查一下《智取生辰纲》。

①吴用等人没有出场吗?否。他们在黄泥冈出场了,作品作了正面描写,而且是详写。

②吴用等人没有同杨志一行交手吗?否。他们与杨志一行进行了复杂的“斗智”,正是这个“斗智”过程构成了故事的高潮。

③小说的主题,即歌颂聚义英雄的大智大勇,是通过“暗示法”表现的吗?否。聚义英雄“智取”的胜利,精明强干的杨志押送的失败,直接表现了这一主题,无须去“悟”。

因此,说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这条线索,在黄泥冈上是暗线,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明线和暗线指的是结构的安排。杨志一行在明处活动,吴用等人在暗处活动,这只是叙述者所描述的情节显现的样子,但从结构上看,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并没有拉到暗处展示。如果我们对比鲁迅的《药》,我们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本课文并不存在暗线。鲁迅的《药》存在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为医治儿子的病,去刑场取血馒头,暗线是革命者夏瑜的死。这一线索存在以下特征:夏瑜始终没有出场,至少在表面上与华老栓为代表的愚昧民众没有冲突;小说所表现的革命者的无畏和民众的愚昧都隐含在小说的情节中,并不直接表现。这才是一条真正的暗线。

练习说明

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据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水浒》刻画人物的手法,课外阅读有关章节,理清杨志“失意——得志——幻灭”的性格发展历程,并对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水浒》中比较集中写杨志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二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有关语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

二、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间的白话,还夹杂着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却不同。如“计较”等。试从课文中把这类词语找出来,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辨析。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认识到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虽然白话文很早就出现了,但明清时期的白话和现在我们常用的还是有差距的。因此阅读时,不要以今义套古文,以免造成误读。

这样的词语很多,比如: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动词,拿,拿走。

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作某事有意义。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名词。

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还——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三、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叙述角度的不同表达效果。

答案略。

教学建议

一、本文是节选,有必要对小说相关的情节进行必要的交待,这样有助于了解杨志“失意——得志——幻灭”的性格发展历程。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有关章节,在课堂上复述有关内容。

二、注意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以及情节的结构安排把握人物性格,了解《水浒》刻画人物的技巧。

三、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内容,选取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人物,比较他们与杨志性格的不同以及逼上梁山道路的不同。

有关资料

一、《水浒》评介(章培恒、骆玉明)

1.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他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在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由此可知,一则当时关于宋江事迹的民间传闻已经很盛,二则龚开所录三十六人,未必与历史上头有的人物相符。又据同为宋末元初人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的水浒故事。《宣和遗事》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情节,虽然像是简要的提纲,却已有了一种系统的面目,像是《水浒传》的雏形。而元杂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水浒戏,今存剧目就有三十三种,剧本全存的有六种,它们于水浒故事有所发展,其中李逵、宋江、燕青的形象已相当生动了。概要而言,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它显然投合了老百姓的心理与爱好。这些故事虽然分别独立,而相互之间却有内在的联系。《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但《水浒传》究竟为何人所作,却有不同的说法。此书最早见于著录,是明嘉靖时人高儒的《百川书志》,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人郎瑛《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二者的说法其实相近。稍后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为罗贯中作。明万历时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杭州)施耐庵所作。据这些记载大致可以判断:此书当是先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次”;后由施耐庵对这种本子加以发展、提高。对罗氏原本进行再加工的本子当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故称为“的本”。至于胡应麟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见《少室山房笔丛》),当是因为见到刻本是施氏列名在前面产生的推测。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水浒传》“施耐庵的本”的完成,大约比《三国演义》要迟二、三十年。

《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这两个系统的先后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看法,但现在认为繁本在先的占多数,我们也持这种意见。换言之,所谓“简本”,其实是节本。在繁本系统中,现在所知的最早版本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当即一百回)。另有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所刻行的一百回本,也是较早的刻本,但已经过修改……上述百回本在梁山大聚义后,只有平辽和平方腊故事,没有平田虎、王庆的故事。繁本中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是袁无涯根据杨定见所提供的本子刻行的,但增入了一般繁本系统所没有而只有简本系统才有的平田虎、王庆故事,并作了增饰。书名因此称为《忠义水浒全传》。……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传》砍去梁山大聚义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因为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进,遂成为最流行的版本。简本系统的《水浒传》也有许多种,现在只作为研究资料来使用,现知较早的本子有明万历年间余象斗的《水浒志传评林》。

这是我抄我老师的教案,您自己删改巴

这又是个假设的问题。既然是假设,就只能按当事人自身的条件,所处的环境,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来分析推断。

先回答问题:

既使生辰纲不被晁盖等人劫去(当时晁盖等人还没上梁山),杨志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依旧会是个不被人重用的下场。理由如下:

一、杨志属于一条道跑到黑的直肠子类型,处理事情不擅于变通,总是自己把自己送上绝路

在作者施耐庵先生的笔下,作为三代将门之后,五候杨令公之孙的杨志,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可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尽管他身怀一身武艺,也想高官厚禄,青史留名,但遇到事情总是一副小家子气,目光短浅,窝窝囊囊,与武松鲁智深等好汉的豪气云天差之千里。

1、当初押运花石纲,朝庭派出十个制使分头押送,不料他押运的货物在黄河里翻了船。这应该属于天灾,与他个人关系不大,回去顶多落个失职的罪名。可杨志就是转不过这个弯,见到情况不好,撒丫子跑了。他也不想想,你跑了和尚能跑了庙么,这一跑反倒把事情弄大了!退一步说,如果从此再不涉足官场,跑去山上落草为寇,也算是一条出路。可他偏偏又舍不得官场,弄些钱又回去贿赂上层,打算官复原职。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当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疏通关系,把一担子金银财宝全打点干净,才算进了殿帅府见到高俅。结果,高俅一看他的简历,大怒到: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反倒逃走,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难以委用。说完,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不管高俅坏到什么程度,这段话说得还是占理的。也就是说,你杨志当初失职不来交差,反倒私自逃跑,官府捉不着你。如今你还来要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可见杨志的智商确实有点儿问题。

2、大名府的梁中书看好杨志,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让他押运生辰纲。结果杨志又是老调重弹,旧戏重演。在黄泥岗被晁盖等人把生辰纲劫走,杨志觉得对不住梁中书,没脸回去见人,想来想去,竟想到跳崖自杀。

这段戏,施耐庵先生把杨志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入目三分。就在杨志要自寻短见时,猛然醒悟:

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莫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杨志的意思是说,这样死了有点冤枉,不如等被捉着的时候再说吧。

既然不想去死,下一步怎么办?杨志又没主意了。当遇到林冲的徒弟曹正时,曹正问他是怎么打算的,他说,上次路过梁山,当时还和你师傅林冲交过手,这次本想投奔你师傅的梁山,可当初王伦头领苦苦搀留,自己却没有同意,如今怎有脸面再去投奔。

遇事不往宽处想,不是逃跑,就是自杀,还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哪是干大事的人啊!

后来,还是曹正给他指了一条路,让他去二龙山落草,才算有了一个归宿。从此,堂堂的将门之后,便跟在鲁智深和武松身后,成了一个隐身人。

二、不善言辞,表达能力差,大事做不好,小事也糊涂,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杨志被高俅从殿帅府赶出来,已经身无分文,连住店的钱都没有了。无奈之下,只好去街头出卖祖传的宝刀。偏偏又赶上泼皮无赖牛二的无理纠缠。按理说,泼皮都是欺软怕硬的小人,你一个武艺在身的七尺男儿,还对付不过一个喝得醉熏熏的泼皮无赖么?可杨志真就拿这个无赖没办法,说也说不清,走也走不脱,被人家撞到怀里欺负。这要是放在武松和鲁智深身上,一拳打过去,对方跑得比兔子都得快。可杨志却气得忍无可忍,一刀把人家杀了。就因为一个小流氓,自己被脊仗二十,脸上剌了金印,戴上枷锁,成了被发配大名府充军的罪犯。祖传的宝刀,也被没收充公了。简直是窝囊得不能再窝囊。

再说到生辰纲,这里面有不少讲究。它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岳父——东京蔡太师的生辰寿礼。上年送的生辰纲就已被人劫走,至今没有破案。所以今年再送,押运人员便成了重中之重。梁中书特意选中杨志,并再三申明,办好这回差事,回来后还要提拔重用。

本来是十担金银珠宝,梁中书夫人又弄一担是送给娘家亲属的,于是便成了十一担。梁夫人怕杨志不熟悉路径,派奶公谢都管和两个虞候一道押送。这三个人明显是夫人的亲信,杨志是不该得罪的。可他为了保险起见,不敢晚上赶路,专挑天热时的白天赶路,谁走不动了就拿滕条抽打,打得每个人都怨声载道,包括老都管也喝道:

杨提辖,我在东京太师府里作奶公时(奶公就是奶妈的丈夫,看来这个谢都管的夫人是梁夫人娘家的奶妈,是梁夫人把他从东京太师府的娘家,带到大名府的夫家来作都管,私人关系非同一般),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你,抬举你做个提辖,比草芥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里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老都管这话说得够直接了,但杨志为了安全起见,依然催促赶路。结果,当生辰纲被晁盖等人劫走后,杨志自杀未遂,又跑路了。待老都管等十四人醒来,发现生辰纲和杨志都不见了。本来有怨气的人们纷纷对老都管说:

如今杨提辖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何不都推到他身上,只说他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财宝都掳去了。老都管道:这话也说得是,我们连夜赶回北京,教动文书,申复太师得知,着人捉拿这伙强人便了。

看老都管说得多硬气,仗着他曾在东京太师府当过奶公,把北京梁中书这边都不提,直接申报东京太师府。

杨志把自己弄得,明明是押送生辰纲的负责人,一下子变成了与强盗合伙抢劫的罪犯。

总结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杨志的智商和情商太低,不会说话,不会做事,不会做人,把好好的一把牌打得稀烂。

如此说来,既使生辰纲不被劫取,凭他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他的人生走向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可惜杨志空怀一身武艺,竟没走出光彩照人的一生。可悲可叹!




《水浒传》里梁山泊现在指哪里了?
当年梁山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抗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侠义故事,一部《水浒传》名扬天下,水浒英雄举世闻名。800多年过去了,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分洪改道,“八百里梁山泊”泥沙沉积,于是梁山周围湖泊变成了耕地。目前东平县的东平湖是“八百里梁山...

水浒中的梁山泊在哪?
东平湖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遗存水域,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这部书中的开头语就写道:“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当年的蓼儿洼就是现在的东平湖。水浒英雄战官军、仗义疏财,杀富济贫、都曾在这片水域中出没,几百年过去了,虽不见当年水兵厮杀场景,但是有关水浒英雄,梁山泊好汉的...

《水浒传》中,绿林好汉齐聚梁山,梁山泊是今天的何地?
(《宋史·杨戬传》)注意其中的时间界限,从政和四年到宣和三年,宋江在梁山的全部活动几乎都包含在这一时期,比如武松打虎在政和年间,排座次在宣和二年,受招安在宣和四年。 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梁山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宋史》中的梁山泊,却在朝廷的正常管辖之下,朝廷官员还在巧立名目盘剥和榨取梁山泊资源。

水浒传里的梁山泊大致地形,有谁知道么?
梁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没有陆路上去,全是水,易守难攻,山上有一座大寨。根据施耐庵的描述:水泊梁山山下是一个由众多湖泊和沼泽组成的湖泊群,水中有很多芦苇,湖的最边上有一个店铺,是梁山的眼线,旱地忽律朱贵在此守着,搜罗来来往往的好汉,有合适的即拉起入伙,往水中心射一箭,有船过来...

水浒传中的梁山,是不是一座山?为何又叫梁山泊?
目前的梁山泊己不复当年的模样了。自1985年公布为山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后,梁山山寨逐年在修整,已可略见小说所描述之雄风。 有关水泊梁山风景区的资料可见: baike.baidu\/view\/319257 愿知识共享!omg...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梁山县,是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的四个...

数百年前水浒故事发生的水泊梁山,现在是什么样?
靖忠庙前有一平台,可以远眺,如今我们看到的地方当年全部是水泊,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水泊梁山成为一段历史,失去了水,梁山也就无险可依。 水浒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并走向世界,还得多亏了施耐庵,没有他汇集成书,水浒故事恐怕会和很多口口相传民间故事一样,逐渐消失,《水浒传》是中国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不仅国人...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大家知道里面的水浒是什么意思吗?_百度...
据说,东平湖就是当年水泊梁山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阅读《水浒传》知道,当时在梁山一带有着八百里水泊,官军围剿梁山时动用了巨大的战舰,由此可见水之深,水之广。近千年逝去,当年的浩渺水泊如今已荡然无存,只见梁山,不见水泊。不过,也有当地文史学者考证,今天的东平湖就是当年梁山水泊的一部分。这个...

宋江的水泊梁山坚持了多少年
两年多: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

八百里水泊梁山中的梁山是哪个省
山东省有一处美丽的湖泊名曰东平湖,传说就是赫赫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然而据记载,1000多年前的北宋宣和年间,山东西部存在的是一个远远大于东平湖的水泊。据《水浒传》中描述,北宋年间,当朝太尉高俅率10万大军征讨梁山,官军按照海上作战的方式打造的巨大海龙战舰在水泊梁山的湖面派上了用场。如此大...

水泊梁山在哪小浣熊百将传水泊梁山在哪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在山东省西南部的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历史上也称为梁山泺。《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内容是讲得宋朝时期的一群山贼,被宋朝政府招安,为宋朝政府,征战各地的...

当雄县19199898821: 三年级水浒传读书心得
斐送阿可: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为主要依据,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当雄县19199898821: 水浒传前20回考题..加答案的有木有.. -
斐送阿可: 《水浒传》知识题 一、填空: 1.曾在寺院侍弄过菜园子的梁山好汉有(鲁智深、陶宗旺). 2.梁山好汉中,谁获得过宋徽宗御笔亲写的赦书(燕青). 3.高俅发迹之前一贯浪荡厮混,先后在几处帮闲,正确的顺序是(柳大郎、董将士、小苏学...

当雄县19199898821: 水浒传故事情节和人物(全书内容) -
斐送阿可: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

当雄县19199898821: 论《水浒传》宋江的虚伪形象 论文 -
斐送阿可: 你好,提供范文一篇,仅供参考:题目: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论“水浒”中的宋江形象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我想,争议最多的人物形象当推宋江了.宋江是《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褒贬最为不一,争论极为激烈,至今众说纷纭...

当雄县19199898821: 水浒传第17回读书笔记400字 -
斐送阿可:《水浒传》读书笔记(1)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

当雄县19199898821: 公孙胜 赏析 -
斐送阿可: 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回乡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时方被戴宗请回.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

当雄县19199898821: 《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在晁盖的带领下,劫法场,救出了()()后在()(地点)英雄小聚义 -
斐送阿可: 宋江,戴宗,白龙庙 当时宋江题反诗被抓,而戴宗为救宋江传假书,两人双双被揭发押往刑场要被砍头,后梁山好汉在晁盖的率领下前来 营救,并在白龙庙汇合.

当雄县19199898821: 《水浒传》中,梁山伯好汉在谁的带领下,劫法场,救出了谁和谁,后在哪英雄小聚义. -
斐送阿可: 梁山泊好汉在晁盖的带领下,劫法场救了宋江、戴宗二人,后在白龙庙小聚义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当雄县19199898821: 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的概括《水浒传》第四十回
斐送阿可: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及李逵来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晃盖喝止不听. 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